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6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人不吐骨头的畜生,你们也有今天!”
最粗的高杆上,周军主将王进宝已经被放下来了,吊在一人高的位置。
他不但衣服被扒光了,连胸膛也被破开了,白花花的肠子、乌黑的心肝合着鲜血流到地上,头歪到一边,低着头奄奄一息。
远处的二层阁楼上,徐明武握着望远镜瞧着那边的情况。
他不得不佩服这些汉奸,生命力非常旺盛,都这样了还不死!
王进宝肤色已经呈青白色,睁着眼睛看着自己的心肝肠子,嘴巴一张一合。
人群里挤出一名瘸腿大汉来,他手里提着一把大菜刀,双眼通红,一瘸一瘸的走来。
似乎是想到了妻女被周军糟践,大汉抓住王大将军的头,怒吼一声,手起刀落,把王进宝的脑袋砍了下来。
大汉提着脑袋抡了两下,跟扔铅球似的扔的老远。
同样的情形也生在众多汉奸将领身上,那些投降的土著将领情况稍好些,起码有敌人死后能留个全尸。
就在两日前,这些周军将领还是牛气冲天、一手遮天、草菅人命、欺男霸女,动动手指就能让任何一个贱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牛人”,现在全横躺在大街上,成了无头死人。
然而这些发泄式的全民处决,影响很不好,最容易生乱。
不少人喊叫着,吹着口哨,进入了癫狂状态,尽情泄着压抑多年的愤怒,海州城的气氛一度变得极不正常,像是当年马尼拉暴动前的征兆。
徐明武及时发现了此情况,下令远东军立即上街戒严!
一队队骑兵轰隆驶向了大街,严肃的警告声铿锵有力,不时有远东军朝天鸣枪警告。
半个小时的功夫,每一条大街上,至少有一队杀气逼人的远东军在执勤,他们统一踢着步伐,亮着寒光闪烁的刺刀,整齐的脚步在空旷大街上回荡着。
于是乎,不到一个时辰,全城安静了下来。
之前还红着眼睛,如同野兽般想要杀人的百姓,竟变成了温良之人。
街头上,房屋被烧、处处无家可归的百姓,围着远东军,和士兵们一起吃饭,有说有笑的。
连那位砍了王进宝脑袋的大汉,也在其中,怀里还抱着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喂他糖果,亲如父子。。。。。。。
见此情景,徐明武有些愕然,过来强权才是王道啊,能教化众生。
他有感而发,喃喃自语:“向岳父大人学习!”
第1174章 给起义部队发奖金
海州城一役,是远东军宣传战的成功,徐明武等人打算扩大规模。
商业头脑发达的南钦璃建议,采用高额奖金,鼓励周军将领投降!
凡是主动率领部队成建制地投降的周军将领,整支部队都享受“起义队伍”待遇,不进战俘营,不需要接受改造,直接领大明“绿卡”,享受大明百姓同等待遇。
领头的部队将领则享受更高级的待遇,且受高额奖金的奖励。
为此,南钦璃还特别制定了一份奖励制度,显然把招降周军当成商业挖人。
率部五万人以上投降远东军的,一次性奖励七十万银圆。
率部一万人以上投降远东军的,一次性奖励十三万银圆。
率部五千人以上投降远东军的,一次性奖励六万银圆。
。。。。。。
率部一百人以上投降远东军的,一次性奖励一千银圆。
自己过来的,奖励十个银圆,拉一个再得十个银圆。。。。。。
相当于是一个人头十个银圆,可以拼团,拉的人头越多,奖励越多。
徐明武听后,大为震撼,这他妈还玩成拼夕夕了?
不过这赏金价码,起码比拼夕夕靠谱多了,他立即拍板,让赞画部去印传单,加班加点的印!
七十万银圆什么概念?
差不多是七万两黄金!七万两黄金能买到什么,七十万银圆就有多值钱!
这些银钱对于周军的大多数将领,绝对有足够的吸引力,足以支持他们放弃大周王朝的一切,拉部队铤而走险了。
别说是经常投降的周军将士了,就是那群白夷殖民者,看到这么多黄金,只怕眼睛都值了,爹妈都不认!
而对于远东军来说,这笔买卖非常划算,远东总督府最不缺的就是财富!
自大航海时代开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列强陆续登陆世界各地,在此过程中疯狂抢掠巨额的黄金、白银及黑奴。
据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撰写的白银资本统计:从1618世纪,美洲共出产白银13。3万吨约合35。6899亿两库平银,其中有10万吨流入欧洲,又有3。2万吨白银,通过欧亚商品贸易流入亚洲主要是中国。
老早之前本书写过世界白银流通总量大概是几亿两,大明占据世界白银流通量的一半以上,那是货币市场的流通量,就好像铜和铜钱是两码事。
欧洲人通过无耻血腥的强盗手段,从美洲开采掠夺的巨量黄金白银,是促使欧洲资本主义形成,和暴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也是欧洲暴发工业革命最关键的“第一桶金”。
时至天武朝,朱皇帝不顾众臣反对,御驾亲征吕宋,打通了南洋通往美洲的国际航线,斩其根源。
又以皇家集团众勋贵家族的雇佣兵为先锋,抢占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夺其财富。
后大明成立远东省,设总督府,徐明武来了后又打拼了几年,整合了各方势力,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吃了个通透,成了不折不扣的暴发户。
赏金价码,可以说是远东军的一个狠招。
七十万银圆虽然是个大数目,但是能换到敌人五万大军不战而降,对于兵力紧张的远东军来说,那绝对是合算的买卖!
就算把周军的几十万人马全部这样“买”过来,远东军也不亏。
美洲最缺的就是人,花几百万银圆买几十万人,还是军队,附送广袤的土地,这多划算?
没个几年就能回本,要是这支大军东出落基山脉,抢几波英、法殖民地,那就是血赚!
南钦璃不愧是商人世家出身,一出手就把账算的明明白白的。
。。。。。。
周军御营,吴三桂看着前线传回来的一份传单,气得七窍生烟。
他咬着牙骂道:“直接拿钱买,无耻!无耻!简直太无耻了!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无耻之人!咳。。。。。。。咳咳。。。。。。。”
“皇上息怒啊!”
“不好啦,皇上咳出血了,快传太医!”
。。。。。。。
徐明武宣传狠招频出,再加上之前远东军攻克海州城,惩处拒降将领带给周军的震撼,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远东军所过之处,一路上到处都是坐在地上的周军士兵,绵延一大片,只要是白色的东西,都被他们充当白旗了。
当朱大能的骑兵师驶过的时候,无数周军残兵从两边涌上来,拦在前方路中间,举着白旗要求投降,要求治伤。
朱大能过不得不下令朝天鸣枪示警,才吧他们从主干道上驱赶出去,让大部队继续通行。
朱大能见这群周军士兵凄惨的模样,高坐战马上询问道:“喂,你们一共多少人?前面还有部队吗?”
下边的周军伤兵立刻七嘴八舌地喊着:“将军”
“俺们”
“小人”
朱大能立即火了,掏出手铳对着天空放了一枪,周围立刻静下来了。
“妈的,只能一个人说!你来说!”朱大能指着一个军服档次最高的人。
被挑中的一个周军军官坐在地上,满脸血污,头上包着纱布,望着朱大能胆怯地说道:“将军,我们的总兵大人听说远东军打来了,一大早就带着弟兄们往北边跑了,部队早散了。。。。。。。”
“我们这些弟兄不愿意跟着跑,就想留下来等明狗。。。。。。。不对,是王师我们都想投大明。”
朱大能点点头,又问道:“就这些人了?有两千人吗?”
投降人数关系到他的待遇,那军官听数字不对脸色大变,跟受了极大冤枉似的,立马道:“将军,不止两千人,起码有五六千呢!”
他指着附近几处:“您看啊,这边儿,那边儿,还有那边儿一大片,坐的都是俺们弟兄北面的河边也有,还有东边的山上,也有一些。。。。。。。”
朱大能很满意,点头笑道:“很好!你们的行为值得嘉奖,去配合我军赞画清点人数吧,点好了把银圆领了!”
那降将大喜:“谢谢大将军!小的祝您子子孙孙世代王侯!”
面对一些军事重镇,远东军并不急着进攻,第一件事就是劝降。
驻守“广宁”城的是振武将军孙克思,徐明武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
因孙克思的封地就是“广宁”,还给这里起了个家乡名字,他自从背叛洪承畴投降吴三桂后,就将老婆孩子从东都城接来了广宁。
这等于没有家室之累了,只要一投降,全家都安全了。
“广宁”地处山口关隘,和大明辽东的广宁城一样,不太好打。
当然,远东军从空中到地面都占很大优势,不是说打不过去,而是应打的话会有不小伤亡,而且会耽误很多时间。
因此徐明武对这个孙克思开出了很高的价码,只要他率部投诚,除了保留所有既得利益、奖励七十万银圆之外,还将追加十万银圆。
一上午,徐明武就派使者进城劝降,他们不停对孙克思说,你运气很好。
第一,你老婆孩子都在身边,没有后顾之忧。
第二,在你之前还没有国公级别的周军将领主动起义,你算第一个,赶上了。
为了这第一个开个好头,给下面的起一个带头作用,我们愿意给你更大的好处,起码会有锦旗,你一定要把握机会!
趁着现在还没开打,投降过来还算主动起义,要是开打了,那就只能算是被俘了,啥都没有了
但是,孙克思还很犹豫,他好像并不觉得这“第一个投降的国公”很光荣。
当然,他也不觉得丢人,毕竟他也是投降的老专业户了,跟吴三桂、王进宝等人履历差不多。
孙克思之所以犹豫,是想借着“第一”的名声,多敲一点好处。
双方谈判代表磨磨叽叽了一上午,加上徐明武不断用空中编队对城中进行传单投放,把“起义奖金”的好政策向周军宣传着。
孙克思担心控制不住下面的人,被部将抢先投降了,这才退而求其次,捞了点好处后便率部投降了。
海州之战、广宁劝降,是远东军北征灭周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此战后周军在长达数百里的战线上无险可守,徐明武和吴三桂再一次对上了。
第1175章 驸马阵前骂三桂
七月底,远东军与吴三桂主力大军再次邂逅,双方对峙于金城河。
上一次二人初遇时还是在三个月前,吴三桂御驾亲征,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先行盘踞几处兵家必争之地。
吴三桂坐镇中军,周军两战两胜,大创远东军,一战大败前锋大将朱大能,斩杀远东军两名团总,远东军营垒被冲垮。
最后还是徐明武亲自率军救援,及时接应了败退的朱大能,被迫退兵五十里外,搞得朱大能差点自杀谢罪。
吴三桂首战,给远东军以严重的军事打击,让徐明武缓了一个多月不敢与其交战。
后来两军再次对阵,徐二玩了阴招,设伏布置了机枪阵,又出动了空中编队,才把吴三桂引以为傲的铁骑引入峡谷给打废了。
吴三桂受挫后,为了保存嫡系部队,不再派自己的精锐出战,一直让其他后娘养的小弟去打头阵,如王进宝、孙思克、王辅臣等人。
这些小弟显然不是徐明武等人对手,远东军的这群高级将领,包括搞后勤的南钦璃,没一个善茬,几人围在一起一合计,损招层出,吴三桂的小弟们根本招架不住,一个接一个被远东军收拾了。
到了徐明武与吴三桂第二次对阵时,明周两军的兵力已趋于平衡了,明军的军事力量要力压一筹周军。
由于叛东立国已经经历了大半年的战事,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又跟远东军打了大半年,吴三桂深感兵力、财力严重不足。
更可气的是,远东军又搞了这个招降政策,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也纷纷离心离德,各有图谋,大周王朝的处境岌岌可危。
八月初五,徐明武略事休息,骑马出营查看敌情。
沿河驻防的远东军将士们,见总督大人亲临,立时高声欢呼,响彻十里连营。
徐明武打马来到前沿,一手按着冰凉的剑柄,一手举着望远镜,观察着河对岸周军的布防。
但见吴三桂的大军依山傍水下寨,鹿砦壕沟,遍布阵前,把整个军阵围得如铜墙铁壁一般。
最重要的是,周军的营寨上竖起了宝扇龙幡,说明吴三桂的“圣驾”就在其中。
观察半晌,徐明武不由得赞叹一声:“吴三桂这厮果然有治军之才,只可惜他不走正路,不学好偏偏学人家造反当皇帝!就他那副高龄,造反成功了能干几年?”
周围诸将哈哈一笑,嗤笑之语不绝于耳。
“秦时月,我军的武皇炮都拉上来了吗?”徐明武问。
秦时月在马上欠身回答:“回总督大人,我军五十门武皇炮全都布置完毕!只等大人一声令下,顷刻间将贼军营寨轰的灰飞烟灭!”
没等徐明武再说话,周军营寨突然响起了三声炮响,高大上等几十名护卫“刷”的一下,围在了徐明武周围。
徐明武不禁一笑:“哎,瞧你们那紧张样,老子又不是皇帝,没那么金贵。”
“大人,是吴三桂那老贼来了!”有将领大叫道。
徐明武放眼一看,只见宝扇龙幡遮天蔽日而来,吴三桂果然在一群将领护卫下,缓缓来到河岸边。
诸将齐齐看去,年轻的小将们人人激动,对面的大爷可是教科书中的人物啊,今日可算亲眼所见了!
徐明武打量着吴三桂,满脸白须的吴三桂同样远远地隔河打量着他。
远东军护卫如云的气势中,人群中那位三十多岁,仪表堂堂的年轻人,气度非凡,想必就是大明的驸马都尉、远东军统帅徐明武了。
吴三桂猜出了他,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