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335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335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前之人正是她几日来朝思暮想的朱公子,她猛然站了起来,注视着朱慈烺,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朱慈烺霸道的将她拥入怀中,缓缓道:“对不起,这段时间太忙没来见你,再过几天,我就要前往福建,把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红番鬼赶走。”

    徐晨芸娇躯一颤,俏脸立时通红,如同一只熟透了的红苹果,显得娇艳欲滴。

    屋里没人,她还是下意识的挣扎了一下,粗壮的臂膀却纹丝不动,只得放弃,开始享受这种让她心醉的感觉。

    朱慈烺低头,看着她那难掩动人之美的精致俏脸,感受着她身上的温润。

    当然了,此处没有发生起点中文网不允许发生的事情,朱慈烺脑子里也没有想象起点中文网不允许发生想象的事情,一些都显得那么和谐、自然。。。。。

    见朱慈烺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徐晨芸脸上不禁微显红晕,心里虽然也生出一丝羞恼之意,她不敢看朱慈烺一眼,只是手指不停的缠绕着自己的衣角,一副我见犹怜的清丽艳明。。。。。。

    渐渐的,徐晨芸胆子大了起来,也是微微仰着小巧微挺的瑶鼻,带着意思羞涩注视着朱慈烺。

    两人都彼此注视着对方,一时默默……

    片刻后,朱慈烺打破沉静,温软言道:“晨芸,等我归来,以我之姓,冠你之名。”

    面对突如其来的告白,徐晨芸羞得头都要低到怀里去了,她慢慢的闭上了眼睛,一滴幸福之泪流了下来,缓缓划过了脸颊,滴落在朱慈烺宽厚的肩上。。。。。。

    她细不可闻的声音说道:“以我之名,冠你之姓。”

    朱慈烺轻轻的将徐晨芸扶了起来,托着她的俏脸,温柔的为她轻拭泪珠,深情地道:“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共白首。”

    听着朱慈烺这肉麻的情语,徐晨芸脸上尽现羞色,但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依偎在这坚实的臂膀之上,让她感觉是那样的安全。

    她缓缓应道:“青山不老,与君白首。”

    朱慈烺霸道的再次将她揽在怀中,认真道:“此去福建,短则一两月,长则三五月,回来后我就风风光光的娶你过门!”

    徐晨芸再无反抗之意,只是害羞的用小粉拳捶打着朱慈烺的胸口。

    纯洁的女孩子,就是这么容易害羞。。。。。

    一想到两人要分开这么久时间,徐晨芸眼中尽现迷离之色,轻声道:“战场之上太过危险,你一定要小心。”

    朱慈烺摩挲她的秀发,安慰道:“你放心,我在中军御营,只负责出谋划策,一点危险都没有。”

    徐晨芸还是不放心,仰头道:“真的吗?你在军中不同在京城,要照顾好自己,一定要万事小心,千万不可大意,不要去冲锋陷阵……”

    说着,她眼中泛出一丝泪水,道:“我知道我这样说很自私,但是我就是不想你有危险,你一定要好好的回来,我会等你的。。。。。。”

    听着她不停的嘱咐着,朱慈烺没有一丝的不奈,心里满是甜蜜,这种爱就是幸福。。。。。。

    听完嘱咐,朱慈烺轻轻的刮了一下徐晨芸的小琼鼻,笑着道:“末将谨遵娘子将令,保证毫发无损的回来!”

    听着朱慈烺的调侃,徐晨芸假装露出了嗔怪,撅着小嘴说道:“还没成婚就叫娘子,你也不害臊。”

    说着,她轻轻推开朱慈烺,转过娇躯,从身上取出一物,又转过身来将东西塞到朱慈烺手中,俏脸羞红道:“这是我亲手缝制的平安符,去鸡鸣寺请高僧开过光了,一直佩戴在身上,现在送给你,保佑你平安!”

    朱慈烺郑重的点了点头,大明的将士出征时,一般妻子会为即将远行的丈夫送上一枚亲手缝制的平安符,保佑丈夫在战场上能够平平安安的活着回到自己的身边。

    感受着手中的平安符还带着淡淡的体香,朱慈烺放在鼻前轻轻的嗅了嗅,一副陶醉的样子。

    这毕竟是女儿家的贴身之物,徐晨芸看着他的举动,羞得脸更红了,说道:“你不想要就还与我。”

    朱慈烺赶紧将护身符套到脖子上,笑着道:“定情之物哪能还呢,他不仅是平安符,在我想你的时候,还能拿出来解我的想思之苦。”

    说完,朱慈烺也从身上摸出一块玉佩,放到徐晨芸的手中,郑重的说道:“这是我家祖传的玉佩,送给你。”

    这抉凤佩只有半个巴掌大小,通体温润,上有双凤盘旋的雕刻,莹润光泽,很是漂亮,一看就不是凡品。

    在她诧异的眼神中,朱慈烺强行解释道:“这原是皇家之物,是当年天子赏赐的。”

    徐晨芸这才释然,皇室经常赏赐玉佩给有功绩的大臣们,情郎作为沛国公朱大典的族亲,祖上得此赏赐很正常。。。。。。

    朱慈烺再次将徐晨芸揽了过来,轻轻的在她的额头吻了下,深情道:“等我回来……”

    至此,两人依依不舍的分开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689章 国姓爷掀桌子了

    福建泉州府,同安县,金门岛。

    金门岛位于泉州府西南海域,孤悬于厦门岛东海外,扼厦港咽喉,为闽南屏障,东望台湾,西对厦门。

    因金门固守福建东南海口,取“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意而得名金门。

    岛上修筑着防御城池,朱成功统帅的平番舰队驻扎于此。

    军营内,喊杀练兵之声不断,海陆大军两万余人,每日会操不断,随时等待出海作战的命令。

    福建巡抚陈子龙见此情景,暗暗点头,带着几个随行前往中军,会见平番总兵朱成功,商议出海东征之事。

    中军大帐内,朱成功正独自一人默默查看海图,时而勾画几下,海图上已写满密密麻麻的路线和标注。

    陈子龙一进门就开始赞赏:“我军士气高昂,如同虎狼,国姓爷不愧是跟过圣上北伐的,治军有方啊!”

    一见他来,朱成功就头疼,这家伙必然又来催促出兵的。

    他面不改色,笑着道:“陈大人过奖了,本将军不过刚接手平番舰队两个月,还未练得精兵,说是虎狼之师,折煞我了。”

    陈子龙呵呵一笑,落座后客套了几句便开始言归正传:“如今辎重充足,士气高昂,不知国姓爷何时渡海东征?”

    朱成功一听这话,心里顿时不痛快了,他还是那句话:“打仗之事,兵凶战危,没有绝对把握,不操全胜之道,怎可草率进兵?”

    陈子龙干笑一声,道:“不知道国姓爷所说的全胜之道是什么?”

    他的语气显然不愉,这仗迟迟不打,军队每天吃的都是福建的粮饷,本就生活困难的当地百姓压力很大,作为福建巡抚,陈子龙怎能不急?

    朱成功不屑的道:“自然是等待战机,南风大至再出兵!”

    见他年纪轻轻如此态度,陈子龙当下有些怒了,冷冰冰道:“我是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从小也在海边长大,知道些风向,现在四风俱全,天天有风,将军为何迟迟不进兵?莫非是在暗暗怀念昔日郑家?”

    闻言,朱成功脸色一变,盯着他呵斥道:“陈大人,打仗不是你们这些文人吟风弄月,不是什么风都能用的!”

    “出海作战,危机重重,一个不慎就会全军覆没,飘尸大海,蒙受国耻,你懂什么!”

    朱成功又道:“皇恩浩荡,我朱成功得天子赐名,早已心存报国之念,受命平番之日更是立誓打好这一仗,绝不会贸然行动,又怎敢拥兵不进,养敌自重?还请陈大人不要信口胡言!”

    年纪轻轻的,火气倒是不小,陈子龙着实被眼前这小伙子给气到了。

    陈子龙沉声道:“陛下的旨意说的明明白白,让我等早日兴军东渡,以免旷师持久,贻误战机,今年南风不大至,莫非你要再等上一年不成!”

    朱成功一手掀翻桌子,怒道:“那我交出军权,让你来统兵作战如何?”

    陈子龙主张收复东番,又为渡海大军来回奔波筹集粮饷,朱成功虽然敬佩他,但在领军作战方面,丝毫不让,甚至还要打压一番这些文臣。

    一个总兵在巡抚面前当场掀桌,要是放在以前,那简直是以下犯上,相都不敢想!

    莫说在巡抚面前掀桌斥责,就是在知府面前,也得跟个孙子一样站一边。

    掀桌?你想造反了?

    朱成功当场掀桌,陈子龙猛然大吃一惊,他本想训斥一番朱成功,便是当过几年天子近臣,也不能如此跋扈!

    刚想训斥,他忽然灵光一动,想起了天武皇帝刚定下的制度,文武分治,战时武将节制文官。。。。。。

    陈子龙一下子冷静了下来,按照朝廷的新制度,自己只是负责巡视军情,并没有督战的权力。

    如果自己真的担起督战的挑子,那便是违旨越权行事,与天下武臣为敌,他陈子龙可吃罪不起。。。。。。

    想到这里,陈子龙抱拳道:“国姓爷言重了,本官哪里敢越俎代庖坏了制度,方才言语不周之处,务请海涵。”

    为了平番大业,陈子龙也只得委曲求全,不将此事闹大。

    朱成功出了心中这么多天的闷气,觉得十分爽快,当下也面色缓和,道:“陈大人言重了,大家同事一君,共同平番,心里想的都一样,眼下圣上大婚在即,平番之事,我也着急啊,方才多有得罪,还请海涵。”

    朱成功对陈子龙并不反感,相反的,内心还有些佩服这位精于农事的陈大人。

    崇祯十四年时,朱成功随当今天子南巡,在浙江便见过陈子龙。

    当时天子对他非常欣赏,让其主政农事,还搞了农业大学和农业指导组,使得江南各省的产粮大大提升,为北伐之战提供了助力,于国有大功。

    只是,一码归一码,武人出身的朱成功很不喜欢文臣干涉战事,把鸡毛当令箭的派头。

    二人正各自客套赔礼之时,中军来报:“禀将军!哨骑来报,宫中传旨的天使上岛了!”

    闻言,二人不敢怠慢,朱成功连忙下令道:“大开中门,鸣炮迎接天使!”

    金门岛上的大军得到总兵之令,集于校场之上。

    朱成功设香案于营内南门,列金鼓旗仗,亲自率领诸将出营迎接。

    前来宣旨的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韩三,当初朱慈烺花了十两银子收买的家伙,常年卧底在崇祯身边。

    自从崇祯南下变成太上皇后,韩三就恢复了身份入职新朝司礼监,成为秉笔太监之一。

    因为这事,太上皇发了好几天脾气,吃什么也不香了,对王之心等几个心腹太监也不太信任了,变得喜欢独来独往。

    例行的恭请圣安之后,韩三手捧圣旨,昂首阔步走到中军香案,站定南面,道:“平番总兵朱成功接旨!”

    朱成功连忙上前行礼听旨:“臣朱成功恭听圣谕!”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进剿东番红夷之事,朕已数下诏谕。。。。。。”

    听了圣旨开头,朱成功额头的冷汗就冷不丁的往外冒。

    他知道,圣旨的开头会因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措辞,只要有“诏曰、制曰、敕曰”三种。

    “诏曰”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

    而“敕曰”,就有告诫的意识,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的时,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要骄傲自满,恃宠而骄。

    这道圣旨用了“敕曰”,显然是天子对自己不满了。

    好不容易听完后,朱成功连忙磕下头去:“臣,领旨谢恩!”

    陈子龙搀起了朱成功,几人往营帐走去。

    陈子龙身为巡抚,为何要自降身份搀起朱成功?

    因为朱成功腿软了。

    听说天子御驾南巡前往福建,刚刚还雄赳赳掀桌子的国姓爷立马怂了。

    此时他心里正盘算着怎么以最快速度拿下东番,在天子到达福建之前,就把差事办得漂漂亮亮的。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690章 明军出海

    中军营帐,天使韩三、总兵朱成功、巡抚陈子龙,三人分宾主坐下。

    韩三笑眯眯道:“咱家此次前来,还带了皇爷的口谕。”

    朱成功和陈子龙二人刚落座的屁股连忙站起,躬身道:“臣聆听圣训。”

    韩三含笑着道:“陛下说了,他来福建就是来巡视民生的,你们不必上岸迎驾,安心打红夷就行,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千万不要有所顾忌。”

    朱成功心中嘀咕,我在海里打,你在岸边看,我如何能安心?

    同时,他在暗暗思量,平定东番,关系到自己的前程,最好是在御驾来福建前就能开战,以免天子跑过来凑热闹。

    海上天气变化莫测,很危险,万不能让天子涉足。。。。。。

    只是这风向问题。。。。。。

    朱成功很困扰,难以决断。

    三日后,朱成功按照以往习惯骑马来到海边,登高遥望起伏的海面。

    茫茫大海,惊涛拍岸,一道道浪花奔涌着撞击礁石,泛起层层白沫,推向沙滩。

    朱成功依旧在纠结,深深的感受到当将军不容易,想要建功立业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海战,最大的敌人不是红夷人,而是眼前这片变幻无常的大海。

    “将军,那边有条红夷人的船只!”

    朱成功眺望海面,发现还真有个红夷人的船只,通过望远镜大概判断出这是尼德兰人的船只,想必又是来议和的。

    自从天武皇帝下旨查封了尼德兰人的商会,驱逐了大明境内所有尼德兰人,明军准备进攻东番,贸易损失惨重的尼德兰人十分惊恐,多次派使者来金门商谈。

    说要与我大明讲和,呼吁两岸和平,继续开展贸易,为发展东番做出贡献。

    朱成功理都没理,这帮红番鬼睁眼说瞎话,拳头没人大,无耻又怕被打,太不实诚了,只怕大明一退兵又会赖着不走,必须要干废他们!

    “将军,海边风大了,您进帐避一避吧。”

    朱成功抬头看了一眼望楼上猎猎作响的大旗,无奈的摇了摇头。

    略一沉思,便上马返回城中。

    营帐中,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