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魔王娇养指南 >

第418部分

大魔王娇养指南-第418部分

小说: 大魔王娇养指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943章 人口与战争

    长老苦笑一声:“打伤赵大良的,是对面徐家寨的人。他们说赵大良抬着棺材从他们地头过太晦气,会坏了徐家的风水,因此要他拿二两银子出来消赎。大良家孤儿寡母,哪里拿得出来?”

    白苓秀眉一抬,鄙夷道:“说得好听,什么消赎,不就是要他留下买路钱?”

    “是啊,便是买路钱。只不过拿这当个要钱的借口罢了。”长老挠了挠头,“我还得到前头去,请大伙儿给他凑点钱,否则尸体停在村里也不是那么回事儿。”

    白苓深觉不齿:“对面的太龌蹉了。”

    “其实两村关系一直不好。”长老轻咳一声:“这么多年来争田地、争水源,早就世代结仇。十年前徐家村的田地遇涝,打不上来粮食,就找我们求援。村长当然不肯给啊,结果他们居然趁夜进我们村子抢粮。那个晚上,赵大良的父亲还打死过一个徐家人。”

    白苓愕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冤冤相报,可不是流于口头的一句空话。

    燕三郎若有所思:“这样看来,村门外的拒马桩是用来挡住徐家村的?”

    “嗯,有时还有其他流民,也一起防着。”长老说到这里,深深叹了口气,“先民初到桃源之时,兄恭弟睦、邻里和气,也不知怎么现在就成了这样。唉,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该知道的,燕三郎都知道了,该不知道的,他们现在还是不知道。

    这时赵大召也过来了,四人站起来准备前往鹤壁。长老指着这带路人道:“这是我孙子,给你们当向导。他知道接下去的路怎么走。”

    赵大召年纪和燕三郎相仿佛,有点腼腆,尤其不敢跟白苓四目相对。这漂亮姑娘每次看向他,他都会脸红。

    刚要迈步,燕三郎忽然又回头问长老:“对了,你可听说过‘弥留’?”

    “那是什么?”长老愕然,“老朽愚钝,不曾听闻。”

    “好。”燕三郎说着,和其他三人跟着赵大召走出了村子。

    前方一片竹林,密得人都插不进脚,只有林中一条小径可供穿行。

    白苓骑着马走在小路上,但觉两侧青竹茂茂、凉风习习,风景如诗如画,不由得嗟叹一声:“这么美的地方,那些村人却老要打架,真是大皱风景。”

    燕三郎淡淡道:“不打架,没饭吃。”她想着观景,住在这里的山民想着的却是填饱肚皮。

    “没饭吃?”白苓瞪大了眼,“这里水土好又没战乱,人只要勤快点,怎么会没饭吃?”

    “没那么简单。”

    “是没那么简单。”吴城主接口,“燕小哥看出什么来了?”金羽就走在他身边,不言不语。

    他脸色不太好。

    “别吃进肚里。”少年对白猫交代一声,才转而道,“桃源虽好,但这儿是个死地。周围群山环绕,耕地毕竟有限。但人么,人却在一天天增多。”

    他顿了一顿,又总结道:“一块面饼就那么大,分饼的人多了,每人能分到的就少。”

    这道理也是浅显易懂。先民刚到桃源境,这里大片土地等待开发,岂不就是人间天堂?可是随着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数量越来越大,可桃源的面积毕竟有限。它承载的人数越多,人均能分到的资源就越少。

    资源短缺,难免就引起矛盾;若再加上分配不均,那引发的就是战争了。

    吴城主轻轻鼓掌,目光奇异:“说得好,宛如亲见。”

    他这些年在桃源里颇有感悟,那说到底是时间之力;这少年才进来几天,就能洞彻若此?

    所以赵家村和徐家村争夺的,本质上是活下来并且活得好的权力。白苓想了想:“那不能合作吗,大家都有饭吃,虽然吃得少一点。”

    “合作?”少年微微一笑,“想合作就得谈诚信。白小姐也是大户出身,你平时最信任的人是谁?”

    他没表情的时候居多,这一下笑起来出乎意料地好看。白苓一呆,然后才仔细回想:“父亲、李叔,还有瓶儿……”她脸色一黯,“可惜瓶儿已经去了。”

    “你最信任的,还是亲人。”燕三郎给她总结,“通常情况下,血缘相近者最亲。所以你看到的就是眼下这副景象了。”

    对山民来说,以血缘为纽带、以家族为单位,自己才有力量,也才有本钱吃饱穿暖。

    白小姐听得长长叹一口气:“这些人挺可怜的,身陷囹圄却脱身不得。”

    燕三郎却不感慨:“他们会有办法。”

    白苓奇道:“什么办法?”

    燕三郎耸了耸肩:“战争。”除了瘟疫和战争,他想不到第三个能让人口大规模减少的途径。

    白苓惊讶:“没别的办法么?”

    “那就不关我们的事。”这是桃源人的麻烦,他不会费脑去想。生命总能自己找到出路,又何须他来操心?

    一路上保持沉默的金羽突然指了指路边:“红路从这里开始。”

    路边散落零星石块,颜色褚红中带点褐,像凝固的血液。

    越往前走,红色的石块和沙砾就越多。

    又行出十余丈,前面已经没有路了,只有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红色石块。

    燕三郎随手从地上抓起红岩看了看:“塌方留下的产物。”

    很明显,这是一次猛烈坍塌造成山体破裂,滑落下来的岩砾对地面形成冲击,导致红石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这个细节,也照应赵长老对四人说过的桃源闭合传说。

    白苓仰头,望着前方喃喃道:“这就是鹤壁?”

    正前方一堵峭壁,几乎平滑如刀削,就那么拔地而起,直插天际。四人举头眺望,都看不到山尖。

    或许,就在云深不知处吧?

    长老说,“鹤壁”就是昔年的通道所在,两人走到这里,自然明白为何没人可以逃出桃源境了。

    传说仙鹤都飞不过这座高山,人想攀越过去,更不可能。

    吴城主也在仰头观望,好一会儿才道:“我们来过这里。当初想找出去的路。”

 第944章 隐蔽的入口

    “没发现端倪?”相处两日有余,燕三郎对吴城主有粗浅认识,更何况现在也知道他真实身份。连这人铩羽而归,那么出路是真不好找了。

    吴城主摇头:“一无所获。”

    燕三郎不往上看,反往下瞅,两人前方的鹤壁分作上下两种颜色:近地面是褚红色,这与流散红路上的碎石色泽一致。

    一丈以上,就是普通的花岗岩层。

    白苓左顾右盼:“我没看到通道的痕迹在哪。”

    吴城主指着石壁和地面的交缝处:“它沉下去了。”说罢苦笑一声,“赵家村的长老没说错,这通道无法清理重开。”

    “哈?”白苓一怔,仔细看了看地表,好半晌才领会了话里的含义,“你是说,这整座大山都、都……”

    “对,都下沉了。”吴城主淡淡道,“以我们人力,断然无法重新打洞出去,这座山也不知有多厚。我们还试过向上攀援。”

    “然后?”白苓明知道结果,还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一山还有一山高,无止无尽。”金羽代答,“我花了整整七天时间想爬出去,不成,又花了十天时间才爬回来。山间除了顽石什么都没有,连土壤和草木都看不见。若非带着干粮,人都能活活饿死。”

    “这幻境实在强大。”燕三郎都不得不感叹一句,“这里是桃源的屏障,正常情况下是走不出去的……你们试过雷雨天外逃么?”

    两人摇头。

    吴城主语气奇异:“从我进入桃源至今,这里的天气就是光刮风下雨不打雷。”

    金羽补充一句:“就连风都没有狂风的,基本都是斜风细雨,偶尔有几次大暴雨。”

    白苓奇道:“前几天暴风骤雨,我们才进入桃源。那时你们不逃么?”

    “你们从哪个方向进来的?”

    “西边……映日峰方向。”

    “我们去了北边。”金羽摇头,“幻境被击出的破口却在西边,你们能进来也是运气太好。”

    燕三郎隔着衣裳捏了捏木铃铛。

    赵大召带着四人沿着鹤壁继续前进。

    严格来说,是沿着山石往下行走。

    从坡后拐出,白苓目视前方,忽然惊呼出声:

    “看!”

    燕三郎同样停住脚步,瞳孔微缩。

    之前群山延绵遮挡视线,可是翻过坡道之后,眼前豁然开朗:

    底下一条大河奔涌,水面开阔,河谷平缓,更衬得远山缥缈巍峨,起伏的山峰立在云深不知处。

    更重要的是,这一组群山的山势、山形,燕三郎分明是认得的。

    拢沙宗的宗主申叔桓创作的《弥留》画卷,主角就是这一组群山!

    甚至他和白苓在首铜山看见的半空蜃景,也是这一组群山的幻象!那时两人都认为,世人孜孜寻求的弥留之境就在群山之中。

    可是现在他知道了,事实正好相反!

    吴城主也顺着白苓的指向眺望远山。他和金羽都有些莫名:“怎么?”

    山就是山,有什么好惊讶的?

    “我们从前得到的弥留之境线索,都和这组群山有关。”燕三郎给他们答疑,“拢沙宗的开山祖师从弥留之境出来后就将它绘成画卷。此后,这画一直挂在拢沙宗的山堂里,不知多少人都见过了。”

    吴城主听完,脸色一言难尽。别人千方百计都找不到的地方,他误打误撞进来了,却削尖了脑袋想逃出去。

    这便是围城之恼啊。

    见到申叔桓画中群山,众人精神一振,知道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脚步也越发轻快,这会儿反倒嫌赵大召走得慢了。

    好在下行不久,五人就走到一处深潭。

    潭子承接高山流水,清泉沿山形蜿蜒至此。前几天刚下过雨,这一路上高高低低,就错落成多处瀑布,白练一般打在潭里,飞珠溅玉,甚是灵美。

    潭很深,因为水质虽然清澈,众人却望不着底,只见深处一片幽绿。

    赵大召指着深潭道:“你们会游水吗?”

    众人都道“会”,只有白苓不自在地拂了拂秀发。

    “请下水跟我来吧。”赵大召本想顺手脱掉上衣,目光一扫白苓,又不好意思了,穿着衣服就跳进水潭里。

    众人纷纷入水。

    水底清澈,能见游鱼在身边游动。

    赵大召下水以后就往深处游去。光线越来越暗,千岁不待燕三郎示意,就自行召唤出琉璃灯为他照明。

    赵大召还是头一次见到能在水里燃亮的灯,好奇不已,可惜现在口不能言。

    水潭看着面积不大,竟然深达八丈(二十五米)左右。水性差一些的,根本潜不下去。

    这时众人也明白赵长老为何专派水性好的孙子来带路了。

    潜到潭底,在琉璃灯的照明下,大家就看见石壁上一条不规则缝隙。赵大召做了个手势,当先游了进去。

    众人连忙跟上。

    因为角度缘故,这缝隙初看很窄,进去之后却越游越宽。

    燕三郎能觉出,自己几乎是沿着坡道斜向上游去,那么应该距离水面越来越近了。

    果然十几息后,众人哗啦一下冒出水面。

    白苓连连吸气,才觉自己缓了过来。再看左右,自己居然在山腹之中,触目所及都是森岩。

    最古怪的是,这里并不黑暗。

    这儿是个巨大的天坑,底下有水,上面有巨大的豁口,天光照下来,不需要琉璃灯照明了。

    能游进来的人,对这里只有四字评价:

    别有洞天。

    赵大召领着众人上岸,踢踢跶跶往深处走去,一边道:“从前这里是连接外界的通道,天神关闭通道之后就成这样了,外人几乎不知。”

    “外人”吴城主深以为然。他们自诩踏遍桃源每个角落,但这种犄角旮旯若是没有本地人带路,压根儿就找不到。

    其他人也听明白了,他们走了这么久,还没离开鹤壁,只是从水潭潜进了山腹里。无数年前大山下沉改变了地貌,但通道还有一点残余,就是众人眼下所走的小路。

    尽管它已经不再连接外界。

    因为走到了背光面,小路又是越走越暗,到后面快要伸手不见五指。

 第945章 照影壁

    这段路很长,又是螺旋型向上,仿佛在山腹里行走,若非异士眼力极好,这时就不知道被大石磕拌几次了。

    赵大召终于站定:“我们到了!”

    到了?到哪了?

    众人也停下脚步,东张西望。

    这又是一处岩窟,空间很宽,众人右手边就是一整面石壁,平滑如削。

    而左边么……

    左边是黑沉沉的山壁,只有离地两丈处开着一个西瓜大的孔洞,外头的微光就从那里打进来。

    一向最沉得住气的燕三郎也开口问了:“这有什么?”

    不就是一个山洞么,和之前走过的有甚不一样?

    “等着。”赵大召却指着右边平滑的石壁道,“快了,快了。”

    “快什么?”

    “快要日出了。”少年满脸认真,“等太阳出来,你们就能看见了。”

    从众人进入同悦客栈到现在,只过去了半个时辰。

    的确,快到日出时分了。

    也就是数十息后,忽然有一道明光穿透岩孔,照了进来!

    那光芒和煦而温暖,一下就驱散了山洞的阴沉,正正儿打在了众人右手边的山壁上。

    这一刻,白苓失声惊呼:

    “倒悬之山!”

    今日第一缕阳光照进孔洞,居然将群山的身影映在了平滑如幕布的山壁上!

    众人都看得分明,山影是倒着的,峰峦朝下,山体在上——

    燕三郎从储物戒中取出画卷,铺展开来。

    于是在场的五个人都看见,画中的群山与岩壁上的山影,如出一辙。

    若说有甚不同,岩壁上的群山只是黑乎乎的倒影,而申叔桓的画却有山有树。可是二者的轮廓,实则基本一样。

    阳光集中一束,更是将众人先前看不见的一幕照了出来:

    谁也没料到,这块巨大的岩壁居然很通透,群山的倒影映在上面,就连壁内都影影绰绰,像是往内还能有无限延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