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289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289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针对山海关,几十年来清军可谓是煞费苦心,常用的攻城手段,无论是云梯还是凿墙,都极难奏效,连地道都挖了里三层、外三层,密密麻麻的一片,就是打不下来。

    洪承畴像是要向大明证明自己的能力,接着献策道:“臣的第三策,是联合漠南蒙古诸部,给予重利,让他们从从冷口、喜峰口等地入关,偷袭北京城、天津等地,断明军的后勤,逼天武军退兵!”

    多尔衮皱眉道:“漠南蒙古。。。。。他们早就舍我大清做了朱明的绵羊,还敢起事反抗?”

    洪承畴道:“皇上所有不知,臣在辽东这些年,经常与他们互市,对他们多少有点了解,从他们平日所购的东西看出,敖汉部等几个强大的蒙古部落,已在暗中打造兵器,等待时机了。”

    “哦?”多尔衮讶然,若有所思,觉得这不失为一次机遇。

    八旗军从先后四次经山海关西面的路线突袭,大举进入内地劫掠。(分别是崇祯二年、七年、九年、十一年)

    很多清军将领认为,八旗军不一定非要攻破山海关,绕开山海关从长城防线的薄弱关口杀进关内,直接打到北京城下不就行了。

    大多数的武将眼界有限,考虑问题不全面,更不会以全国的视角考虑,多尔衮很清楚,大清想要入主中原,必须走山海关,劫掠归劫掠,这和入主中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这时,山海关城墙上射下一份书信,一名旗丁连忙捡起送入中军。

    “洪公亲启。”多尔衮拿着这封信,笑道:“洪卿,看来你的第一计奏效了!”

    洪承畴抚须一笑,颇为得意,他接过书信满条斯文的缓缓打开,却见上面只写着一副对子:“忠义孝悌礼仪廉,一二三四五六七!”

    看完,洪承畴的老脸登时涨得像个紫茄子,冷哼一声扔下书信就走。

    多尔衮看完心中内容,有些不解,询问身边的几个文臣道:“这是何意?”

    宁完我捡起书信,默默连读三遍,这才悟出其中之意,他抚须笑道:“皇上,这是茅元仪送来的书信,是一个对子,此对子上联缺一个“耻”字,下联忘了“八”字,这茅元仪是在骂洪公是无耻的王八,他能不生气吗?”

    多尔衮一阵无语,暗道这些读书人可真毒啊,要是没点学识,被人骂了都不知道。

    话不多说,多尔衮下令开战,调集所有火炮轰击关门,往死里轰!

    为了防止城头的火炮反打自己的火炮,多尔衮做了详细的军事部署,将各将们充分调动了起来,分别攻打关城旁的威海、南翼等城,以分匀城上的火力。

    清军兵分七八支军队,从不同的角度方位攻打,步兵、炮兵协同作战,日夜不停的攻击城池,步兵从城下搭建云梯攻城,炮兵开炮轰城门,只要挤进去,别说是人,神仙也受不了。

    多尔衮觉得还不够绝,又在城外堆土搞出一块高低,建了三层木塔,居高临下查看城中的部署。

    十几万清军搞出的动静很大,按理说光这阵势也能吓怂一波关内守将,识时务的早该献关投降了。

    然而茅元仪就是认死理,正面刚,他和黄得功吃喝拉撒都是城墙上,轮流监督城门。

    山海关的守军更是几天不下墙,吐痰小便全往城下的清兵头上招呼,让他们享受真正的胯下之辱。

    炮声不绝,清军一连狂攻了几日,山海关的吊桥城门什么的早已被轰烂了,明军更早的用石头封住了城门洞,清军只能派人去慢慢扒开。

    三月十二日,随着一阵欢呼声响起,日八旗的勇士冒死成功扒开城门洞,一拥而入进入城中。

    然而,城门后像是有怪物苏醒,刚冲进去的一群日本兵尖叫着往回跑,像是看到了极为恐惧的事。

    这个举动大大出乎后面八旗军的意料,一脸惊喜的多尔衮也是好奇的看着关城那的情况。

    忽然,铁蹄隆隆,山海关城门那像是发生了洪水,一道黑色铁流蜂拥冲出,攻城的八旗兵被打的措手不及,不断的不断被踏翻,砍翻在地。

    一波波重骑,从城门处四下杀出,立时清军盾车铳兵溃败,争先恐后往后逃去。

    看着那道铁流中的猩红的龙旗,多尔衮面色渐渐阴沉,缓缓从牙缝中崩出几个字:“天武军!”

    无数的龙武军重骑兵杀入城外,他们不断的包抄,分割,撕裂,驱赶,人马所到之处,清军层层溃败。

    一些火铳兵想要抵抗,然而一队队龙武军重骑包抄过来,同样发射火铳,惊恐之下,他们不得不随战友们一起跑路。

    龙武军在后面不断冲锋杀戮,朝鲜、日本这些炮灰旗丁,首次遇到这支杀气腾腾的骑兵,轰然一声如潮水般崩溃,拼命往后阵跑,一时间哀嚎声,惨叫声震破耳膜。

    洪承畴目瞪口呆,喃喃道:“他们来了。。。。。。”

    负责日八旗的英亲王阿济格见那道龙旗,眼中闪过凶光,喝道:“传本王军令,溃兵不得冲击中军大阵,违者全部射杀!”

    他身旁亲将不敢怠慢,若任溃兵冲击中军,便是全军溃败的结果,那样大清整个就完了!

    一些倭人而已,死了再去日本抢些来便是,切不能让他们影响了满八旗的军阵!

    多尔衮看着吴三桂的汉军旗快速结成了一个有利于防御的圆阵,满意的点了点头。

    多年的作战经验告诉他,决战的时刻即将到来,但不是现在!

    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撤军,调整部署,择日再战!

    “收兵!”

    多尔衮立即上马,率领八旗满洲兵往广宁前屯卫而去。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597章 忠臣

    山海关城东二里欢喜岭,威远城。

    威远城是山海关城对外的一座前哨城,高三丈,四隅起台跺,既可了望,也可屯兵。

    此时威远城周围,布置着密密麻麻的明军营寨,壕沟深墙,欢喜岭上尽是飘着红色的龙旗。

    敌台上,一杆巨大的织金龙纛竖立,龙纛边,黄伞下,朱慈烺眺望着远处正在修建工事的清军。

    在其身后,分别站立着明军各将,靖武侯孙应元、靖南侯黄得功,武襄伯曹变蛟、威武伯万俊杰、忠武伯李廷表、安辽伯朱有能,镇北将军茅元仪、辽东巡抚邱民仰。。。。。。

    敌台四周,布满了精悍的御林军甲士,所有人身穿明盔明甲,精良的甲叶外露,前后胸口各有厚实的护心铜镜。

    御林军甲士个个如武安伯徐盛那般高大威武,他们警惕侍立着,背着和鼎步枪,身上配着轮转手铳、三棱刺刀、手榴弹等杀器。

    一到前线,朱慈烺就迫不及待的观看敌情,透过望远镜,朱慈烺清楚的看到对面的清军正在挖掘战壕,筑土墙,似乎是在防御火炮。

    清军的防御让他神情凝重,没想到这些鞑子把天武军的战术都学去了,不管是三轮齐射,步炮协同,还是战壕防御,他们都学的像模像样的。

    “陛下,洪承畴投敌了,鞑子的布置应该就是出于他的手笔。”茅元仪递来一份洪承畴的策反书信,低声道。

    朱慈烺点点头,并没有出乎意料之外,英雄和汉奸,只是一念之差,全在一心。

    洪承畴此人,说白了就是不忠不孝之人,不管他有多无奈,降了就是降了,他若真想死的话早就偷偷自杀了。

    历史上的洪老九曾为感激崇祯皇帝的宠信,写了副对联帖在厅堂上: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然而松锦大战战败后,大家都以往他殉国了,崇祯痛哭了好几天,追悼会还没开完,他就丢掉重如山的臣节直接投降了,口中大呼鞑清皇帝是真命世之主。

    降清后的洪承畴可谓是意气风发,追随新主子入关,领七省经略,和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等同道中人一起,充当鞑虏僭盗中原的急先锋,将屠刀挥向了自己的同胞,铁了心的将汉奸大业进行到底!

    正因为洪承畴等一干志同道合的汉奸,平西靖南、驱闯灭朱,十万辫子兵才能将诺大的中原淹没在血泊中,中国从此也迈进了极端屈辱的猪尾巴时代,华美的文明被毁灭,留下一地的糟粕。

    朱慈烺欣赏洪承畴的才能,但对其品性,深恶痛绝。

    有些人,并不是给他一次机会,他就能重新做人的,骨子里的品性摆在那,历史已经证明了。

    历史上,面对同样的逆境,卢象升挺过来了,黄道周挺过来了,左懋第挺过来了,千千万万的大明将士挺过来了,他们明知会死,心中却是无憾,而他洪承畴却没有。

    或许洪承畴觉得,大明京师被流贼攻破,连半壁江山都没了,气数暗淡,想要中兴,起码再等十几二十年的时间。

    而大清,被打倒后依旧焕发出雄姿,只要占据辽东之地,数年内便可入关攻取中原,起码可以弄个划江而治。

    再者,十几年后的事谁说的准,说不定自己早入土了,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命都没了,还谈什么以后。。。。。。

    令人可笑的是,历史上即便洪承畴帮助满清定鼎天下,也依旧没有被他的主子真正的接受,皇太极、多尔衮、顺治,三人虽然都重用他,却没有让他进入决策层。

    顺治挂掉后,年幼的康熙的继位,古稀之年的洪承畴顶着大学士的空头衔备受冷落,看着鳌拜等四大辅臣分割辅政大权,他只能奏请退休。

    牺牲名节,帮满清主子辛辛苦苦效力二十年,引导主子坐稳江山,到头来只换来一个小小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袭职衔。

    这个轻车都尉职衔非常的魔性,清朝的爵位依旧分为公、候、伯、子、男五级,每个爵位又分一到三等,一等为最高,轻车都尉在第五级的男爵下面,洪承畴获得的还是三等轻车都尉。

    后来乾隆编了本书,叫贰臣传,也就是叛徒集,洪承畴光荣入选了甲等叛徒。

    讽刺的是,乾隆为抗清而死的史可法,亲题了“褒慰忠魂”四字,以赞其英勇忠烈。

    不得不说,洪老九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令人大开眼界,可谓是:一夜风流把头磕,翻云覆雨赞圣君,顶挂朝珠如鼠套,猪尾摇来满地滚。

    这一世,洪老九的命运将会如何?朱慈烺一点都不期待。。。。。。

    现在他来了,不需要任何理由,要消灭这世间的毒瘤和残渣。

    朱慈烺眺望良久,最后放下望远镜,眼中露出一丝轻蔑,冷然道:“朕都来了,他们还敢在九门河前布防,鞑清何来的勇气?”

    茅元仪道:“多尔衮不愿退走,看来是铁了心的想入关啊,臣估计,他会在山海关到广宁前屯卫之间这几条河流前布防,依托地形消耗我军,伺机以骑兵突击!”

    朱慈烺点点头,表示同意他的看法。

    从山海关到锦州,这条长达四百余里的辽西走廊,除了二百多里外的宁远城附近有些山势,其他地方一马平川,只能依靠从燕山上流下的几条河流阻挡大军前进。

    这时,从清军阵地奔来一骑,背后插着旗号,自称是大清神兴皇帝的使者。

    他被押入威远城下,跪地叩拜城上的朱慈烺,高呼道:“大清神兴皇帝告知大明天武皇帝,我大清精甲五十万,破关斩皇就在当下,劝尔等速速献关,以免生灵涂炭,上天有好生之德,大明皇帝切勿自误,到时悔之晚矣。。。。。。”

    靖武侯孙应元笑道:“鼠辈多尔衮,也敢派人劝降?”

    黄得功冲着下面道:“让他洗好脖子受死!”

    众将皆是冷笑,真不知道多尔衮吃错了什么药,竟胆敢派人劝降,莫非他忘记范文程的下场了?

    果然,朱慈烺淡然一笑,随意的挥了挥手。

    徐盛掏出手铳,对着下面就是毫不含糊的一枪。

    在一道正义的枪声中,那使者胸膛冒着血花,瞪大了双眼,直挺挺的轰然倒地。

    朱有能一本正经道:“主子,奴酋多尔衮不识天威,蚍蜉撼树,奴才愿领大明正黄旗打前锋,重创其部!”

    一旁的朱成功见其称呼怪异,悄悄走近徐盛,低声问:“武安伯,这位短发的将军是何人?长得好生怪异。。。。。。”

    徐盛低声道:“跟你一样,也是个国姓爷,他爹是野猪皮努尔哈赤,五年前被圣上感化。。。。。。”

    “国姓爷。。。。。。那他为何自称奴才?”

    “家乡习俗而已。。。。。。”

    朱成功哦了一声,暗暗记下这个人,往后定要结交一番,采访一下他归明的事迹和心得。

    朱慈烺高度赞扬了忠心耿耿的朱有能,鼓励他再接再厉,为解放辽东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朱有能感动的热泪盈眶,跪倒抱腿泣零,满场一副君圣臣贤、君唱臣和的美好画面,让人莫名感动。

    朱慈烺将他扶起,温和的说道:“起来说话,以后呢,你也别动不动就下跪的,自称奴才什么的,我大明不兴这个,称臣即可。”

    闻言,朱有能感动的无以复加。

    感动,源自于那微不足道,但却意义非常的一瞬间,此时的朱有能半跪着抬头仰望,像是在孤苦无助时,对上了父亲那慈祥般的微笑。

    这种慈爱,他从未在努尔哈赤的脸上看到过,他就像是干涸的泥土,遇到了一滴雨露,那块坚毅的心被渐渐温润。。。。。。

    朱有能鼓足了勇气,满怀期待道:“如果主子愿意,奴才想成为您的义子!”

    “。。。。。。”

    四下一片死寂,众将目瞪口呆,不可思议的看着半跪着的朱有能。

    朱成功更是惊得张大了嘴巴,这位国姓爷的年龄比自己前爹郑芝龙的年龄还大,这个操作有点不要脸啊。

    朱慈烺准备扶起他的双手忽然一滞,心头仿佛有一万头战马在狂奔,他一脚踹翻朱有能,摆手道:“带着你的正黄旗,去夺下九门河!”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598章 **云集

    九门河,距山海关二十多里,上游的九门口是辽东重要的军事关口,也是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水上长城,跨河的长城墙长达一百多米,有九个过水的门洞。

    历史上,李自成的大顺军、关宁军、八旗军,东亚最强的三支军队,就是在这里发生了“一片石大战“,一战定了天下格局。

    朱慈烺所在欢喜岭,位置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