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这样一个心血来潮的发明,就改变了后世战争的模式,所有长枪兵也逐渐失业改行,退出历史舞台了。
自从良乡血战后,朱慈烺一回到京师,就立即通知盔甲厂生产刺刀,不过这种刺刀并不是后世的抗战时的扁平头刺刀,而是三棱军刺。
朱慈烺考虑,扁平头刺刀对钢的要求比较高,以大明目前的生产力怕是很费劲,而且清军大多身穿两三层的重甲,用这种不成熟的扁平头刺刀,估计压根刺不穿鞑子的盔甲就被折断了。
朱慈烺又考虑到明初的长矛头,不过考虑到太过笨重,而且又被历史淘汰了,朱慈烺只能放弃,最终他想到了后世在部队时的三棱军刺。
三棱军刺刀身呈棱型,对材质的要求低于扁平头的刺刀,从结构上也显得更为结实一些。
最主要的是,三菱军刺杀伤力非常的高,它有着棱形的外表,冰冷的颜色,其致死率非常的高。
三棱枪刺扎出的伤口,大体上是方形的窟窿,鲜血不仅当场顺着凹槽流出,这种伤口更是无法包扎止合,特别是在战场上,根本没机会叫救护车什么的,直接等死吧!
三棱刺刀的缺点也很明显,功能比较单一,缺乏扁平刺刀具有的砍、划等功能,只能一味的刺刺刺,当长矛使用。
由于时间很短,目前盔甲厂加班加点只生产出了五百个三棱刺刀,都是勇卫营火枪的铳管规格来制造的。
理论上,安装刺刀并不影响火枪的发射,但目前的燧发枪装弹模式都是前装式,在火枪前安装三棱刺刀,肯定影响装填速度。
为了避免这种麻烦,朱慈烺釆用的是最早的裂口式安装法,使用套管卡口安装三棱刺刀,平时战斗将三棱刺刀装在剑套中配在腰间,近战之时再安装。
鉴于三棱军刺太过霸道,为避免在训练中误伤,平日勇卫营的训练时不开刃,出征之时才开刃(刀尖),自带小块磨石,开刃花费的时间大概就五分钟。
第九十六章 代天子出征
京畿地区局势的恶化,让崇祯十分震怒,半月内数次降旨训斥张凤翼。
张凤翼头大如斗,自天津卫一战后,九路援兵惧清如虎,根本不敢与清军接战,就这样看着清军在附近四处劫掠。
清军占领定兴时,大同总兵王朴却远远移师到易县,清军攻大城,保定总兵董用文在霸州观望,清军驻军平谷,身为蓟镇总兵马如龙却回师蓟州,按兵不动。
建奴各将看透了明军怯弱惧战的本质,因此在北直隶境内放心大胆,随心所欲的行动,如入无人之境。
驻军在平谷的阿巴泰在听说大明京师正在举行献俘大典后冷冷一笑,当场派出六千人马杀个回马枪,进攻距离京师只有五十里的顺义。
顺义知县上官荩与游击将军治国器、都指挥苏时雨拒城坚守,抵挡了清军连续数日的猛攻。
顺义被围的消息传到通州大营后,张凤翼心急如焚,连忙派京营游击将军周遇吉率军救援,他如今能调得动又能打的将领也就只有周遇吉了。
周遇吉二话不说,率三千周字营星夜驰往顺义,趁着八旗军攻城从阵后发起偷袭,在城下与六千八旗军激战一日,自损过半,斩敌三千。
进攻怀柔的清军急忙救援进攻顺义的清军,周遇吉不敌,无奈领残部撤退,顺义城最终被攻陷,城池陷落,知县上官荩,游击将军治国器,都指挥苏时雨,训导陈所蕴几人尽数战死,百姓财帛被掳获一空。
顺义城的位置十分的重要,此次陷落使京师极为动荡,由于言官的不断上疏弹劾,兵部尚书张凤翼自度不能免罪,于是每日服用大黄药求死。
在朝会之上,朱慈烺请命领兵收复顺义,那些投靠朱慈烺的“忠臣”们在略微一迟疑后也纷纷响应,声援朱慈烺。
温体仁当场反对,并提议让黄得功领勇卫营出兵,颇有些拉拢黄得功等勇卫营将官的意思。
以副总兵身份站在武将班次中的黄得功咧嘴一笑,道:“多谢首辅大人抬爱,不过呢,勇卫营前两次大战都是皇太子亲自指挥,战术什么的也是最新战术,若是让末将领兵冲锋倒是没问题,至于这指挥嘛,还是算了。”
黄得功的当面拒绝让温体仁很没面子,他轻哼了一声后便不再说话了。
听黄得功这么说,原本也有这种心思的崇祯也是无奈,同时他心中已经知道,这勇卫营算是被太子套走了。
这个时候,杨廷麟提议道:“启奏陛下,顺义距离京师只有半天的路程,陛下御驾亲征最好。”
这话一出,朝堂上顿时炸锅了,有胆大的大臣直言道:大明的皇帝还能御驾亲征?忘记土木堡之变了?
杨廷麟反驳道:“正德十二年,蒙古数万大军侵犯边关,我朝武宗正德皇帝亲率数万军队迎敌,我军被蒙古大军分割包围,武宗皇帝亲自率军救援,这才让我军解围。”
“武宗皇帝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还亲手杀敌一人,这极大地鼓舞了大军士气,最终才有了应州大捷,陛下应效仿武宗皇帝,御驾亲征!”
崇祯听他这么一说,有些心动了,不过想想京营那帮玩意,还是算了吧,免得再搞出一次土木堡,那他这辈子算是毁了。
见崇祯面露难色,群臣又指着自己大骂,杨廷麟毫不慌张,又不急不缓的奏道:“陛下御驾亲征固然最好,然陛下心系社稷,需居中指挥,因此臣建议皇太子代替陛下出征。”
好家伙,这杨廷麟挺鸡贼啊,搞半天这是想皇太子出征啊,朝臣们纷纷暗骂杨廷麟的无耻。
崇祯心中也微微有些怒意,不过他对这帮文臣的节奏还算了解,因此并没有迁怒杨廷麟,他看向温体仁,想听听这个老东西的主意。
温体仁磨磨唧唧的刚准备说话,只见朱慈烺率先开口道:“父皇陛下,儿臣建议让温阁老领军出战,温阁老好歹也是内阁首辅,众臣之首,有他在前线督师,相信九路援军定会大破奴贼!”
温体仁一听,腿都吓得有些哆嗦了,去前线?找死呢!张凤翼作为兵部的大哥都指挥不动九路援军,现在还在家吃大药等死呢,让自己去?跟送人头有什么两样?
朱慈烺见温体仁额头隐隐出汗,继续道:“温阁老如果不愿意,大可以从内阁中再挑选一位德高望重的阁臣前去督师。”
说着朱慈烺又看向了几位内阁大臣,几位阁老被他这一瞧,都不由自主的缩了缩脖子,往后挪了挪脚步。
朱慈烺又看向都察院的御史们,道:“内阁中若是无人,也可以在都察院挑个御史嘛,当年袁崇焕不过是个兵部小小六品主事,自从他去了辽东,照样打出个宁远大捷,我大明人才济济,何人不可用?”
提起袁崇焕,大家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特别是崇祯皇帝和侯恂。
当初将袁崇焕破格提拔为兵部主事的就是侯恂,侯恂眼光毒辣,识人无数,不仅是袁崇焕,还有卢象升和左良玉,都是他举荐的人。
此时整个朝堂上出现了一种可怕的寂静,这些大臣平日在朝会的时候可以使劲的哔哔,但真要派人上前线担任督师时,这些人又怂了。
朱慈烺的意思也很明确,你们行,你们就上,不行,就别哔哔,一边凉快去!
见群臣不语,崇祯无奈,只好道:“太子上月出征斩奴贼万余人,深知兵事,朕欲令其总督北直隶,调度九路援军,不知众位爱卿意下如何?”
崇祯最终决定要朱慈烺领勇卫营出征,眼下这种情况,不派勇卫营也没办法啊。
众位大臣一听,心道话都说到这种地步了,我们还能有什么意见?难不成还要抢着去送人头吗?这次群臣史无前例的没人反对,纷纷附和。
崇祯皇帝见群臣如此,暗叹了一口气,说道:“传朕旨意,皇太子朱慈烺替朕御驾亲征,以天子亲征礼仪,赐天子仪仗、尚方宝剑,着神机营、神枢营相随,并节制北直隶所有大军,曹化淳为监军。
宣大总督梁廷栋尸位素餐,致使奴贼从宣府兵犯京畿,焚毁德陵,现追其失职之罪,即刻押解进京,再定其罪,兵部尚书张凤翼抗敌不利,同样押赴京师。”
朱慈烺立刻上前领旨谢恩,同时心中微微惊讶,让神机营和神枢营相随左右,这还真是天子出征的档次啊,当年成祖皇帝北征漠北的时候,就是带着五军营、神机营和三千营(神枢营前身)。
看来皇帝老子还是比较担心自己这条小命的,只不过让曹化淳当监军,显然也是防了一手。
第九十七章 神机营
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在北京城驻扎了七十二卫,被称为京营。
京师三大营,分别是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三千营后被改名为神枢营,三大营主要驻扎在德胜门和安定门外,被称为大教场,万历年间,京营以安全为名,被调往城内驻扎。
皇太子代天子亲征的圣旨下达后,神机营和神枢营开始准备着出征的事宜,京师各衙门也都忙碌了起来,准备着后勤和粮草。
因战事紧急,又非远征,因此出征日期拟定在两日后,朱慈烺在领旨的当天就迫不及待的视察了三大营。
当朱慈烺到了勇卫营驻地宣布了出征的消息后,勇卫营全营将士发出了一阵铺天盖地的欢呼声,巨大的声浪令驻扎在周围的其他各营心惊不已。
从勇卫营大营出来后,朱慈烺又去了神机营和神枢营,神机营的驻地与勇卫营并不远,驻扎在太液池南面,与勇卫营一南一北巩固着紫禁城的安全。
神机营的大名朱慈烺早已如雷贯耳,它是大明建国初期建立的,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是世界上最早的炮兵部队,开启了世界火器部队的先河。
明成祖朱棣亲征漠北的时候,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应用更趋专业化,神机营也成为明军的一个重要兵种。
自永乐朝以后,神机营就是明军中的金疙瘩,大明有什么新式火器,都先交于神机营使用,如佛郎机,红夷大炮,迅雷铳、鲁密铳等。
可惜了当时这样一支先进的军队,不论是技术还是经验都超过同时期所有国家,最终在土木堡几乎全军覆没了。
朱慈烺心中在沉思,也不知道如今的神机营战斗力如何了。
当朱慈烺来到神机营大营后,发现大营中旌旗林立,盔明甲亮,官兵齐呼千岁,原来神机营将官早就知道他要来视察了。
朱慈烺见神机营将士个个人高马大、白白净净的,心中略微有些满意,第一印象还是不错的。
不过他马上又郁闷了,为什么后世历史上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了,神机营一枪没放就散了呢?
神机营参将是个四十岁左右的高大男子,名叫汪万年,是个勋贵子弟,他身穿精良的甲叶,说话很好听,在朱慈烺面前吹嘘着神机营的强横。
朱慈烺打断了这个大嘴巴子的话,忽然问道:“目前神机营有多少将士?”
听到这个问题,汪万年不复刚刚吹嘘时的风采,变得有些支支吾吾:“回殿下,额定五千人,目前有四千多人”
朱慈烺皱了皱眉头,道:“好好说,到底有多少能动的活人?”
汪万年硬着头皮老实道:“回殿下,不到四千人”
“那就是三千人了。”
“殿下,不止有”
朱慈烺打断了他话,问道:“神机营中使用哪些火器?”
汪万年听皇太子的语气并没有责备的意思,这才轻呼了一口气,又恢复了之前的得意之色,道:“回殿下,神机营的火器那是妥妥的天下第一,光是神威大将军炮就有二十门,红夷大炮也有一百三十门,大中佛朗机炮更多,有二百五十六门,虎蹲炮四百余门,另有还有数百架火箭车和神火飞鸦,火铳兵配的都是青一色的鲁密铳,对了,还有上百个架迅雷铳”
“这么多?”朱慈烺惊呼了一声。
他原以为自己的勇卫营火器配置不比神机营差,没想到却是差了十多倍啊,勇卫营的炮兵营和神机营比完全就是做小买卖的遇到老财主啊。
朱慈烺继续问:“你说的这些都能用?质量上有没有什么问题?”
汪万年刚刚像个机关枪一样极其兴奋的说了半天,结果一听这话,顿时又焉了,还有些惊慌。
朱慈烺见他这番,心里有数了,但还是道:“实话实说,马上就要出征了,如果你敢谎报,日后误了军情,本宫定会砍你的脑袋!”
汪万年忽然感觉脖子一凉,只得哭丧着脸老老实实地道:“火炮的质量都还可以至于火铳兵用的火铳,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朱慈烺皱眉道:“兵仗局不是已经保质保量的生产火铳了吗?怎么神机营没去兵仗局那领火铳吗?”
听朱慈烺这么一说,汪万年明显一愣,随后感觉受了天大的委屈,小声嘟哝道:“殿下,现在兵仗局的火铳都是优先紧着勇卫营装备压根不给我们,我们只能用那些老旧的火铳”
这下朱慈烺有些不好意思了,当面被人拆穿走后门的感觉还真是尴尬,不过兵仗局的产量只够勇卫营和新营勉强使用,还真没多余的优质火铳给京营其他各营。
“好吧,这次出征,神机营的火铳兵就不必出征了,用那破火铳简直就是去捣乱。”
在大概巡视了一番神机营的后,朱慈烺这才丢下一句话赶紧离开了。
接着朱慈烺又巡视了一番神枢营,由于神枢营兵力太多,他只挑选了其中的骑兵营认真巡视了一番。
神枢营前身是三千营,只有三千蒙古骑兵,至嘉靖末年废除中军、左右哨、左右掖名称,设战兵营、车兵营、守兵营各三营,加上本身的骑兵营共十个营,总兵力包括备兵约七万人。
朱慈烺清楚,表面上有七万人,估计现在连一半都没了,朱慈烺也不管这些乱七八糟的,只要求神枢营的骑兵营跟随出征,其余的都留下守卫京城。
最终,朱慈烺此次出征的人数已经正式确定,勇卫营六千人,神机营三千炮兵,神枢营五千骑兵,共计一万四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