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5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原本他是想把噶尔丹留在南京的,不过感觉这样太刻意了,让人一眼看出是扣留质子的行为,容易引起准格尔部和漠西蒙古的不满。
当年噶尔丹出生时,西藏黄教上层特派人到准噶尔,认定噶尔丹为西藏尹咱呼图克图的第三世化身。
有了这件事,朱慈烺顺理成章的将噶尔丹放到西藏去,此举也是变相的安稳西藏黄教和漠西蒙古,可谓是一举两得!
至于宣旨的事,朱慈烺将另派特使前往准格尔部,与僧格缔结新约,允许大明征西都护府在准格尔境内驻军诸事,共同协防沙俄入侵。
朱慈烺相信,僧格会感恩戴德的同意的,毕竟驻兵之事,他爹巴图尔当年就同意了。
只是征西都护府一直忙于开发伊犁,很少进入天山一带的准格尔部境内。
1603466988
第1037章 葫芦娃
下朝后,朱慈烺转回后宫。
这时御前太监过来询问:“皇爷,今夜把奏本送到哪个宫里?”
出征半年,落下了不少公务,每天又有新的奏本来,朱慈烺每天都会花时间翻阅以前的奏疏。
但妻妾不能不安慰,朱皇帝要对分别半年的后妃们逐个安慰,轮流陪她们,生活公务两不误。
朱慈烺迟疑了一下,道:“送到坤宁宫吧。”
太监应了一声立刻下去安排。
傍晚,来到坤宁宫,徐皇后正在内室给四皇子朱和墘讲故事。
“父皇!”
见亲爹过来,老四欢快的冲过来调皮地抱着朱慈烺的大腿。
朱慈烺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蹲下身子笑道:“墘儿今天学了什么?”
四皇子道:“母后给了讲了金刚葫芦娃的故事。”
说着,他将一摞画册抱了过来,推到朱慈烺面前,一页一页的翻着,嘴里还念念有词的讲着上面的故事,时而装作葫芦娃说台词,又让宫女假扮蛇精。。。。。。
四皇子性格调皮,活力十足,每天让照看他的宫女们累的半死,但也给皇宫里增添了不少欢乐。
朱慈烺和徐晨芸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对子女的教育格外上心,每个皇子年幼时,帝后二人都会亲自着手教育。
这套金刚葫芦娃的画册,是朱慈烺亲手画的,剧情完整,画工高端,是皇子们最喜欢的故事。
徐皇后与朱慈烺见礼后,便将四子打发出去了。
四皇子应了一声一溜烟的跑出了殿外,慌得几名宫女跟在后面,忙不迭的叫道:“殿下,你慢点。。。。。。”
看着儿子远去的身影,朱慈烺笑道:“时间过得好快,墘儿都己经三岁多了。”
徐晨芸微微点头,道:“再等两年,就得给他安排师傅单独教他了。”
在大明皇室,皇子皇女年幼时,生母都会教他们读书和识一些字,当皇子长到五六岁时,就会给他们找个师傅,正式教授各种知识。
万历朝的国本之争时,内阁首辅申时行为劝万历皇帝早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于是走迂回路线,对万历道:“陛下您在东宫时,才六岁就已读书了,皇长子此刻读书已经算很晚了。”
在明代,皇子出阁读书,就等于承认其为太子,寓意着将要组建东宫班底,首辅申时行一个劲的奏请让皇长子读书,就是要确立朱常洛的正统地位。
万历的回答却像是抬杠和打脸:“朕五岁已能读书!”
朱慈烺不像万历,觉得人如果天资聪明,不读书也行。
皇子读书早,肯定是好事,毕竟皇宫里又没有繁重的家庭作业,皇子的爹妈也不需要陪孩子写作业。。。。。。
朱慈烺道:“找师傅一对一的教学,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好,最好应从小和同龄人一起学习,在集体环境下与别人相处和交流,如此才更加有利他们的成长。”
徐晨芸若有所思,道:“陛下的想法让妾身耳目一新,似是有理。”
朱慈烺道:“世界之大,历代天潢贵胄活动在宫城一隅,如何能见识到外面的险恶,必须要让他们融入这个社会!”
徐晨芸拿起葫芦娃的画册,笑道:“陛下,您编画这葫芦娃故事,应该就是给皇儿们上你所说的社会课吧?”
朱慈烺眉头一挑,问:“哦?你看出什么门道了?”
徐晨芸指着画册上的大娃,道:“大娃的能力是力大无穷,妖精对付他的方法是用金钱,无休止的砸钱,自古以来没有金钱就无法生存,能力再强的人也难逃被金钱所诱惑。”
她又指着二娃道:“二娃的能力是千里眼,象征着明辨是非的人,妖精对付他的方法是卷起一股歪风邪气让其双目失明,风气不正,容易让人无法明辨是非。”
朱慈烺的目光透露出了一丝赞赏,这个漂亮聪慧的女子,不愧是金陵第一才女啊!
“三娃的能力是刀枪不入,象征着控制欲非常好的清廉之人,这种人很难杜甫,妖精的方法是给她“穿小鞋”,清廉于世独立之人,也架不住被人下套穿小鞋,步步维艰。”
徐皇后接着道:“有趣的是四娃,能力是控火,妖精对付他的方法是烧一锅饭。”
她指着画册上的配字道:“妖精的念白说,你到底是孩子,不懂事,老是夸大口,你不知道这大锅饭可不好烧啊,在大锅饭面前,个别干实事的人即便能力再强,也只能落个精疲力尽,感觉身体被掏空的下场。”
“会控水的五娃,喝了妖精准备的黑臭的水之后,身体受损,在这个如同染缸的天下,一潭清水是最容易染上颜色的。”
朱慈烺凑到徐皇后身边,诞着脸笑道:“吾妻聪慧,若非女儿身,定是一位大贤!”
徐皇后咯咯作笑,在他额头上轻点一下,没好气道:“妾身如何敢称大贤,陛下随手写的育儿小故事,就蕴含着无穷的智慧,这才是大贤!”
朱慈烺笑着摆手道:“不敢当,不敢当,朕不过是拾人牙慧吧了。。。。。。”
徐晨芸道;“这些大道理只能等皇儿们长大后慢慢品悟,好了,下一代的教育先放一放,妾身要先把夫君的事情解决完!”
朱慈烺怔了一怔,道:“朕有什么事情?”
徐晨芸白了他一眼,道:“你怎又忘了,三年一次的选秀。”
朱慈烺诧异道:“又要选秀了?这次再取消吧。”
原本选秀是在春夏,因战事一直推迟。
自朱慈烺登基后,三次选秀,一次取消,两次推延,这让民间对朱皇帝的好感不断提升,赞扬其人品贵重,是一个不贪念权色的好皇帝!
徐皇后笑道:“别一副勉强的样子,这些秀女可都是青春花朵一样的美人儿,你当真要错过吗?”
朱慈烺轻轻搂着她的纤腰,在她脸上亲了一下,道:“她们再美,也不及朕心中之人。”
徐晨芸脸上一红,啐了他一口,道:“没害臊,我们都老夫老妻了,还这么口没遮拦的!”
朱慈烺呵呵笑道:“不是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吗,我们一起慢慢的变老,当是人生快事!”
说着,朱皇帝哼起了小调:“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我还依然把你当成手心里的宝。。。。。。。”
徐晨芸愕然,感觉这小调还挺好听的,重要的是,词有点骚。
她轻轻锤了一下朱慈烺,笑道:“夫君才华出众,还能谱曲了,就是这词可千万不能传出去。。。。。。”
朱慈烺不要脸道:“传出去又何妨,民间只会说我们帝后恩爱,传为美谈!”
徐晨芸脸上不乐意,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中国历史上数百位皇后,半数是悲剧收场,能像他们夫妻这样的,皇帝这么不要脸的说情话,少之又少,徐皇后身心非常满足。。。。。。
朱慈烺在坤宁宫的一夜,徐晨芸从头到尾都绝口不提太子禁足一事,像是不知道此事。。。。。。。
第1038章 内阁调动
大明有三大法定假日,冬至、元旦、元宵。
冬至放假三天,元旦从正月初一开始,武官员放假五日,元宵节从正月十一放到正月二十。
临近元旦,天武十一年的最后一场朝会上,朱慈烺召集大臣议事,头一件就是内阁三位老臣上表引退之事。
有户部尚书张国维,刑部尚书冯英,工部尚书方孔照,三人都是年事已高的数朝老臣。
冯英和方孔照甚至历经了万历、天启、崇祯、天武四朝,说句不好听的话,都是官场老钉子户了。
随着大明人才渐增,青壮派崛起,三人均感到了压力,加之大明这几年动不动就兴兵,他们忙前忙后的身体上渐渐吃不消。
朱慈烺再三挽留,三位老臣却以年老体衰为名,坚决辞退。
朱慈烺看着三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想到了二十多年来,他们为江山社稷做了那么多的贡献。
如今,他们就要辞朝而去了,不禁心中感伤,宛若失去了老朋友。。。。。。
户部尚书张国维道:“臣今请辞,心有戚戚焉,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二十年时光转瞬即逝,得明君统御,臣之胸中所志,已尽数抒发。
赖陛下英明洪福,大明国势蒸蒸日上,老臣欣慰,不敢再因年老体衰而碌碌无为,耽搁国政大事,还望陛下恩准辞朝。”
朱慈烺双眼发红:“既然你们决心已定,朕不再留,特赐京城宅院三座,也好来日咱们君臣相见。”
“吴忠,传旨在华殿设宴,让尚膳监按照御宴的规格安排,为三位爱卿饯行。”
三位老臣立时老泪纵横:“陛下如此垂怜老臣,臣等焉敢不以垂暮之年,为陛下和大明歌功颂德,庆贺升平!”
临走前,三人涕泪交流地叩了头,出了奉天殿。
内阁一下子空出三个位置,满殿的大臣顿时跃跃欲试,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御座上的皇帝。
朱慈烺感叹,原本的老六部,已经有五部尚书换人了,而且地方上的各省巡抚,近两年也不约而同的上奏,想要退休。
如湖广巡抚史可法、广西巡抚瞿式耜、江西巡抚黄道周、贵州巡抚王廷臣等人,都干不动了。
其实他们早就干不动了,朱慈烺也不催,等着他们上书请辞。
按照朱慈烺的想法,下面朝廷中枢和地方大员用人,该用到青壮派了,那些年轻力壮、勇于变革、激烈进步、富有活力的官员们。
他初步拟定,将李岩从教化部调往户部任尚书,杨士聪从翰林院调往教化部,鸿胪寺卿冒襄调翰林院入内阁,浙江巡抚方以智调入内阁任鸿胪寺卿,云南巡抚阎应元调任刑部尚书,工部侍郎杨万里升任工部尚书。
吏部尚书仍由内阁首辅杨廷麟担任,财政部的黄宗羲和海事部的沈廷扬也不动,以上官员皆为新一届内阁大臣。
地方上,朱慈烺调台湾巡抚杨廷鉴为浙江巡抚天武朝第一位状元,台湾省台北府知府朱钰升任台湾巡抚朱大典长孙。
杨廷鉴办事稳妥谨慎,少言寡语,如同台湾孤悬海外,从不与朝中大臣结党亲近。
而朱钰,则是朱慈烺还在太子之时,就一直跟在身边的几个年轻人之一,他能在三十多岁位列一省巡抚,足见朱皇帝对他的信赖。
至于其他几个空缺的巡抚用谁,还要认真考虑一番,观察一阵子。
天武十二年的这次中枢至地方的官员大调动,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除夕,岁末的最后一晚,南京城内处处张灯结彩,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大明正处于国力的上升期,民众久乱思治,吏治清明,国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加之这些年来大明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对民众的心气起了极大的振奋,爱国情怀和民族凝聚力空前提高。
这种情绪在新年之时充分展现,形成了一个非常欢乐的气氛,一年比一年热闹。
在官府的引导下,商家们组织了唱戏、杂耍、灯迷、烟火舞龙舞狮等重大活动,为节日凭添了许多喜庆的气氛。
皇宫内,更是热闹非常,整个宫廷内挂满了灯笼,即便是夜晚,也是一派灯光通明。
皇城的承天门上,不要钱似的的燃放大量的烟花,烟花之后,宫里组织了大型的歌舞、杂耍表演,让京城的民众前来观看。
朱慈烺更是携后妃皇子公主们亲临承天门,观看城下歌舞,与民同乐。
每年这个时候,从承天门到洪武门,人山人海,接踵摩肩,十分热闹,来往民众超过了二十万人,不断的创造历史新高!
这些费用皆由皇室内帑支付,每年花费高达三百多万银圆,官员们不仅没话说,反而有不少人携带家眷,参与其中。
孩子都是喜欢热闹的,诸皇子公主,除了刚出生不久的,余者尽皆蹦蹦跳跳的到广场上,加入百姓人家的孩子行列中,有说有笑的玩耍。
禁足的太子朱和陛亦被放了出来,陪在太上皇身边,祖孙二人时而走动灯会旁猜灯谜。
不仅承天门前有热闹,南京各大街道上,皆是人潮涌动,充满了各种曲艺表演。
除夕当晚,京城百万民众几乎倾巢而出,让南京城成了一座不夜之城。
一些刚来大明的外国人,无不满脸震撼的感慨大明的繁荣强盛,这种情况是他们八辈子也难遇到的。
更有洋人画家,如同嗑药一般,兴奋的记录下这一幕幕。
若干年后,流传各地的多幅世界级名画,生动的展示了当时天朝上国的幸福民生。
子时,南京城所有的歌舞、杂耍表演全部停止,城内各街上的铜铃声全部一起敲响。
“咚!咚!咚!!咚。。。。。。”
大报恩寺、鸡鸣寺等地响起了新年一百零八下钟声,一时间,整个南京城里充满了悠扬深远的钟声,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式来临了。
此起彼伏的钟声中,人们互相祝福,祈求新年吉祥如意。
待第一百零八道钟声平息了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更加热烈的欢呼声。
承天门前,不知是谁首先带头,向城楼方向大呼“陛下万岁”!
“万岁!”
“万岁!”
人潮涌动欢呼,二十万人的浩瀚的声音迅速席卷了承天门广场,将新年的气氛推向了高峰!
第1039章 安南有变
元旦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