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413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413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二日清晨,国姓爷朱有能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康宁殿。

    三月二十日,朱成功传来战报,靖海舰队在蔚山海域发现了大量的清国战舰和船只,双方激战一日,清国战败而逃,损失大小战船十几艘。

    因靖海舰队分舰队的兵力不足,未能发起追击,不过看旗号,应该是洪承畴的汉军旗。

    曹变蛟茅元仪等一众将领于思政殿议事,诸将汇集情报部的消息,明确了蔚山一带的清军人马,正是洪承畴所率的数万汉军旗,他们似乎准备东渡。

    半月前,洪承畴在忠州使了金蝉脱壳之计,将明军引向了西边的稷山,自己却率人马绕道向南,在蔚山港出发。

    蔚山港是清国出海的几个港口之一,处于朝鲜半岛东南,也是最东面的港口。

    洪承畴东渡的计划已经谋划了七八年了,这些年他故意将蔚山港荒废掉,又将清军主要兵力集中在西边的釜山南原等地,目的就是让明军登陆后往西往北打。

    所谓狡兔三窟,朝鲜半岛屁大点地方,大清海军又没有固定的基地,只要引明军主力北上,几个出海口随便走,并不一定走蔚山。

    当然了,走釜山最佳,蔚山其次,洪承畴在这两地布置了大量的船只和物资,布置准备的越多,带走的人就越多。

    就在明军攻破盛京的时候,洪承畴已经出现在了蔚山港,并踏上了前往美洲的大清海军摄政王号战列舰上。

    吴三桂左光先等汉军旗的旗主王爷们站在各自王号命名的战列舰甲板上,眺望清国的海岸线,皆是面露凄凉。

    也不知道自己的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回来了。

    此次东渡,洪承畴带走了四五万汉军旗人马,分乘坐数百艘大船按着海图的路线远渡重洋。

    这次东渡,首先是为了生存,其实是为了开拓新的天地,迎接美好的未来!

    至于大清,亡了便亡了吧,洪某人一点都不在乎,吴三桂等人也不在乎。

    找到新的天地后,大不了再重新建国,建立一个属于汉人的新王朝,若干年后再反攻回来,落叶归根。。。。。。。

 第846章 清算

    三月二十二日,各地传来战报,清国境内的八旗兵基本被肃清,明军已控制了半岛各道、府、州。

    稳定了局势,也就意味着要班师了。

    那么班师回去要做什么?

    自然是献俘了!

    在朱有能的提议下,明军捉拿满清王公贵族和二鞑子汉奸的收网行动,正式开始了!

    恢复平静的盛京城中,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很多孩童更是蹦跳追逐闹腾着。

    热闹的街道上,渐渐涌现出一队队兵马,他们惯甲持枪穿梭在人群中,奔向各自的任务地点。

    在百姓的好奇观望中,这些人马如狼般的扑向原清国各王公大臣的府苑,直接破门而入。

    有聪明人立时明白,原来的那些官老爷们要倒霉了!

    果然,第一个遭殃的便是济尔哈朗的郑亲王府。

    不多久,郑亲王的十多个妻妾,以及十几个没有战死的子孙,全部被抓!

    一个个跟条狗一样被绑的严严的,强行拖走。

    紧接着,河洛会、叶克书、纳穆泰等满洲官员的府上同样热闹了起来,全家老小一一被抓,被驱赶着往城外明军大营走去。

    一时间,盛京城内的满蒙官员人心惶惶,无数的高官催促着下人收拾金银细软,拖家带口的往城外跑,或者是城内找个地方避难。

    靠近宫城的一座四进四出的大宅院中,如同长着狗鼻子一样的大学士鲍承先急得团团转。

    他实在没想到,明军临走前还翻脸抓人!

    一瞬间,鲍承先忽然感觉自己太天真了!

    “老爷!老爷……”

    一名小厮火急火燎的从外面连滚带爬的冲了进来,他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哭丧着叫道:“老爷,他们来了!”

    鲍承先叹息一声,苦笑自语道:“自天启年间投降后金起,老夫就想到迟早会有这么一天,是时候为大清尽忠了,说不定百年之后,会有人记得老夫的忠义,是殉国而死的!”

    说完,他命人取来一道白绫和一张小板凳,准备自缢。

    也不知怎的,鲍府的下人很给力,不一会儿就已经找来了家伙,就跟预备好似的。

    鲍承先看着房梁上挂着的三尺白绫,以及膝盖高的板凳,心中忽然有些发虚。

    这时,一队明军破门而入,一路冲进了鲍承先所在的主厅。

    他们看着眼前这情况,先是一愣,随后立马反应过来了,这二鞑子要自杀!

    正当一名甲士冲上去准备将鲍承先拖走时,队长说话了:“先等一下,让他吊死!”

    队长补充道:“老子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男人吊死的,今天想开开眼界,让他吊!”

    一名明军甲士感慨道:“没想到二鞑子也有忠义之士,着实让人敬佩啊!”

    就这样,这队明军几十双眼睛全神贯注的看着这位准备殉国的清廷大学士,个个肃然起敬。

    众目睽睽之下,鲍承先脸色涨红,他先是拉了拉房梁上的白绫,似乎在试试坚固程度,紧接着又一只脚踏上小板凳。

    不过他刚他上去,便立即缩回来了,比触电时的速度还快。

    就这样,在大家的注视下,鲍承先一上一下的表演了十几趟,始终没有站上去,就跟板凳上烫脚似的。

    明军队长眉头微皱,喝道:“你行不行啊?”

    鲍承先被吓了一哆嗦,回道:“此凳略高,吾恐高。。。。。。”

    “你早说啊!”

    队长龇着雪白的牙齿笑道:“你早说,我直接抱着你吊上去不就行了?”

    说着,队长就要动手抱大学士。

    鲍承先退后几步,义正言辞道:“光天化日之下,搂搂抱抱成何体统?”

    队长顿时不悦了,面露不耐道:“那你要咋滴吧,想怎么死?”

    其他士兵也是起哄道:“老头,你是不是不敢死?”

    鲍承先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着一些之乎者也之类看似文化程度很高、让人听不懂的废话。

    闻言,众士兵全都哄笑了起来,厅中内外充满了欢乐的空气。

    鲍承先看着众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直接拔出一名甲士身上的佩刀,引得一队明军纷纷拔刀,准备将这拒捕的二鞑子其乱刀砍死。

    然而,众人却见这老头举着刀横在自己的脖颈处,似乎想要自杀。

    众人这才略微放心,不过依旧没有放松警惕。

    队长不冷不热道:“你若有胆自裁于此,我留你全尸!”

    鲍承先的面色微微有些好转,显然是动心了,不过动心归动心,行动之时,他又痿了。

    鲍承先满头大汗,显然是内心挣扎良久,最终他犹豫了一下,将刀扔在地上,并解释道:“自尽是武人的死法,老夫作为大清内院大学士,想要文人投水自缢的死法!”

    这名队长似乎很有耐心,他一拍手叫道:“好!老子今天就满足了的要求,把他押到井边!”

    鲍府家大业大,府里的井有好几口,队长专门给他挑了个最大的,以示重视。

    队长说指着面前的一口井道:“就是这里了,旁边还有假山花园,环境很不错,你能死在这里,也算是上辈子积德了,开始去死吧!”

    在兵士的推搡下,鲍承先不情愿的走上井口,当他看着冒着幽光的深井时,浑身寒毛炸起,整个人都不利索了。

    鲍承先立即缩了回来,大口的喘着两口粗气,脸上青白交替。

    队长不厌其烦的问:“你他娘的又怎么了?”

    鲍承先回道:“我还是恐高。。。。。。”

    队长言道:“没事,你闭着眼睛跳就行了。”

    鲍承先:“怕是不妥。。。。。。。”

    队长:“为何不妥?”

    鲍承先:“闭上双目,满眼黑暗,显得不光明正大。”

    “啪!”

    队长大怒,上去就是一个重重的大嘴巴子,喝骂道:“搞了半天,你他妈的逗老子玩呢?”

    鲍承先被抽得口鼻流血,直接以一百八十度的姿势旋转,方才卸去力道。

    “你他妈的怕死就怕死,直说得了,还他妈装模作样的跟真的似的!耽误老子的时间!”

    队长依旧不解气,左左右右,正正反反又是八个沉重的大嘴巴子,直抽的鲍承先晕头转向,鼻青脸肿,已然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其他甲士也是气急,待队长抽完后,轮流上去搞,一人抽一个大嘴巴子泄愤。

    “啪!啪!啪!”

    沉重的耳光声一个比一个响亮,听着都觉得生疼。

    终于,鲍承先没扛住,两眼一翻躺地上了,险些掉入井里。

    队长上去把了一下脉,试了试鼻息,确定这老东西没死,只是被抽晕了,于是喝道:“将这二鞑子押回大营,装船送往南京!”

 第847章 当汉奸要有觉悟

    午时,人来人往的盛京崇礼门驶出一辆朴实无华的马车。

    这辆马车的造型是烂大街的款式,像是某个车行的普通的载客车,清国上下随处可见。

    不过大热天里,这辆马车的前帘与窗帘却却遮盖的严严实实的,周围还有五六个精干的随从护卫车旁,他们警惕的扫视四周,显然是军中之人。

    城门的喧嚣声越来越远,马车的窗帘终于打开一角,一名年近花甲的老者躲在帘后快速扫视车外,他长吁了一口气,又迅速放下了窗帘。

    此人是清国刑部左侍郎孟乔芳,祖籍徐州,原为大明辽东副将。

    崇祯三年的己巳之变中,皇太极攻克永平府,孟乔芳与知县张养初、兵备道白养粹、副将杨文魁、游击杨声远等十五人出降当了汉奸。

    皇太极仍旧任命孟乔芳为副将,又任命白养粹为巡抚、张养初为知府,让他们协助贝勒济尔哈朗坚守永平。

    后来杨御蕃的老爹杨肇基击败后金贝勒阿敏收复了永平,孟乔芳随皇太极返回辽阳,累封至汉军梅勒额真,隶属汉军镶红旗,此后不断累功。

    这老汉奸在历史上可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特别在清军入关后,孟乔芳出任陕西三边总督近十年,先后扫平了关中抗清的军队,又镇压了甘肃米喇印、丁国栋起义,因功进封兵部尚书、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加太子太保。

    老汉奸孟乔芳翘腿后,被顺治赐谥忠毅,雍正年间,还入了清廷贤良祠,可谓是大清不折不扣的一条好狗!

    马车中,孟乔芳原本提到嗓门的心渐渐放下,他唏嘘道:“幸好老夫跑的快!”

    这些年来,孟乔芳就像个老狐狸一样,一直低调做人,他的政治嗅觉异常敏锐,多次在清廷的斗争中全身而退。

    这次,大清亡了后,他同样嗅到了一丝危险,每日派遣家丁前往明军大营附近查探。

    今日一得到明军出营的消息,孟乔芳便二话不说,带着一些重要家当跑路了,连新纳的小妾也不要了。

    按照他的想法,先跑到某个村落间躲上十天半个月,等明军班师了再坐船前往日本国安度晚年。。。。。。。

    即便逃出盛京,一路上的孟乔芳还是隐隐觉得有些不妙,总感觉暗中有人盯着自己,这种感觉很危险,似乎是锦衣卫的味道。。。。。。。

    身为老狐狸,孟乔芳自然有着非凡的应对手段。

    经过一个路边的客栈时,孟乔芳先是让下人用高价再租一辆外形类似的马车,随后又唤来老管家进入他的马车。

    孟府的老管家,不管身材还是长相,都和孟乔芳有些相似,这是他多年前就挑好的替身,今天终于派上用处了!

    孟乔芳不容置喙的命令道:“换掉衣服,戴上大帽,上那辆马车!”

    看着与家主同款的衣帽,老管家像个不能挣扎的小媳妇,默默点头,开始现场脱衣。

    大帽是明代男子的重要首服之一,上至天子下至庶人都可以使用,老管家戴上大帽后,走出马车把头一低,不仔细瞧的话连护卫都有些分不清了。

    如果有人暗中观察,说不定会将老管家当成孟乔芳,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辆马车。

    孟一切安排妥当后,乔芳微微放心了,连热饭都没吃上一口便下令两辆马车分头而行。

    跑了半天,也不知道跑了多远,孟乔芳吃了点携带的点心,在马车的颠簸中慢慢睡着了。

    睡梦中,他似乎梦到了身处战场,周围一片枪声,还有战马的嘶鸣声。。。。。。。

    半晌后,孟乔芳终于醒来,只觉得脑袋晕晕沉沉的。

    睁眼后,他第一句便问门帘外的马夫:“小马,到哪了?”

    外面的马夫隔着帘子回道:“老爷,到站了。”

    “到站了?什么站?”

    好奇之下的孟乔芳皱着眉头掀开帘子看向外面,这一看,让他如遭雷劈。

    周围哪里是想象的乡野村落?他直接又回到盛京了!

    看着不远处盛京的崇礼门,以及周围的明军大营,还有一片黑压压的人马,孟乔芳傻眼了,半天没反应过来。

    马夫习惯性的从马车后面取下长凳放到车旁,做了个请的手势,认真道:“老爷,下车吧!”

    “怎么回事?我在哪?”

    孟乔芳显然还是有些不敢相信,愣愣的问。

    一位身穿飞鱼服的军官低喝道:“国贼孟乔芳,北直隶永平人,祖籍徐州,曾为大明辽东副将,于崇祯三年无视国恩,投降建奴,助纣为虐,侵扰汉土,屠戮国人,罪恶滔天。。。。。。。”

    孟乔芳呆呆的听着,这名军官足足列出了自己数十条罪状,最后的意思是要将自己押回南京受审。。。。。。。

    直到这时,他才清醒过来,再仔细一看周围人马的穿着,尽是青绿锦绣服,为首的军官还是飞鱼服,这显然是大明的锦衣卫啊!

    再看这些锦衣卫时,孟乔芳只觉他们个个目光森森,让人毛骨悚然。

    惊慌之下的孟乔芳又看向马夫,却见他站在那非常淡定。

    他指着马夫惊骇道:“你。。。。。。。你也是锦衣卫?”

    马夫默默点头,道:“小的锦衣卫小旗马东腾,见过孟老爷。”

    孟乔芳一颗心直沉下去,心头涌起无比的寒意。

    这姓马的马夫,可是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