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娶了妻,妻子怀了孕,然后再几个月后孩子便要出生。如果这时候还不能出门,以后就更不可能了!
而且,再这样下去,自己绝对是连战都不会打了。就如这一次的出击,他只能将海上作战的指挥权,交给了狄畅。
所以,这一次,他无论如何都得出去打一场仗了。
可是,鼓起勇气是容易,想坚定自己的决心却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情。
尤其是当吕若娴捧着自己还未鼓起的肚子,默不吭声地看着他,眼泪哗哗直流的时候,李勇诚便有点慌了。
直到李勇诚屈辱地答应她,回来之后连续给他做三十顿的饭,吕若娴才恨恨地开口说道:“三个月,你要是不回来的话,我就带着你儿子改嫁!”
“别啊,娴娴——”
“就要!”
“你看吧,咱们儿子出生后,得等着你妹子生个女儿,然后娶了她的女儿,这样你妹子的家产都是咱们家的,多好啊!”
“是噢——你说的好有道理啊!”吕若娴破涕而笑,然而眼神之中,依然有着浓浓的忧虑。
十天之后,李勇诚与狄畅各领一艘大船,扬帆而去。
此次,两般共有三百二十个水军。其中东真战兵一百人,其他的都是李勇诚这两年又征招而来的士卒。
名为征召,不如说是坑蒙拐骗而来。
福建多山,其实真正被官府有效管理的区域不到三分之一。
福建耕地极少,但是税赋却极重。算上春秋两税、盐税与役钱,平均每人每年要承担850文的税钱与490斗税粮。
这使得大量的山民不敢出山以躲避官府的重税。
但是山里生活,其他的还好办,盐却是一个极缺的必需品。在海边十文钱一斤的盐,进了山,便可以卖到两百文甚至更高。
李勇诚拿着盐,进了几趟闽西的山林,便轻松地勾出了近百个愿意跟随他入伙“大条陈”的山民。
另有百多人,是生活在福建广东沿海的“疍民”。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族群,始载于魏晋时期,隋唐时被称为“蛋人”。
这些人,大多生活于海边的船上。宋国官府视其为贱族,因此不准其上岸居住。所有的文书中,也不承认这些人为宋国国民。
可想而知,这群人的生活条件得有多么艰苦。
李勇诚让人主动送些物资过去,与其进行相当公平的交易,历经年余,才得到了漳浦沿海一支疍族人的信任。由此,又从其中拐来了百多人。
这两百多人,无论是山民还是疍民,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憨厚听话,而且只要吃食足够,浑身便会充满着气力。
尤其是疍民,把这些人培训成水军,简直是太好用了。
既然都不是宋国官府在册的百姓,李勇诚用起来,也就没有任何的心里障碍。
如果澎湖这一战,这些人表现得不错的话,估计用不了几年,可能都得被李勇诚给拐个精光。
澎湖的这场战争,虽然也算重要,但还是没有引起赵权太多的重视。
一座孤悬海外的小岛,哪怕一时有反抗的能力,在没有任何援军的支持下,也挡不住李勇诚接二连三的攻击。
这的确只是一场练兵。
但是,攻取石见银山,却已经不能再滞延了。
不仅是因为地盘越扩越大的南京府,已经开始出现银钱不足的苗头。
而且,一支军队,如果长期不打仗,很快就会废掉。
东北已经无战可打;中原不能打;高丽依然还是在小打小闹;唯一能挑起稍大一点战役的,只有石见银山了。
把仗打到别人的地盘上,有破坏也是破坏别人家的东西,这样最好。
而且,必须在蒙哥的攻宋之战前,结束这场战争,然后开始龟缩,安安静静地继续积攒气力。
为了这场战役,赵权离开了旅顺,再次来到耽罗岛。
与旅顺相似,耽罗岛的整个东南角,如今也成为了一个大工地。
在这片大工地中,已经建好了几座建筑物,并投入使用。包括两座水泥厂,一座办公大楼,一座贸易馆。
建到一半的,是连在一起的一座犹太教堂与一座耽罗初等学校。
贸易馆占地十亩,全部采取前店后院样式。分为宋货馆、山东馆、辽东馆、辽西馆、辽南馆、高丽馆、倭货馆以及骡马市场。
除了宋国馆与倭货馆之外,其他馆的店铺都已被基本占满。
联接这些建筑物的,是一条条宽五米的道路。碎石为基、夯土为里、水泥为面,侧用砖石砌沟。
从南至北贯穿整个交易中心的,是一条宽十二米长千米的大道,自码头开始一直通向位于北边的办公大楼。
赵权下了码头后,就这么背着手,顺着这条大道,一直向北走着。
路修得相当不错,空气有些干,还夹杂不少的土灰。但是,哪怕嘴里被刮进了不少尘土,赵权依然怡然自得。
这种感觉,真的很不错!
这个世界,正在因为自己而改变。而自己,又会利用这种改变得到的收获,继续改变着这个世界。
权宋天下
第八百八十九章 石见银山(1)
耽罗岛,对于赵权来说,可远远不是一个贸易中心那么简单。
哪怕未来的中原之战中,他无法战胜忽必烈,无法制止他一统南北。但是赵权相信,起码这一整片海洋,都将会是自己的!
包括北面的高丽还有南边的倭国诸岛!
会议室内,窗明几将。门窗一关,便挡住了工地上四处嘈杂的声响。
要是有玻璃就好了——
可是啊,自己不知道怎么弄!
赵权把视线从窗户挪到了自己的桌子上,手边正摆着一份黄纸皮诏令。
“天佑敕令延历寺大劝进为山北道石见守护代。”
落款是“龟山皇建长五年”。
字写得不错,起码赵权都看得懂,可是什么意思,赵权就不太明白了。
“用的全都是汉字吗?”赵权喃喃地问道。
“是啊!”王栖梧凑过来,探着脑袋看了一眼,轻声应道。
“西汉时王仁从百济渡日,传入论语十卷及千字文一卷。自那时起,倭国始有文字。
后有倭人用汉字楷书偏旁造成片假名,又以汉字草书偏旁造为平假名。
汉字是男文字,是唯一的官方使用文字;假名为女文字,上不了台面的。”
“这样啊……”
男文字?女文字?
有点意思!
“那,这诏书上,啥意思?”赵权觉得,自己有些不耻下问的意思。
王栖梧清咳了两声,才缓缓说道。
“现在倭国实际的掌权者,是北条家族的北条时赖。他们通过守护、地头掌握全国军权;另有皇帝,通过国司掌握全国政权,称为院政。但是,幕府又通过六波罗探题,来临视皇家的朝廷与公卿,令院政有名无实。
现在倭国的皇帝,名为龟山。其皇位传自兄长后深草。后深草虽然已出家为僧,却依然把持院政,龟山已经完全失去了对院政的控制。
在龟山皇的支持下,部分皇族以大觉寺为名义,开始形成了另外一股拥护龟山的势力,以对抗后深草的院政。”
赵权听着有些晕。
“现在日本实际掌控实权的,是北条幕府?”
王栖梧点了点头。
“然后龟山名义上是日本皇帝,可是皇室的权力又被他哥,前皇帝后深草完全控制了?”
王栖梧竖起大拇指,“是这样的!”
“那,你拿的这个诏书,意思是最没用的一份诏书?”
王栖梧小心地回答道:“其他两个人的诏令,咱们要不到啊!”
嗯,也是。
看来这份诏令,不是蒙来的,就是骗来的。一个完全没有权势、甚至连傀儡都当不了的皇帝,的确好骗一些。
“那这些,跟咱们准备攻打石见,有啥关系?”
“是这样的,”王栖梧躬着身子回答道:“延历寺,是大觉寺下属的一个寺院,也是支持龟山皇的。”
“数年之前,支持后深草的僧兵与支持龟山的僧兵,曾经爆发过一场大战,延历寺所有僧兵被逼跳崖自尽。
延历寺主持在死之前,把大劝进一职,传与僧人佐佐木。那个佐佐木,就是权总管当时赦免的六个倭国僧兵之一。”
赵权哈着嘴,怔怔地看着王栖梧。
真是不易啊,还能这么七弯八拐地扯来了一个关系。
利用这个已经投诚的僧兵,给他找了一个天大名义上的背书,然后就可以合理合法地出兵石见了!
“倭国山北道有八国,丹波、丹后、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隐岐。石见位于山北道最西边,境内九成以上为山地,只有北方靠海有些许平原。
现守护代为稻用佑盛。
境内有民户近万,兵不满千,多羸弱。属下以为,当可一战而下!”
“花了不少钱吧?”赵权突然问道。
王栖梧顿了顿,答道:“倒是没有太多,不过那个龟山的特使,提了个要求——”
“说说看。”
“要求我们控制石见后,必须公开支持龟山皇。”
呵呵,海外势力的支持?
也不错,现在日本国内,不仅是皇室打成一团,就是执政的幕府也正在闹窝里乱。这种情况,是最让人喜闻乐见的。
那就,让他们继续乱个几百年再说吧!
赵权看向坐在边上的王铠,问道:“怎么样,有没问题?”
王铠的眼睛从地图中抬起,淡然笑道:“打,肯定是没任何问题的。”
“渤海海军,现在有八百海军陆战队员,如果还打不过石见的防卫军,那我真得去跳海了!
还是那个问题,打容易,守很难!”
十多年时间,南京府从一个方寸之地,到如今拥有纵横近万里的海域,攻略无数,但是始终都在面临着一个相当痛苦的问题。
人,太少了!
以至于南高丽,赵权都已经放弃了武力攻占,而是在确认其对南京府没了过多威胁之后,充分利用经济手段,让其慢慢地瓦解。
哪怕是十年、二十年都没有问题。
扩张太快,无论是作战人员、守卫人员或是地方行政管理人员,全都跟不上。这会埋下许许多多的隐患。
可是,赵权却不得不再快些,否则会被忽必烈赶上后,乱鞭抽死。
“所以,属下的意见,还是要依靠那些僧兵,用大觉寺的名义,或是用延历寺的名义。站稳脚跟之后,再谈其他。”
“那,会尾大不掉!”王铠不是很赞同这个主意。
“好办,到一定地步,就可以再换一批人,或是换一个寺庙,另外找一个僧官来。倭国人不少,有官职在身的和尚更多,一抓一大把。”
“兔死狗烹?”
“呵呵,属下以为,给倭国人当狗兔的机会,那是看得起他们!”王栖梧一声冷笑。
赵权极为震惊地看着他。
王栖梧此人,是个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民族概念的人。之前,他对日本谈不上仇恨,却反而有相当的兴趣。可是,现在这么搞得跟一个愤青似的。
难道,是为了迎合自己的喜好?
可是赵权觉得,自己在言语上,对日本已经相当客气了,起码没有动不动就把“倭人”、“倭国”啥的一直挂在嘴上。
这还真的是个人才啊!
可惜,南京府中,这样的人太少了。
赵权不禁开始琢磨,是不是得让他改任日本总督,或是日本高丽总督?
权宋天下
第八百九十章 石见银山(2)
王栖梧接着说道:“石见主要的防守兵力,都在南部沿海的浜田。
攻占浜田,就基本上相当于占领了石见。
浜田以北的海边,有两个小镇,江津与大田,相隔近百里。而现在探测到有银矿的石见银山,正好在这两座小镇之间。
因此,属下以为,可以在石见设置三层防线。
浜田、江津、大田,沿海三镇为第一道防线。
石见银山周边方圆五十里,为第二道防线。
石见周边,有一条河流江之川,自南往西环绕大半个石见境。沿江每十里,设置一个墩台,以形成联防之势。此为第三道、也是最外围的防线。
只是,这第三道防线,已经不止囊括了石见国之地,还包括了周边的安云与出云一些地盘。但是,我想王将军应该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
王铠点了点头,“不行的话,把这两个令制国灭都给灭了吧。”
“你这第三道防线,需要驻守的士卒不少吧?有那么多人吗?”赵权问道。
“属下大概估算了下,第三道防线,全程百余里,需建十多个墩台。以每个墩台二十人配置,需兵力近三百人。
属下的意见,包括防守银山的兵力,都以汉兵为主,另外可以配给大量的高丽人。
高丽人,王将军需要多少,我就可以提供多少!”
“让高丽人来对付日本人,能放心吗?”王铠有些疑惑。
“没任何问题!高丽与倭国,基本可算世仇。两国之间,几乎是五年一小战,十年一大战。让高丽人直接上战场,战力难免偏弱,但基本可以排除他们投降倭人的隐忧。”
计划整得不错,那就开战吧!
对于攻占石见国,最兴奋的人,绝不是赵权与王铠,更不是王栖梧。
而是之前已经被王栖梧调教清楚的六个日本僧兵。
能得到新兴的南京府政权全力相助,帮他们打回本土,给昔日的敌人予以重击,并为自己所效忠的皇帝献上一些可以掌控的地盘。
佐佐木等人,当然不会以为南京府的势力出兵石见,是真的在为了帮助自己、帮助龟山皇帝。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有其他的目的,更好!各取所需而矣。
只要有那么一丁点的希望,就足以让这几个人奉上自己全部的性命,更何况这一次的希望,真的很大!
因此,这几个带路党,不仅提供了石见国极为详尽的各方面资料,连周边几个令制国、数个畿道的资料,也基本都有了。
哪些是可以合作的,哪些是可以暂时不用管的,哪些是一定会发生冲突,一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