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57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57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降。

    城墙上的明军继续在那安装火炮,压根就不理他,偶尔有些士兵朝城下啐了口口水算是回复了。

    博和讬又派出了使者,还送来了书信,显得很正式,孙应元压根看都不看一眼,站到城头上对着下面清军大吼一声道:“要打就打,不打就滚,废什么话!怂逼!”

    “你娘的!”

    直到这个时候,博和讬才知道自己被耍了!他下令大军立即准备攻城,弄死这帮蛮子!

 第116章 攻城

    一万清军集结完毕,己在新城下列好了阵式,正当博和讬下令攻城的时候,他爹阿巴泰领大军来了。

    阿巴泰在听说了这件事情后,当场就甩了博和讬一个大嘴巴子,道:“混账玩意,蛮子狡诈无比,这你也能信?”

    博和讬心中那个气啊,很不服气,道:“阿玛,我要报仇雪恨!请您让我攻城吧!”

    阿巴泰挥了挥手,让他赶紧去报仇,阿巴泰也想杀掉明国太子,以血大清勇士丧师三万之耻。

    朱慈烺听说鞑子又来大军了,亲自来到城墙上拿着望远镜看下去,只见在两里外,清军大阵军旗招展,人山人海的,当中一杆蓝色外镶红边大旗,旗绣的是一条巨蟒。

    朱慈烺看旗帜上的绣图已经知道,清军领军的是郡王或者贝勒,将旗是蓝色,那应该就是正蓝旗出生的阿巴泰。

    阿巴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七子,今年刚被晋封为多罗饶余贝勒,因为是庶妃所生,所以倍受冷落,亲爹老奴冷落他,八弟皇太极也冷落他。

    皇太极称帝的时候定宗室世爵,二十多岁的多尔衮、多铎及子侄辈的豪格、岳托都被封了亲王,连阿济格这种货色也被封了郡王,四十七岁的阿巴泰却仍然是贝勒爵位。

    虽然在贝勒爵位前加上了“饶余”(满语为富裕之意)的美号,以示差异,但比起亲王,贝勒爵位整低了两级。

    跟老板关系不好,亲兄弟又怎么样呢?那个郑亲王济尔哈朗,原本是老汗努尔哈赤的侄子,父兄反叛后却依旧受到信任和重用,到了皇太极称帝后,还被封为和硕郑亲王,谁让他从小就跟皇太极的关系铁呢!

    阿巴泰对皇太极一向心怀芥蒂,很不爽,不仅仅是爵位的问题,最主要的是皇太极欺人太甚,自己怕老婆居然也有罪!还给自己定一个“受制于妻”的罪名,强制自己与老婆离异!

    清兵大军在新城下重新列好阵,以阿巴泰的三个正蓝旗甲喇为中心,五个蒙古甲喇分为前后左右中,列成五个小阵,五个汉军甲喇在最前方,又合成一个大阵。

    朱慈烺透过望远镜仔细看去,清军旗帜鲜明,阵容整肃,统一都是战兵在前,跟役在后,一个个衣甲精良,一看就是久经战阵的军队。

    “没想到阿巴泰这个‘气管炎’,带兵倒是一把好手。”朱慈烺暗道,同时心中感叹,这八旗军确实比一般的明军要强太多了。

    阿巴泰也在仔细的观察着新城,只见这座城池着实不小,可为何在几年前南下明国京师的时候没有发现见过呢,而且在行军地图上也没有显示。

    这个行军地图可是大清国最近半年内重新绘制的,按理说不会出现这么大的失误,这让阿巴泰非常的不解。

    阿巴泰半身戎马,凡事对明军作战,基本都是战无不取,攻无不克,眼前这座城池,虽然有些神秘,但自己亲率两万大军来取,应该毫无难度。

    在大概观察了一下新城之后,阿巴泰立刻下令,命两个甲喇的八旗汉军开始对新城发动第一轮进攻。

    两个汉军甲喇共计有三千余人,哗啦啦的一大片,前面推着抵挡火铳和弓箭的盾车,后面的士兵推着十多架云梯车,向新城发起了进攻。

    就在清军开始攻城进入火炮的射击范围的时候,朱慈烺一挥手,令旗官迅速挥动令旗,各炮队组长见了令旗,顿时齐喝道:“开炮!”

    “轰!轰!轰!”在一片巨响声中,城墙上的几十门红夷大炮立刻冒出了大冒白烟。

    在片呼啸声中,从城头上飞出一个个滚烫的铁球往清军人堆里砸落,红夷大炮几斤重的实心弹在坚硬的地面蹦跳翻滚,直接带出一条血路。

    随炮一起打出的十几个小实心弹更是四下乱窜,一个个清兵惨叫滚倒在地,城下的清军已经倒下了一大片,清兵的盾车与士兵阵列实是太密集了,想打不中都难。

    这次守城的主力是新营,勇卫营、神机营和神枢营都成了预备队,朱慈烺此战主要就是为了磨炼新营。

    新营的那些炮手,在自己炮队组长的指挥下,从容不迫地开炮,装弹。

    虽然目前的发射成果与勇卫营的炮手还有不少差距,朱慈烺也觉得并不理想,但相对于其他明军,可是精锐的多了。

    每门炮旁的炮手不断用测量计算距离,在他们的报数号令声中,另一个炮手则不断用曲柄与螺杆调整着炮口仰角。

    在他们的瞄准射击下,一辆辆清军盾车被打烂,阵列中的清兵血肉横飞,地上以经躺满了尸身,还有不少人在地上挣扎着发出痛苦的叫声。

    明军猛烈的炮火,让前面而来的清军阵营中起了一阵阵骚动,似乎身旁的盾车丝毫不能带给他们安全。

    有些清兵只是忍不住往后缩了缩,就被后面的博和讬带着督阵队甩着鞭子猛抽,最终还是冒着炮火不断前进,很快就推进了一里。

    阿巴泰也不禁大吃了一惊,没有想到城墙上居然有这么多门火炮,而且这些火炮怎么如此精准?

    他做梦都想不到,这个世界有“科学”二字,无论是勇卫营还是新营,所有炮手都要学习利玛窦和汤若望等人合撰的,用以火炮测距的《测量法义》和测炮管仰角的《火攻挈要》。

    自从学习了这两种专业知识,再于火炮上加了准星和标尺后,勇卫营火炮的精准度也大大增加。

    密集的炮弹在清军阵营中突破了几道大口子,对攻城清军的心理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可怕阴影。

    前排攻城的二鞑子们,心中虽然极度害怕,但还是不敢后退,他们这些后娘养的东西,一旦后退,就会被后面的满蒙八旗兵斩杀。

    真是一旦当了包衣奴才,好事轮不上,当炮灰冲锋,送死的事情倒是一轮一轮的,跑都跑不掉,他们唯一祈盼的是赶紧攻下城池进去发泄一番。

    当清军攻进了城墙二百步的范围内,原以为渡过了火炮的远程攻击范围,心里刚要放松的时候,突然间城墙上想起了更多的炮声!

    新城的城墙上,虽然红夷大炮不盯着他们打了,但那些射程低的佛朗机炮和虎蹲炮却纷纷开始开炮。

    此时城墙上排了密密的一排火炮,而且打的都是霰弹,一片一片的弹雨飞来,顿时收割了一大片清兵,真是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阿巴泰也不禁锁起了眉头,他在中军高台上看得很清楚,清兵三千人的先锋队还没跑到城墙下的护城河边,就被灭了一半。

    明军的火炮太多太猛了,让他有些意外,他有些低估了这驻守新城的明军。

    阿巴泰立刻下令,让攻城的人马都撤回来,尽管汉军可以当炮灰来用,但也不能让他们这样白白的去送死,就是炮灰也要用在正确的地方才行。

    听到了撒退的角号声,八旗汉军立刻都如释重负一般,纷纷调头就跑,一个个争先恐后,生怕自己慢了一步,仅仅片刻,战场上就变得空荡荡的,只留下一千多俱凄惨的尸体。

    阿巴泰看到汉八旗军的表现,不满意的轻哼了一声,八旗汉军的人马,也就是在撒退的时候动作最快。

    新城之上,新营将士们发出了一阵欢呼声,在庆贺自己毫不费力就打退了鞑子的第一次进攻。

 第117章 清军会师

    回到新城五里外的大营后,阿巴泰头疼不已,虽说八旗军善于攻城,那也是针对什么城,明国各地城池无数,很多城市防御极强。

    以往八旗军攻无不克只是依赖祖宗保佑,那些城池被一群无用的明军把手,刚开始攻城不是弃城逃跑就是投降了。

    但凡遇到不怕死的明军死守城池,就要头疼不已,即便攻下也是损失惨重,因此皇太极要求此次入关以劫掠人畜粮食财物为主,遇到防御严密的城池尽量绕道。

    这个新城有明国的皇太子坐镇,身份尊贵,守城将领肯定会死守的,加上没有盾车的掩护,在靠近城墙的过程中,大清兵会遭受重大的损失。

    阿巴泰为人一向谨慎,这时候又想起了皇太极那个死胖子的话,心中萌生了退兵的想法。

    就在这个时候,探马回报,额驸扬古利率一万大军前来会师。

    当天下午,新城南门五里外的清军大营中,密密麻麻布满了清军营帐,各色旗号飘扬,在中军大帐前插上一杆巨大的织金龙纛。

    在宽阔的中军大帐内,坐满了身着鎏金盔甲的清将,人人前额都是锃亮的头皮,脑后拖着一根细长的金钱鼠尾辫,一个个摇头晃脑的在说着满洲语,商量着军情。

    自从扬古利到达后,极力要求明日继续攻城,阿巴泰只好召开了军议,商量明天怎么打。

    在清军将领中,阿巴泰坐在首位,扬古利坐在下首左侧,正蓝旗和镶白旗其他将领分站在下首两侧。

    阿巴泰见众人在那寒暄,于是开口道:“额驸提议明日继续进攻新城,大家怎么看?”

    “我大清兵自七月入明国京畿以来,所向披靡,连克昌平、良乡,又入定兴,下安肃,战涿州,攻固安,克文安,破宝坻,攻占明国州县十二座,杀明国守备、千总以上将吏数百人,俘获人口财帛数十万,如此大捷,何惧这小小新城,明日举兵一举荡平足以!”

    说话的是阿巴泰的次子博和讬,他的话顿时引起了在场各请将的嚎叫,他似乎忘记了就在今日还被明军当成沙雕戏耍了一番。

    阿巴泰瞪了一眼自己的次子,博和讬顿时焉了,站在一旁不再言语。

    这时,扬古利道:“饶余贝勒,明国皇太子就在新城,如此良机,我大清兵定要破城杀之,以震慑明廷!”

    阿巴泰道:“新城距离明国国都如此近,如若大举攻城,明国皇帝派军增援如何?各路总兵派兵增援如何?”

    扬古利笑道:“饶余贝勒勿忧,武英郡王已布置妥当,我军还有七万雄师,其中一万阻击各路援军,贝勒爷与我率三万大军攻城,武英郡王亲率两万大军继续东进劫掠明国各地,顺势打通往冷谷出关的道路,一万运送辎重战利品和驱赶明国百姓出关,我等在破城杀掉明国皇太子后再会师北归出关。”

    博和讬问道:“只派一万去阻击明国的几路总兵,会不会太少了?”

    扬古利笑道:“贝子所有不知,明国的那些个总兵,只会派小股明军在我军阵后骚扰几次,等我大清兵主动出击后,一个个像个乌龟一样缩在城里无不敢站,我一万大清兵分几路阻击,完全没问题。”

    闻言,帐中各将纷纷大笑,都觉得扬古利形容恰当。

    坐在主座的阿巴泰自认资历年长,自然不能与其他人一样喜形于色,他轻抚自己鼠须,缓缓点头,看向扬古利道:“额驸,这分兵之策,是你的谋划吧!”

    扬古利一愣,随后笑道:“饶余贝勒英明!”

    扬古利自从良乡之战被一只神秘的明军打残之后,想方设法终于打听到了那股明军的番号,当他知道领军的居然是个毛头孩子时,险些气的吐血,发誓定要亲手斩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明国太子。

    然而,那一战之后,明国太子居然躲进了北京城再也没出来,这让扬古利气急,如果不是皇太极严令不许攻打北京城,他早就领军攻城了。

    这次听说明国皇太子终于出了北京城,还是代天子出征,扬古利兴奋之余连忙向主帅阿济格请命,并献上此计。

    阿巴泰心中冷笑,就凭阿济格那个蠢货能想到这计策?他继续道:“既然武英郡王已有决断,那我等便商量如何攻城吧!”

    博和讬道:“据我大清在明国细作所报,三个多月前明国太子奉旨安抚在北京城的流民,在此建造了这座城池,城中招募的士兵都是流民中选出,目前还有明国太子手下的勇卫营驻守。”

    一个八旗蒙古的旗主道:“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建城了这座城池,明国的太子倒是有几分能力,既然城中的士兵多为新兵,那不足为虑了!”

    扬古利惊诧道:“贝子,你说明国太子的那个勇卫营也在城中?”

    勇卫营以五千人马打的他上万八旗精锐筋断骨折,元气大伤,让他心寒。

    博和讬笑道:“是的,额驸怎么了?”

    堂内一片寂静无声,很多人都知道扬古利在良乡被一只京营军队打得基本全军覆没,如果不是后来连破数地将功赎罪,估计当场就被阿济格给砍了脑袋。

    一片安静中,扬古利见众人面带轻蔑的眼光,脸色一沉,忽然站起身来,对阿巴泰道:“饶余贝勒,那勇卫营火器犀利,步卒多悍勇,连骑兵也是骁勇敢战,敢于我骑兵堂堂对决,末将认为必须极为重视!”

    他正色道:“末将更认为,勇卫营必除,否则我大军北归之,他们虎视在侧,亦步亦趋的跟随,什么时候奋起一击,我大清勇士饱掠所得,恐难以运送出关。”

    阿巴泰一直关注有关勇卫营的情报,并没有轻视扬古利的话,他点头道:“额驸所言极为有理,既然如此,那便彻底将之杀之灭绝,以防变故!”

    下面进入了正题,各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商量着如何以最小的代价破城。

    八旗蒙古诸将和几个汉军甲喇纷纷闭口不言,他们作为依附建奴的炮灰,这等战略战术大事,他们插不上嘴,反正不管讨论出什么玩意,自己总是先锋炮灰。

    最终扬古利的战术让整个大帐满堂喝彩,包括蒙古和汉军几个诸将,人人面露喜悦。

    原来扬古利在会师的途中,探马发现了周围有一大片窝棚区,里面住着大约一万多的明国百姓。

    扬古利提议用这些明国百姓在前面开道,这些明国百姓不仅可以挖土填平护城河,还可以掩护清兵攻城。

    这个办法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