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踏平盛京!”
“大明万胜!”
“万胜!”
所有明军士兵举着武器,在城下欢呼,十多万人的声浪如滚滚响雷,震颤九霄。
欢叫声中,太上皇朱由检、襄国公曹变蛟、镇北侯茅元仪、安辽侯朱有能等人,来到军阵前面会面。
太上皇策马走出几步,遥望盛京城头,顿时豪情万丈,心中感叹:“一群垃圾,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明军南路大军一路杀过来,除了吴三桂还有点抵抗能力,余者各地守军基本都是一触即溃,被揍的哭爹喊娘的。
原本太上皇还想与洪承畴对线,在阵前骂死这贰臣狗汉奸,却始终没遇到。
听说洪汉奸是故意避开明军,也不知死哪去了,让太上皇颇为不悦。
诸将中,朱有能表现的最为积极,他向太上皇诸人行礼后,便第一个跳出来请战道:“末将愿领征北军率先攻城,一股踏平鞑子老巢!”
太上皇微微点头,对其英勇之态深感欣慰,不过却没有开口说话。
因为军事行动,还轮不到他做主。
明军主帅曹变蛟摆了摆手道:“先不急!”
“是!”
朱有能乖乖退下了,他对曹变蛟这个家伙还是挺忌惮的。
当年曹变蛟紧率数千人马就敢杀入八旗军大营,冲击皇太极的御营,是个实实在在的猛人,国姓爷自认不敢做。。。。。。。
不一会儿,一名中军夜不收持旗策马奔向城下,对着城上守军高喝道:“大明天兵降临,大清王福临速速献城磕头投降!”
经过夜不收几次警告后,城下明军寂静了片刻,再度爆发出铺天盖地的呼喝声。
明军如此威势,让守城的清兵无不变色,几个章京匆忙前往宫中汇报情况。
原本稍微繁华些的盛京,如今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各街道上极为安静清冷。
盛京皇宫之中,庄太后和顺治小皇帝所在思政殿中瑟瑟发抖。
庄太后再也没有了平日里镇定的风范,有的只有惊慌失措,与心如死灰的念头。
叔父摄政王济尔哈朗战死了,八旗军精锐尽失,皇父摄政王洪承畴带着汉军旗逃走了,没有人带上她们母子二人。
殿中,一些满汉大臣们吵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
也有一些人神色阴沉,闭口不语,不知道在心中是否思索着之后的道路。
“踏平盛京!大明万胜!”
滚滚的呐喊声传入思政殿,让原本吵闹的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满朝大臣皆是心惊。
庄太后布木布泰看着底下的朝臣,还有身旁怔怔坐那一声不吭的顺治,心中哀叹了一声。
福临只有十五岁,却心怀远大抱负,一心想要恢复大清,一统天下,平时言语间颇有雄主之资。
然而此刻,当他听到明军那震慑人心的呼喊声,再也雄不起来了,老老实实的当个怂包,脸上的惊恐神色无法掩饰。
大学士宁完我仰起头,有些激动道:“太后,皇上,现在到底该怎么办?你们想想办法啊!”
以前宁完我是绝对不敢抬头看太后的,自从洪承畴南下,这老娘们落难,他是越发的大胆了。
布木布泰冷眼扫了他一眼,道:“怎么办?你们问我一个女人家怎么办?”
她柳眉倒竖,涨红了脸似嗔似怨道:“当初你们对洪承畴俯首称臣,更是几乎以皇上相称,他领数万汉军旗南下御敌,为何明军这么快就打来了?你们却在这里问我怎么办,我还想问你们呢!”
宁完我被布木布泰说的面红耳赤,也顾不上看太后的粉红小脸蛋,怒哼一声,大袖一甩而去。
其他的大臣见状也紧随其后,显然不想在这浪费时间,有时间还不如多找找出路。
面对空荡荡的思政殿,顺治小皇帝气的脸色发白,大臣们都走了,大清已经名存实亡了。。。。。。。
布木布泰更是娇躯颤动,绝望的眼神渐渐坚定,她深刻的意识到,万事还得靠自己。。。。。。。
第842章 举国投降
清廷退朝后,宁完我、鲍承先等汉臣来到崇礼门城楼上。
城下一片浩瀚的旗海,明军大多头戴铁盔,身穿红色盔甲,如一片红色汪洋,一个个满是傲然之色,似乎对守城的清兵不屑一顾。。。。。。
看着如潮水般的明军列阵做好了攻城准备,那熟悉的战列与气势,让宁完我脸皮不住抽动:“这下完了……”
余者清廷大臣也是心下沉重,各人心中飞速盘算着后路。
按照目前的形势,明军势大,已将盛京围城了铁桶,连条生路都不给,可以说随时可以发动进攻。
明军的南北两路人马约有十万左右的兵力,而清廷在盛京的守军只有几千凑数的老弱,凭这样的兵力,恐怕连盛京的城墙都站不满,根本没法抵抗!
不多时,宁完我主动出城,前往明军中军,面见大明太上皇。
按照他的想法,明军随时都有可能发动进攻,一但战斗开始,再想投降,可就迟了!
其他人可没宁完我这般魄力,他们都在城楼上驻足不前,想要看看宁完我这家伙能不能活着回来。。。。。。
果然,宁完我一头扎进明军大营后,再也没回来,也不知被宰了还是被扣留了。
看到这里,清廷大学士鲍承先一溜烟的跑了回去,准备另想出路。
显然,鲍承先比较激灵,他直接前往宫中劝顺治小皇帝投降。
他觉得,以清廷大学士的身份投降大明,显然逼格不够,必须拉着皇帝一起投降,这样才显得有能耐,大明肯定不会难为自己的。。。。。。
清廷的皇宫,是原来朝鲜李氏王朝的景福宫,占地面积是南京紫禁城的一半大小。
当初后金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率军拿下朝鲜,就非常羡慕朝鲜宫殿城阙的壮丽,一度不愿返回满洲苦寒之地,被皇太极疑有异图而猜忌。
此时的清廷皇宫内,到处充满了混乱与不安,出了一股日垂西山的暮气。
一些宫女和太监眼看着大清大势已去,迅速在各个寝宫偷拿一些金银细软,准备逃出皇宫,连一些御前侍卫都加入到了了太监和宫女的行列之中。
当初辽东盛京被破时的情景再度重演。
“都别慌!都给我站住!”
鲍承先刚刚入宫,就听到有老太监尖细的嗓音从远处传来,呼喝着四处乱跑的太监宫女。
鲍承先无语,这才多久,宫里都乱成这样了?
他到思政殿里逛了一圈,只见太后和小皇帝早已没了。
鲍承先拽过一个长得歪瓜裂枣的宫女,一打听才知道,那孤儿寡母已经跑回后宫收拾细软了。
一把年纪的鲍承先怀着忐忑的心情,第一次步入大清的后宫。
顺治小皇帝去年刚刚大婚,娶了一后二妃,因历史上的原配皇后孟古青已经随科尔沁部归顺大明了,也不知道成了征北都护府哪个将军的小妾。
现在顺治的皇后是佟图赖之女佟佳氏,也就是历史上康熙的生母。
(佟图赖是满人,之前写错了,我以为他是汉军镶黄旗固山额真,就是降清的二鞑子,其实人家是实实在在的满人。)
《清史列传》中记载,康熙二十七年,佟图赖的长子佟国纲上奏:“臣先世因在抚顺,侣率明人来归,故隶汉军,其初实系满洲。。。。。。。。”
也就是说,康熙他妈,并不是外界所传的汉人,而是如假包换的满洲人,只因其祖居住在汉地,后来被编入汉军而已。
“娘娘!”
鲍承先在后宫廊道中走着走着,只听隔壁宫中传来一阵哭声,却是皇帝的靖妃以三尺白绫,自尽在了房梁之上。
“可惜了这个小美人,年纪轻轻的就。。。。。。。”
鲍承先心中暗叹一声,深感惋惜。
来到太后所在康宁殿,果然小皇帝也在,这孤儿寡母的可怜样,看着让人心疼。。。。。。。。
鲍承先没有按照以往的跪拜见礼,只是简单的微微躬身,说道:“太后,皇上。。。。。。。。”
不等他把话说完,顺治小皇帝就已经表态了,向明军投降!
自从济尔哈朗死后,福临就已经绝望了。
刺客他的想法和鲍承先等二鞑子们类似,跑是跑不掉了,与其城破被杀,还不如屈辱投降。
或许这就是鲍大学士之前教导的,大丈夫能屈能伸吧!
鲍承先虽然有些惊讶,但还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学生不错,悟性很高!
作为福临的老师,鲍承先的办事效率很高,最起码在投降这一块上,可谓是轻车熟路。
当天下午,盛京崇礼门大开,城门周围张灯结彩,彩旗飘飘,还有一群宫女太监穿着花枝招展的在路旁迎接,就跟办喜事迎亲一样。
当曹变蛟、茅元仪等人远远的看到这一切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这是怎么回事?”
太上皇也是一脸懵逼,不解的询问左右。
国姓爷朱有能皱着眉头道:“我觉得他们是在侮辱我大军,待末将领一彪人马杀过去,直接控制城门!”
不多时,大清顺治皇帝福临带着一群宗室大臣出了象征着大清国门的崇礼门,手里还捧着玉玺和新鲜出炉的降书。
为了避免误会,鲍承先大声道:“我大清举国投降,还请明军主帅纳降入城!”
在短暂的诧异后,曹变蛟回过神来,招呼一队亲兵前去查探。
确定没有异常后,曹变蛟才带着太上皇前往崇礼门纳降。
崇礼门前,白花花的站了一大片人,有男有女,有老又少,大清的皇帝福临规规矩矩的站在队伍最前面。
鲍承先首先来到太上皇的御驾前,躬身一揖,道:“我大清皇帝及所有在京宗室大臣,向大明太上皇请降!”
“放肆!”
朱有能扬着马鞭大喝道:“天下的皇帝只有一位,那便是我大明的天武皇帝,让福临那小儿速来拜见太上皇!”
鲍承先嘴角微微抽搐,暗道你这建奴怎么还替大明叫唤起来了呢,好歹大清是你爹和你的兄弟们建立的,你就这么盼着大清灭亡?
细细一想,现在的场面颇为奇特。
鲍承先是大明投降清国的降将,而朱有能是清国投降大明的降将,此时二人身份对调,又见面对线,让人颇为感触。。。。。。。
第843章 崇祯与顺治
弱国无外交,亡国无人权。
鲍承先惊出一身冷汗,投降后怎么当狗的觉悟,他还是浸淫颇深的。
八年前,大明皇帝册封福临为大清王,现在大清怎么能有皇帝呢?
鲍承先打了哈哈,便赶忙跑回福临身边,道:“大明太上皇请您过去。。。。。。”
他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福临这小子,只能含糊不清的如此说。
双方距离并不远,刚才朱有能的话,福临听得一清二楚,他心中又羞又愧。
好歹也是自家人,需要这么无情吗?
不过现在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底头,福临只好跟着鲍承先来到太上皇的马前。
他双手捧着降书,躬身揖了一揖,但张了张嘴,始终说不出一句话来。
太上皇朱由检居高临下的看去,只见清国的小皇帝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他光着头没有带毛子,额头剃得光亮,脑后留着一条辫子,身穿一套与现场不太搭配的白衣,想来是想效仿秦王子婴投降刘邦的造型。
太上皇以胜利者的姿态,仰着头,眉眼微微朝下,道:“你就是鞑清的伪帝福临吗?”
福临像个孙子一样,躬身勉强道:“正是在下!”
明军将领们像是看猴子一样围了过来,打量着这位鞑清的末代小皇帝。
朱有能认识这个大侄子,只是十多年未见,这孩子已经长这么高了。
被这么一群大汉围着,福临有些慌张,微微向后挪了挪脚步。
不过他己经想通了,既然自己做出了决定向明军投降,最终会怎样处置自已,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御林军甲士从福临手里接过了降书,递给了太上皇。
好在太上皇不跟小孩子一般见识,又见他一脸病色,面容憔悴,也没有过于为难他。
接过了降书之后,太上皇朱由检点了点头,道:“你能主动投降,也算识相。”
沉默了片刻后,他忽然态度一转,接着道:“不过朕不得说你两句,作为一国之君,不能做到君王死社稷,你很失败。”
太上皇似乎在回忆过去,道:“想当年,李贼破我大明国都,朕想都不想,直接到后山找个歪脖子树准备殉国了,你跟朕比,差得太远了!”
福临心中暗暗腹诽,不就是生个好儿子吗?若无天武帝,你也不见得比朕好到哪里!
心里这么想,嘴上却是万万不敢说出来的,他只能一个劲的点头,恭维道:“是是是,上皇教训的是,我不配跟您比。。。。。。”
太上皇露出了老父亲般的慈祥,道:“年轻人嘛,怕死也正常,既然你如此惜命,就在宫中听候处置的决定吧!”
“这段时间,朕可以保你人身安全,但你也要安守本分,不可心生妄想,听明白了没有?”
福临听后,心里也稍稍有些安定,小命算是保住了。
他再三感恩道:“多谢上皇天恩!”
太上皇点了点头,一挥手道:“进城吧!”
明军大军入城后,主帅曹变蛟下令各部控制盛京的各个城门,接管全城的治安,解除城中清军武装,将所有的清兵缴械限制在兵营内,不得外出一步。
至于清廷的官府机构,除了少部分关系民生安定的小衙门继续办理公事,六部等中央机构官衙,皆由明军赞画暂领主官。
原清廷官员、宗室全部各自回府,听候处置决定,同样是无故不得外出。
“皇宫”同样也封闭了,由明军一个旅的人马守卫,福临等清廷皇室成员,集中居住在宫城的康宁殿、慈庆殿、交泰殿等后宫各殿。
前朝的勤政殿、思政殿、万春殿、千秋殿等各殿,由太上皇及明军各主将入驻。
第二日一早,襄国公曹变蛟以明军统帅的名义通告全城百姓,取消满、汉一切‘上等人’的特权。
各族百姓都要各安生业,遵纪守法,不得趁乱偷盗摸抢等等,凡有违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