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慈烺像是有点喝高了,对身旁的吴忠道:“去安排大公主抓周。”
吴忠有些发愣,道:“皇爷,抓周是周岁才行的仪式,现在是不是有些早了。。。。。。”
朱慈烺摆了摆手道:“趁着热闹,一起办了吧!”
一起办了?
吴忠虽然有些无语,但也知道这位皇爷不按常理出牌的脾气,没敢多说,当下去周太后那传话安排了。
周太后出奇的没有反对,还夸了句朱慈烺是个好爹。
而太上皇的脸色不太好看,认为这有违礼制,不说公主的周岁还没到,就算到了周岁,哪有公主的抓周礼搞这么大场面,让文武百官观礼的?
很快,一座大案陈设在大殿中央,上面摆着琳琅满目的东西。
有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木质刀枪剑戟、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等物。
原本平民家庭的女孩抓周儿需要加上铲子、勺子、剪子、尺子、绣线和花样子(刺绣用具)等等。
抓到这些的话,则寓意着长大善于料理家务。
但皇家的抓周儿如何能用这些,公主长大了哪里需要料理家务?
加上这是天武皇帝的长女,必须不一般,将铲子、剪子、尺子这些都换成了木质的刀枪剑戟。
安排妥当后,在一干文武大臣的为官下,德妃卞玉京抱着只有五六个月的大公主端坐案前,开始行抓周礼。
按规矩,抓周时,不能给孩子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则谓长大以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
如果先抓了文具,则谓长大以后好学,必有一笔锦绣文章,终能三元及第;
如是小孩先抓算盘,则谓,将来长大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事业。
如是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贪玩”,也要被说成“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道福儿,善于‘及时行乐’”。
总之,长辈们对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岁之际,对小孩祝愿一番而已。
虽然一些女孩也抓到了印章和毛笔等物,长大后不能当官,很多家长也知道不可信,但还是主张让小孩抓周儿。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652章 大公主抓周
面对周围一圈的老头、粗人,大公主似乎并不怕人,她眨着大眼睛对着诺大的桌面看了一遍又一遍,似乎每一件物品都会过上一眼。
其实五六个月的孩子,视力还未发育好,对远处的东西看得不太清楚,会有一点点的模糊,近处还好。。。。。。
朱慈烺看着闺女,又指了指桌案上的这些物件,笑呵呵道:“来,选一个你喜欢的!”
众人围绕在桌案四周饶有兴趣的看着案边这位粉妆玉琢的小公主,眼睛逐渐的由大感兴味转为了惊诧。
因为他们看到这位公主殿下,居然伸手往一柄木剑那摸去。
卞玉京紧张的看着怀中的闺女,心中焦急,抱着公主想改变方向让其挑起其他的,然而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她实在不敢乱动,怕失了礼仪。
大公主白嫩嫩的小手死死的抓住一个小木剑,竟然不再放手!
周围一群人目瞪口呆,崇祯太上皇则是一脸黑线。
抓周礼,是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的仪式。
朱慈烺当年抓周之时,便是握住了一柄木剑,记得当时崇祯脸都绿了,还说道:“将来不安邦治国,抓这武器作甚?还想当个将军上阵杀敌吗?”
不巧的是,被他说中了。
且不说当年之事,现在大明朝又出了个奇葩,公主抓周拿宝剑,还是不撒手的那种,你这是要做法呀?
寻常小孩抓到一个,然后看了看就会扔掉,再选其他的,然而这位,丝毫没有松手的表现,就挑了个宝剑来回摆弄。
卞玉京满脸通红,想要将公主手中的木剑抢下来,哪知公主的小手抓的紧紧的。
崇祯太上皇的脸色变来变去,精彩之极,只恨不能身化一阵清风消失无踪。
周太后高踞首席,却如坐针毡,也觉得脸上无光。
此间场面,很多人大臣忍俊不禁,但是谁有那个胆子当场笑出来?
“哈哈哈!”
朱慈烺惊愕瞬间大笑,道:“很好!我大明也要出一位平阳公主了!”
读过《旧唐书》的大臣立时明白,圣上所说的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女,是一位才识胆略过人的天才女将军。
隋朝大业末年,李渊在晋阳起兵,一家子都在造反,各忙各的,平阳公主聚拢关中豪杰,组建娘子军不断建功立业。
她治军很严,令出必行,在军中的威信很高,曾挑选万余精兵与李世民会师于渭河北岸,共同攻破长安。
平阳公主去世后,是唐朝第一位死后赐予谥号的公主,也是中国历代皇朝史上唯一一个采用军礼殡葬的女子,娘子关便是纪念平阳公主所起的关名。
有了皇帝开口缓解尴尬,下面自然不乏有呼应者,比如杨士聪。
他高呼道:“陛下真龙下凡,少年统兵,征战四方,所出子女,自然个个不同于凡人,公主殿下将来必是女中豪杰,巾帼英雄!”
众官员纷纷叫好,兴高采烈。
朱慈烺摆了摆手,立时有太监将桌案撤下,卞玉京抱着公主匆匆告退。
步入帘中,寇白门和刘英昭连忙迎了上去,面露喜色,似乎是感觉自己的武艺后继有人了。。。。。。
特别是周遇吉的婆娘刘英昭,这名女将军看着公主的眼中充满了希望。
太上皇和太后勉强吃了几口菜,便食不甘味的回慈宁宫去了。
大殿里,人人均是交杯换盏,众官员均是笑容满面,笑语连珠,胃口大开,酒量大涨。
酒过三巡,几员武将吆五喝六的,好不痛快。
说起女将军,大明现在就有好几个,比如周遇吉的老婆刘英昭,李岩的婆娘,是半个女将军,最牛的莫过于四川的秦良玉。
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世袭石砫宣慰使(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
秦良玉率领白杆兵先后参加过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打过杨应龙;辽东的浑河之战,与戚家军一起打过八旗军;
还有平定四川的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当时崇祯皇帝还曾亲自在平台召见过秦良玉,优诏褒美,赐彩币羊酒,并赋诗四首,以旌其功。
大诗人朱由检的四首诗分别为:
其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其二: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其四:凭将箕帚扫胡虏,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崇祯当皇帝时,重新恢复了因阉党废掉的平台召对(国情咨议,一般用以皇帝召见封疆大吏),但他一生也只召对了袁崇焕(五次)和秦良玉(两次)两个人。
即便如此崇敬秦良玉这位女将军,但此时的太上皇遇到自家问题时,却显得非常的保守,严遵祖训。
晚宴持续了近两个时辰才结束,文武众臣吃饱喝足各回各家,准备第二天起大早办公,因为明天皇帝还有重大事情要宣布,关于所有官员职位调动之事。
当晚,休息了一阵子后的朱慈烺全无睡意,来到厚实的龙案前。
借着灯火,朱慈烺翻阅着一沓子文书,看着密密麻麻的人名,以及多达百条的天武新政内容,陷入了沉思。
此次部门重置,官员调动,不仅确定了文武分治的体系,还涉及到所有文官和武将,乃至地方官员,关系到大明未来的政治格局,他不得不慎重。
大明这些年一直在用兵,现在兵已疲,已经不再适合用兵,所以朱慈烺在此平稳的时期,定下了休养生息之策,主要以发展经济、整顿官场为主。
朱慈烺翻看着这些文书,忽然开口道:“朕出征这一年来,朝中可有异动?比如太上皇那边。。。。。。”
东厂督主吴忠走近,俯身道:“奴婢得到消息,北伐期间,皇爷迟迟没有回京,曾有几个南京勋贵和大臣蠢蠢欲动,建议太上皇入朝主持大局。。。。。。”
朱慈烺讶然:“哦?都有哪里人?”
吴忠低声耳语了几句。
朱慈烺淡然一笑,道:“想从朕手中夺权,他们家里莫非是人多挤的慌?”
当初清理南京勋贵,还有一些漏网之鱼没解决掉,果然,一些人心存怨念,还是放不下啊!
不过朱慈烺并不打算现在就清理他们,他要给足了机会,让那些人作妖,看看能不能搞出点花样来。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653章 大明未来的军力部署
二月初三,朱慈烺首先对军队做出了重大调整。
卫所制被废除,管理全国卫所的五军都督府自然名存实亡,没了作用。
朱慈烺将五军都督职能重新分化,安排各地驻军。
五军都督府,创建于元朝至正年间,朱元璋最初设置统军大元帅府,后来了改成了枢密院,最终又改为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
为了巩固皇权,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为由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为前后左右中五府,自此之后成为定制,一直延续到现在。
起初五军都督府很牛逼,掌天下兵马大权,兵部只是虚有其名,甘愿当小弟。
后来慢慢的,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互相牵制,最后兵部完全凌驾于五军都督府之上,成为国家军事最高的管理结构。
这一变化过程,也是大明文武之间的博弈,因为五军都督府的官员基本都是勋贵,而兵部是文官。
即便权力不如以往,但五军都督府的指责基本没变,主要负责掌管军籍、管理地方卫所屯田,募兵、军粮调运等事务。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现在十四省),共有府140个,州193个,县1138个,军事上由493个卫,259个所管辖,这就是卫所制。
五军都督府管着各省的指挥使司,各省指挥使司管理若干个卫,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
五军都督府分为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划片管辖地方卫所。
遇到战事,五军都督府得服从兵部安排,领军作战。
当然了,五军都督府可以推选将领,武官的世袭考核及任官比试,由兵部、五府共同主持。
也就是说,五军都督府的武将们,负责管理地方卫所军队,负责募兵、练兵、作战。
而兵部的文官老爷们,负责调兵。
经过与军机部几个勋贵的商议,朱慈烺正式改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为东军都督府,西军都督府,南军都督府,北军都督府。
加上不变的中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重置,管辖的地方亦做出变动。
中军都督府,领导指挥直隶、浙江、福建境内所有武装力量,设都督府于直隶南京,由天武三军戍卫直。
东军都督府,领导指挥湖广、河南、江西境内所有武装力量,设都督府于湖广武昌,由安武军驻扎。
南军都督府,领导指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境内所有武装力量,设都督府于云南昆明,由靖武军驻扎。
西军都督府,领导指挥陕西、四川境内所有武装力量,设都督府于陕西西安,由定西军驻扎。
北军都督府,领导指挥北直隶、山东、山西、大宁境内所有武装力量,设都督府于北直隶北京,由天雄军驻扎。
新的五军都督府,既负责守土边疆,又负责攻略四方,如同五大战区。。。。。
中军都督府,攻略东番、南洋、清国、日本、澳洲,范围是整个南海、东海、太平洋,往美洲发展。
南军都督府,攻略东南亚诸国、印度等地。
北军都督府,攻略漠北,配合征北都护府和征东都护府,攻略清国和西伯利亚,范围到北冰洋。
西军都督府,攻略漠西蒙古,准格尔汗国、叶尔羌汗国、和硕特汗国等,范围到中亚。
东军都督府,负责补位机动,哪方有战事便出兵助攻。
为了调动将士开疆拓土的积极性,朱慈烺实行领地封邑制,只要军功卓着,为大明开疆拓土者,皆可赏赐领土,给予土地使用权。
比如,周遇吉如果能打下漠西一个汗国,为大明开疆拓土百万平方公里,将会得到一县之地的领地,拥有领地内所有土地使用权、经济自主权、人事任免权。
在缴纳赋税和尽其他义务的条件下,周遇吉的子孙后代亦可世袭领地,但不能转让,直到爵位世袭完了为止,朝廷再收回土地使用权。
如果周遇吉子孙后代有人出息了,再次立功,朝廷优先给周家续上该领地的土地使用权。
为了防止封国的出现,朱慈烺定下规定,所封领地不得超过一县之地,土地上限为五百万亩地。
家族领地内的私兵不得超过一千,必须遵循《大明律》,受朝廷节制。
也就是说,在封地内,经济上不管你怎么折腾都行,政治上和军事上,少折腾,老老实实享福,多培养子孙后代成才续杯。
自古以来,中国历朝历代对外扩张乏力,多以守成为主。
即便出现几个喜欢扩张的朝代,也不懂转化收益,尽是往里赔钱,搞得所有人都不愿去打仗扩张。
不像此时的西方,大航海后全世界到处跑,打仗抢地盘,搞殖民地,贩卖人口,挖黄金发财。
一方得到好处,周围个个跟风,积极的搞殖民,从方方面面影响后世几十代人。
关于中小级别将士的封赏,都在各都督府辖下的各省执行,根据军功大小赏赐田地和银钱。
经过长年战乱,大量土地荒芜,现在朝廷可分配的土地资源太多了,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