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484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484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弹和子弹可以飞,人是不能的,想要破城,还得老老实实的爬墙,往里上人。

    明军士兵开始架起攻城云梯,向城墙发起猛攻。

    此时的南城城头,被明军火炮削掉了一段垛口,已经看不到大群的日军了,或者说他们躲在周围的垛口后面规避炮弹,毕竟那玩意挨到一下就没了。

    明军只要爬到城头,凭借个人勇武,就能虐杀小日本,攻占大阪。

    然而,正当一帆风顺的明军爬到垛口处时,城头忽然杀声震天,大群猥琐的小日本再次出现,向城下明军发射火枪。

    明军突然被阴,死伤多人,进攻被迫停止,开始往回撤。

    徐青山挥着马鞭喝道:“炮营呢?给本帅继续轰!还有淀川上的军舰,不要给朝廷省炮弹,使劲的轰!”

    在大明,士兵的命比炮弹值钱多了,特别是爱兵如子的徐青山,看到大明的将士战死,就心疼的要紧。

    到了天武七年,大明的火炮技术成功实现国产化,不再使用红夷大炮,完全采用自主研发,使用国产料件,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并能大规模的批量生产,达到了十七世纪的国际先进水平,其代表产品就是武皇炮!

    大明的军工研究员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大明的国产货品质是顶尖的,技术是不可超越的!连炮兵都是世界一流!

    炮营每门火炮的弹药车上,都会携带一个简单的工具箱,对炮车进行一些简单的维修,每个炮兵也会携带一整套的木匠和铁匠的工具,用来对火炮进行保养和完成一些较复杂的维修。

    有些炮兵甚至能自己给部队的马匹打马掌,即便他们将来退役了,也能靠手艺开铁匠铺和木匠铺赚钱。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明军炮兵阵地上再度发出怒吼,无数铁屑、铅子从天而降,砸在大阪的城头之上。

    日军没想到明军打霰弹了,毫无提防之下当场被打死打伤多人,连酒井忠清本人也被一块铁屑击伤肩膀,在被扶到一边包扎抢救。

    在明军几轮排炮的攻击下,城头上黑烟密布,日军尸体遍布城墙,一个个跟鬼叫一样。

    酒井忠清见此情景,简单的包扎后又回到了岗位,大声呼喝指挥,可谓是尽忠尽职。

    经历了短暂的慌乱,日军逐渐恢复了秩序,在酒井忠清的统一调配下,他们以极强的纪律性,开始重新布阵。

    日本人的最大性格就是一根筋、二杆子,有寻死光荣的不良倾向,偏向亡命之徒。

    也不是说日本兵多勇敢,主要是酒井忠清刚刚做出一个承诺,击毙一个明军士兵,赏银圆十枚,土地十亩。

    没办法,日本的货币杂乱,只能用大明的货币,至于那土地,是没收大明生丝商人的。

    有这么好的待遇,日军顿时士气大振,冒着被击毙的危险,向城下发动第二次进攻的明军倾倒煮沸的热水,投掷巨石、滚木,并不断用火枪弓箭射击明军。

    面对日军的顽强抵抗,明军的战斗意志十分坚定,个个如野兽般红着眼奋力登城,誓要要砍死这群小日本。

    起初日军吃了兴奋剂,打的很卖力,明军的进攻屡次受挫,个别英勇的士兵成功登上城墙,但很快被日军乱枪射死,或者乱刀砍死。

    然而明军的坚毅程度远远超出了日本人的想象,他们奋勇争先的爬梯攻城,登城的明军越来越多,上去就是一顿砍杀。

    眼看敌人上来了,日本兵开始慌了。

    一些人觉得赚这十个银圆不容易,搞不好就会送命,于是向后退却,日军的防御阵脚随之动摇。

 第993章 大胜

    就在城头上的日军即将崩盘跑路之时,酒井忠清这个二杠子又来了,他拦住一个惊恐后退的日本兵,直接手起刀落,斩杀了对方。

    接着,酒井忠清手提两把小太刀,沿着城墙一路砍杀,从头砍到尾,将后退的日本兵一个个的斩杀,连眼睛都没眨一下。

    他边砍边怒声喝道:“凡有后退者,就地处决!”

    后退的日本兵们惊恐的看着这一幕,不自然的停下了沉重的脚步。

    酒井忠清手提两把染血的小太刀,一字一顿的大声道:“誓杀明寇,守住大阪,护佑幕府!”

    然而,貌似没什么人跟着一起喊口号,现在完全没有激昂的氛围,士兵们只是呆呆的看着他,有些不知所措。

    毕竟明军的进攻越来越猛,淀川上的明军战舰对着城墙集中开炮的场面太过吓人,他们属于进退两年的位置。

    酒井忠清的心一下子凉了,士气没了,大阪还能守住吗?

    他一咬牙,提着小太刀攻向了登上城墙的明军士兵。

    或许是他的举动感动了部下们,日军开始重新振奋起来,纷纷拿起武器继续战斗。

    酒井忠清恍然,原来身先士卒的感染力这么大,难怪古之名将喜欢身先士卒。。。。。。

    “玉碎!玉碎!”

    酒井忠清大声叫嚷,日本兵也都听得热血沸腾,齐声高呼“玉碎”,誓要与明军血拼到底。

    大阪城北面,宽阔的淀川,北岸火急火燎赶来的五万日军就这么干站在河岸边,听着大阪城那发出的枪炮声。

    负责增援的是老中阿部忠秋,此时他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因为通往大阪的淀川被明军封锁了!

    日军曾多次强行渡河,无一不是遭到明军的疯狂射击。

    他们的火枪射速很快,几乎不停顿的射击,给渡河的日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结果就是船飘过去了,上面的人死光了。

    看着对岸有序列阵的明军军阵,阿部忠秋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明军攻打大阪。

    。。。。。。

    一上午的时间,大阪南城发生了激烈的争夺战。

    明军不断登上城头,又不断被日军击退。

    城中的日军足有五万,就算是五万头猪,只要统筹有序,也能将明军慢慢拱下去。

    南城的城墙上,尸体堆积的比垛口还高,有明军的,也有日军的,不过日军占了大部分。

    他们不少是被登城的明军士兵,扔出的手榴弹成片的炸死。

    直到现在,日军才意识到,明军的战斗力是何等的可怕,他们悍不畏死,染血的脸庞令人心悸,日军的抵抗之心渐渐消弱。

    有心态差的日本兵,因忍受不了这种恐惧的压力,直接自己主动跳下城墙自杀了,成全自己的“玉碎”。

    午时三刻,这个不太吉利的时辰,发出了两声震耳欲聋的巨响,随之地动山摇,烟尘弥漫,将大阪城的南段完全屏蔽了。

    在明军猛烈的炮火轰击下,大阪城南门及其以南城垣数处倒塌,一部明军在炮火掩护下由缺口处突入城内。

    在烟尘扬起的那一刹那,酒井忠清已经意识到了情况不妙。

    眼看着明军疯狂涌向缺口,酒井忠清声嘶力竭的大呼小叫,喝令日军前去堵住缺口。

    但为时已晚,冲在最前面的明军士兵已经靠近城墙,在奔跑中点燃了手榴弹,奋力的向缺口扔去。

    又是几道爆炸声,刚刚堵住缺口的日军瞬间被烂伤炸死一片,其余的人见了,立刻“呼拉”一下,全都跑光了,连狗都追不上。

    登城的明军扔了一上午手榴弹,已经让日军得了爆炸恐惧症,他们一听到爆炸声,就心惊肉跳,全身哆嗦,谁也不敢往前凑。

    现在别说扔手榴弹了,哪怕明军扔个爆竹,也能吓倒一大片日本兵。

    明军突击队趁势占领了缺口,飞快的将随身携带的掷弹筒往地上一架,不断往里塞炮弹,将缺口附近躲猫猫的幕府军炸死一片。

    这玩意极易携带,操作简便,实在是攻城拔寨,杀人砸墙的不二选择,突击队扛着这玩意,结结实实的过了一把瘾。

    突击队很快杀入大阪城内,继续向城内扩展,随后明军大队人马也陆陆续续跟着杀入城中。

    很快,枪声、爆炸声、喊杀声在大阪城内的各条街道上响起。

    明军使用的武器,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日本人对战争的理解,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彻底丧失了抵抗意志。

    酒井忠清见南城已丢,复廓阵地已基本丧失,遂即撤走。

    撤退的途中,自然有人要跑路,首先跑路的是普通士兵,接着是武士,最后连日军将领也纷纷向城外逃窜,日军数万大军兵败如山倒。

    城内大批居民为躲避明军炮击和明军大队,纷纷向城北部逃跑,他们与溃退的散兵拥挤在街道上,城中秩序开始陷于混乱。

    大阪城里的战斗很快就转变为明军对败军的追击、清剿作战。

    酒井忠清的腿脚好使,很快躲进了天守阁。

    他对紧跟在后面的贴身武士道:“你出去,不要打搅我。”

    “老中阁下,明军打进城了,他们随时可能攻进天守阁。。。。。。。”

    “我说了,不要打搅我!”

    酒井忠清粗暴的打断了武士的话,头也不回的走进作战室里。

    空无一人的作战室内,酒井忠清心情黯然,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到头了。

    大阪一战,两军正规作战,自己数倍于敌,还处于防守位置,却输的很惨,即便侥幸逃出去,幕府也不会饶恕自己!

    作为日本国的罪人,酒井忠清觉得自己有必要以死谢罪。

    他抬头长叹了一口气,却看到了作战室正东方向悬挂着后西天皇的画像。

    画像上,年仅十七岁的天皇良仁身着黑色和服,手按佩剑,目光清澈。

    酒井忠清自嘲一笑,天皇作为天神的儿子,臣民的君父,原本应该享受无上的尊荣和不容置疑的威望。

    然而,他们的天皇陛下,却是幕府新立的傀儡,就连这副画像,也是幕府让天皇特意摆出的造型。

    为的就是让日本所有臣民和军队,能够凝聚起来,共同对抗明国!

    “幕府架空了天皇,这就是日本国的现状,我的忠心究竟是对谁?”

    酒井忠清心情复杂,他的内心是保皇党,然而现实中,他却在为德川幕府效力。

    良久后,酒井忠清面向后西天皇良仁的画像,双膝跪地,喃喃道:“天皇陛下。。。。。。”

    说完,他解开染血的沉重铠甲,露出了胸腹,然后拿起同样沾染血迹的太刀,对准了自己的腹部。

    或许唯有死亡,才能让自己停止向现实低头,获得自由,赎清背叛的罪恶。。。。。。

    下午三时,大阪城内的战斗基本结束了,明军完全控制了城内的局势。

    城外的战斗依旧继续,大量日军溃兵逃出城外,见北城外有大量明军负责阻击幕府援军,又向大阪城西逃窜。

    李钰见此情景,异常兴奋,送上门来的人头不要白不要啊!

    他留下大部人马继续盯着北岸的日军,亲率两千人马追杀逃窜的日军溃兵。

    日军自城西至淀川,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惊慌的溃军为躲避明军追杀,江水死者甚众,水面浮尸漂荡,多如雁鹜。

    驻守大阪的七万大军,先是在大阪城外埋伏明军,被杀数千,投降数千,又支援大阪炮台万人,战死。

    所剩五万守军,在大阪一战中,几乎被屠戮殆尽,仅不足万人伏地投降。

    当晚,当一队明军攻入天守阁时,发现了酒井忠清剖腹自杀的尸体。

    天守阁上,月光如水,但没有一个日本降兵为他流泪,甚至,连奄奄一息的伤兵也没有发出濒死的呻吟。。。。。。。

 第994章 闻风丧胆(补更1)

    八月十七日,明军攻克大阪,实际上两个阶段的战事仅用了两天。

    这再次证明了,进入火器时代后,城墙已不能成为城池的保护。

    明军在大阪城内收获良多,缴获了大量幕府留在大阪城里用于抗明的粮食和物资。

    因为大阪城是明日两国之间最大的贸易港口,加上德川幕府突然下令抓捕大明商人,缴获粮食物资补充军需,大阪城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如今全都成了明军的战利品。

    在明军搜查全城的时候,还在大阪的鉴于里发现了上百名被监押的中国人和日本人,他们大多是在大阪的大明商馆工作人员。

    根据他们的述说,商人们基本被日军押送到了京都收监,也有几个硬气的商人怒斥幕府在狱中被日军杀害了。

    得到解救后,这些人对明军感激涕零,就连为被幕府当成“日奸”的日本人,也对徳川幕府恨之入骨,表示愿意当带路党,向大明皇帝效忠。

    朱慈烺不是第一次接收日奸了,对此习以为常。

    这些日奸大多是本地人,对大阪的环境、民俗、社会都十分了解,对明军统治大阪城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没有理由不用。

    因明军要继续深入日本腹地征讨幕府,为防止后方意外,朱慈烺下令张贴安民告示,并任命随驾的官留下几个治理大阪。

    中国商馆在大阪经营了四五年的时间,有相当的基础和关系网络,在朱慈烺的授意下,被释放的商人们开始在城中广泛宣扬,声称大明是来消灭邪恶的德川幕府,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日本的!

    锦衣卫也让商人们指认了大阪城中与德川幕府关系亲密的豪族大户,对他们进行了严格把控,不时的下下套子,抄抄家什么的。

    明军兵威强盛,秋毫无犯,加上情报和日奸的辅助,大阪城的局势很快稳定了下来,惊慌的日本民众开始陆续返家,恢复生活秩序。

    八月二十日,在大阪休整三日后,朱慈烺没有丝毫迟疑,下令只留下两千人马加伤兵留守大阪,其余大军继续出击,进军京都!

    京都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城市,自公元794年就被定为日本首都,一直是日本天皇居住的地方。

    一直到十九世纪的倒幕运动大政奉还后,明治天皇才将首都迁往江户,并改为东京。

    明治迁都东京和孝帝迁都洛阳的目的相似,他们都觉得本来的都城是封建贵族势力的大本营,不利于改革,加上新都地理位置好,有利经济发展,这才选择挪窝,大展宏图。

    由于挺进京都的明军总共不过三万余人,一些赞画担心兵力不足,纷纷建言放缓攻打京都。

    朱慈烺不予接纳,他也是打老仗的人,直觉加上情报分析告诉他,大阪陷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