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宋天下
第一百九十八章 瞎子高正源
“去扶你母亲起来吧。”赵权吩咐道。
男孩略侧过身,左脚往前虚探半步,随后踩实,随后不再犹豫地往前走了数步,弯腰将跪趴在田边的妇人扶起。
“谢大人!”妇人又往地上磕了个头,这才起身。
赵权寻了个树桩坐下,跟他们招了招手,说:“来,坐下歇会。”
妇人转过头看了看田间,有些犹豫地说道:“我,今天得把活做完,要不然可能会误了明天的播种。”
“无妨,我找两个人来帮你把活做完。”
“谢大人,这些活我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妇人坚持着说道。
这妇人年近四十,面色谈不上姣美,但五官端正,只是皮肤干裂,眉目之中深埋着一丝的忧郁。
“大人难得抽出时间过来,你们好好陪大人说会话!”边上的李元一声低喝。
赵权对着李元稍微仰了仰头,李元便躬身而去。
“好了,坐下吧,放松点!”
男孩取出一块薄布,张开铺在地上,扶着妇女跪坐在侧,妇女接过他递来了的水,侧过身喝完,看着男孩的眼神,满目柔情。
这两个,身上穿的都是粗布衣裳,妇女身上布满补丁,满身泥土,但是男孩身上衣着却洁净如新。
“你们,是母子?怎么称呼?”
妇人点了点头,答道:“妾身金氏,夫家姓高,子名正源。”
“你们是高丽人?”
“妾身是高丽人,夫家,原来是高句丽后人。”
“高句丽?”对这个曾经在辽东大放异彩的国家,赵权还是有点印象的。立国于半岛的高丽,便是自称源于高句丽。后世的各路史学家,也因为高丽是不是等同于高句丽,而吵个不休。
“他们说自己是高句丽王族……”已经回来的李元,站在赵权身后插嘴说道。他已经叫来两个人,开始帮那妇人打理田里的农活。
那妇人往田里看了会,紧锁的眉头略微地放松了些,听到李元的话,却是紧抿着双唇,并未说话。
“高句丽王族,姓高吗?”赵权喃喃问道。
“高句丽王族确实是姓高,但是不能说姓高的,就一定是高句丽王族啊!”李元说道。
“先祖确实是高句丽王族出身,家里还有……”那男孩话还没说完,袖子被他母亲扯了扯,便闭口不言。
“王族,呵呵,辽东、还有整个高丽半岛,自称王族的,没有十万,也有八万,我看呐,你们也别老拿着王族说事。”李元说道。
“我们,没有!”金氏的话音不重,但语气坚决。
“怎么回事?”赵权问道。
“这妇人,是私逃的贱户。”李元答道。虽然赵权明令对所有投奔而来的山民一视同仁,但对于贱户的轻视,已经完完全全地烙在李元的骨子里了。
“当时登记他们家财物时,除了少得可怜的一些储粮之外,就是几本破书,也确实有一本族谱,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从哪偷来的。这人也当真可笑,娘俩都快饿死了,却拿着几本破书,难道还想入仕不成?”
“我知道了!”赵权摁住还想继续唠叨的李元,挥了挥手,把他赶开。
李元退去之后,那妇人的神态明显的又放松了许多。
“你今年多大了?”赵权问高正源道。
“十五。”
十五岁,年龄正好与自己相同,但是看着实在瘦小,想来应该是营养不足的缘故。
赵权又问道:“你平日有看书吗?看的什么书?”
高正源回答道:“母亲每日忙完后,都会读些书给我听。近日母亲在教我读《朴事通》。”
“这什么书?”赵权有些疑虑,听名字似乎是本高丽书,但高丽的文字现在应该是还没有出现。
“这是教高丽人学习汉语的书籍,当时,从主家出走时……带……带出来的。”金氏犹豫不决地答道。
“噢,念段来听听。”
高正源轻咳一声,开始朗朗而诵:“八月秋风急,五六十托粗麻线也放不勾。九月里打抬,耍鹌鹑,斗促织儿,十月里骑竹马,一冬里踢建子。开春时,打球儿,或是博钱拿钱,一夏里藏藏昧昧……”
高正源语音朗朗,抑扬顿挫,语速不急不缓,让赵权听着倍觉舒畅。
“还学了什么吗?”
“还学过《论语》、《大学》与《孟子》,其他的,因为找不到书,就没法教他。”金氏答道,看着高正源,眼中满是歉意。
“母亲还教过我一些术数。”高正源又在边上补充道。
如果一开始时赵权是出于好奇之心,此时则完全是被震惊到了。
一个寡母,不仅要养活母子两人,还能自己教导孩子读书,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
而且一个贱民身份的女子,不仅识字还懂术数,看来原来也是个大家出身,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才沦为贱籍。
“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赵权问道。
金氏摇了摇头,说:“大人能给贱民找条活路,让我们可以安生种地,不致饿死,我们母子已经感激不尽。不敢再劳烦大人!”
赵权沉吟了会,说道:“我可以找人教你孩子读书,还有术数,只要他愿意学,我想都没问题。至于他以后能有什么成就,只能看他自己了。”
赵权说话,又看了看高正源的眼睛。
金氏大喜,连连磕头,说:“大人愿意教导犬子,贱民愿终身为大人奴婢,决不反悔!”
高正源却急着说道:“母亲,咱们刚逃出来不久,父亲又因此而死,你怎么可以再去为奴!”
“你,闭嘴!”金氏对着高正源轻喝一声,高正源果然不再吭声。
“我不需要你当奴!”赵权说道,“只是,你孩子日常行动如果不方便的话,你得去照顾他一二。”
“我儿是在年幼时生了一场大病,主家不愿给钱医治,这才导致其双目失明。”金氏黯然说道,眼中看着高正源,依然是满满愧疚。不过随即便语带自豪地说道:“但是我儿自理能力颇强,只要领着他走过一遍的地方,他都能自己寻摸过去,不需要其他人照看。”
权宋天下
第一百九十九章 天元术
“就是,就是希望大人,可以允许我每日去看他一次。”金氏又磕头说道。
“这样吧,我那边也确实需要一个人日常帮衬的,你要愿意的话就过去做些日常杂务,但不是我的奴仆,我会付你薪俸。”
“不敢要大人薪俸,只求一饭,就够了!”金氏急急说道。
赵权笑笑,接着说:“这块田,你要是愿意就接着种,或者我找人帮你们种也行。不过,有个事我得先跟你们说清楚。”
“大人请说。”
“我在这里也不知道会呆多久,随时都有可能撤离高丽,因此,我也不敢跟你们保证以后会怎么样。”
“不敢再扰烦大人了!”
“好吧,你们明天可以直接入城找我,我再作安排。”
“谢,谢大人!”金氏匍匐在地,语音哽噎。
赵权起身,拍了拍高正源的肩膀,说道:“羡慕你啊!对你母亲好点!”
高正源虽然不理解这位少年将军为什么会羡慕自己,但还是恭恭敬敬地答道:“谨尊大人吩咐!”
安置高正源母子,对于赵权来说并不麻烦。他这边也确实需要一个手脚利索的人帮他收拾打理。
金氏妇人虽然出身贱民,但骨子里却有隐隐的一丝傲气,虽然不会为了自己而轻易开口求人。但是为了孩子,她却愿意付出她的一切,看来当初在主家时,是因为自己的儿子遭到欺凌才逃离入山的。
教导高正源,也不需要赵权花费太大的心思。只需要找个人给他念念书,再稍微讲解即可。
但是,完全出乎赵权意料的是,所有的书,旁人只要读一遍给高正源听,他便能一字不漏地完全记下来。哪怕有些他不懂的字或词意,也一样可以记得一字不差。
对于这个几乎是捡来的男孩,赵权不禁产生了些许的期待之心。
但是,这种期待很快地就被赵权抛在脑后。
如今,还有许许多多的琐事需要他去烦心操持。
首先是稿城那边。
梁申等人已经过去了八个月了,不但未见回来,连个音信都没有。赵权又不敢去稿城军那边打探信息,怕郭侃知道后,会进一步影响双方的关系。
如今,除了等,赵权也没什么招。路途太过遥远,他也没办法再求大乌泰另外派一批人过去。
然后,就是只不干那又开始要粮了。
双方近日,在龟州和宣州之间,已经发生了数起游骑之间的冲突,几乎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之中。东真军如今放在防备蒙古人上的精力,反而要远远多于高丽兵。
大概只不干又盯上了朔州城外的五千多户高丽山民,要求把他们杀光了,可以夺得大批他们的存粮。
起权有时想起来也觉得可笑:自己千里迢迢过来,跟着蒙古人准备征服高丽,结果现在却是为了保护高丽人,反而跟蒙古人结上了仇。
还好,这些啰嗦事暂时还只停留于龟州附近,被大乌泰与忽察死死挡住。
赵权得以躲在朔州,开始了春播大业。
……
六月底的辽东,遍野的山花如疯了般的烂漫,一场细雨过后,山间的风吹在身上,让人遍体生凉。
在横岗城外的小道上,一前一后走着两个男子。前方男子年过三十,外着襦袍,撸着小袖子,下摆别在腰上,一边大踏步往前走,一边不住地催着身后的男子。
后面跟着的这个,年近半百,内着薄衫,外套背子,衣裳上下全是灰土,深一浅脚一浅,喘着粗气,三步一停,五步一歇。嘴里还在不住地抱怨着:
“老侍,你再跑这么快,我这身子骨就得散在这了!”
前方男子只好停下脚步,抬头看了看渐斜的太阳,说道:“可是,你再不快点,咱俩今晚又得露宿在山林里了。还是赶紧吧,到了横岗,我让人找两个小娘子,给李公松松筋骨!”
“竖子!”后面男子骂了一声,又喘了口大粗气,还是提起脚跟上。
这两个人,正是离开稿城已经一年多的侍其轴与李治。
自去年在稿城石忽酒楼与元好问、王鹗一聚之后,侍其轴便辞去了董家西席之位,决定外出游历。
见李治也没什么牵挂在身,侍其轴便死活拉着他一起出门。
两个人先是随着元好问到了燕京,拜会了耶律楚材,也与刚入燕京太极学院讲学的赵复长谈了几天。而后北上漠北,一直到蒙古国刚刚落成不久的都城哈剌和林,盘桓数月后,再一路往东,直到贵德。
在侍家歇了几天后,两人又继续往东,这日终于来到了横岗城。
山路难行,侍其轴偏又是个急性之人,两天前,因为赶路错过夜宿,夜间行走时导致两匹马摔折了腿,只好弃马步行。让年近五十的李治叫苦不堪。
李治,出生于博学之家,自身除了经文史集之外,更是苦心钻研术数。自金亡之后,不愿出仕,开始潜心研究天元之术,并试图将毕生所学集书立说,以天元之术解说勾股容圆的问题。
天元之术,即后世利用未知数列方程求解的方法。李治利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三角形与圆形的容积,这个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阿拉伯数学家,更不用说是欧洲的数学水平。
但此时,无论是北地的金蒙,还是南方的宋国,都认为术数“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这些东西在儒学家眼中,都属于“九九贱技”。
不过,李治研究的这些东西在侍其轴眼中,却被视为至宝。这也是侍其轴被李治视为平生最大知己的原因。
除了容圆勾股之外,李治一生也醉心于地理测绘。两人此行一年,近万里路程,也让其收益颇多。尤其是在蒙古汗庭所在地哈剌和林't1',见到了几个被西征军虏来的大食数学家,几番交谈后,让李治大受启发。
按他的意思,本来就想立刻返回中原,找个地方就此隐居,开始认真着书,书名在路上他都已经想好了,叫《测圆海镜》。取意于“太上正位,天临海镜't2'”。
但是,侍其轴坚持要来辽东一行,李治拗不过,只好与他继续东行。
't1'哈剌和林,位于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南350公里额尔德尼如附近
't2'出自南朝宋颜延之的诗作《应诏燕曲水作诗》
权宋天下
第二百章 横岗城
两个人紧赶慢赶,总算在最后一丝阳光落入山间之前,进入了横岗城。
横岗城名为一城,其实不过是一座大些的山寨。
整座城建于山上,只有一个城门,城高虽不及丈,但建于陡峰之上,易守难攻。
城内总共就一条道路,道路两边房屋皆为石头垒成,犹如一个个摆列齐整的石头盒子。
城中间,是一座相对宽广的石质院落。这里正是横岗城守将,千户洪福源的官邸。
当侍其轴与李治被侍卫领进花厅时,天色已经全暗下来。花厅内烛火闪动,阴影之中站着几个侍女,厅中一张八仙桌,满桌饭菜,却只有一人正在就食。
那人抬起头,年纪比侍其轴略大一些,黑黝的一张圆脸,颌下一溜短须,瞟来的眼神中有一丝精光,随即又迅速闪没。
还未等侍其轴开口,那人便往后一勾手,说:“带他们去洗漱下。”随后低下头,继续对付满桌的菜食。
李治极其诧异地看了侍其轴一眼,侍其轴却对洪福源这近乎无礼的行动毫不在意,而是把身上行李往侍卫那一扔,便跟着一个侍女去耳房洗漱。
耳房之内,热气腾腾,四个侍女分成两组,各自往一个大木桶里注着热水。又有两个仕女过来,开始给两个人宽衣。
“这个洪福源,倒是会享受!”侍其轴大大咧咧地伸着胳膊,任由边上的侍女除去衣裳。
李治却被搞得手忙脚乱,在侍其轴一声声嗤笑中被剥得干净,置入桶中。
一个侍女给他冲洗头发,另一个侍女为她捏弄肩膀,虽然很不自在,但李治不由得一时心神舒畅,晕晕欲睡。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