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慈烺的目标是在一两年内通过军屯,在凤阳府至少练出五万大军,养活几十万百姓。
朱大典吃吃道:“殿下,这,这消耗银钱数目实在是太大了,臣没有那么多银子啊!”
朱慈烺意味深长道:“朱卿不必忧心,银钱的问题不用你操心,本宫会先拨出三百万两用作,如果不够,本宫还有。”
朱大典呆了呆,其他一些官员也是目瞪口呆,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皇太子这次倒底抄了多少银子啊!怎么感觉这三百万两银子在他嘴里就跟玩儿似的。
连抄家的天武军各将都不清楚倒底抄了多少银子和粮食,各部各抄各的,只知道自己抄出的银钱数量超过百万两,粮食更是无数。
黄得功道:“殿下,这些土地都分给了新招募的士兵,那我们天武军的两万兄弟分吗?也需要种地吗?”
朱慈烺沉吟道:“你们暂且不分,近年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操练和剿寇上,以后等到了江南,本宫会分给你们天下最好的地!”
朱慈烺也曾考虑过要不要给天武军优先分个一百万亩良田,后来仔细琢磨了一番后,最终否决了,现在就把地都分好了,往后去了江南还怎么撸起袖子跟那里的土豪劣绅们抢地?
众人听得乐呵呵的,听说长江以南那片地可是最肥的,养出来的姑娘也很水灵,真期待以后去讨几个漂亮老婆。
朱大典心中叹息了一声,皇太子抢完凤阳的地,现在又计划着去江南抢勋贵的土地了,真是令人无语。
一直沉默不言的杨廷麟也惊讶于皇太子的意图,他忽然开口道:“殿下,这每亩两斗米是否多了?臣最近查看了黄册,百姓自耕田缴的租子只有一斗,甚至有些地方只有几升。”
朱慈烺摆了摆手道:“不多,因为本宫除了每亩地收两斗米外,将会废除屯户所有税收,包括人头税等所有杂税都不收!”
“什么,殿下您这是?”
朱大典不可思议地问朱慈烺道,连在一旁有些无聊的武将们都是吃惊地向朱慈烺看来。
连大头兵都知道,朝廷靠征税维持国家运转,虽然都不知道用在哪里了,起码自己的军饷是朝廷收的税里面的,现在皇太子要废除囤户的所有税收,没了税收银子哪来?
朱慈烺叹息道:“天灾大旱之下,百姓生活日益困窘,我大明的税收原本在历朝中都是最轻的,即便是今年父皇加征了剿饷,平均下来每户也就多交几斤粮食而已,然为什么有那么多百姓活不下去呢?”
“我想大家心里都清楚吧!各地官员在正税之外利用各种名目横征暴敛,一个名目的正税外又衍生出了七八个常例,原本朝廷多收一升粮,到了地方就变成了一斗甚至四五斗!这个衙门收一茬,那个衙门收一茬,不仅文官收,武将也在收,百姓哪里经得住这种盘剥?”
朱慈烺道:“百姓交的税,八成都进了贪官污吏的口袋了,朝廷白白的替他们背锅了,本宫此番废除杂税,就是要百姓休养生息,让这些贪官污吏无处下手!”
朱慈烺继续道:“免除杂税目前只应用在新屯的囤户中,以后渐渐往南直隶推广,现在这个时候,粮食才是最保值的东西,有粮食在手,还怕买不到东西?”
众人慢慢的消化这皇太子的这番话,越想越觉得有理,在好比在河南归德府,一个流民面前分别有一筐大米和一筐黄金,如果只能选一样,流民百分百选择大米。
因为这个时候,很多地方有钱也买不到吃的,只能守着黄金活活饿死,而大米却可以置换很多东西。
第185章 大刀阔斧
朱慈烺转而对军法部顾威道:“春耕之后,你开始巡视凤阳府各地,如果哪个衙门敢私自收税的,统统抓起来,不管他是谁,后台是谁,本宫必将他一撸到底,全部诛杀!”
他声音严厉,让在场各人大气也不敢出,特别是漕运总督朱大典,更是额头虚汗直冒,看来以后要严令漕运衙门各部,凤阳的地别来收税了。
军法部顾威严肃地站起身来,拱手领命,这个连亲弟弟都能按照军规处死的人,谁都不相信他会徇私枉法。
朱大典提醒道:“殿下,那官员的俸禄是否要提升一些呢?”
朱慈烺摇摇头,道:“暂时不用!”
大明官员的俸禄是不高,也需要提升,但不是现在,朱慈烺觉得,你过的再苦能有百姓苦?连治下都治不好还想着加俸,本宫没砍你的头就不错了,想要高薪一切等拿出成绩再说!
下面开始按照各划分土地,朱慈烺成立军屯部,任命杨廷麟为军屯部部长,全权负责凤阳府屯田事宜。
目前以八卫的军田数量,加上查抄一些士绅的田地,目前朱慈烺手中有近千万亩的土地可分配。
朱慈烺命人将土地根据土质分为上中下三等,靠近河流的上等土地优先分配,上等土地分完再分中等土地,下等的荒芜土地可以慢慢重新开垦。
按照一个新招募的军士五十亩地,光是上等的好地就能招募几万屯户了,一个屯户出一个屯田兵也是几万大军。
开垦荒地并不难,一个青壮劳力人均一天可以开垦一亩多的荒地,朱慈烺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只要有粮食吃,很多人都愿意心甘情愿的来干活,更何况他手里还有六千流贼俘虏,这些人是时候需要好好的劳改一番了。
朱大典见没自己什么事情,心中有些失落,他想着跟着皇太子混呢,没想到被拒之门外了,这真是有些尴尬啊
正当朱大典略显尴尬之时,朱慈烺看着他道:“朱大典,本宫想交给你一个任务,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朱大典见机会来了,立即行叩首大礼道:“臣愿为殿下效死!”
此时不表忠心等待何时?若是迟疑错过了眼下的机会,往后自己估计连漕运总督都没的做了。
朱慈烺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本宫想让你对庐州府、安庆府、太平府、滁州府、徽州府等周围各府的土地进行一次清查,不知你这次能否办好?”
朱大典一时有些懵了,又他娘的清查土地?你是不是还要杀人啊?把凤阳府周围各府也清一遍?
朱大典硬着头皮道:“臣定当竭尽所能,尽快清查好各府土地情况!”
朱慈烺笑道:“朱卿不必担心,收拾这几个府还不至于让应天那帮人跳脚,你尽管就做,本宫过些时间会亲自到各府巡视,为你助威!”
朱大典听他这么一说,心中顿时放松了不少,连忙再次谢恩。
朱大典从朱慈烺处决犯事官员和乱军的态度来看,他知道这位皇太子虽然外表平易近人,但手段极为老练狠辣,而且控制欲望极强。
朱大典作为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手,光是从勇卫营的改制中就看到了皇太子暗藏的许多手段。
他很清楚,跟这位小爷作对,绝没什么好下场,连镇守太监这种皇家的家奴说杀就杀的人,还指望他对敌人心慈手软吗?
太监作为皇家的家奴,正常犯事了一般都是从轻处置,毕竟太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皇权,处理太监就相当于变相的自己削弱皇权,这也是为什么各地的镇守太监和监军太监嚣张却无人敢惹的原因。
议事结束后,朱慈烺又发了一道令旨,凤阳府内的土地,但凡在春耕后没有种上庄稼的,全部没收充公!
无论地主平民,家中土地七成以上都必须种上吃食,粮食也好,菜也好,番薯也好,只要荒废在那的,官府全部收回充公!想要做商业用途的必须向官府申请,在取得资质后才准许名下土地另作他途。
商业过于发达反而不是什么好事,商业的发达让原本种地的百姓都去城里做工赚钱了,导致荒废的土地越来越多,粮食产量一年不如一年。
历史上鱼米之乡的江南,在明末不但没有成为大明的助力,反而因粮食不足需要从湖广和广东地区进口。
朱慈烺是想发展商业,是想征收商税,但不是现在,农业问题不解决,商业问题想都不用想。
农业革命和商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农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社会才有可能发展商业,农业发展可以促进商品交换,社会才会有多余的劳动力从事小商品经济的发展。
当社会对商品的需求量超过小商品经济无法买足时,必然要对生产方式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大生产大机械的使用这样才出现工业生产的出现。
这三者关系是循序渐进的,想要跳跃式发展只会是揠苗助长,后患无穷!
朱慈烺对杨廷麟道:“杨卿,这段时间要辛苦你了,有什么困难只管跟本宫开口,不管是权力还是钱财,本宫都可以最大程度的放手要你去做,但你一定要清楚,屯田招兵一事,事关国之大政,收地利,抒民力,足兵食,更是决定了我们能否彻底平息中原流寇之乱,请你务必竭尽全力去做!”
杨廷麟认真道:“殿下交代的大事,臣一定竭力完成!”
杨廷麟又道:“殿下,原本臣手下还有几十个国子监的监生,现在他们分派各地当官了,臣手下尽是一些大老粗的武将,人手很是紧张”
朱慈烺点点头,表示理解,毕竟整个凤阳府的文官几乎被他砍光了,人员确实有些紧张。
他沉吟了片刻,道:“传本宫令旨,让南京国子监调一千名监生来凤阳府,举监和贡监优先,荫监就不要送来了!”
所谓举监,就是由举人做监生的,贡监则是由秀才做监生的,也叫贡生,秀才一经成为贡生,就不再受地方儒学管教,俗称出贡。
而荫监,是凭借父辈做官而成监生的,另外还有以捐纳钱粟得为监生的例监。
这些凭裙带关系和花钱进的国子监,朱慈烺要他们何用?能了解民间疾苦?当了官能为民办事?
或许有个别几个可以,但那又如何呢?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你有本事,以后有的是机会出头。
第186章 敲打家奴
中都凤阳有一座名为“高墙”的地方,这是大明监禁犯事龙子龙孙的地方,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所这类监狱。
满清动不动把犯事皇子丢进宗人府圈禁那还算好的,最起码还赏个四合院养着,这大明的高墙可就直接是坐牢了。
高墙距离朱慈烺居住的皇城宫殿仅有不到千米,这一日,朱慈烺领着众人来到了这里,随驾而来的还有李廷表、徐盛、吴忠、邱致中等人。
现在的高墙中关押着一位被废的王爷,就是崇祯九年清兵入关时,那个私自招募兵马领兵北上,半路被拦回来的唐王朱聿键。
高墙这名字不是白叫的,朱慈烺远远的就看到了高达几层楼的雄伟建筑,进去以后,只觉得一片漆黑,好在越往里烛光越多。
对皇太子的驾临,管理高墙的太监很是吃惊,连忙上前见礼道:“奴婢石应诏拜见皇太子殿下千岁!”
朱慈烺点了点头,淡淡道:“带本宫去看看唐王。”
石应诏提醒道:“殿下,高墙中的这位已经被陛下夺了藩王封号,只是一个庶民了。。。。。。”
朱慈烺扫了一眼他,道:“带路!”
石应诏心中暗暗发慌,连忙道:“是!”
关押朱聿键的监牢被打开,却见监牢中却不见一个人影,只有一个方形的大箱子。
“唐王呢?”朱慈烺皱眉道。
“在那。。。。。。”石应诏指了指那个方形的大箱子道。
众人看去,在箱子的上盖有四个洞,隐隐看见人的双手双脚锁在四个洞眼里。
朱慈烺示意,徐盛将大箱子打开,只见唐王朱聿键正四肢被绑缚,头朝下吊着,嘴巴没有被封,却憋着脸一句不吭。
李廷表淡淡一笑道:“高墙中真是人才辈出,没想到还有人用这种墩锁之刑折磨人!”
朱慈烺沉声道:“将他放出来!”
徐盛将朱聿键放下并松了绑缚,将之带到朱慈烺面前,道:“这位是皇太子殿下。”
“草民见过殿下!”朱聿键深施一礼道。
朱聿键足足比朱慈烺高三四个辈分,朱慈烺有些叫不出口:“曾。。。。。。。”
朱聿键连忙道:“殿下万万不可如此称呼罪臣,罪臣现在已被废为庶人,担不起殿下如此称呼。”
朱慈烺无奈道:“是何人对你用次酷刑的?”
朱聿键指着石应诏道:“此阉人好财,见我落难,想要敲诈于我,我不从,便被其日夜施刑折磨。”
石应诏立马跪下道:“奴婢知罪,请太子殿下饶恕。”
朱慈烺怒目道:“唐王现在即便被去了王号,那也是皇家血脉,你算个什么东西?胆敢对他用刑?”
朱慈烺冷肃道:“既然你这么爱财,本宫就赏赐你一些,来人,去内库运三万两白银过来!”
“是!”徐盛领命而去。
不多久,徐盛带着几个亲卫运来了几大车白银。
朱慈烺看了眼瘫在地上的石应诏,对身旁的小太监邱致中冷冷道:“邱致中,用银子将他埋了!”
“是。。。。。。”小太监邱致中一惊,领命后开始从车上一个一个的搬银子往太监石应诏身上堆。
石应诏吓得脸色煞白,趴在地上一动不敢动,任凭邱致中往其身上堆银子。
当邱致中搬到八千多两时,已是满头大汗了,徐盛想要让几个亲卫上前帮忙。
朱慈烺拦住了他,寒声道:“让他自己搬!”
邱致中闻言手中一个哆嗦,一个百十两重的银子啪的一声掉落在地,他又连忙捡了起来。
见众人不语,邱致中又开始将车子的银两往石应诏身上埋,听着石应诏被压的惨叫声,越埋他越心惊,他偶尔看向皇太子,只见其脸色阴沉的看着自己。
邱致中额头冷汗如雨滴般直落,终于一下子跪倒在地,哭声道:“殿下,奴婢知罪,求殿下饶恕!”
朱慈烺冷然道:“你何罪之有?”
邱致中带着哭腔道:“奴婢收过沿途州县官员送的仪金。。。。。。”
吴忠心中一惊,没想到自幼与他一起照顾皇太子的邱致中居然受贿。。。。。。。
只听朱慈烺继续道:“一共收了多少?”
邱致中颤声道:“一共三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