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冰封帝国-第2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光辉点点头,“王爷高义,末将佩服,不过末将所辖都是骑兵,骑兵适于野战、追逐,可不适合守城,王爷若是大败来敌,自然用得上末将,若单论守城,末将着实”
“也罢”,孔有德微笑着点点头,“马大人的麾下全是骑兵,将来若是将蛮贼大败,自有大人大显神威的时候”
等马光辉走了,李养性试探地问道:“王爷,咱真要死守此地?”
“自然”,孔有德振振衣袖抿了一口茶水。
不过在线国安看来,孔有德的右眼皮一直跳个不停,神色也不是很佳,显见得仍有心思。
马光辉抵达自己的府邸后,也是一脸愁容。
“大人,曹荣光求见”
马光辉正在自己书房里愁眉不展,亲信在门外叫唤了一声。
一听是此人,马光辉的脸色不禁变了几变,半晌才说道:“让他进来”
不多时,一位身材瘦长的中年汉子进来了,此人虽然一副武将打扮,实际上却是在马光辉营里负责文书事务的。
曹荣光,是在大凌河跟着祖大寿一起投降的副将曹恭诚的弟弟,而曹恭诚则是那位伟大作家的叔祖宁国公,另一支则是早已经投靠努尔哈赤的沈阳中卫指挥使曹锡远,应该是荣国公的原型。
曹荣光本来没在大凌河,一直在老家永平读书,对四书五经的造诣远没有百工强,属于明末读书人中少有的对“奇淫巧技”感兴趣的人,像他这样的人自然屡试不第,原本会以为就这样蹉跎一生,没想到曹恭诚投降后他倒是巴巴地跑过来投奔。
对于这样主动投靠的读书人,皇太极还是很欢迎的,这让他想起来大辽时代的名臣韩延徽,不过此时的清国对于单纯的读书人并不十分看重,像范文程这样书生还需要上马杀敌获得功勋,何况一个来历不明的曹荣光?于是便将曹荣光拨入马光辉军中。
“汝之意,本官已知,还是再等等再说吧”
曹荣光先是一愣,接着便明白了。
曹荣光也是在私下里旁敲侧击同马光辉说过,他今日过来倒是为了公事,没想到马光辉一开口就说了这个。
他点点头,知道马光辉在等,在等梨树城大战的结局,便与马光辉汇报了营里粮草诸事后便离开了。
等曹荣光走了,马光辉盯着他的背影看了许久。
“还有多少像他这样身在曹营心在汉的?”
第三十四章 木。野狐。禅之十二:火中取栗(1)
四月下旬,胶州湾。
最近几日,北风、南风交替而起,让胶州城里的郑森也是踌躇不定。
“到底是去济州岛还是旅顺?”
自从决定遵旨协助清国一方后,郑森便为了去往何地而烦躁不安。
按说无论是旅顺还是济州岛,作为大夏国的重地自然防备森严,任一地方都不是好去的,你若是胆子大,航海技术,此时横跨黄海,然后北上去海参崴,那时海参崴的港口刚好解冻,那里防御薄弱,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也能起到好的效果。
不过,对于这个世界的明国人来说,去海参崴的风险实在太大,海况、海路不熟不说,此去海参崴不下五千里,海上风云变幻不定,若是遇上风暴,随时会葬身鱼腹。
又不像吕宋、南洋群岛、日本那样成熟的航线,航路大致清楚,对于没有掌握经纬度的测量、计算方法,更没有航海钟、六分仪的明国人来说,在没有任何向导的情况下去海参崴无异于天方夜谭。
何况,想要去海参崴必定要通过济州岛海域,这样的话还不如直接选择济州岛。
从胶州湾出发,去旅顺湾、济州岛的距离相差不多,都在千里左右,若是顺风顺水的话,以郑家船队的实力,五日也到了。
这一日,久违的南风终于起来了,这一刮便是一天。
次日,依旧是南风当道。
“去旅顺!”
郑森终于下定了决心那里,离夏清两国交战的地方更近,更能起到牵制作用。
三日后,莱州副将麾下终于准备完毕,一百艘大船悉数出动,包括五艘由盖伦船改造的战舰,全部为两层甲板火炮,加起来也有三十门;二十艘大青头大号福船,有一层中层甲板火炮,有火炮二十门;六十艘二青头二号福船,郑芝龙船队的作战主力,首层甲板布置了一些火炮,大约有十门。
六十艘二青头还装载了六千步军,郑森手下的参将张进、游击甘辉各统领三千人,张进的这三千人有两千人有火绳枪,一千人是长枪兵,还能携带虎蹲炮、弗朗机多门,便于陆战,战时部分火铳兵充任炮手。
甘辉乃郑军猛将,手底下这三千人全部是冷兵器,不过这三千人可是郑芝龙用大量银子喂出来的,全部是一身的铁甲,其中有一千五百人是武艺高强的刀盾手,一千能使七斗力以上的步弓。
还有五百人效法满清,全部是身高力大之辈,除了中华人士,还有不少倭人、黑人、东南亚一带的土人,武器五花八门,不过至少看起来很威猛,份量都不在话下。
可惜由于船只不够,不能将马信那五千骑兵带上,否则在郑森的心目中这胜算会更大一些。
当然了,这一切都建立在自己的水师能大败瀚海军水师的前提下,否则一切休提。
彼等五日后抵达登州,那里的水师副将、原东江镇总兵黄龙之子黄蜚却称病不出,并没有出来迎接,不但如此,登莱总兵杨国柱也没有出面,倒是登莱巡抚、至今没有卷入到中原战事的杨文岳出面了。
“军门”,郑森也是没好气,见到杨文岳后便开门见山,“末将路过芝罘岛时,见那里还是蛮贼的天下,军门何不发兵攻打,末将观彼处船只很少,若是黄蜚将军亲往,肯定会一鼓而下”
与历史上不同的是,沈志祥此时并没有投靠清国,回到山东后被朝廷派到了芜湖,担任长江水师总兵,与身在镇江的郑鸿逵一东一西交相辉映。
无论是黄蜚还是沈志祥,与瀚海军都有几分机缘,如今夏清两国尚未分出胜负,彼等作为军中“老人”,自然不会出来讨没趣,不过作为文官之首的杨文岳无论如何是要出面的。
不过,杨文岳虽然躲过了“中原大战”的绞杀,在登州的日子却并不好过,杨国柱、黄蜚虽然都是明国的忠臣,不过在中原大战后也是颇有些踌躇的,这其中的意味便不足为外人道了。
何况,贵为登莱总兵的杨国柱麾下只有三千步军,想要与瀚海军为敌目前还做不到。
更为关键的是,朝廷并没有下令杨文岳“收复”芝罘岛皇帝的意思也很明白,可以利用郑芝龙的实力去辽东抑或济州岛插一杠子,不过在自己国境风雨飘摇的情况下,无论如何是不能将战火再烧到山东的。
“咳咳”,杨文岳轻咳一声,作为朝中大臣,历史上的保定总督,参与到中原大战的他岂能不知国家形势的,若不是实力有限,他早就想收复芝罘岛了,不过如今大夏国强横,若是将他惹恼了大明岂不是雪上加霜?
“此地只是暂时租借给夏国使用,双方已有商议,等中原流贼肃清之后即可归还”
“那能否让黄蜚的水师协助末将攻打旅顺?”
杨文岳面色一凛,让郑芝龙与大夏国交恶虽然对于国家来说颇有些落了下乘,不过为国家长治久安计,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何况皇帝还给他下了密旨,让他切不可将这事情透露出去。
可如果作为登莱巡抚,对于郑森攻打旅顺没有半点表示也说不过去。
“也罢,大木啊,你也知道,原本的东江镇水师在孔有德那狗贼叛乱之后便荡然无存了,黄蜚手底下这些船只多半是从其他地方调拨过来的,水兵也多为新募,这战力也堪忧,你若是瞧得上的话,本官倒是可以给黄蜚说说”
“”
次日,在增加了黄蜚的二十艘沙船后,郑森的船队再次出发了。
从登州出发,到旅顺湾只有两百余里,如今又是南风季节,昼夜不停歇航行的话,一日即到。
水门上,杨文岳、杨国柱、黄蜚看着远去的船队,神色都很复杂,各有心思,不一而足。
最后还是黄蜚忍不住说了一句。
“火中取栗啊,火中取栗啊”
杨文岳面色阴沉,并没有接黄蜚的话茬,杨国柱却是有些疑惑不解。
“文麓,为何如此说?”
文麓是黄蜚的字,他看了看面色阴沉的杨文岳,自己脸上也是阴晴不定,不过最后他还是说出来了:“大夏国虽然不义,不过彼等三番几次协助我等,先是在皮岛,接着在旅顺湾,若不是有他们,东江镇可能在更早的时间就覆亡了”
“何况,上次建奴入侵时,彼等首领尼堪亲领五千兵马前来天津支援,最后差一点全军覆没,彼等,不可谓不忠义,而我大明呢,除了一纸诏书外并没有任何实惠与他,何况,彼等本来就是漠北蛮夷之辈,统一诸部后建立国家也说得过去,不说别的,自从这大夏国建立后,我大明的边境倒是安宁了许多”
“够了!”,黄蜚还准备滔滔不绝往下说,杨文岳却断喝一声,接着背着手黑着脸大踏步下楼去了,留下黄蜚、杨国柱两人惴惴不安地呆立在那里。
就在郑森的船队路过芝罘岛时,那里正好也停泊着一艘雨燕号。
迄今为止,像雨燕号这样既能作战,速度又奇快无比,还可以当做通报船的战舰很受大夏国海军大臣孙佳绩青睐,原本是一支完整舰队的两艘而已,如今在他的强烈建议下,在帝国的主要港口都有布置。
比如,海参崴、佛林港、济州岛、宇久岛、芝罘岛、嵊泗岛、室兰港、利尻岛、苏西洛等。
当郑森的船队驶过芝罘岛海面时,一艘雨燕号正在那里修葺,当时雨燕号那盛大的船帆全部落了下来,从外观上看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否则若是被郑森看到了绝对会出手抢夺的。
郑森的船队走远后,这艘雨燕号也不修葺了,立即升帆出发了。
郑森沿着山东的海岸线北上,其目的不言自明,雨燕号将全部船帆包括那四面侧帆都挂了起来,目的地也很清楚旅顺湾。
彼等利用侧风横跨黄海,一日便抵达了旅顺湾。
这一切,郑森并不知晓,在登州盘桓一日后,第二日一早彼等便继续北上了。
抵达隍城岛时,郑森将船队一分为二,自己带着五艘盖伦船、十艘大青头、二十艘二青头为一个舰队,由他和林习山亲自指挥,而施福叔侄与余宽指挥剩下的十艘大青头、二十艘二青头。
为防止敌人埋伏,施福的船队行驶在前面,与郑森的舰队保持着大约三里的距离,这个距离,在海面上肉眼都可以见到。
不过,令郑森以及所有将领疑惑的是,等他们第三日一早出现在旅顺湾附近海面时,这一路上他们并没有见到瀚海军水师的任何船只!
“难道是彼等去渤海了?”
站在一艘大青头的船头,年仅四十岁的施福用手中的单筒望远镜看了许久,半晌才从嘴里说出一句话。
“不!”
一旁,他的侄子、今年二十二岁的施琅却是摇摇头。
“叔父,自从上次在日本海域兵败之后,侄儿便对这什么瀚海军的水师上心了,最后综合各方消息”
“如何?”
“彼等无论是陆师还是水师,都是军法森严,比如说这水师,停泊时如何安置,晚上如何值守,如何巡逻,如何操练都有一定之规,别的不说,就说那巡逻,按照江浙一带海商的说法,除非遇到恶劣的天气,彼等的巡逻路线都远到一百里,凡是关键的航线几乎都有彼等之身影”
“那你的意思?”
“其中必定有诈!”
“如何个诈法?”
“具体不知,不过彼等肯定在酝酿一个巨大的阴谋”
第三十五章 木。野狐。禅之十三:火中取栗(2)
施琅从小就以胆大著称,十岁那年就上了郑家的船队,从洗甲板开始,到操帆手、舵手、弹药手、瞭望手、战斗兵、炮手,就没有他没干过的,加上他又读过私塾,尤喜兵法,自从正式加入郑芝龙的部队后蹿升得很快,目前已经是一个千总了。
当船队抵达旅顺湾的入口,黄金山、老虎尾之间的那处狭窄水域时,那两座灰色的圆堡立即引起了施琅的注意。
“夹狭窄水道而设,堡内若是设置有火炮的话完全可以封锁住水道”
施琅端着单筒望远镜看了看,他并没有发现圆堡有设置火炮的景象,与此同时,旅顺湾里,以及外面附近的海面除了只有一艘帆装盛开的船只正停泊在湾内靠近旅顺堡的码头,并没有其它船只或军卒的影子。
那艘帆装盛开的船只以前在琉球时施琅见过,一见之下这心里便痒痒起来。
通体暗红,长约十丈左右,宽约两丈,目测只有一层火炮甲板,不过依旧有三根桅杆,前面的两根桅杆都有四面横帆,后部桅杆有三面横帆,首尾还有三角帆。
船体通体修长笔直,几乎没有首尾楼,桅杆的高度几乎与船体长度平齐。
“v”字型的船首,在船只主桅杆的两侧,两面辅助帆已经挂起来了。
这艘船只令人惊叹便是它那茂盛的帆装了,一共十六面白色的船帆全部张开始会使人一下忘记了帆下的船只,而以为那是海上盛开的一朵白莲花!
当时在琉球外海施琅与郑森、丁镇三人甫一见到这艘船只便惊呆了,除了惊人的船速,便是那漂亮的帆装。
郑森回去后让自家在泉州的船坊也建造了一艘,也学着雨燕号那样挂起了横帆,很可惜,他们建造出来的船只最终还是福船的模样,虽然首层甲板也尽力削平了,可那“v”字型的船首、五比一的长宽比他们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勉强做到了在大海里也无法航行,稍有大风便会侧翻,更不用说加装侧帆了。
眼下就有这么一艘船只停在码头,还只有一艘船只!
施琅能在历史上留名,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辈,他心里虽觊觎那艘船只,这心里也在紧张地思索。
“蛮贼这是何意?想诱使我等无端闯入海湾,然后伏船尽出将我等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