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冰封帝国-第4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十三章 川藏决战(3)小黄雀白文选
在雅州东边约莫百里的地方,是隶属于嘉定州后世乐山市的洪雅县,
嘉定州是李乾德的地盘,北面的眉州却是武大定的地盘。
就在李乾德、武大定围攻雅州之时,眉州已发生巨变。
大西国定北王张能奇带着两万大军南下了。
大西军与大顺军差不多,十分重视用间,在艾能奇突入眉州之前,便将境内的布防情况摸了个遍,当得知武大定离开眉州去雅州后,艾能奇便带着两万人马秘密南下了。
眉州逼仄,武大定又将主力带走了,艾能奇在武大定还没有得到消息之前便拿下了整个眉州,拿下眉州后,下一步自然是嘉定州和雅州,最后艾能奇选择了雅州,因为那里的明军正在内讧。
艾能奇在张献忠四大义子中以勇猛著称,他的前锋也是如此。
白文选,一个年纪比四大义子都大的大西军猛将,今年三十六岁了,张献忠定都成都后被封为前军都督,眼下他正是艾能奇南下大军的先锋官。
拿下眉州后,艾能奇将眉州留给了后续过来的大西军,自己带着一万五千主力向西北进发,准备拿下隶属于雅州的名山县,然后从北面威胁雅州。
当然了,这一切,无论是武大定还是袁韬都蒙在鼓里。
在原本的历史上,由于北面清军的压迫,张献忠准备沿着岷江南下,退到云南再做打算,由于携带的财宝数量实在太过庞大,他只能利用船只运输,士卒也大多在船上,结果被杨展打败,大量船只沉没,造成了所谓的“张献忠沉银”,失败后又退回成都,最后向东逃亡,最后死于西充凤凰山。
这一世,虽然没了清军,但取代清军位置的大夏国却并没有立即拿下四川,这让张献忠有了喘息之机,与南面的杨展也没了水战,不过陆上的战斗他还是失败了,杨展的骑兵给他还是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对于尼堪的好处是,他这个财迷一直记挂着张献忠的金银,眼下还好端端在成都藏着,数量虽然没有李自成在北京搜刮得那么多,不过也相差无几,那可是好几个省的财富。
或许这才是尼堪没有对张献忠及时下手的原因?
只有天晓得。
艾能奇号称勇将,实际上也不是莽夫一个,否则也不会被狡猾的张献忠瞧上,收为四大义子之一,他以主力前出眉州,他的先锋官,白文选却以五千步骑进入到嘉定州境内,这样的话,就算目前身在眉州的李乾德、袁韬、武大定知晓了也摸不着头脑。
白文选晓行夜宿,一路避开城池和市镇,越过雅州、洪雅之间的玉屏山,突然来到了雅州城附近,当陈文盛抵达城下时,他的五千步骑正在雅州城以东的青衣水南岸的山上休整,离城池只有十里路!
白文选,身高力大,年少时便以一身力气受到张献忠的赏识,也被他收为义子,眼下的他正站在山上高处眺望,可惜他没有望远镜,十里的路程,想要用肉眼看清楚雅州城下的动静,不用说也是白费。
他当然不是在看城池,而是在看山下那条官道。
他没有望远镜,不过自有观察之法。
人,只有人抵近观察,才是最可靠的。
果然,没多久,道路上飞来一骑,看模样是明军打扮,那人来到山下后,四处查看了一下,随即便催马上山了。
没多久,那骑士便来到了白文选的面前。
“都督,城下正有两支军队在大战!”
“哦?可是武大定与杨璟新?”
“不是”
“难道是陈佳盛?”
“也不是,都督,这支军队都是骑兵,约莫三千来骑,铠甲齐整,战力强横,职部当时在离城下最近的山上一棵大树上观察许久,当时,武大定的手下正要攻城,那支军队突然出现了,一路奔向武大定的步军,一刻的时间便击破了那支步军”
“另一路骑兵非常耀眼,彼等浑身穿着亮闪闪的整块甲胄,手里都是宽刃长枪,杀向了武大定的骑兵”
“慢着!亮闪闪的整块甲胄?你的意思”
“是的,都督,若是职部没猜错的话,大夏军来了!而且肯定是从西北大草原过来的!”
白文选心理一凛,这一出是他、艾能奇甚至包括张献忠从未想过的,眼下瀚海军竟然出现在雅州,那么自己的“奇袭”还要进行吗?
实际上,这次突袭雅州,艾能奇那一路是明路,而自己这一路才是杀招,人数虽然不多,不过却是战力最强的一路!
“都督,那奔向武大定的亮甲骑兵人数约莫千人,本没有武大定的兵力多,都督,您是知道的,武大定在我等义军中也是悍将一员,最擅骑兵,人数一直不多,不过从天启年间能活到现在的小股义军并不多,而武大定恰好是其中之一,他的这两千骑兵按照我等之前的情报,有约莫一千都是陕西兵,都是跟着他走南闯北的老卒,放到我大西军,绝对称得上领头子级别”
作者按:“领头子”战术是大西军与大顺军三堵墙类似的骑兵战术,大西军最精锐的自然是骑兵,不过骑兵也有分别,能在十次大战中活下来,背部没有伤疤的骑兵被拨入领头子行列,受老营管辖,优先娶妻,有固定薪饷,伙食也优先安排,可以说是大西军最精锐的部队,孙可望、刘文秀、李定国、艾能奇都是从领头子里拣拔的,白文选也是
“亮甲骑兵冲过来时,武大定的骑兵虽然仓促,但也做好了准备,况且他们人多,职部原本以为这场战斗要斗上个一天半日的,没想到那亮甲骑兵的战法十分特别”
白文选也来了精神,如今瀚海军闻名天下,靠的就是骑兵,几乎没有败绩,而白文选可是大西军中领头子中的佼佼者,当然了,像大西军这样的旧式军队,跟此时的明军、清军、蒙古精锐一样,领头子多半能开硬弓,能使粗重的武器,大多以勇猛、力气见长,而他白文选的兵器就是一杆从明军那里缴获的马槊,左手则是此时陕西出身的流贼惯用的大刀。
“亮甲骑兵从武大定的骑兵队伍里钻了过去,对,就是钻,武大定的士兵普遍穿着牛皮甲,加上红色的上衣,以红黑两色为主,而亮甲骑兵则是白花花的一片,职部远远看去,就好像突然发了大洪水,洪水冲进了武大定的队伍,并很快穿透了他的队伍”
“大约一刻的时间,亮甲骑兵便从武大定队伍那一头出来了,这样的战法,这样的战力,职部从未见过!再看时,武大定队伍已经变得很是稀薄了,对了,那亮甲骑兵在冲击时,除了右手的样式奇怪的长枪,左手普遍拿着短铳,枪械碰撞的声音杂以短铳击发的声音,场面十分古怪”
“亮甲骑兵传过来后,又从战场另一侧进行了第二次突击,此时,战场上十分混乱,职部见到有少数骑兵跑回了附近的营寨,也不知是不是武大定”
“武大定的步军更是不堪,也很快溃不成军,此时,那支身穿细鳞甲的骑兵应该还在满场追杀这支步军,而亮甲骑兵在一旁休整、警戒”
“继续探查!”
“是!”
等侦骑远去后,白文选陷入了沉思。
若是武大定、杨璟新抑或陈佳盛战成一团,让彼等杀个两败俱伤之时自己再突入是最佳选择,不过眼下却出现了那支早有耳闻,却并未谋面的瀚海军,这就要仔细思量了。
按照那侦骑的说法,瀚海军击败武大定的骑兵也就是在须臾之间,这样的战法闻所未闻,这样的战力也闻所未闻,何况还有大量的“亮甲骑兵”在一旁警戒,自己的骑兵冒然闯入,必定会遭到这支部队的迎击,加上那鳞甲骑兵,自己的五千人还真没有什么胜算。
再者,瀚海军突然来到此地,并介入到川西战事,就不大可能只有这一支骑兵,没准左近还有部队埋伏,若是那样,自己就更不能轻举妄动了。
这样的重大情报,我大西军怎么会没有提前知晓?
想到这里,白文选不禁对眼下大西军掌管细作的丞相、张献忠的女婿王兆龄怨恨起来。
张献忠称帝后,虽然没有像明国那样任用锦衣卫、东厂这样的特务机构,不过也建立了一支秘密部队,这支部队以领头子精锐为骨干,杂以他人构成,原本是由孙可望掌管,不过或许是考虑到孙可望等义子手中权势过重,便将这支部队的权力交给了他的女婿王兆龄,虽然没有走到“以文制武”的路上,不过也相差不远了。
定都成都后,张献忠对王兆龄几乎是言听计从,大西军上下都认为是此害了大西国,不过张献忠对他一直信任、优渥有加,众人就是想除掉此人也力有未逮。
在原本的历史上,张献忠被鳌拜在西充凤凰山一箭射死后,孙可望等才除掉了王兆龄,让大西军慢慢走上了正轨。
闲话少说,眼下的白文选可不是简单的莽夫那样简单,转瞬间他便拿定了主意。
“你,秘密过河,潜往名山县,通知定北王此地的情形,你,立即秘密南下,通知大王,就说瀚海军已经入川,川西局面大变,如何应对,请大王及早定夺!”
吩咐完之后,白文选下达了一个让他的亲信认为匪夷所思的命令。
“掉头回军,趁明军不注意,占据洪雅县!等候定北王、大王的命令!”
第七十四章 川藏决战(4)灌县遭遇战(上)
茶马驿,灌县西北五十里。
说是五十里,那是因为,此地位居岷江西岸,岷江流经此地后,先后经历
几个大拐弯,然后才到灌县,实际上,两地直线距离也就二十里。
映秀镇,是她后世的名字。
眼下还是以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驿站而存在,从此地开始,沿着岷江向东北可达汶川、茂州、松潘,向西北,有一条古道,可绕到阿坝、金川去甘孜,陈佳盛走的就是这条道路去的雅州。
从茶马驿开始,便是汉夷的分界线了,出了茶马驿,肯定是汉人的天下,但过了茶马驿,古道、驿道上汉夷杂居,比如汶川、茂州等,山上则是夷人的天下。
如此重要的地方,无论是谁控制成都平原,都不会掉以轻心,大西国建立后,一开始将这里与灌县、郫县合为一个防区,由大将张君用镇守,后来张君用由于“杀人少,未足立威于川人”,被张献忠杀死,冯双礼兵败眉州之后,便被贬到灌县接替张君用。
要知道,冯双礼可是宿卫四营的统领之一,深受张献忠、孙可望器重,如今却打发到灌县扼守成都的西大门,对付的自然是茂州总兵朱化龙以及山里的夷人,朱化龙以区区汶川、茂州、松潘三处逼仄之地,自然养不了太多兵,也就是不时出山袭扰,打打游击而已,根本无损成都分毫。
故此,说是茶马驿灌县郫县的防守,实际上只要守住茶马驿,就万事大吉,因为想要从山里出来,只有通过茶马驿一条道路,当然了,你也可以爬山过来,不过那样的话,等你抵达灌县,已经累得只剩下半条命了。
所以,茶马驿号称驿站,实际上与一个县城也差不多,以前明国在此地设有关城,与飞仙关一样,一面临江,一面紧贴悬崖峭壁,只有南北两门,关城周长两里,可驻兵五百,看似不多,不过此地离灌县只有五十里,骑兵快的话,半个时辰也就到了,何况此堡城墙高大结实,城头设有小炮,想要攻破也不易。
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
这一招,张献忠屡试不爽,以前他攻打襄阳、庐州合肥、武昌、长沙等大城,都有内应,否则,以这些城池的规模的坚固度,想要堂堂正正攻破谈何容易,李自成三打开封便是明证。
前面说到的张君用,原名张其在,本是张献忠的手下,后来在河南投靠了左良玉,成了镇守武昌的大将,后来张献忠攻打武昌时,张其在又反出明廷,重新投靠了张献忠,为张献忠拿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
正是因为拿下了坚固的武昌城,才使得已经本来有些沮丧的张献忠重新在心里燃起了与李自成一较高下的火焰。
张其在以后改名张君用,便是为张献忠所用,结果还是在拿下成都后被杀。
有了这些经验,大西军对于自己可能被敌人利用而破城的危险一直小心万分,这不,为了防备这一点,大西军在关键的城池、关隘都使用了出身陕北、跟着张献忠转战至少十年以上的老人,还多是出身领头子的将领。
冯双礼就不说了,镇守茶马驿的守将叫刘进孝,是江油守将刘进忠的弟弟,另外,在此时的大西军里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县以下城池、关隘的守将只有守土之责,严禁擅自出战,只有都指挥使以上州城以上的镇守者的将领有权出动兵马。
故此,不但刘进孝只能死守关城,连负责灌、茶马驿、郫县三地守卫重任的冯双礼也只能死守。
这里面,既有张献忠的意思,也有王兆龄、孙可望的意思,因为像灌县这种地方,离成都实在太近,成都已经驻扎了重兵,再在这些地方安置大量的兵力就不合算了。
他们千算万算,没有想到还有像刘进忠这样心思起了变化的将领,在这一世,还是重庆总兵曾英主动找上了刘进忠,自然是让他重新回到明廷阵营,如果还是原本的历史,刘进忠虽然没有立即同意曾英的拉拢,但也在私底下与重庆方面往来,后来被张献忠发现后自然勃然大怒,可巧此时清军开始大举南下,刘进忠见形势危急,干脆投靠了清军。
这一世,没有清军南下,张献忠也发现了刘进忠与曾英往来的迹象,不过由于并不急迫,他并没有显出要法办刘进忠的迹象,只是将他从广元调到了江油,隶属于刘文秀指挥。
当大夏国占据甘肃后,立即找上了刘进忠,没有任何悬念,已经在曾英那里尝到甜头的刘进忠毫不犹疑地答应了,此时,只要不是瞎子,谁都知晓大夏国实力最为强大,一统全国是迟早的事,比历史上的清国更为明显。
而刘进忠的弟弟刘进孝自然唯兄长马首是瞻,等陈启新带着大军抵达茶马驿时,立即打开城门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