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329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329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尔哈朗气的差点掀桌,心中大骂阿济格这蠢货简直没救了,好好的一盘好棋被下烂了。

    若不是他开场说那些话,满、蒙、日各方势力就能联合起来,一起对抗汉臣,稍加许诺分化,就能重新让满洲贵族主导大局。

    现在好了,大好局势全被这混账东西搞砸了,搞不好大清的皇上都要变成儿皇帝。。。。。。

    真是丢尽了列祖列宗的老脸啊!

    在众人的冷漠眼下,疯了一阵子的阿济格终于冷静下来了。

    打肯定打不过这群狗东西,单独带兵出走,也没地方可去,处境十分的尴尬。

    原本大清的战斗力远超日本,然而经过关锦之战,八旗军精锐尽失,再也没有实力拿下整个日本。

    再者,长期受到八旗劫掠的日本国,各藩国已经紧密团结在德川幕府的周围,随时可以展开反击,大清想要强行攻打的话,指不定谁吞谁吞呢。

    最终进退两难的阿济格亮牌了,敞亮的说道:“摄政王我也不要了,你们给我封个征东大将军就行!”

    阿济格长期攻略日本,知道日本现在当家的是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天皇直接被架空了。

    不仅德川幕府架空天皇,历代幕府都是这种操作,至天武二年,日本天皇已经被架空四百六十年了。

    受东瀛的影响,阿济格觉得能架空“皇”的大将军,比摄政王还拉风,毕竟自己就是和硕亲王,王爷的称呼早就听腻了。

    阿济格想和日本的征夷大将军那样,当征东大将军,组建自己的幕府,权力凌驾于皇帝之上。。。。。。

    对于这个要求,大清的上层自然没有异议,洪承畴更是大声叫好,拉着阿济格的手盛赞其忠义,还十分痛快的把东瀛九州岛分给阿济格,当成是他组建幕府的地盘。

    原本剑拔弩张的议政王会议上一片和气。

    阿济格灰头土脸南下东瀛的第二天,洪承畴借故罢免了刚林等几个在议政王会议上不表态的满洲大学士,又提升了金自点和费扬果的爵位,由郡王提为亲王。

    处置了这些人,洪承畴开始继续“认子”的事业。

    天武皇帝不稀罕顺治这个儿子,他不能不稀罕。

    洪承畴的偶像是曹阿瞒,除了生活作风深得传承,工作模式更要发扬光大,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加强版,“睡太后挟天子以令诸侯”!

    当天,天空忽然出现一道彩虹。

    还没等洪承畴发出试探信号,内院大学士宁完我立马作文章,盛赞洪承畴的安邦功绩,引来了祥瑞,为大清兴旺的吉祥之兆。

    宁完我是清廷的老资格汉臣,也是老汉奸了,早在努尔哈赤时代就开启卖国事业。

    在皇太极当政的时期,宁完我很受重用,仅次于范文程,范文程凉了以后,他倒是风光了半年。

    多尔衮上位后,宁完我这样的老臣大多被弃用,他不甘心在沙滩上等死,一直在寻找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作为官场的老油条,又熟知满汉两族的实力,宁完我自然撅着屁股投靠了洪承畴,自称学生。

    他的学问还算扎实,春秋笔法的功力颇深,献媚的文章紧紧围绕洪承畴的功绩展开,比如关锦之战时,是如何的运筹帷幄,如何的竭力保全大清。

    宁完我为洪承畴拼命的吹捧造势,费了好大一番心血,全篇看似吹捧,却似乎没有一句废话,然而句句吹到洪承畴的心坎上。

    最终,洪承畴曲线救国如愿,成功的成为鞑清的皇帝的干爹,成为“皇父摄政王”,为国争光。

    为了安抚济尔哈朗,洪承畴同样将他提高一个档次,为“叔父摄政王”,虽然没什么卵用,好歹礼貌到位了。

    此后,凡大清一切政务,洪承畴不再请示顺治小皇帝,下达政令一律称诏下旨,俨然如同皇帝。

    顺治皇帝信符收在宫中,洪承畴觉得每次调兵遣将都要奏请钤印,十分不便,于是遣人将皇帝玺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备用。

    而且,洪承畴命令诸王公大臣每日于自己的王府前候命,安排之后再入朝办事。。。。。。

    如果有官员在奏事时,不称“皇父摄政王”而称“定南王”,或是只称“摄政王”的话,都会受到革职处分。

    成为大清皇爹的洪承畴,深知想要稳定地位,甚至夺权称帝改朝换代,必须要让下面的人吃饱了,舒坦了。

    皇父摄政王洪承畴苦思大清的未来,和拓展方向。

    他很清楚,光靠朝鲜半岛和日本九州这点地方,无法发展壮大。

    天武皇帝是真的狠,直接将大清堵在三面环海一面朝山的半岛上,还强行西征蒙古,断了大清与漠北的联系。

    大清既不能向北扩张,也不能和历史上的匈奴和突厥一样往西边跑,这是要彻底灭了大清啊!

    洪承畴清刚刚收到一个新消息,大明与尼德兰交恶,已经出兵东番,要不了多久就会打起来。

    如此一来,大明南顾,会让大清多挺一段时间。

    洪承畴推断,十年内,大明必然会彻底灭清,到时候想跑就跑不掉了,必须现在就开始布局!

    翻开坤舆万国全图(大明版世界地图),洪承畴开始寻找大清拓展的目标。

    “日本国,以现在大清的实力,已经无法吞并他们,只能与他们联合,起码几年内不能开战。”他喃喃道。

    “北方的辽阔冰原不容易生存,不适合做大清拓展的方向,不过那里罗刹鬼出没,可以联合一下对付大明,为大清争取时间。。。。。。”

    洪承畴的格局比多尔衮大,再者,困难使人成长,也使人大胆。

    最终,他将目光投向了地图右边的亚墨利加(美洲)。

    。。。。。。

    关于如何在17世纪从半岛去美洲,下一章会提到的,不是胡吹,有史料干货。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677章 清国的惊天计划(上)

    三月十五日,春闱殿试结束,天武朝第一位状元诞生。

    新科状元名叫杨廷鉴,是直隶常州府人,让朱慈烺郁闷的是,这位大哥在历史上曾是大明朝崇祯年间的最后一位状元。

    按理说,杨廷鉴在崇祯十六年就在北京参加殿试高中状元,然而现在却没有。

    因为朱慈烺的出现,历史格局发生改变,李自成破北京的时间提前了大半年,江南也出现了政治中心。

    杨廷鉴在崇祯十六年参加恩科后,中了贡士,原本是去北京参加殿试的,没想到路过河南时被闯军抓到了,被破留在军中为闯军写“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标语。

    毕竟有状元之资,杨廷鉴轻松的忽悠住了闯兵,借机跑路了。

    时值北方大乱,闯军大军北上,杨廷鉴以为朝廷不办殿试了,只得拍拍屁股返回江南,继续学习经史,刻苦钻研,修身养性,树立品节廉耻。

    前几日,朱慈烺在奉天殿举行殿试,针对科举取士和为官之道提出了一些问题。

    杨廷鉴回答全场最佳,他言道:“取士先品行,而后文辞,用人贵朴诚而贱浮,竞论邪正,不论门户……”

    朱慈烺表示深加叹赏,又从东厂调来了这位的资料,得知杨廷鉴并非满嘴跑火车,自幼就学习勤苦,不好鲜衣纨绮,才学人品在常州府都是公认的第一。

    朱慈烺隐隐记得,这位状元公杨廷鉴,在历史上也小有名气,打进京师的李自成非常重视他,找他做官,他拒绝了,回乡定居。

    后来满清入主中原,清廷又特召状元杨廷鉴入京为官,他引疾不赴。

    几年后,帮清廷打天下的江南总督洪承畴又推荐杨廷鉴为官,他以母忧未满推辞了。

    成年的顺治皇帝几次请杨廷鉴出山为官,都被他拒绝了,虽然他的儿子不争气当了清廷的官,但杨廷鉴直到老死也没去做官,表现出一位状元应有的气节。

    官场之上,缺的就是这种有气节,初心不改的读书人,朱慈烺当廷亲擢杨廷鉴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先在中枢历练一番。

    余者新科进士,按之前重定的进士授官制,分配工作。

    近日来,朱慈烺又督促朱成功抓紧备战,收复东番。

    出兵台湾的旨意早在一个月前就传到福建,自接到圣旨的那天,朱成功和郑鸿逵就交接了职位,抓紧战备工作。

    朱成功升任总兵的第一天,就把原本平番舰队上的郑家旗帜扯掉,高高挂上了龙旗,还一本正经的搞了个阅兵,趁机收拾了两个刺头军官。

    郑鸿逵非常不服这位大侄子,暗道不就是在皇帝身边当过几年跟班吗,牛气什么!

    当看到大侄子身边的那队杀气腾腾的御林军时,郑鸿逵立马老实了,表示心甘情愿充当副将。

    朱成功和郑鸿逵都是主战派,早就看红番鬼不爽了,因此各项筹备工作进展的十分顺手。

    来自直隶和浙江的粮饷、药材也源源不断送往福建,红夷大炮、东方火箭等武器一船一船的往前线送。

    战争的浓云,弥漫在福建沿海。

    有饷有粮有装备,平番舰队士气大振,朱成功同样信心大增,只等信风到来,就下令渡海作战,收复东番(台湾)!

    这日,锦衣卫天支发来重大情报,清国经过政治角逐后,最终以洪承畴为首的二鞑子获胜,掌握了军阵大权。

    朱慈烺没有关心顺治小皇帝认爹的事,他最关注的是洪承畴接下来的那一系列国策。

    “清国与日本缔结盟约,还把占领的四国岛无偿还给日本?”

    朱慈烺有些好奇,鞑清不去攻略日本,还能往哪发展?

    以往种种布局,朱慈烺就是逼着鞑清与日本交战,狗咬狗一嘴毛,最后大明再一棒子全部撂倒,既省时又省事。

    然而现在,在皇父摄政王洪承畴的号召下,清国开始掀起了一阵造船热,开放了釜山等好几个港口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进行贸易和交往,又从马尼拉请了不少西班牙船工,准备造远洋大船。

    重要的是,鞑清还雇佣了一批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充当八旗军教官,同时帮助清廷监造枪炮。

    看完这些情报,朱慈烺不得不佩服洪承畴的能力。

    在这个时代,洪承畴的能力起码能排前三,历史上的他不管在中原剿寇、松锦大战中的表现,都是十分出色的。

    降清后更是清军南下的一盏灯,当时多尔衮的“剃发令”激起了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南下的清军差点翻车。

    危难之中,摄政王多尔衮急忙派出洪承畴取代刚打下南京的豫亲王多铎,任命他为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经略江南数省。

    洪承畴虽然没有王爵,但直接指挥平西王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等三顺王,还有一些满洲八旗军(遇到大事须与平南大将军贝勒勒克德浑参酌施行)。

    洪承畴以较少的代价轻松平定了江南,还招抚了郑芝龙,说他是“开清第一功”毫不为过。

    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人最终得以封亲王,功劳更大的洪承畴反而只是三等子爵,就因为他的能力太强,让满清上层不放心,担心又出个司马懿,最后把他养死在北京。

    洪承畴有一个老乡前辈,名叫曹学佺,万历年间会试中,策问“车战“,曹先生答曰:“臣南人也,不谙车战,请以舟战论。“

    于是考官考他舟战,曹学佺详陈舟战之法,初定第一,因不能破例,改为第十名。

    洪承畴出身福建泉州南安,和郑芝龙是老乡,一个县的,面朝大海(家距离大海十几里路),对海洋、舟战等更为熟悉。

    如此人物没有收归麾下,朱慈烺丝毫不觉得惋惜,若无风流把头磕,荧屏何来辫子多?

    在他眼中,气节比能力更重要,这也是大明王朝的魅力所在。

    朱慈烺反复阅读这些情报,以此判断洪承畴想要拓展的方向。

    鞑清联合日本,是混吃等死的表现,然而他们发展航海,必然是想要建立海上力量。

    但他们想打谁?反攻大明?除非洪承畴是活腻了。

    还有他们为什么不找尼德兰人合作,反而舍近求远找西班牙人呢?

    朱慈烺再次看了一遍鞑清与西班牙签订的贸易条约内容,最终将目光锁定在阿卡普尔科这几个字上面。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678章 清国的惊天计划(下)

    朱慈烺对阿卡普尔科这个地名并不陌生,这是后世墨西哥的一个沿海港口,也是此时西班牙人从亚洲到美洲开辟的航线,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贸易线,又称大帆船贸易。

    八十年前,西班牙入侵吕宋岛,在马尼拉设立总督府开启殖民,同年就开辟了这条亚洲前往美洲太平洋航线,往来于菲律宾(吕宋)到墨西哥之间。

    西班牙人每年六月份都会乘西南季风自马尼拉启航北上,至北纬45°~42°水域,顺北太平洋上的“黑潮”东行,最后抵阿卡普尔科,行程万余海里,历时约6个月(回程系顺洋流直航,历时约3个月)。

    西班牙人去程时,大帆船载运的主要物品是来自中国、印度、波斯、日本等国的丝绸、漆器、瓷器、棉布、象牙、地毯等货物,载重量一般四百吨。

    运抵阿卡普尔科后,这些货物大部分销往墨西哥内地,一部分远销到南美和西班牙。

    西班牙大帆船归程载运的主要是美洲的白银铸币、铜等物。

    美洲的玉蜀黍(玉米)、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就是通过这条航线传入了亚洲和中国,中国的文化也对美洲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条从马尼拉到阿卡普尔科的贸易线,由西班牙王室独占经营。

    历史上,西班牙人在这条太平洋航线上跑了二百多年,每年都会来回一趟,直到19世纪西班牙经济凋敝才使得这条贸易线衰落,渐渐废止。

    不过朱慈烺有些不明白,鞑清要这条航线做什么?

    大明收复东番后,西班牙、尼德兰与鞑清的贸易线自然就被切断了,除非绕道东番。

    朱慈烺让锦衣卫调来关于鞑清、日本、西班牙、尼德兰几方的所有情报。

    他又传召翰林院和赞画部的一众智囊团,入宫议论参谋。

    乾清宫中,满地都是地图和情报稿件,几十名精英人士席地而坐,三三两两聚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