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361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361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并没有换来任何同情,宋尚天哈哈一笑道:“这头磕的够响的,都给磕出血了!哪有读书人该有的傲骨嘛,包袱我要了,就当是你的赔礼,这事就算过去了,我们走!”

    韩诚科猛地向前一扑抱住了宋尚天的腿:“公子,你饶了我吧,这包袱里是我救命的东西,你高抬贵手放过我吧!”

    宋尚天一脚把韩诚科踢倒在地,微微俯身说道:“老子姓宋,在南京秦淮河边混过,你可知道?”

    “不知。。。。。。”韩诚科莫名的摇了摇头。

    “没见识,真可怕!”

    宋尚天笑骂一句,又亲自下场对其猛烈踢打几下,这才带着几名手下扬长而去。

    韩诚科痛苦的闭上了眼睛,身子在地上蜷缩着,微微颤抖着,眼泪混杂着鲜血流的满脸,剧烈的痛感在全身蔓延。

    他感觉自己好像散架了一般,但这些疼痛都比不上他心里的痛。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夕阳落了残月露出了身影,三月的傍晚很冷,野外的北风呼呼直刮。

    韩诚科浑身一激灵,慢慢支撑着自己从地上爬了起来,每走一步都是艰难的,但他的眼睛是那么的明亮,满满的都是坚定。

    人的恨意有多深,他就有多么的坚持。

    开封城内,知府魏生津逗着笼中的鸟,问道:“姓韩的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吏员刘伊口站在一旁,低声说道:“回禀大人,都十多天了,派出的几路人马都没有再发现韩诚科的身影,估计他早已成了路边的一具枯骨。”

    知府摇头叹息道:“哎,可惜了……本来可以好好活,非要自寻死路,天命难违啊。”

    一个月后,南京城的城门口出现了一个要入城的凄惨汉子。

    他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满是泥土和黑红的血渍,脸上青一块紫一块肿的像猪头一样,根本看不出本来的面目,他一步一步的向城门挪了过去。

    此时的韩诚科左手紧紧的攥着一块树皮,上面有着参差不齐的血齿印。

    从开封府到南京城,本来徒步只有十多日的形成,韩诚科足足走了将近一个月。

    期间,他不敢再走官道,只能在官道旁的野地之中穿行,他也不敢去馆驿,生怕那些狗官还安排了后手来取自己性命。

    这一个月,他饿了就吃点草根吃点树皮,运气好了能捡到野鸭子、野鸡等野禽的蛋,渴了就喝点水沟之中的水,冷了就缩在蒿草之中。

    期间路过一个个村庄,村民看着他恐怖的样子都不敢靠前,纷纷议论着。

    不知道这人经历了什么,才能如幽灵一样在外游荡。

    有时韩诚科饿的实在不行,就到沿途的村庄乞讨,胖头肿脸又没了门牙的他很难说出话来,他就跪在了村口磕头,完全放弃了当年举人的尊严。

    一些淳朴的村民实在不忍看他的样子,给他准备了清水和烧饼。

    就这样,韩诚科一步步的走到了南京城。

    此时距离南京城几十米的距离,韩诚科却足足走了一刻钟才走到城门口。

    应天府的城卒眉头紧锁,拦住了他:“过来登记,进入养济院!”

    韩诚科并不慌张,这一路上途径凤阳府,他已经知道了这边的规矩,更惊讶的知道,朝廷早已取消了路引制度!

    他越想越生气,自己的老母亲死的太冤了!这状一定要告到底!

    韩诚科颤颤巍巍的在裤子中掏了掏,将一张皱皱巴巴还带着血迹的草纸递了过去。

    眼瞅着从裤裆掏出这玩意,城卒有些犹豫,好在没有多大味道,最终还是好奇的打开了。

    只见纸张的最上方是一块不小的血渍,阴湿了两个醒目的大字:“大诰”。

    韩诚科颤抖着从城卒手中拿回了草纸,继续向城里挪动。

    这名城卒面容紧缩,心中唏嘘,活了几十年,还第一次看到有人拿着《大诰》进京告状,怕是要出大事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741章 举人闹京城

    进入南京城,韩诚科闷着头往前走,心情激动万分。

    终于走到了!自己距离胜利更近了!

    忽然,他再也坚持不住,浑身一软倒了下去。

    神策大街旁的一处民舍中。

    “当家的,都三天了,这人怎么还不醒,他不会死在咱们家里吧,咱们可别好心办了坏事,这要是在咱们家出点什么事情,有嘴也说不清楚啊。”

    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显得有些忧虑。

    女子的夫君说道:“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妇人之见!去看看药熬好了没有,少在这里聒噪!”

    韩诚科清晰的听到了两人的对话,慢悠悠的睁开了双眼。

    “小兄弟,你醒了!孩儿他娘快把药端来,小兄弟醒来了!”

    身上的痛感减轻了,脸上的肿胀感也好了很多,鲜血的味道终于从自己的身边消失了。

    喝干了女人端来的汤药,韩诚科的感觉更好了几分,含糊不清地说道:“兄长、嫂夫人,谢谢你们了,小子日后必有回报。”

    男子说道:“小兄弟不要客气,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既然遇到了,就是缘分。”

    “京师的民风淳朴啊!”

    也不知怎的,韩诚科忽然抽泣起来,眼泪扑簌簌的往下流,这一哭这两口子可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男子道:“小兄弟不要哭,遇到什么难处尽管说,我和你大嫂尽量帮你。”

    韩诚科擦干了眼泪:“小子只不过是想家了而已,见笑了。”

    男子叹了口气,郑重其事的拍了拍韩诚科的肩膀说道:“小兄弟,老哥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但无论如何,男人都要把腰杆子挺直了,你就在我这安心疗养,状态好些了再去办你想办的事。”

    韩诚科看着汉子的眼睛,点了点头。

    “那你好好歇着,一会儿让你大嫂给你送来热汤和烧饼。”

    汉子从怀里掏出了那张皱皱巴巴的草纸放在了韩诚科的枕边:“这是给你换衣服时从你怀里掉出来的,我想对你应该很重要,你收好了。”

    韩诚科松了一口气,看着已经走到了门口的男子问道:“还不知道兄长该如何称呼?”

    男子转头憨厚的笑笑:“我姓郭,名大侠,你若不嫌弃,就叫我一声郭大哥吧!”

    韩诚科愕然,真是人如其名,有大侠风范!

    就这样,韩诚科在郭大侠家修养了几日,恢复糟糕的身体。

    数日后,精神抖擞的韩诚科出现在洪武大街上。

    他呆呆的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时不时就能看见形形色色的异域人。

    有的头发金黄、湛蓝眼睛、鹰钩鼻子,有的皮肤黝黑像是焦炭、但身高体壮,有的身材十分矮小却有着与自己相同的肤色发色。

    这就是南京城,大明的京师!

    虽然开封府被称为大明的第三大城,但跟南京城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

    这里宽阔的道路足可以十数匹骏马并排飞驰,本应该劳作的时间,大街上的人流络绎不绝,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也让韩诚科眼花缭乱,很多东西别说见过就连听都没听过。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诚不欺我也!

    韩诚科心生感叹又莫名哀伤,大明外表光鲜却依然有毒瘤存在,这让韩诚科更加坚定了自己告御状的想法。

    报仇固然重要,他也必须为大明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咚!咚!咚!咚咚咚……”

    应天府外的鸣冤鼓被敲得震天响,韩诚科跪在府外默默等待,不多时一位小吏走了出来引韩诚科面见府丞。

    “击鼓鸣冤,有何冤屈?”

    “家中至亲惨死,末学后进欲拜见冯大人为我申冤!”

    在修养身体的这几日之中,韩诚科与郭大侠交谈甚欢,从他那也打听到了一些消息。

    听说应天府府尹冯英是位公正廉洁、秉公办案的父母官,同时还兼任着刑部尚书总管天下案宗之事,这让韩诚科心中顿时有了底气。

    衙署中,应天府的府丞却道:“冯大人前往湖广办理逆案,此刻并未在府中,我乃应天府丞,有何冤情你讲与我听,是一样的。”

    韩诚科便讲述起自己的遭遇,说的很详细。

    听罢,府丞面露和煦的笑容,道:“此案我已知晓,韩举人先回住处等待,待本官调查清楚自会传你开堂受审。”

    韩诚科心中欢喜,觉得这次妥了!

    然而他回到郭大侠家,等待数日依旧不见应天府衙传讯。

    韩诚科再次来到应天府,这次并没有见到受理案件的府丞,一位小吏告诉他案子还在调查让他继续回家等待。

    又过了数日,心中焦急的韩诚科再次前往应天府击鼓申冤,结果还是一样。

    韩诚科是个认死理的人,愤恨之中,他转头便去了刑部。

    应天府不受理,那就再换个衙门,无论怎样,必须讨个说法!

    可刑部的官吏和应天府的做法一样,让他回家等待。

    一连半个月过去了,韩诚科依然没有得到回应。

    他不信这个邪,又写了张状纸,去了大理寺!

    大理寺是朝中最高司法机构,一般朝中的重大案件都由大理寺断案,如果还解决不了,便由三法司共同审理。

    此事惊动了大理寺卿潘士良,他闻悉动静,问是何事。

    见大理寺卿亲自过问,韩诚科心中一暖,心道终于遇到个肯办事的清官了!

    于是激动的讲述自己的案情和遭遇,以及路途遭遇拦截之事。

    大理寺卿潘士良皱眉道:“这般事应去应天府,何以到此喊冤?”

    韩诚科回道:“应天府借故避而不受。”

    “哦?”

    潘士良宦海沉浮几十年,岂有不知官场上那一套之理,他想了一想,道:“此类事件不归大理寺管,你还是去应天府吧。”

    说完,大理寺卿晃着身子打道回府了。

    韩举人听得大理寺卿的回话,端的是又急又气,好一个官场啊,果然是官官相护,浑然不顾民之诉求!

    官官相护是历朝官场之中的一大弊病,百官之中党羽林立尔虞我诈、争权夺利!

    没想到如今新政之后,竟依然没有得到改善,任其发展,大明依然是高屋建瓴、空中楼阁、根基不稳、大统崩殂!

    韩诚科握紧了拳头狠狠捶在了衙门前的石狮子上。

    如今老母已逝,自己已了无牵挂,我贱命一条、身无长物,你们逼我斗天斗地斗乾坤,那我韩诚科要与你们斗到底!

    翌日清早,韩诚科早早就出了门来到了都察院大门前。

    他知道这不是受理案件的地方,但他也知道都察院自改革之后专门监督百官,韩诚科不信自己就找不到一个说理的地方!

    韩诚科双手捧着《大诰》大声喊道:“末学后进韩诚科遭遇不公,开封府知府魏生津、祥符知县赖月京欺压百姓、颠倒是非、草菅人命,求都察院的诸位大人为我做主!”

    一位轮值小吏见此状,转身返回想要报告都察院院长李邦华,请他定夺此事。

    然小吏走了没多远,却见左都御史高斗光迎了上来,询问道:“何事如此慌张?”

    小吏恭敬地说道:“门外有一个名叫韩诚科的书生,此前中过举人,他要状告开封府知府和祥符知县,听他的话好像是家里出了人命跟那两位有些关系,属下正要去向院长大人报告。”

    只听高斗光道:“先带我去看看。”

    近日来,韩诚科在应天府告状之事不知何时上了《金陵时报》,此事在南京城中传得沸沸扬扬。

    河南布政使宋权在南京的眼线得知情况后,立即飞鸽传书送往河南。

    听到此事的宋权大惊失色,连忙写信给京城的老熟人,请他们帮忙压一压此事。

    都察院左都御史高斗光就和宋权相熟,上次宋尚天在南京犯事,便是他出面保释的。

    出了都察院大门,高斗光一眼就看见了跪在地上的韩诚科,周围还有不少的百姓指指点点、交头接耳。

    高斗光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开口道:“韩举人,你的事情我听说了,我也很为你感到愤慨。”

    “不过我们都察院虽监察百官,可毕竟不能涉足民刑案宗之中,这已超出我们的职权,我们也无能为力,此事还要到应天府处理才是正道啊。”

    韩诚科突然狂笑起来:“哈哈哈哈,什么革新、什么都察院,滑天下之大稽,哈哈哈哈!”

    高斗光一甩袖子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话可不能乱讲,我权当你是报仇心切一时失言,速速离开此地!”

    在几名门卫的驱赶下,韩诚科被赶到了大街上。

    他蹲在地上大呼:“可怜我的老母亲,就因为你们官官相护我的母亲岂能瞑目,呜呜……”

    不多时,周围立即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韩诚科依旧蹲在地上,大哭讲述着自己的遭遇,众人总算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一位老大爷心生怜悯,上前说道:“小伙子,民不与官斗,这事你斗不过他们的,别给自己惹祸上身。”

    韩诚科只是痛苦,伤心至极,脸上充满了绝望。

    “你有没有想过,去皇城告御状?”

    一道有力的声音传来,引起了周围众人的惊讶。

    韩诚科抬头一瞧,竟是一对长相俊美的年轻夫妇,妇人挺着大肚子,像是快生了。

    而那年轻人,身着黑色袍服,风目剑眉,相貌堂堂,浑身散发出一股无形的气势,光看造型气质,比那宋公子牛逼多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742章 惊动天子

    皇后有喜,本是天大的喜事。

    然而自从徐晨芸被御医号脉确定怀了双胞胎,整个皇宫中都压抑了,徐晨芸更是每日伤心。

    后世遇到双胞胎,认为是喜事,还有不少人围观,然而封建迷信中,讲究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生孩子方面也讲究。

    古人非常不喜欢双生子,认为双生儿克父,在皇室中,更是非常避讳的,一般遇到后妃生了双胞胎,御医会把比较脆弱的一个秘密杀掉,皇帝和史官也都会保持沉默。

    因为皇室中出现双胞胎,特别是皇子,会影响到皇位继承,在嫡长子继承制的时期,双胞胎孩子出生时间基本一致,怎么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