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3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肆!胆敢咒骂晋王殿下!”晋王府的仪卫正大喝道。
送顶白帽子,你他娘的是想干嘛?给谁发丧呢?
朱审烜闻听此言,却是勃然变色,王子上面加个白,不就是“皇”字吗?这老和尚知道自己想造反?
他快步走到老和尚面前,低声斥道:“你大胆,不要命了?”
老和尚微微一笑,面露深沉,意味深长道:“要命也不会来此地了。”
说着,他笑而不语,坐在地上闭目打起坐来。
朱审烜愣住了,这场面有些似曾相识啊,他再度仔细打量了一番这老和尚,忽然面色一惊。
黑衣!和尚!黑衣宰相!
朱审烜面色一抖,忽然想到当初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历史上最着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也是这副打扮!
他试探性的问:“敢问高僧名讳?师承何人?”
老和尚宝相庄严,双手合十道:“贫僧姚知天,乃道衍祖师的传人!”
朱审烜嘴角一抽,暗道还真是黑衣宰相姚广孝的传人,还有这名字起的,真好!
沉默了一会儿,朱审烜负手而行,从他身边走过,语气镇定道:“随寡人进殿。”
背着老和尚,朱审烜的嘴角慢慢扬起,看来自己也是天命之人,这天下,寡人来了!准备天翻地覆吧!
晋王率先进殿后,老和尚慢慢从地上爬了起来。
他擦了擦额头的细微冷汗,长呼了一口气,低声自语道:“总算骗到一个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720章 皇后有喜
乾清宫,灯火隐隐跳动。
龙案上,朱慈烺埋头处理着奏章,还有一份份关于各地藩王的情报。
按照朱慈烺定下的时间,各地藩王在明年开春后必须前往海外或塞外。
据了解,藩王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招募军队了,其中以晋王和靖江王最为积极,所招的护卫都是满员编制,其他藩王少则也招募了数千人马。
根据晋王和靖江王的奏报,他们所选的封地分别是河套与吕宋,需要大量的人马进行攻伐,希望朝廷批准其购买火器。
河套现在还被蒙古人占领,吕宋则是西班牙人占领,都属于硬茬子,想要干他们,购买火器理所应当。
尽管知道这两个家伙有想法,朱慈烺依旧显得十分大方,痛快了批准二王的奏请。
反正你们练兵又不花朝廷的钱,想练多少就练呗,就算练好以后也不一定是你们掌管。。。。。。
处理完政务之后,已是晚上,朱慈烺沐浴后这才前往坤宁宫。
皇后徐晨芸已经有两个月的身孕了,朱慈烺虽然事物繁忙,但还是每天尽可能的去坤宁宫陪她。
且每天早晚都要陪着徐晨芸在坤宁宫后的内花园散步,即便晚上不在坤宁宫中休息,也会陪着她安睡后才离开。
见朱慈烺回来了,徐晨芸没有起身,只是抬头微微一笑道:“陛下的事情都做完了吗?臣妾这里还有一份文章要写,你等一下吧。”
朱慈烺坐在一旁静静的等着,认真的看着她。
身孕前几个月,每天都会吐,且心情很差,皇后还能如常工作,保持情绪,足见其性格和坚持。
徐晨芸很快忙完了,起身来到朱慈烺身边,微微一笑道:“让陛下久等了吧。”
朱慈烺拉着她抱坐在自己怀里,道:“每天不要太累着了,多注意休息,尤其是晚上,一定要保证睡眠充足。”
徐晨芸笑道:“陛下放心吧,现在还早着呢?”
朱慈烺伸手轻轻在她的小腹上抚摸着,道:“朕今天给钟鼓司下旨了,让他们派一队女乐过来,以后每天给你弹一些静心定神的曲子,也给小太子进行胎教。”
徐晨芸的脸色带着一丝忧虑,轻声询问道:“如果臣妾生的是公主,陛下会不会不开心?”
按照大明的皇位继承制,只要皇后生出儿子,不管是皇几子,前面有多少个妃子已经生出皇子了,皇后所生的第一个皇子,都会被立为皇太子。
不怕生的迟,就怕生不出皇子。
包括朱慈烺,大明至今十七代皇帝,只有六位是皇后所出(朱棣出身有争议),上一位还是一百多年前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身为皇后,为皇子之事感到担忧实属正常。
朱慈烺轻轻刮了一下她的琼鼻,道:“不管生男生女,朕都喜欢,不准你乱想。”
徐晨芸满脸的欣慰,但还是希望自己能生个皇子,毕竟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皇子。
帝后二人坐了一会儿,又说了一些关于孩子的话题,最后朱慈烺道:“时间不早了,朕今天就在这里陪你好不好?”
徐晨芸摇了摇头,笑道:“不行,今晚陛下得去承乾宫杨妹妹那里。”
自从大婚之后,朱慈烺相继纳了杨国柱的孙女杨月柔,还有宋应星的孙女宋芳华,端庄贤淑的宋芳华受封皇贵妃,活泼可人的杨月柔受封贵妃。
朱慈烺摸了摸鼻子道:“杨贵妃她还小。。。。。。”
徐晨芸面露惊诧:“十六岁了还小?臣妾可是听说,以往的后宫嫔妃大多十三四岁就进宫了。”
她似笑非笑道:“杨贵妃可是陛下的小迷妹,人家入宫已经一个多月了,你总该给人家一个交待吧,臣妾已经安排好了,就在今晚。”
朱慈烺呆了一呆,眼珠一转,确实不能冷落了其他两位妃子,不然就要有人妒忌皇后了。
徐晨芸眼巴巴的看着朱慈烺,握着他的手,恳求道:“陛下今晚就去杨贵妃那里吧,臣妾已经答应她了。”
朱慈烺似是不愿的叹了口气,又将徐晨芸抱住,轻轻道:“好,朕等你睡着了之后就去,好不好。”
。。。。。。
离开坤宁宫后,朱慈烺一路哼着小曲前往东六宫的承乾宫。。。。。。。
殿内,杨月柔身穿一件月白色对襟褂衣,腰缠博带,衬出盈盈一握的纤腰,她俏脸喜中含羞,轻轻说了一声:“陛下终于来啦!”
说完,她看了一眼朱慈烺,快速低下头去,一副欲语还休的样子。
朱慈烺上下打量了她一番,只见她精致小巧的面容四周,一头秀丽乌黑的长发未经梳挽,自由的垂在挺立的胸前。
细细看去,她颈项下露出滑如凝脂的肌肤,与秀丽的乌发形成强烈的对比,散发高度诱惑力。
朱慈烺没有理由拒绝这种合法的诱惑力,退去太监侍女后,他慢慢走了过去,很男人的将杨月柔横抱在怀里,
感受着怀里充满弹力的身体,胸腹紧密相贴带来的美妙感觉,朱慈烺脸上露出了迷人的笑容:“是不是等急了?”
杨月柔嘤嘤一声,将头埋在朱慈烺的肩上,娇羞无限道:“陛下真坏,这样问臣妾,可叫臣妾如何回答。。。。。。唔。。。。。。”
话还没说完,双唇早己被朱慈烺吻住。
面对老司机的攻势,杨贵妃显然也不是吃素的,立刻搂着朱慈烺的脖子,热烈的回应起来。
一阵魂销意软的激情香吻,练过武的杨贵妃很给力,攻势很猛,大大出乎了朱慈烺的意料之外。
天武皇帝感觉自己遭到了挑衅,皇者岂能允许她人挑衅?
他立刻展开了强大的反击!
朱慈烺把己经娇喘细细的杨贵妃抱到塌边,砰的一声将她如羊脂白玉般的娇躯,抛在厚软的床榻上。
杨贵妃似红如火的脸上千娇百媚,她杏眼含春的看了朱慈烺一眼,星眸半闭,呢喃道:“我的皇,妾身早已盼着这一天了。。。。。。啊。。。。。。”
朱慈烺一向是能动手就少哔哔,立即展开了行动,以势压人。
承乾宫中,被浪滚滚,红鸳绞缠,整座寝宫顿时充满了盎然的春意。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721章 谣言四起
宫里的氛围春意盎然,然紫禁城外的氛围却有些诡异。
一道道谣言在直隶各处弥漫,使得人心惶惶。
这些谣言,有的说天武皇帝违背祖训,大逆不道,逼父夺位。
还有的说天武皇帝勒死血亲,迫害宗族,擅杀大臣,侮辱士子,刻薄功臣等等。
谣言列举诸多事例,如崇祯九年时,太子朱慈烺未经圣上许可,私调兵马出城出击建奴。
被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济语激后,不顾天子阻拦当殿提剑砍杀御史。
事后还仗势兵围承天门,想要夺位,最终被睿智的天子制止控制在宫中。
阴险歹毒的朱慈烺最终使用计谋,逼迫天子让其南下,进一步的坐大坐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面对东山再起的李自成,朱慈烺养寇自重,故意放任流贼肆虐中原,以致流贼陷神京,造成了千古之惨变!
此外,有人增加了大量的小说笔法的描写,如崇祯皇帝南下刚刚抵达南京,太子朱慈烺便下令将之囚禁在宫中,逼迫皇帝退位禅让。
为了争取可信度,太子朱慈烺还逼迫崇祯皇帝下了一道罪己诏,最后才传位,以证名正言顺。
朱慈烺当太子时,素以飞扬跋扈,肆无忌惮闻名,杀起朝臣士绅毫不手软,此等暴君,如何能继承君王大位?上天能准许?
又如崇祯皇帝曾反复训斥太子朱慈烺,说他心狠手辣不适合继承帝业,反而对三皇子朱慈炯赞赏有加,一看到三皇子就满脸笑容,十分高兴。
甚至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的前夕,崇祯皇帝还写下一份遗诏,有意将皇位传给三皇子朱慈炯,并早早将三皇子送出北京城。
但由于奸诈的朱慈烺阴谋行为,胁迫了皇帝,使得合法继承人定王朱慈炯没有接到这一旨意,皇帝本人也被挟持南下,囚禁宫中。
定王本人更是遭到训斥,无耻的朱慈烺深知要剥夺他的王位,此番爵位改革,就是针对定王。。。。。。
这些谣言的内容非常劲爆,描写手法也很独特,让人读起来不禁极度痛恨朱慈烺等奸邪小人篡位之余,还对崇祯皇帝报以极大的惋惜。
为了打击朱慈烺,谣言还对崇祯进行了无敌粉饰,重新装扮了一番,高度赞扬了好圣君。
所有清军入关,李自成崛起,皆是太子朱慈烺养寇自重所致!
崇祯皇帝仁义无双,不忍对付亲子,却被卑鄙的朱慈烺反噬!
最后谣言的作者发出感叹,天地不公,正义何时才能降临?好人何时才能有好报?
这些传言在大江南北传开了,各茶楼酒肆,沸沸扬扬的,让人悚然而惊。
乾清宫中,一名锦衣卫颤颤惊惊的将这些内容读出,引得殿中的内阁和军机大臣们个个愤怒无比。
李岩出列道:“陛下,这些谣言,经过细心整理,所传甚广,扩散的速度也是极快,必然有人在暗中谋划。”
朱慈烺冷笑一声,问:“李廷表,可有查处谣言的源头?”
李廷表对朱慈烺恭敬道:“回陛下,这些谣言并非从一处传出,全国各地都有流出,多以民间史书和野史记载为主,参与的人极多。”
“根据锦衣卫掌握的情报,这些谣言的源头并非在直隶,也不在江南,而是从江北传来,锦衣卫最初确定是在山东,若要具体确定何人,还需要一些时日。”
说着,李廷表颇为自责,光顾着忙南洋那边,没想到北方出了这么大事。
朱慈烺面如沉水,他很清楚这些谣言对一个皇帝的影响有多大,历史上的雍正皇帝,搞了那么多革新,得罪了众人势力,不也被搞的声名狼藉。
说什么弑父篡位,杀弟逼母,名声臭了数百年。
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雍正不是篡位的,人家的诏书用满汉等多种文字写的,怎么改?
就是这种低级的谣言,也有很多人相信,没办法。
关键针对朱慈烺的这些谣言中,并非全是谣言,比如擅长大臣,逼死血亲周奎,朱慈烺确实做了。
就是这种真真假假掺在一起的,才最恶心人。
朱慈烺随手拿起了案上一份谣言的逆书,语气轻松道:“有人给朕安上了十大罪名,把朕说成了史上第一暴君,爱卿们如何看待?”
内阁大臣杨士聪脸色涨红,大声道:“这些狂犬吠日的疯话,辱人智力,臣不屑去听,请陛下也不要理睬!”
朱慈烺笑道:“朕本也不愿理睬,只是有些人憎恨朕的新政,到处造谣,如果天下百姓信以为真,新政将无法推行,那又如何啊?”
杨士聪道:“臣会让翰林院诸官每人写一篇文章,斥责这类龌龊无耻之人!”
朱慈烺眼皮一翻,翰林院这群人一个文绉绉的,写出来的文章有几个百姓能看懂的。
内阁首辅杨廷麟道:“太上皇禅让之时,文武百官俱在,朝臣们是不会相信的,只是外人不知,百姓们很容易被这些言论影响。。。。。。”
略微一顿,杨廷麟沉着脸道:“臣建议加大搜查力度,烧毁所有逆书,凡是传谣者,皆抓!”
朱慈烺眉头一挑,搞文字狱吗?被逼急了的雍正就是这样做的。
如此一来,这动作太大了!
此时朱慈烺考虑的不是这些谣言,而是究竟是谁在搞事情,自己得罪的人太多了,藩王、勋贵、文官、士子、商人,哪个阶层都有可能。
不过朱慈烺细细品味了这些谣言,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篡位这个词上,这才是这些谣言的核心。
对方应该会在不久之后有大动作。
朱慈烺忽然询问吴忠道:“太上皇现在何处?”
吴忠回道:“太上皇乘舟而去,此时应在湖广境内。”
“躲得够远的。”朱慈烺嘀咕了一句。
沉吟片刻,朱慈烺道:“去派人将太上皇请回来,大张旗鼓的请回来,让沿途众人瞧瞧,朕究竟是如何囚禁太上皇的!”
囚禁崇祯皇帝?老头子这两年比谁都能跑,直隶的几个府他哪个没去过?光是园子都好几处!
最终,朱慈烺将掌管言论的礼部右侍郎革职,命新任侍郎彻查此事,礼部管制下的几大报社同时进行辟谣。
各地官府烧毁所有逆书、捉拿刊印此类散布谣言书籍之人。
朱慈烺又命东厂和锦衣卫顺藤摸瓜,务必寻找幕后主使!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722章 宣府
天武二年十一月,宣府镇。
宣府南屏北京,后控沙漠,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