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64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64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在犀利的火枪面前,再勇猛的白甲兵也是毫无用处,被勇卫营火枪兵一枪撂倒了,博和讬光荣被俘。

    “殿下,我们活捉一个鞑子贝子!”一个勇卫营的游击将军笑呵呵的拖着博和讬来到了朱慈烺面前。

    朱慈烺眉头一皱,道:“贝子是个什么东西!这等不值钱的玩意留着干嘛?拖下去宰了!”

    相比皇太子的身份,贝子的地位简直跟狗屎没两样,难怪朱慈烺很嫌弃。

    博和讬感觉自己被侮辱了,他奋起吼叫道:“我是大清国贝子,想杀我,你先拿命来!”

    说着,博和讬忽然暴起,撞开身边的一个勇卫营士兵,顺势拔出这名士兵的腰刀,怒吼着对着朱慈烺狂冲而来。

    正当他刚冲进两步时,朱慈烺身边的一个亲卫迅速闪出,飞起一脚将博和讬手中的腰刀踢飞,接着一个旋身,踢在了博和讬的颈侧,博和讬庞大的身躯瞬间被踢翻在地。

    这名亲卫在博和讬刚倒地的瞬间疾步而上,瞬间拔出自己身上的腰刀一刀砍下了博和讬的人头,接着收刀,再次回到朱慈烺的身边,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迅捷无比。

    朱慈烺冷冷的瞥了一眼博和讬的尸体,平静道:“继续追击,还是那句话,不留一个降卒!”

    ※※※※※※※※※※※※※

    冷口关,这是长城一线百里范围内唯一一个通往关外的关口,周围崇山峻岭环绕,大量被俘的百姓和牲畜挤在这里,哭喊着被清军驱赶着往关外走。

    数百个正红旗的清军狠狠的甩着手中的铁鞭,驱赶着从大明掳掠的百姓,想要将他们带回关外为奴。

    “明狗,快走!”一个鞑子兵对着一个百姓一刀砍下去,恶狠狠的呵斥着百姓。

    正他这个鞑子兵准备再砍杀一个百姓立威时,忽然间一颗弹丸穿透了他的天灵盖。

    “明军追来了!”一个正红旗的鞑子兵惊慌道,喊叫声都有些破音了。

    一些鞑子兵惊恐的看向远去,只见黑压压的一大片骑兵向他们冲来,吓得这群鞑子连忙扔下百姓往关外钻。

    被掳掠的百姓们看着自己的骑兵举着日月旗呼啸而来,整个关口一片沸腾,他们相互转告,留着泪欢呼着,大明的军队来了,自己得救了!

    “我们是皇明大军,来解救你们了!”

    “所有人站在道路两边,不要乱跑,慢慢往回走!”

    “关内的鞑子已经被消灭了,大家不要乱!”

    骑兵大军中分出几队策马奔跑在人群中,边跑边大声喊着,其他骑兵则是继续追击前面的鞑子兵。

    在被推平的清军营寨中,朱慈烺正在听取各路人马的汇报。

    龙骧夜不收杨其礼策马而来,传来喜讯:“殿下,末将擒获了巢丕昌这个狗玩意!”

    五花大绑的巢丕昌被架到朱慈烺的面前,不等亲卫吆喝,巢丕昌砰的一声跪在了地上,哭着喊道:“殿下,末将投降鞑子实数被逼无奈啊,是鞑子”

    朱慈烺看都没看他一眼,直接挥挥手让人拖走,这个先不杀,他准备拖回京师给工作压力过大的皇帝老子泄泻火,放松一下心情。

    黄得功咧嘴大笑:“此战我军阵斩满洲正蓝旗奴酋阿巴泰,又砍了个贝子,现在还抓了个投降的总兵,这次真是大赚啊!”

    孙应元也没有了往日的沉稳之色,开始放声长笑,道:“那个什么狗屁武英郡王阿济格,可惜早早就溜走了,不然又是一个值钱的人头,还能凑个双王!”

    朱慈烺也是微微一笑,随后继续道:“还有一些百姓被鞑子正往关外赶,下令所有骑兵准备,杀入关外,解救百姓!”

    “是!”众将肃然道,人人心中兴奋不已。

    在清军出关的大队中,阿济格领着两白旗大军走在最前面,身后才是各旗人马和俘获的大明百姓及物资。

    当他听说阿巴泰已经战死了,明军已经从后面追来了,阿济格先是症了症,忽然发疯了一样大喊道:“快撤!”

    阿济格丢下所有辎重先行一步选择逃向关外,他连跟明军对战的勇气都没有了,在这个时候,他只能选择放弃粮草物资,以保证全军顺利撤退。

    阿济格的行为成功的为清军带了一个好头,和他一起跑路的还有上万的清军,不止两白旗,连其他各旗人马也跟着跑。

    主帅都溜了,两白旗也跑路了,自己这些人还留着运送辎重和驱赶明国百姓?这是什么道理?

    后队的所有清军直接丢下百姓和物资,跟在两白旗后面往关外跑,狭长的山道上一片混乱,百姓们连忙往山坡上爬,躲避着清军的横冲直撞。

    阿济格一连狂奔了两个时辰,这才到了关外,进入了大清的境内。

    “终于回来了!”

    阿济格长长出了一口气,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只觉得一身轻松,到了这里,自己这几万大军总算是安全了,再也不用担心明军的追击了。

    一个清军探马急急赶来,面露喜色道:“王爷,睿亲王亲率正白旗大军前来接应了!”

    “十四弟来了!”阿济格惊喜道,连忙率军继续北上,与睿亲王多尔衮会合。

 第131章 狙击多尔衮

    一刻钟后,阿济格远远的看到了军容整肃、旌旗鲜明的正白旗大军。

    在大军最前方,一位年轻的男子正被正白旗的将领们簇拥着,在他们两侧还布满了正白旗的精锐白甲巴牙喇。

    阿济格策马上前,呼喊道:“十四弟!你可来了!”

    被阿济格称为十四弟的男子正是正白旗旗主、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八岁就被老奴努尔哈赤立为和硕额真,与八大贝勒一起共议国政,并掌管十五个牛录的兵力。

    如今多尔衮已经二十四岁,早已成为满清的二号实权人物,看似年轻却显得极为的成熟稳重。

    “十二哥,欢迎得胜归来!”多尔衮看着自己这位一母同胞的亲哥哥,笑着道。

    阿济格看着这位还不知情况的十四弟,心中有些紧张道:“十四弟,七哥七哥他被蛮子杀了!”

    “什么?七哥战死了?”多尔衮惊讶道,脸色渐渐浮现出悲痛之色。

    见多尔衮忽然变得安静的可怕,其身旁诸将纷纷上前安慰,多尔衮摆了摆手,面无表情地听起着阿济格等人对于此战的汇报。

    阿济格将入关的事情大概讲了一遍,特别讲了从顺义到密云,再从新城到前日,横空杀出个勇卫营,还有几支京营的人马,很是强横,各旗在其军下伤亡惨重。

    “一个明国太子带着几支蛮子军就将你吓得不敢迎战,丢下所有财帛逃跑?”多尔衮睁着双目,死死瞪着阿济格,冷声道。

    阿济格见他责备,火气也上来了,道:“我能怎么办?我大清的勇士在他手里死了那么多,我这不也是为我们兄弟的两白旗考虑吗?怎么你还怪起我来了?”

    “十二哥,别的不说,你居然自己撇下大队率先出关了!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吗?”多尔衮暴怒不已,同时对自己这亲哥哥失望至极。

    阿济格头脑简单,一点政治头脑都没有,做事更是一塌糊涂,让人生气,原本是一旗之主,生生的被皇太极撸掉了,这次居然又干出这等蠢事来,不仅丢了战利品,连七哥阿巴泰都战死了,多尔衮恨不得拿鞭子抽他脑瓜子几下,让他变得机灵点。

    正白旗的诸将纷纷上前劝阻,让他们兄弟不要伤了和气,二人则是赌气的将头偏在一旁。

    正在这个时候,朱慈烺率骑兵大军一路追到了关外,见对面又来了一部人马,心中有些惊讶,他现在身边只有这八千骑兵,火枪兵和天雄军还没赶上来,所以不敢贸然发起冲击。

    明军近万骑兵,黑压压的一片一眼看不到头,让清军不知道后面到底还有多少人,也不敢贸然出击,双方就这么在关外对峙了起来。

    “是明国的太子!”阿济格身边的一个鞑子将领见明军中飘扬的龙旗时,忍不住惊恐道。

    阿济格等刚出关的清兵已经吓破了胆,如果不是多尔衮和几千正白旗精锐在,估计早就开始跑路了。

    多尔衮见阿济格等将领被吓成这副模样,心中更是恼火,他挥手招呼了身边一个鞑子将领,让他上前传话。

    对面一个清将策马跑了几十步上前道:“对面是明国的太子吗?我家主子乃大清正白旗旗主,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想找你上前说话!”

    “多尔衮?”朱慈烺没想到在这里碰到这号人物,虽然听说过多尔衮的大名,可他却对这位连嫂子都透的人丝毫提不起兴趣。

    朱慈烺看了眼对面军阵中的多尔衮,没有回答对面清将的话,而是对着身边的赵景麟道:“有没有把握干掉那个盔甲炫酷的鞑子亲王?”

    “亲王?”赵景麟闻言一惊,看了眼远处的多尔衮,眼中变得渴望了起来,他跃跃欲试道:“让卑职试试!”

    赵景麟取下挂在身上的线膛枪,开始装填子弹,准备好一切后,策马走到一个骑兵的身后,找好了黑枪的位置,偏着头开始对着多尔衮瞄准了起来。

    赵景麟深呼吸了两次,盯着眼前这个鞑子二号人物,缓缓的扣动了扳机。

    只听啪的一声,多尔衮身边的一个甲喇章京应声倒下,他周围的众将和亲卫都吓了一跳,连忙将多尔衮护的严严的。

    多尔衮却是丝毫不慌,只是眉头微皱,对明军的无耻有些意外,同时他不明白明军的火铳为什么能打这么远,这足足有二百步的距离啊。

    一路被明军追的如丧家之犬的正蓝旗固山额真阿山道:“睿亲王,明军的火铳很远很毒,额驸和饶余贝勒就是死在他们的偷袭之下的,请您务必小心啊!”

    多尔衮眼皮一跳,脸色很不好看,他看了眼明军,轻哼了一声,寒声道:“收兵!”

    见清军撤兵,明军骑兵中一阵欢呼,朱慈烺叹气道:“唉,可惜了!”

    赵景麟则是低着头,心中愧疚,同时暗恨,这么好的机会没把握住,真是

    黄得功洪声道:“殿下,还有部分人口和物资被鞑子运出关了,我们要不要继续追击?”

    朱慈烺也在考虑,要不要等后面大军到了一起杀出关外,先救回百姓,再抢一波鞑子的东西。

    孙应元立即制止道:“殿下,不可追击了,现在在鞑子的境内,我军追的太猛了,后勤粮草已经跟不上了,即便是从迁安本地补给也需要几日时间,根本保证不了。”

    黄得功嚷道:“那我们就跟鞑子学,以战养战,打到哪就抢到哪!”

    孙应元则是反驳道:“这片土地不久前是我大明的土地,以后我大明肯定也会收复的,用鞑子的卑鄙手段,我做不到,我想殿下也做不到!”

    黄得功被他反驳的没有话说了,论文化水平,孙应元甩黄得功九条街,论讲道理,更是甩他十八条街。

    黄得功并没有和孙应元抬杠,他认理不认人,只要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事情,他都能接受。

    朱慈烺在沉默了一阵子后,终于开口道:“传令,撤军!”

    即便会合几营人马可以收复关外一些土地,可收复以后呢?怎么守?

    不说以大明暂时的实力守不住这片土地,即便几营人马收复的时候也会损失不少,毕竟在关外,鞑子有火炮,勇卫营却没有。

    朱慈烺遥望这片大地,眼神变得越发的锐利,他朗声道:“总有一天,孤会率大军再入关外,亲手取回属于我大明的锦绣河山!”

 第132章 班师回朝

    九月十二日,明军返回关内,清军也开始返回盛京,第三次清军入关就此结束。

    在这场浩劫中,大明损失重多,被掳掠百姓高达十八万,虽然被夺回了十多万,但还有数万百姓被早早的掳掠出关了,其他金银财帛等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大明多地受到清军扫荡,经济受到最大的摧残,百姓苦不堪言,清军同样损失惨重,在大明丢下了数万颗首级。

    在出了冷口关回到迁安后,附近地方的一些官员和守军将官们纷纷前来拜会皇太子,朱慈烺只召见了永平监军刘景耀,其余人一律让他们跪在行营中的龙旗下。

    刘景耀虽然是永平监军,却不是太监,这让朱慈烺有些惊讶,大明自永乐朝开始确立了宦官监军制度,监军基本都是太监,这刘景耀倒是个特别。

    随后,朱慈烺了解到,刘景耀是天启二年的进士,现任山东按察使佥事同时监军永平。(明朝的山东省不仅是后世的山东,还包括辽东一带,范围很大。)

    朱慈烺与刘景耀简单的聊了一会儿后,就让跪在龙旗下的一群官员去干活,统计记录被俘百姓的姓名籍贯什么的,并负责安抚救济。

    至于缴获的物资和财物,都由勇卫营和新营负责整理往京师押运,当地官员和守军提供车辆后,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大量物资被运走。

    朱慈烺专门召开了一次军议,将此战斩首的首级仔细分了一下,然后才写成战报派人送往京师。

    最后,神机营、神枢营、天雄军的将官们脸上都洋溢笑容,乐呵呵的从大帐中出来了。

    九月十四日,朱慈烺在修整了两日后开始领军回京,在路上他收到京师传来的消息,兵部尚书张凤翼和宣大总督梁廷栋,二人畏罪服用大黄药过量,在几日前相继死去,朝廷下诏定二人大辟之罪,抄没家产。

    九月十五日,冷口大捷的捷报传入京师。

    报捷的骑兵挥舞着捷报奔驰在京师的主街道上,大呼道:“捷报!冷口大捷,我军追击奴贼三百里,在冷口斩敌七千级,救回百姓十二万!”

    “捷报!冷口大捷!皇太子阵斩老奴第七子阿巴泰!活捉降将巢丕昌!”

    捷报送到内阁后,立即引起了一片震动,崇祯皇帝亲阅读捷报,一字一字的读了出来。

    “哈哈哈!阵前斩王,真是大捷啊!”崇祯哈哈大笑着,感觉此时身上的每个毛孔都舒适无比。

    群臣纷纷附和,献上华藻的贺词,开启了拍马屁的各种姿势。

    几日后,皇明时报在最新一期专版报道了此次大捷,内容大夸特夸,拼命的吹,将此次大捷赞上了天,标题也是一个比一个震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