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3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绪间,太上皇朱由检缓缓来到军阵前,猛的抽出腰间宝剑,大喝道:“我大明!”
然而,尴尬的是,一时间竟无人回应,各部将士纹丝不动,现场极为安静。
为了避免冷场,曹变蛟连忙拔剑,举剑高呼道:“大明万胜!”
“万胜!”
“万胜!”
“万胜……”
陡然间,铺天盖地的呼喊如爆炸声一般直冲云霄,仿佛要将整个世界毁灭!
氛围被烘起来了,太上皇朱由检的眼睛一时间有些湿润了。
朱由检看着滔天的红色海洋,心中默默呐喊:“建奴,来吧!与朕一战,朕要灭了你们!”
明军足足欢呼了一刻钟才停下,太上皇翻身骑上一匹高大的战马,一本正经的带着各部进军。
曹变蛟秘密传令各部,下次太上皇要是再烘托氛围,大家尽量配合一下,别让人家尴尬,好歹也是太上皇,起码给个面子吧。。。。。。
两日后,明军五万南路大军逐步向梁山、熊川逼近。
大明皇家海军则分为两只分舰队,一支停舶于釜山保护后勤海运,一支前往丰岛海域,企图打通仁川港。
二月十二日,明军攻破泗川、南海、光州等地,最后全力进攻南原。
此时,南原城内已经聚集了五万清军,统帅是平西王吴三桂。
南原是朝鲜半岛南部的重镇,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如果失去将会对清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南原城池并不算大,只能算是座中堡,因为地利优势,勉强也算繁华。
在万历朝时,丰臣秀吉带着十几万日本军队入侵朝鲜,战事连绵,与明军几次鏖战,终于攻克了三千明军和三千朝鲜军孤军镇守的南原,守城的六千将士基本全部阵亡。
破南原后,付出惨重伤亡代价的日军屠城一日,几乎将这里的根基都抽空了,半个世纪都没恢复过来。
也因为南原城的失守,导致全州明军的撤退,彻底打乱了明军的战略部署,给明军后来反攻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明军在并不急着攻打南原,曹变蛟下令在城外休整两日,待命而动。
主帅不急,太上皇却急了,他嚷嚷着要出去叫阵,对线叛将吴三桂,准备来个太上皇骂死狗汉奸的历史大戏。
曹变蛟有些头疼,这些天太上皇太亢奋了!
动不动就要骑着战马上阵砍人,拦都拦不住!
要不是天武帝调了一千御林军保护着,说不定就被鞑子乱枪打死了!
“别拦着朕!”
正当曹变蛟头疼之时,帐外再度传来了太上皇的声音。
曹变蛟硬着头皮主动迎了出去,果见太上皇骑着战马,身披战甲,背挂披风,腰悬手铳,手中还提着宝剑,又要准备出营砍人了。
“太上皇稍安勿躁!”
曹变蛟上前道:“太上皇乃万金之躯,万不可轻涉险境啊!”
“又是这套陈词滥调,朕听的耳朵都冒泡了!”
只听太上皇瞥向曹变蛟,不满道:“当初那帮文臣也这样劝朕,怎么你一个武将也这么婆婆妈妈的,你曹变蛟当初冲击奴酋皇太极的勇气呢!”
曹变蛟一时间头大如斗,面前这人吧,既打不得,又不得,还指挥不得,更不能让他出事了,实在让人头疼!
他很郁闷,当年看似威严低调的崇祯帝,怎么这几年变成这副模样了?
只听说过人越活越沉稳的,没听说过越活越冲动的啊!
“上皇。。。。。。”
曹变蛟叹了口气,道:“上皇,您要是出点什么意外,咱这仗还打不打了?”
一脸不开心的太上皇骑在马上转了几圈,道:“朕也补给你添乱,这样吧,你把吴三桂那逆臣给朕约出来,朕就远远的骂骂这奸贼!”
好了,又来了!
曹变蛟一时无语,半晌才道:“要是那奸贼不敢出来与您对线呢?”
太上皇一皱眉头,道:“他要是不出来,你就不能学诸葛亮,给他送女人穿的亵裤吗?”
曹变蛟无奈,只得下令道:“来人!派夜不收去城外叫阵,让吴三桂出来说话!”
“这才对嘛!”
太上皇面色一喜,收起宝剑,策马出了营门。
立时有一大队御林军紧随而去。。。。。。
。
第815章 再造土木堡之变
南原城池之前,正在挖掘修筑连绵的防御工事。
得知明军大举北上,大明太上皇亲临南原的消息,吴三桂怎敢怠慢?
不仅让朝鲜八旗和东瀛八旗这些低等的奴才干活修工事,便是高等汉八旗都亲自上阵了。
天武军、靖武军等明军主力部队,这些年来大清谁人没听过?关锦之战打的那叫一个惨!
事关大清国运,自己的小命,清军各部相当重视。
南原城南门,平西王吴三桂和其兄吴三凤在视察防御工事。
吴三桂仅比崇祯太上皇小一岁,已经奔四了,他看着城外辽阔的旷野,略显沧桑的面容上沉默无言。
想当年自己是大明王朝冉冉升起的将星,在边关鏖战十年,却没想到因一时之利剃头降清,最终跑这个鸟不拉屎的破地方,还与明军的主力天武军对上线了。
吴三桂祖籍直隶高邮人(江苏高邮),既有着杏花春雨江南人的基因,又在风霜凛冽的辽东长大,江南的水气和塞外的长风同时溶进了他的气质,他的外表兼具北雄南秀。
他年轻时是个很有特色的美男子,躯干不甚伟硕而勇力绝人,沈鸷多谋,他二十岁担任游击将军,二十三岁升参将,二十六岁再升副将,二十七岁官拜总兵。
相比那些四五十岁才当总兵之人,吴三桂的一生就如同一些小说中的主角一样。
不仅如此,吴三桂颇以风流自赏,曾吸引了不少京师上流社会女子的青睐,他同样也吸引着男人,名公巨卿乃至文人雅士们都以结识他为荣。
朱慈烺曾经的东宫侍读,江左三大家之一的吴伟业,就曾赞吴三桂为“白皙通侯最少年”。
吴三桂不止一次的拍大腿,悔不该当初慑于多尔衮的淫威而投清,若是自己再咬牙坚持一下,说不定自己的未来又不一样了!
孙应元那厮都能娶得美人,受封至品秦国公,成为大明首席军机大臣,自己这么优秀,随便混混也比他强吧!
不过吴三桂也清楚,现在想这么多已经没用了,不说孙应元和陈圆圆的儿子都十多岁了,以天武皇帝的脾气,自己剃头降清,这辈子也没机会再重归大明了。
南原城外,北风一个劲的吹个不停,让原本就有些萧瑟的景色,更加雪上加霜,萧条荒芜。
吴三凤悄悄凑近,低声道:“二弟,要不咱们起义,回归大明吧!”
闻言,吴三桂一愣,随即皱眉道:“大哥你开什么玩笑,连大明小学生的教科书上都把咱们当汉奸的代表了,还怎么回去!”
吴三凤呵呵一笑,道:“那还不简单,只要大明有诚心,让他们删除呗,再把你塑造出一个弃暗投明、为国为民的大英雄!”
吴三桂嘴角微微抽搐,这为国为民四个字太过沉重,真不敢当啊!
他摆了摆手,决然道:“大哥,你无需多言,若是我吴家再反清投明,那就是三臣了,本王万万不能接受!”
嘴上说不想当三臣,其实吴三桂内心还是非常想当的,就怕天武帝不让当啊,今天投诚,明天就当了刀下鬼,风险太大了!
吴三凤缓缓点头,眼中有着无法掩饰的失落,片刻后他小心问道:“那这场仗我们还打吗?”
吴三桂目光中带着深深的忧虑,按理说这种硬仗他肯定是不想打的,然而自己已然没了退路。
之前连丢釜山、熊川等地,这次要是再丢熊川,顺治小皇帝的干爹肯定不会放过自己,拿吴家铁骑开刀。
直到此时,明军大营戒备森严,各部调动频繁汇聚,已经聚集了三四万的兵力,但盛京方面,洪承畴却一直未有太多动作。
这让吴三桂的心里一时又没了决战的底气。
两人正说着,城下南面方向急急奔过来十几匹骏马,带起一地的碎雪、泥浆。
领头一名后背插着令旗的清军探马看到了城头的帅旗,忙急急翻身下马,抱拳大呼道:“禀平西王,明军出营,太上皇邀您前往阵前说话!”
“太上皇请本王说话?”
吴三桂眉头紧锁,他实在不知道跟这昔日的君父还有什么可说的。
“不见!”
为避免尴尬,吴三桂直接一口回绝了。
“且慢!”
吴三凤止住了准备回去复命的探马,转身对吴三桂道:“二弟,这可是千载难得的机会啊!”
“怎么说?”
吴三凤兴奋道:“你不是纠结要不要和明军死磕吗?不如我们趁机直接掳了这狗上皇,也来个土木堡之类的南原城之变!逼明军退兵!”
吴三桂面色一惊,他实在没想到自己这混账大哥,竟然能想到这点,可以呀!
他思来想去,深以为意的点了点头,觉得这建议不错。
你天武帝再狂,你爹都在我手里了,还能狂到哪里?
不过想要来个万军从中俘虏太上皇,这难度可谓不小,一定要从长计议,好好把握!
吴三桂下令召开临时军议,分派人马袭扰明军大营两翼,又派出一支骑兵绕后吸引分散明军,以此来个声东击西。
一切部署完毕后,吴三桂这才带着吴家铁骑走出清军防线,前去会会大明的太上皇。
南原所在的位置为一由蟾津江形成的盆地,被东边的小白山脉以及西边的富兴山脉包围。
此时的南原盆地上,两军列阵,旌旗浩荡。
两万明军汇集于此,最前端是一千御林军结成的锐阵,后面则是曹变蛟亲率的天武军,他们结成了极为宏大的步、骑、炮大阵。
此时太上皇朱由检一身金色头盔精甲,策马在阵前,昂着头,背着手,一副很嚣张的样子。
他意气风发的看着周围大明的军阵,心中涌起了自豪,就才是大明的军队啊!
太上皇朱由检还从未有过这种装逼的镜头,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
帅旗之下,师帅李钰遥望阵前方向,有些担忧道:“国公爷,您说太上皇这么嚣张,会不会有危险?”
曹变蛟笑了笑,信心满满道:“放心,御林军和天武军俱在,太上皇安全无虞!”
吴三桂手下的吴家铁骑,虽是原来的关宁铁骑,有些战斗力,但曹变蛟丝毫不放在眼里。
以那帮家伙的本事,逃跑尚可,如若想要在天武军中来个夺旗战将,还是洗洗睡吧!
。。。。。。。
推荐妹子的一本书《回到明朝做昏君》:穿越大明朝,成为了木匠皇帝朱由校,那个,我躲在后面,背黑锅我来,送死你们去。
。
第816章 太上皇阵前骂汉奸
明军的对面,同样飘扬着一片缨头雉尾的清军旗帜。
一丈五尺高的清军织金龙纛下,吴三桂拿着望远镜看向对面。
三军鼓角已罢,明军夜不收手持令旗马出军前,在清军阵前大声叫道:“大明太上皇,请平西王吴三桂上前答话!”
吴三桂放下望远镜,脸上浮现一丝笑容,跃马而出。
想当年自己十八岁时,紧率五十三骑于数万满洲八旗中救父,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更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盛誉。
今日,本王不妨再添个“南原之变,平西王强掳太上皇”的大戏,流传民间!
远远的,吴三桂只听对面的老主子朱由检同志喊话了。
“对面可是吴三桂那汉奸?出来与朕答话!”
吴三桂身形一顿,有些恼怒,这话说的也太难听了吧,让人答是不好,答不是也不好。
“你是何人?”吴三桂假装不认识眼前这家伙。
太上皇朱由检策马上前几步,大声道:“怎么,这几年当汉奸眼也瞎了?连朕都不认识了?”
吴三桂顿时脸色青红交加,强忍着怒气道:“原来是太上皇!”
他也不下马,就这样挺着摇杆,拿着马鞭,抱拳朗声道:“臣平西王吴三桂,见过大明太上皇!”
太上皇笑道:“平西王?谁封你的王?”
吴三桂抚鞭而答:“自然是神兴皇帝多尔衮!”
太上皇怒骂:“吴三桂!你先事大明,现从鞑清,好个贰臣家奴!”
吴三桂狂笑数声,辩解道:“时天数有变,李贼窃取神器,臣不得已而投满清,也是行自然之理,太上皇何必动怒!”
太上皇呵斥道:“住口!朕未降,太子仍在,何来伪顺窃取神器之说!”
吴三桂一本正经的解释道:“当初太上皇不知所踪,臣以为您殉国了,只得领兵返回关城,以图救明大计!”
“然太子于江南行无道之事,擅杀大臣,侮辱士子,刻薄功臣,如此无道之君,臣不敢辅之,只得另寻明君!”
他的一番话,再次将自己降清之事放到了道德的制高点,企图洗白。
只听太上皇朱由检冷笑一声,道:“住口!你这狼心狗肺之辈,只为一己私利,而枉顾国恩,时值国难之际,奴颜婢膝献媚奴酋,以致辽东苍生尽遭东虏蹂躏,饱受涂炭之苦!”
吴三桂被戳中痛处,面色不愉道:“听闻太上皇也是受那无道昏君所胁,无奈退位,今臣斗胆,恳请太上皇移驾盛京,为我大清之主,改国号大明,以续你我君臣未尽之情。。。。。。”
“住口!”
太上皇大声斥责:“贰臣贼子,寸土未复,反而剃发降清,甘为建奴走狗,助鞑为虐,你枉为汉人!简直丢了你祖宗十八代的脸!”
被人骂了祖宗,一旁的吴三凤不爽了,脸红脖子粗的辩解道:“太上皇此言差矣,我等身为汉臣,岂容满人造次?我汉军旗已在皇父摄政王洪公的带领下,挺起腰杆站了起来!”
“住口!”
太上皇喝止,指着吴三凤骂道:“你不过一条断脊之犬,安敢在朕面前狺狺狂吠?”
承受能力较差的吴三凤,顿时心态爆炸,他手捂胸口,颤声道:“你、你。。。。。。你现在不过是个傀儡上皇,有何资格指责本将,骂我吴家!”
“住口!无耻奸贼,你吴家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