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78部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78部分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

    不过这是个冷门的知识,在文盲率超高的古代极少有人知道,很多人都觉得日食很可怕,神话故事中也有天狗食日之说,在西方则是说一条龙吞掉了太阳,反正是不好的征兆。

    对于这种情况,也有许多“解决方法”:打鼓、朝天空射箭、拿物或人祭祀等,以此来驱赶天狗和恶龙。

    在大年初一,在正旦朝会出现这种不祥之兆,这意味着什么?

    崇祯脸色很不好看,作为皇帝,都宣传自己是天子,十分重视天象,认为日食是上天给的警示。

    朱慈烺高声道:“大家不要惊慌,这是日食现象,很正常,他们是有规律的!”

    见众人不解,或者是不信,朱慈烺立刻传钦天监监正汤若望入宫。

    汤若望早就捧着《崇祯历书》在午门外候着了,他已经通过新历推算出日食的日期了,到时候皇帝肯定会召见的。

    汤若望进宫后,当众详细讲解了日食的原理,告诉众人,这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为了方便众人理解,朱慈烺找来了一个太监和宫女,一个太监以自己为中心缓缓绕圈,那名宫女则以太监为缓缓绕圈。

    当三人呈现一条线时,朱慈烺立即喊停,然后解释道:“比如我是太阳,他是地球,她是月球,此时她挡住了他的视线,就看不到本宫了,这就是日食的原理!”

    朱慈烺还宣称,日食皆有规律,而旧历已经不准,提出修改历法,使用新历。

    这里所谓的新历就是后世用的黄历、农历,并不是西方用公元纪年的公历。

    一些守旧的大臣说:“那《崇祯历书》中说什么地球是圆的,天上还有恒星,月球什么的,完全是扯!我等知道天子受命于天,此书有悖天子之论,动摇江山国本!”

    崇祯也考虑到了,这新历好是好,但那书中宣传的东西,很可能会动摇皇权的统治。

    朱慈烺却道:“天之大,非人可勘,茫茫宇宙,星海如瀚,与天子受命于天有何冲突?我等生存之地,不过天地间的一隅罢了。”

    朱慈烺继续道:“历代的皇帝龙御归天后都会到达另一片天地,统治万物,以此才能做到真正的万岁!”

    论封建迷信,谁不会啊?如果你们再不信,我不介意把后世看过的玄幻和修真小说里的世界构造拿出来跟你们讲讲。

    你还别说,这帮大臣还真有许多人不信,鉴于此种情况,朱慈烺觉得很有必要给他们普及一下玄幻知识了。

    朱慈烺认真道:“本宫中毒时,曾神游太虚,梦到了一片光怪陆离的场景,那些场景就像光影般播放,我看到了太祖皇帝!”

    “什么?太祖皇帝?”众臣惊呼,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认为太子在说胡话了,连崇祯都脸色不太好看。

    朱慈烺没理会他们的表情,接着道:“太祖皇帝龙御归天后,于泰山之顶乘九龙而行,进入北斗星域,化身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年”

    朱慈烺绘声绘色的讲着太祖皇帝如何在新的天地披荆斩棘,历险禁地,以平凡之躯证道成帝,活出万载。

    原本众人都觉得太子在扯淡,不过越听越有感觉了,他们都知道,皇帝驾崩后叫龙御归天,死后遗体在棺材里要摆成北斗七星状,寓意着回归北斗帝星。

    皇太子所说的于泰山之顶乘九龙而行,进入北斗星域,化身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年,这都符合太祖皇帝的特征啊,朱元璋本来就是贫民出生,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年很合理。

    这个真实的开头顿时吸引了许多大臣的兴趣,有了听下去的欲望了,特别是北斗星域那奇特的世界,有许多修仙者,令人震撼。

    现在仪式已经基本结束,又是正旦当天,崇祯皇帝没有扫大家的兴致,原本绷紧的身体渐渐放松,默默的坐在御座之上,仿佛也在听。

    “太祖皇帝化名朱凡,只身入姬族战北帝王腾太祖皇帝率铁骑入北原,踏平荒古世家”

    渐渐的,朱慈烺讲累了一屁股坐道了御阶上,继续讲着太祖皇帝在北斗星域崛起的故事,众臣听的入味,也是席地而坐,这个时候,大明没有党争,没有文武之争,都在津津有味的听着皇太子在那讲故事

    良久,朱慈烺最后道:“太祖皇帝斗圣地世家,战上古生物,闯星空古路,阻黑暗动乱,重建天庭,最后以力证道,取得各族认可,终成天帝果位,活过了一万年!”

    “太祖皇帝毅力坚定,远飞常人所及!”

    “对!太祖皇帝力战群雄,世间无敌,真是痛快!”

    有年轻的大臣忍不住拍案叫绝。

    崇祯听着也入迷了,太祖皇帝虽化名为朱凡,却丝毫不平凡,硬是凭借一人之力在北斗星域阻止黑暗动乱,证道成帝!如此大气魄,难怪能成就赫赫皇明基业,真是令人心驰神往!

    “也不知道那无始大帝是哪位先帝的化身?”

    “我觉得应该是成祖皇帝!”

    “不对,无始大帝在太祖皇帝的遮天大帝之前,应该是前朝的皇帝,我猜是汉武帝的化身”

    “那华云飞肯定是陈友谅的化身,还有那黑暗动乱,应该就是蒙元那些鞑子搞的鬼,没想到在异域,太祖皇帝虽处劣势,却仍丝毫不惧,证道成帝!”

    “”

    众臣在闲聊着,就像开了个书友研讨会,当然了,聪明人还是很多的,他们虽然知道皇太子在扯犊子,但并没有抬杠,这故事讲的确实不错,比《封神榜》好听多了。

    朱慈烺对现场的反响还是很满意的,最起码没有人当场出来打脸什么的,令他吃惊的是,一个翰林院的编修居然跑过来问他后面的剧情是什么?

    忽悠了半天,最终崇祯接受了新历,众臣也是勉强接受,将新历的颁布提前了七年。

    汤若望也受到了奖励,为谋取天主教在各省的合法地位,这个老外抖了个机灵,他奏请崇祯皇帝赐字,崇祯随手提了“钦褒天学”四字赏了他。

    汤若望异常兴奋,心中盘算着将这四个御字制成匾分送各地天主堂悬挂,好来拉点信徒,提高自己在教内的地位

    事后,有官员与朋友小聚,在酒席之上喝高了,怒斥皇太子大新年妖言惑众,朱慈烺知道后没有在意,只是笑了笑。

    当天晚上,该名官员在家中暴毙

    坊间有传言,该名官员得罪了遮天大帝,被大帝隔着时空之河一指击杀

    ※※※※※※※※※※※※※

    这章自嗨了,求轻喷,不过崇祯十年正月初一时,确实出现了日食

 第160章 父子谈话

    近日来不断有在公开场合和私下非议皇太子的大臣莫名暴死,让人不经觉得这位年轻的太子,脾气貌似不像以往的那么好了

    崇祯十年(1637)正月六日,趁着当官的都放假在家过年,老回回诸贼直趋长江以北,张献忠和罗汝才久攻襄阳不下,开始转而进攻安庆,南京大为震动,急报朝廷。

    六天后消息才传到京城,崇祯皇帝召开紧急朝会,商量如何应对。

    安庆距离南京五百里,自古以来就是南京的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宁王造反,就是先打的安庆,晚清时,安庆被清军拿下后,不久就攻破了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

    一旦安庆丢了,那流寇可长驱直入南京,南京作为大明的留都,政治地位极高,一旦被攻下,将会对朝廷造成致命的打击。

    朱慈烺趁机请命,率领勇卫营南下平叛,彻底平掉中原匪患,崇祯不许。

    正月十三,朱慈烺再次请战,群臣附议之人甚多,崇祯依然不许。

    正月十四,朱慈烺率领群臣于文华殿外三次请战,勇卫营也出现了调动的迹象。

    温体仁死后,再也没有几人敢阻挠朱慈烺,加上新的首辅薛国观力挺,朱慈烺三次请战,百官均是附议,文官们是真希望皇太子领兵南下,这样朝廷就还是他们的一言堂。

    崇祯有些惊慌,他很清楚,如果放这逆子南下,将来怕是难以控制了,自从温体仁死后,这逆子现在变得越来越强势了,已经有了难以遏制的苗头。

    但若是强行留他在京师,恐怕真有玄武门之变,自己最好的结局就是呆在后宫过日子

    正月十五,元宵节。

    每年元宵佳节时,大明皇家就会在宫城里搭成的巨型花灯烟火景观的山灯会,因其形状似鳌,因此名为“鳌山灯会”。

    从永乐七年元宵节起,这个盛大灯会更是开始高调开放——“听臣民赴午门观鳌山三日”,君臣同乐的意义十分重大,堪称明朝版的“春晚”。

    灯会一般从上年腊月起开始准备,把各种设计独特的“奇花”、“火炮”层层叠积起来,通常会堆积十三层高数丈。

    到了元宵节这天,庞大的“鳌山”上各种形状的彩灯闪烁,绚丽的焰火不停燃放,伴随着钟鼓司优美的音乐,宫娥们翩翩起舞,简直是美妙无比的视听享受。

    今夜,崇祯皇帝和朱慈烺却没有欣赏灯会的兴趣,崇祯在宫后苑万春亭召见了朱慈烺。

    朱慈烺缓步而行,在他身后是徐盛领着的十数位东宫亲卫,他们人人武艺超群,反应极快,并身配一把左轮枪和一颗微型手雷。

    见了崇祯皇帝,朱慈烺如往常一般行礼,不过他身后这阵仗,却让人有种要逼宫的感觉。

    崇祯见他如此谨慎,眉头微皱,冷哼道:“还怕朕要害你不成?”

    朱慈烺含笑道:“儿臣不怕!”

    他确实不怕,不说宫中半数以上的锦衣卫是李廷表的人,他的五百东宫卫队就驻扎在紫禁城北门玄武门外的寿皇亭校场,全部荷枪实弹,装备齐全,有人若是想在宫中对他动手,无异于自掘坟墓。

    朱慈烺现在完全有能力架空崇祯,让自己监国,但他觉得没必要。

    南下是必须的,在京师监国只能重蹈崇祯的老路,历史上崇祯之所以能杀这个大臣,斩那个武将,毫无费劲的换掉了几十位阁臣,就是因为他握有实权,手中有勇卫营这支劲旅。

    历史上,勇卫营被崇祯调往南方平叛,又负责守护凤阳皇陵和南京皇陵,被分散成好几个部分。

    最终孙应元寡不敌众战死罗山,周遇吉在宁武关血战李自成几十万大军,最终关破人亡,李自成入北京城时,黄得功还在千里之外守护皇陵,根本来不及北上救援。

    历史的经验告诉朱慈烺,在家只能等死,即便把勇卫营留在京师,外面的局面依然更加难以遏制,最终还是等死的局面。

    崇祯不冷不热道:“所有人都退下,我和太子单独有话说。”

    王承恩迟疑了一下,便领着随驾的太监和宫女退到了十米外,东宫亲卫却无一人敢动,仍如钉子般钉在那里。

    崇祯见状,眉头紧皱,眼中隐隐有怒火冒出。

    朱慈烺见状,对着徐盛摆了摆手道:“下去吧!”

    “是!”徐盛抱拳领命,带着十几个亲卫同样退到了十几米外,几个东宫亲卫分散在四周,警惕的侦查着周围的环境。

    “朕真是教了个好儿子啊!”崇祯盯着朱慈烺冷笑连连。

    朱慈烺漫不经心道:“父皇言重了,儿臣并无异心。”

    崇祯紧紧盯着他,道:“你不想当皇帝?”

    “想!”朱慈烺很直接。

    好啊,这逆子终于说实话了!真是有恃无恐啊!崇祯眼中喷着火焰,似乎要当场爆发了。

    只听朱慈烺又道:“儿臣想当皇帝,但不是现在。”

    见崇祯面色不善,朱慈烺接着道:“太妃娘娘曾说过,皇明还没有谋逆的太子,儿臣也不会坏了这个规矩。”

    崇祯听后,冷哼了一声,表情稍稍有些放松,道:“你为何想要南下?”

    朱慈烺正肃道:“大明现在经不起折腾了,儿臣想要拯救它。”

    崇祯冷笑:“你倒是好大的口气!”

    见他不语,片刻后,崇祯忽然平静道:“你若做了皇帝,会如何去做?”

    朱慈烺没想到他会这么问,在略微思考了片刻后,他泰然自若道:“让国库银钱充足,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儿臣的底线!”

    崇祯嗤笑道:“哼!你说的轻巧,你如何能做到?”

    “比如大明是一块蛋糕”

    “什么蛋糕?”崇祯好奇。

    “咳比如大明的财力是一块糕点。”朱慈烺走到亭子中间,拿起一块糕点,道:“这糕点,有八成被士绅、官员、勋贵、商人等占有。”

    “而他们纳税,给朝廷的却只有这点。”说着,朱慈烺将糕点塞进嘴中,轻轻的咬了一小块。

    “与此相反,大明的平民百姓占了大多数,而财力却只有可怜的小部分,朝廷每年的税收又多从这可怜的小部分中挤出来,如此长期以往,官逼民反,加上天灾不断,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只会越来越多!”

    崇祯毕竟搞了这么多年政治,一听就懂,他眉头紧锁道:“所以,你南下想动这块糕点的主意?想对这群人出手?”

    朱慈烺将剩下的糕点一口吞下,使劲嚼了几下,这才道:“没错!想要吃得饱,就得大口的吃!”

    崇祯冷冷一笑:“哼!你也不怕被噎死!”

    朱慈烺自信道:“只要牙齿锋利,胃口强大,则不惧任何到嘴的食物!”

    “这治理国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崇祯摇了摇头,他感觉这逆子想要玩火。

    朱慈烺傲然道:“如果害怕食物有毒,连吃都不敢吃,那迟早会被饿死,儿臣不愿做那饿死之人!”

    他看向崇祯又道:“如果儿臣失败,父皇可立三弟为皇太子,直接舍弃儿臣即可,大明的江山还是那般。”

    “你!”崇祯指着他,本想呵斥一顿,但看着朱慈烺决绝的样子,他怔了怔,一时间不知要说些什么了。

    朱慈烺叹了一口,悠悠道:“父皇为帝,什么都好,就是心太软了”

    崇祯满脸黑线,心太软?老子要是心不软能让你小子在我面前这么蹦跶?

    崇祯思考良久,这才道,“此次南下,你需要什么?”

    朱慈烺笑道:“儿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