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权宋天下 >

第364部分

权宋天下-第364部分

小说: 权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即使是他,看到这份檄文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此事定然并非作假。

    统帅不过犹疑,而手下的蒙古将士,被人稍一怂恿,便发生了哗变。尤其是原来被迫投降的阿里不哥部属。

    在和林西侧,准备与海都作战的一万蒙古兵,全部反水投附海都。

    而打得禾忽几无反手之力的东路军,则立时溃散。禾忽在收罗了两万降卒之后,趁势急攻和林。

    内乱未平,强敌已至。也相哥根本无法抵挡气势如虹的禾忽,被迫率领最后愿意跟随他的近万人马,仓惶撤离和林南下。

    和林,再次易主。

    阿里不哥兵败之后,本已走投无路、准备随着阿里不哥投降忽必烈的蒙哥之子玉龙答失,转投和林。并且向禾忽奉上了蒙哥大汗的玉玺。

    禾忽在和林,正式登基为汗。

    权宋天下

 第九百七十章 担责

    在距开平城西北百里之处的忽必烈大军营地内,一片肃穆。

    十多万的大军,却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喧哗之声。

    天空中,似乎有一层浓重的乌云压顶,让全军将士都喘不过气来。

    只有在守卫森严的中军大帐之内,才隐隐传出一些争执之声。

    忽必烈看着堆在自己面前,近百本的檄文,牙根紧咬,脸色冷若腊月的冰霜。

    徐世隆战战惊惊地跪在座前,伏地而禀:“开平城一夜之间,出现了一万多份这种檄文,现已几乎收缴。但是被私藏的,可能远远不止此数。此外,开平城外,所有的牧族部落与村庄,都有檄文发现。据臣估计,单就开平城周边百里之内,恐怕就有不下十万份的檄文散播……”

    帐内隐隐出现“咝、咝”的抽气声。

    十万份啊!而且还光是开平城附近。

    若是加上燕京、河北、河东、陕西、山西、河南以及漠北各处,总理不得有百万份。这得花掉多少的资金与人力来印制?

    而且,数量如此之多的檄文,一夜之间出现于横跨数千里的各处城池内外,这幕后之人显然早已筹划多时。

    而开平城、大汗以及中书左丞相耶律铸,竟然对此一无所知!

    这是严重的失职。若不是高天锡已死,此人当诛!

    忽必烈咬着牙,一字一顿地问道:“诸君,可有良策?”

    帐内文武,鸭雀无声。

    历来檄文,真正要做到传檄天下,没有经年数月,哪有可能做得到。

    同样发布檄文以应对,无论是反驳、谴责或是辨解,对于窦默这些大儒来说,都不是件难事。可是别说数量如此巨大的印刷与制作,单就短时间内撒发中原各地,便非如今的开平中书省可以解决。

    大权国的组织能力,让所有人都感到了浓浓的忌惮。

    “怎么了,没有一个人有想法吗?”忽必烈冷冷地问道,心头掠过一丝难以明言的情绪。

    有愤怒、有无奈、有烦躁,还有一丝丝的后悔。

    他觉得,这么多年来,最让自己得意的事情,并不是成为蒙古国的汗王,而是对于这些汉儒的利用、驱使与掌控。

    蒙古国的汗王,绝不是自己的最终目标,全天下的共主才是!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汉人与儒士,是自己迈向终极目标绝对不可或缺的助力,但也是自己有一天真正君临天下时,最大的障碍!

    其实忽必烈与蒙哥有一点是一样,他们在骨子里根本就瞧不起这些汉儒。也一样担心,依赖汉儒,总有一天,会让自己的辖下之民,忘记了自己的蒙古人身份、忘记了自己的牧民血统,甚至会失去自己的语言与历史。

    蒙哥因此而几乎完全摒弃了对汉人的使用。但是忽必烈却有所有不同,他要利用并榨取汉儒的所有资源,而后渐渐将这批人隔绝于管理层之外。

    温水煮青蛙,当这些汉儒有一天发现自己完全无法对国策、对朝堂产生任何影响的时候,想反扑便已完全无能无力了!

    可是如今看来,自己的脚步,似乎太快了一些。

    最有能力的刘秉忠,已经被贬去燕京;最敢进言的郝经,却被派去与宋议和而身陷宋境。如今朝堂汉儒之中,原来最擅长避祸的窦默,却隐然成为了诸公之首。

    把脑袋深埋于地毯之上的窦默,一边忍受着令人作呕的腥骚之味,一边努力地平复着自己心中的悔意。

    大汗令郝经使宋时,自己其实应当出言反对的;大汗贬刘秉忠去燕京时,自己其实应该出言进谏的;大汗亲征和林时,自己最应该做的,是留在开平城,坐镇翰林院,而是不随侍在大汗身侧。

    大帐之内,悄然无声,没有任何人出声回答大汗的疑问。甚至似乎连众人的呼吸声全都停了下来。

    窦默后背之上的冷汗,不由涔涔而出。

    “窦默,你来说说——”忽必烈冷然的声音又一次响起。

    果然是我!

    窦默心里发苦,颤微微地说道:“微臣以为,此为躁言丑句,勿需理会。世人多健忘,过些时日,自会烟消云散。”

    忽必烈鼻子中,喷出一声冷哼。

    视线扫过,看到了欲言又止的史天泽。

    “史将军,你觉得如何?”忽必烈问道。

    史天泽,窝阔台汗时最早受封的三个汉万户之一。也是最早对自己表示出投附之心的汉世侯势力。

    而且,此人麾下的真定军,无论是在窝阔台汗时还是在蒙哥汗年代,都是蒙古国攻宋的最强主力军。尤其是在此次的和林之战中,年近六十的史天泽,在战场上却依然进退有据,立下不小功劳。

    河东刘黑马、真定史天泽、保州张柔,有此三人在,中原基本可以无忧。

    “大汗!”史天泽挺直着腰板回答道,“末将以为,窦先生有一点说的对。躁言丑句,没必要放在心上。”

    “除和林之外,中原最大的敌人,便是窝居东北的权国。大汗为人行事,他们如何有资格妄加评议?更何况,被敌人诬陷抹黑,岂不是常有之事。

    中原诸军,既然视大汗为共主,也不会因为一份檄文,就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忽必烈听着,心头略略一宽,看着史天泽的眼神中,已现出一丝赞赏之色。

    帐内文武官员一堆,但是能一直保持这种坐姿的,唯有史天泽。

    蒙古诸将,一下马就是各种歪歪扭扭模样。而那些文臣,只要在忽必烈面前,便气短三分。尤其是这些年,忽必烈气势越盛,不怒自威,更令那些臣属轻易不敢直视。

    “只是,大汗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消弥这份檄文对于蒙古将士的影响。”史天泽继续说道。

    “你们汉人,知道对大汗表忠心。难道说,我们蒙古人对大汗便不够忠诚吗?”霸突鲁大怒。

    “霸突鲁将军误会了,史某的意思,是对于在外的那些蒙古人而言。两军交战,有时需要争取民心,蒙古人的民心向背,在草原、在牧民,而不是大汗如今掌控之下的中原。”

    忽必烈微微颌首,“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史天泽有些犹豫的说道:“当有一人,承担所有罪责。”

    帐内汉人文臣武将无不为史天泽捏了把汗。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身为蒙哥书记官的耶律铸,会如此受到忽必烈的重用,甚至挤掉刘秉忠而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书左丞相。

    让耶律铸为大汗背锅,大汗会同意吗?如果不同意,史天泽今日之后,一定会遭到耶律铸疯狂的报复。

    他这是何苦呢?

    权宋天下

 第九百七十一章 搁置不攻

    忽必烈沉默不语,不过神色之中,明显已经舒缓了许多。

    “至于宋人,影响更是微乎其微,甚至末将以为,宋国人根本不会关心这些事。”史天泽说道。

    “噢,何以见得?”忽必烈突然来了兴趣。

    史天泽眼神突然锐利如鹰般的扫视了帐内一眼,而后说道:“末将听说,有宋将准备归降大汗……”

    忽必烈微微一怔,随即恍然,而后环视一圈,冷然说道:“此事,不得再议!”

    这是忽必烈刚收到的消息,全军知道的人,不超过三个。其中,包括史天泽。

    宋国贾似道掌权之后,开始在军中推行“打算法”,查核各地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

    在忽必烈看来,宋国将领的贪渎,实在是一件极为正常之事。因此人觉得,贾似道很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来弥补宋国在刚刚结束的这场大阵中,严重的财政亏空。

    查出军方的贪渎,不仅不用给予巨额赏赐,还能以查抄的名义得到收益。一进一出,相差巨大。

    贾似道的“推算法”,在宋国军中引发了一场大地震,多名前线将领被牵扯其中,包括赵葵、史岩之、杜庶、高达等将领因此被罢官,曹世雄、向世璧据说因此而死。

    就连在钓鱼城一战中,立下奇功的王坚,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诏回临安。

    但是,在赵昀的强力支持下,无人能撼动声势正隆的贾似道。

    宋国军中,人人自危。

    这期中,就包括泸州的刘整。

    刘整此人,出身北兵,凭着战功一路攀升。鄂州之战中,又立下大功,由此升任泸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抚副使。成为四川制置司属下,四大主力将领之一。

    但是,北兵出身的刘整,本来就与宋国诸将不合。此次又因为军功的分配,与四川、京湖诸将吵得不可开交,由此而受到四川制置使俞兴与策应大使吕文德的排挤。激愤之下,生出异心,并已经秘密派人与成都路军马经略使刘黑马联络。

    而根据忽必烈的判断,应当是刘整贪渎数量不小,朝中又无人为其掩饰,只好一溜了事。

    不管如何,刘整如果可以降附,他便会成为第一个投降忽必烈的宋将。这意义,远比一洲一府或是一将一军更加重要。

    有了一个,便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

    忽必烈沉吟许久,心下觉得史天泽所说,确实颇有道理。

    哪怕蒙哥真的是死于自己手中,对此在乎的也不过是一些目前左右不了大局的蒙古人,中原的汉人不在会乎,南方的宋人也一样不会在乎。

    相对于蒙古人来说,宋人才是未来真正的目标!

    忽必烈看着史天泽的眼神中,已经多了些许的赞赏之意。

    众人有些疑惑地看着史天泽,心里多少都有些震惊,但是没人敢开口询问。

    只有依然低着头的窦默,眼珠子在不停地闪动。

    “如何收复和林,诸位有何想法?”忽必烈开口问道。

    “禾忽黄毛小儿,末将愿领兵,尽杀其兵,重夺和林!”霸突鲁率先请战。

    “末将愿领兵,切断禾忽与多泉子之间的联络,以协助霸突鲁将军。”董文炳应声附和。

    “可另派一支兵,自开平城直接北上多泉子,令其首尾不得兼顾。”

    “不妥,高州的也速不花已经公然宣称支持禾忽,从高州西侧北上,必须防备也速不花突然出兵袭击我军后路。”

    看到忽必烈的脸色已经缓和如常,帐内诸人开始纷纷出言,或是请战或是献策。

    然而,忽必烈的心里,却又是一沉。

    自己自和林南撤,之所以迟迟未曾回师开平城,其实最担心的一点,就是开平城,如今已经不安全了!

    先不说高天锡一家被人在开平城公然刺杀,以及一夜之间出现了数万份檄文之事。单就也速不花立场的转变,自己回到开平城后,势必寝食难安。

    开平城离高州,不过五百里。即使中间隔着一座山,但大军也只需三五天便可轻松攻至开平城。

    当年在开平建城,目的是为了盯紧可能自高州西出的东真军。如今看来,有所失策,开平城四周,缺少天险阻蔽,着实是易攻难守之地!

    看着一直低垂着脑袋的窦默,忽必烈突然问道:“汉卿,你觉得如何?”

    窦默身子微微一抖,脱口说道:“老臣不擅军阵之事,大汗何不询问史将军。”

    所有人的目光,又投向了史天泽。

    史天泽有些不解地看着窦默,自己向大汗提了建议,耶律铸相位必然不保,不出意料的话左丞之位当属窦默,可是他似乎不太领情?

    忽必烈鼻子中又是一声轻哼,转眼看向史天泽。

    “末将以为,对于漠北,大汗不妨先行搁置不攻。”

    众人又是一惊。

    不打和林,那大伙儿这近一年来的辛苦,为了啥?

    而且,不灭了那个自称蒙古大汗的禾忽,自家的大汗又如何能够成为天下唯一的蒙古国大兀鲁思的汗王?

    “说下去!”忽必烈脸上,平静无波。

    “当年和林事变时,忽察、脑忽兄弟暴毙,禾忽逃离,使窝阔台的封地落到了合失之手,再传至其子海都。此子,虽然得位不正,却素有大志。他既不愿依靠大汗,也不愿投附阿里不哥,现在更不可能曲从于禾忽之下。

    而禾忽作为贵由唯一嫡孙,在某个程度上,比海都更有理由承继叶密立封地。

    因此,末将以为,只要大汗不主动攻打和林,海都与禾忽之间,必有一战,而且不死不休!”

    忽必烈不由地点了点头,心里大为惊讶。他之前竟然根本没有发现到,史天泽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可圈可点,对于局势的判断竟然还能有如此独到之处。

    和林对于蒙古人,尤其是禾忽与海都来说,意义非凡,但是对于自己而言,犹如鸡肋。

    哪怕再次拿下和林,自己依然不可能将其当作未来的国都。离中原太远,不便于经营,而且和林居住人口一多,会给漠南中原带来永无止境的供给压力。

    完全得不偿失。

    放弃和林,便可集中兵力,先把中原的隐患清楚再说。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权宋天下

 第九百七十二章 改革中原

    忽必烈眼光扫过大帐,终于在角落里发现了一个身影。

    “赵璧,你从燕京至此,不是有事禀报吗?为何迟迟未言?”

    赵璧从角落里膝行而中,跪伏在地,嚅嚅不敢言。

    “怎么了?刘秉忠呢?他规划的燕京新城,进展如何?”

    赵璧的脑袋,埋得更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