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426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426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尼拉的排华活动愈演愈烈,目前已造成上百人的死伤,甚至又有了大规模屠杀华人的趋势。

    “跳梁小丑!”

    朱慈烺将手中的奏报拍在龙案上,沉声道:“命令南洋驻军进入一级战备,大明皇家海军南洋舰队进入二级战备!”

    谈起南洋的排华事件,朱慈烺深恶之,海外华人的处境代表着国家在国际上的缩影,历史上华人多次遭到屠杀,是因为中国朝廷的实力,以及对海外的态度!

    那时候大明处于清军入关之际,国内战乱不断,国力衰弱,想支援马尼拉的华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后来发生在1686年和1782年的两次马尼拉反华大屠杀事件,正处于号称历史上最强的康乾盛世时期,鞑清却完全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在海外的子民!

    就这,康熙还是以“圣祖”作为自已庙号的皇帝,采取的措施仅仅就是禁止中国人去马尼拉经商。

    在这个时空,崇祯十二年的第二次排华屠杀时,正是朱慈烺领兵出关进行辽东大战之时,大明与鞑清在关外进行了一场国运之战,连前线粮草都快断了,自然无暇顾及南洋之事。

    如今,大明并非啥也不是的鞑清!

    西班牙敢跟大明亮拳头,大明必须要重拳出击,崩掉他的大牙!

    进入战争状态的旨意传至军机和内阁,立即引起了文武将领的惊讶。

    他们不知道皇帝为何对还未大乱的南洋之事如此大动干戈。

    内阁大臣、礼部尚书陈贞慧奏道:“陛下,主不因怒而兴兵,陛下三思啊!”

    陈贞慧建议,出兵讲究名正言顺,理应先作警告,若西班牙马尼拉总督执意放任暴乱,再驱逐其使节,与之断交,最后宣战派兵征讨!

    如此一来,有理有据有节,方显大国处事之道。

    最终,朱慈烺采纳其建议,国家行为就是这样,虽然只是一个形式,也必须走一走。

    他命令鸿胪寺起草警告谕文,火速送往马尼拉总督府,但战备状态不改,随时做好出兵的准备!

 第873章 给脸不要

    先礼后兵,自古是华夏传统,不知产生了多少朗朗上口的檄文。

    负责起草这份警告谕文的光荣任务自然交到了鸿胪寺卿冒襄身上,他是才子出身,又干了这么多年外交工作,对于这种事情可谓是手到擒来。

    冒襄明白,天武帝内心很想拿下南洋,这次事件只怕就是个机会,这次警告谕文,必须要用词严厉,态度坚决,彰显大明的强势!

    仅仅一天,冒襄就搞定了谕文,呈报乾清宫后,不久便一式三份,分别送往西班牙驻南京使馆、马尼拉总督府、以及皇明时报社下属机构汉经厂,刊印发表,谕示全国。

    谕文如下:“大明皇帝陛下寄西班牙马尼拉总督萨尔克多之宣谕:承天命而立之君,万邦咸宜效顺朝贡,此古今不易之理也。

    昔年可恶荷夷,不知天则,竟敢虐我皇明百姓,劫夺商船,形同盗贼!

    朕早生海军讨伐之意,然仰体天朝柔远之仁,故屡寄谕示以期彼悔罪过;

    而彼等愚顽成性,执迷不悟,激朕震怒,遂于天武二年三月遣将征讨,兵抵台湾,捕杀荷夷不计其数!

    荷夷奔逃无路,脱衣乞降,然为时已晚,天兵不纳降,遂杀俘抛尸于海,以慑天下!

    顷刻之间,城池库藏,尽归皇明,倘彼等早知负罪屈服,岂有如此之祸哉?

    你西班牙小国与荷夷无别,凌我子民,开争乱之基,朕今平定天下,拥精兵百万之众,战舰数千艘,原拟御驾亲伐!

    况自台至吕宋,水路近捷,朝发夕至;惟念你等迩来稍有悔意,遣使前来,乞商贸易条款,是则较之荷夷已不可等视,决意姑赦你等之罪,暂留师台湾,先遣神甫奉致宣谕。

    倘你及早醒悟,每年俯首来朝纳贡,则交由神甫覆命,朕当示下隆恩,赦你旧罚,保你总督威严,并命我商民至你邦贸易;

    倘或你仍一味狡诈,则我天朝战舰立至,凡你城池库藏与金宝,立焚无遗,彼时悔莫及矣!

    荷夷可为前车之鉴,而此时神甫亦无庸返台,福祸利害,惟择其一,幸望慎思速决,毋迟延而后悔!”

    “此谕,天武九年八月十日!”

    这道谕文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国人的极大关注。

    谁也没想到,强占南洋的佛郎机国,竟仍敢冒犯大明,一时间,群情激奋,不断有人奔向西班牙使馆前,连天叫骂。

    好在天子强硬,下旨进入二级战备状态,国人稍安。

    根据大明军队的战备分级,局势紧张,周边地区出现重大异常,有可能对国家构成直接军事威胁时,部队才进入三级战备状态。

    只有局势恶化,对国家已经构成直接军事威胁时,部队才处于二级战备状态,按战时编制齐装满员,制定出作战计划。

    现在陛下直接下旨军队进入二级战备战况,足见对海外子民的重视!

    数日后,朝廷再度传出消息,大明海事大臣沈廷扬以海事部的名义发布了一条命令。

    他命令台湾、吕宋附近的所有大明海警船、民船,以最快的速度开往马尼拉,将从骚乱中逃出的华人接到明属吕宋岛辖地,以及台湾,暂避危机。

    据最新传来的消息,马尼拉的排华骚乱再度升级,规模越来越大!

    当地土著正以屠杀、奸淫、焚烧的方式,攻击所有的华人家庭、商铺以及工厂,连前去交涉的大明使臣一行人都遭到了攻击,马尼拉城陷入了一片血泊。

    此消息一经宣扬,立时引起了国人的愤怒,大明各大报纸,纷纷以头条报道,并火速派出出海到马尼拉进行实地采访。

    皇明时报更是邀请了一些善于分析时政的民间社团领袖进行分析评论。

    一名复社的老士子发文言道:“华夏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天生勤奋劳作,华人们靠着辛勤劳作在南洋生存站稳,越来越富。。。。。。”

    “南洋原住民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天然富饶之地,他们不思进取,以懒惰、愚昧,乃至野蛮的习性,抢夺华人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甚至屠杀华人,还恬不知耻的宣称是华人抢走了属于他们的财富!”

    “西洋殖民者以枪炮开道,奴役他们上百年,明目张胆抢夺的财富不知有多少!面对洋枪洋炮,原住民却不敢反抗,只敢对讲究仁义、性情谦逊的华人出手!赤裸裸的彰显出了他们的野蛮与恃强凌弱的本性!”

    “我大明历经中原沉沦之变,幸得吾皇得天之命,再造神州,使我泱泱大明重立世界之巅,今我国力强盛,文化昌盛,百姓安居,朝廷诸公理应兴兵南洋,驱逐野蛮,行教化之恩,再造乾坤!”

    ……

    洪武大街,内阁首辅官邸外。

    此时这里正聚集着成千上万的百姓和学生,他们打着如海浪般的条幅,口号呼喝的震天响。

    一名国子监学生领袖站在石墩上,振臂高呼道:“驱逐西班牙使臣,朝廷出兵南洋!”

    下方数千人齐声喝道:“驱逐使臣!”

    “出兵南洋!”

    这名学生领袖只有二十岁,却表现出极大的渲染力,高喊了几句口号后,他开始发表抑扬顿挫的演讲。

    “万历朝的内阁首辅沈一贯,面对南洋屠华之变,就像是缩头乌龟一样,什么都不敢做,我不希望我们天武朝的首辅也如沈一贯那般!”

    话音刚落,四面发出了一片鼓掌叫好之声。

    “我大明有着强大的舰队,有着无数的敢战之兵,朝廷为何还不兴兵?区区西洋蛮夷与土著罢了,犯我强明者,虽远必诛!”

    年轻的学生领袖点燃了这里的氛围,四周的民众爆再度发出一片欢呼声和掌声。

    首辅官邸,阁楼上,内阁首辅杨廷麟站在窗前,看着府外的情形,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中。

    他转身对身边的侍从淡淡询问道:“那个演讲的年轻人查清楚身份了吗?”

    侍从回道:“回相爷,查清楚了,他叫周培公,湖广荆门人,今年二十岁,是国子监学生。”

    “周培公。。。。。。”

    杨廷麟呵呵一笑,给出了评价:“华而不实,招摇过市之辈!”

    南洋的消息刚刚传来,国政大事,哪是一两天就能立刻决断的。

    还有出兵之事,岂能随随便便的就拉出去了?不需要后勤准备时间?

    这世上哪有先宣战再准备后勤的傻子?如果有,也是被几国联军围殴的下场!

    周培公此后生,显然是在利用时局,给自己脸上贴金,给自己赢得名声,不是招摇过市是什么?

    而且,身在官场二十年的杨廷麟,隐隐感觉这周培公有问题。

    他继续询问侍从,道:“此人身世可有查过?”

    “查了,这周培公年幼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殉难而死,周培公落魄无依,成为州卒小吏,不久后依附显赫者进入南京。”

    “那显赫者是谁?”

    “据说和杨阁老有关。。。。。。”

    “下去吧!”

    杨廷麟挥了挥手,他似乎一切都明白了。

    如果所料不错,这周培公是杨士聪的人,这次在首辅官邸前游行,看似请愿,实则是利用时局给他找麻烦。

    这些年杨士聪尤为喜欢广收门人,越发的不甘寂寞了,想来是觊觎首辅之位。。。。。。。

    不过周培公说过的不错,天武朝的内阁,与万历朝的内阁不同!

 第874章 大明的激烈反应

    紫禁城承天门外,同样聚集了上万人。

    但这里跟其首辅大臣官邸等地方不一样,没有人高呼口号,也没有人措辞激烈地演讲,人们只是静静地聚集在这里,或站或坐。

    天武皇帝在大明百姓中是神圣的,人们可以随便的骂当官的,但没有人骂皇帝。

    皇城,象征着国家的权力之地,在百姓心中亦是神圣的。

    突然,承天门缓缓打开,一队仪仗严整地军乐队敲着军鼓,高大英武的仪仗队踩着缓慢庄严的鼓点,踢着正步,一步步地走出。

    承天门外的民众纷纷惊讶地站起来,望着他们,后边看不到的人则跳起来看,他们皆不知如此庄严肃穆的是怎么回事。

    仪仗队肃穆地行进到在承天门前广场空地上,军鼓一停,全体立住脚步,一片寂静,如同雕塑一般。

    接着,随着军乐队的乐声突变,大明国歌《皇明颂》缓缓奏响。

    谁也没想到,突然奏起了国歌,而且比平常的节奏缓慢低沉的多。

    随着节奏放慢的国歌乐曲,承天门城楼上的大明国旗缓缓地下降,降到旗杆一半处,停止下降,无精打采地悬挂在那里。

    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是皇帝陛下为马尼拉的死难同胞降半旗默哀!

    不少人率先跟着曲调轻声唱起来,很快所有人都跟着唱起来了:

    “煌煌大明,日月山河,熙攘繁盛,天俾万国。”

    “赫赫皇明,威加八埏,日月同辉,光耀万年。”

    与此同时,南京所有衙门前的国旗都在缓缓下降。

    各处广场上,很多人驻足,一边跟唱国歌,一边流泪,整个南京,到处都是一片沉痛地国歌声。

    ……

    八月十四日,在中秋佳节的前一日,内阁首辅杨廷麟签发驱逐令,着令鸿胪寺对西班牙驻明使团进行驱逐出国,并向使团发出了最后通牒!

    八月十六日,刚刚过玩中秋节,朝廷再度传出消息,陛下南巡舟山军工造船厂,检阅海军舰队,意在出兵亲征!

    大明皇帝的一言一行,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态度,听到这个消息的一些传教士,一个个立时心惊胆战的。

    他们并不担心西班牙人的命运,而是担心那些在马尼拉的教会同行们。

    在大明的传教士,经常往来于吕宋,他们很清楚马尼拉分部的同行们都是些什么德行。

    在大航海时代开始的时候,葡萄牙人口号是种族与灵魂,西班牙人的口号则是黄金、荣耀和福音,基本上都带着宗教圣战的影子。

    大航海时代的开始,也是天主教会对外扩张的开始,其中以西班牙人的宗教信仰更为狂热一些。

    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就是以天主教会的保护者自居,在三十年战争中一直因为宗教问题跟周边国家干架,这才结束没几年。

    天主教会在吕宋的势力很大,传教士多达数百人,在马尼拉的大主教,可以参与吕宋的重大决策事物,连历任总督也要让他几分!

    在大明,传教士们像是个刚过门的小媳妇,处处小心谨慎,处处委曲求全。

    马尼拉的传教士则不同,他们完全可以横着走,且分舵众多,兼有宗教审判所这一机构,专门审判异教徒。

    只要传教士指定谁是异教徒,对方就惨了,只能被关进审判所里。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往往都是多种宗教并存,而天主教本身带有很强的排他性,完全是唯我独尊。

    在传教士的眼里,华人都是异教众,都该死!

    在两次马尼拉大屠杀中,天主教会也起了不小的煽动作用,有少数传教士甚致还亲自操刀上阵,残杀了不少华侨!

    在大明的这些传教士,通过汤若望得知,天武皇帝对天主教没有半点兴趣,如果在南洋搞事情的这些传教士落到他的手中,下场可想而知。。。。。。

    随着汤若望随下西洋的船队回了欧洲,现在突发了南洋排华暴乱,原本就状况不好的传教事业,更加雪上加霜。

    很多大明百姓开始抵制天主教,造成的影响丝毫不下于当年的“南京教案”事件。

    此时的传教士们头大无比,他们实在不明白,新来的马尼拉总督,脑子被驴踢了吗?

    其实也不怪新总督,因为整个西班牙当政者的脑袋似乎都被驴踢过!

    在万历朝时,西班牙国内甚至还有一个用无力征服中国的计划。

    当时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正处于全盛时期,在欧洲合并了葡萄牙和尼德兰,打压法国,打击土耳其,镇压尼德兰独立,与英国争夺大西洋的制海权。

    对外还征服了美洲大陆,西班牙以几百人的军队击败了几百万人口的印加帝国,掠夺了大量的财富。

    在亚洲南洋,西班牙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