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雄霸天下-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这里更成为了忠于秦王的关中精锐所驻扎之地。
各地的郡县兵多为更卒,与之不同的是,栎阳的大营之中常备军乃是职业军人。
这其中,有着蒙氏的骑军、王氏的虎军、李家的飞军等一众精锐军队。
如今秦军刚刚灭了韩国,这些军队依旧聚集在关中。
可是一众秦将,早已经摩拳擦掌。
因为秦庭已经定下了方略,下一个便是赵国。
当然,若只是赵国的话,还不值得蒙武、王贲、李信等一众军中将领太多在意。可是,赵国之中,却有着李牧。
兵家之中造诣最高者,继白起、廉颇之后,如今挡在世间一众将领面前的最高峰。
就如一座大山一般,挥之不去。
而尽管,此刻的赵国主昏臣庸,又经历了大面积的饥荒,国力凋敝至极。可谁也不敢轻言,就此能打败李牧。
王翦尚未来,一众将领已经聚集在桌前,研究着军情。
秦军此次攻赵,依旧是南北两路齐进。
一路过井陉,一路出河内,两路大军南北围攻邯郸。
上一次秦军攻赵,李牧率领边军在北应敌,而派司马尚南下防御。这一次,也应该差不多。
与秦国不同,赵国此时国力疲弱。十多万邯郸军被秦军覆灭之后,这么多年,还没有恢复,赵王室只能依靠边军御敌,
面对秦军的战略进攻,李牧实际上能选择的方案不多。甚至可以说,只有一个方案。
赵军必然会在邯郸北部占据要地,使得秦军去攻,从而寻找战机,击溃秦军。而在南面,司马尚依靠南长城,进行战略性防御。
秦军前两次进攻,李牧都选择了这个方案。他手中的筹码原本不多,而现在,则更少了。
可也正因为这样,才显出了李牧的不易与可怕。
如今在秦军之中,旧有的派系大多不存。王齮、麃公、蒙骜等老将的逝去,加上樊於期的大败与安西镇军北戍,在关中,几乎看不到旧有派系的影子。
如今秦军中一众将领皆是秦王亲信,由秦王一手提拔。
不管是王翦这等持重的大将还是李信这等骁勇的猛将,都充满了锐气。
也因此,他们对于伐赵之战,显得更加兴奋与激动。秦军的气象,也显得更加有朝气。
伐赵之战,真正重要的,也是一众秦将在意的,则是北路一战。
其中作为重要的对手,赵军的胡刀边骑。
这支昔年由赵武灵王创立,如今在李牧手中达到一个巅峰的骑军。
要与之相争,起码要有与之对等的骑军。
大帐之中,一众秦将看向了蒙武。秦军不乏骑军,但是蒙家的骑兵素来骁勇,在整个秦军之中,都是数一数二。
战事讨论到一个节点,蒙武见一众秦将看了过来。他缓缓开口。
“赵军的骑军虽少,可是很精锐。李牧擅长大规模兵团作战,犹重骑军。我听闻即使当年赵国边军被打压,日渐困难,不得不减编的时候,李牧都始终没有缩减这支骑军。要对付,不容易。”
李牧能攻能守。无论是当年在边境覆灭了十余万胡骑,还是在寿地斩杀十万秦军,都证明了这一点。
可如今,由于秦赵两国巨大的国力差距,李牧只能进行战略性防守,坚守壁垒,伺机破敌。
这对于李牧能力的发挥有着限制,可同时,骑军这宝贵的机动力量,必然会成为李牧手中为不多的重要筹码。
蒙武意识到了这一点,感觉并不轻松。周围,一众秦将的笑声传来。
“这可不像是蒙大将军说的话。”
“面对李牧,怎么慎重都不为过。”
蒙武一言,刚才的调笑声瞬时消失了。
帐中氛围有些压抑,蒙武沉吟一声,说着。
“若是汉阳君的金城骑能来,那么应对胡刀边骑,则更有把握。”
蒙武一言,帐中压抑的氛围消失,取而代之的,更多的则是沉默与疑惑。
这几年来,赵爽可谓很低调,低调到如今秦军之中的年轻将领都只闻其名。
李信望了过来,有些慎重。
“金城骑?”
蒙家的骑军曾经北援上郡,与当时的赵爽一起对付匈奴,见过他手下的骑军作战。
“其骑所用战马多为西方大马,与匈奴交战,同等数量下,胡骑根本无法与之为敌,连逃也逃不掉。”
秦军骑军不少,主要的战马来源都是陇西、北地。河套地区的战马体型较为矮小,而河西走廊出产的战马,不乏高头大马。
再加上,从月氏一战中,赵爽获取了大量的乌孙马,甚至是大宛马。在整个秦军中,赵爽麾下的骑军,都是数一数二的精锐。
李信听闻此言,心中多有计较。
月氏一战后,羽林军复归南郑地。匈奴之战后,世族一系的军队西戍。以至于如今,秦军之中,一些近两年提拔上来的将领、校尉,都不知道这位汉阳君。
如今蒙武这么一提,李信心中也起了心思。
正当此时,王翦从外走了进来。身边,还跟着杨端和。
“朝廷灭赵的策略已经决定。诸将听令。”
“诺!”
……
王翦安排好了具体的部署之后,一众将领退了下去。大帐之中,只剩下了王翦与杨端和。
“此战之中,汉阳君欲如何?”
“将军何以有此问?”
杨端和在一旁,轻声问道。
“太原五万军领命北防,牵制代地的公子嘉军。汉阳君这一手棋,让人捉摸不透啊!”
“将军多虑了,这不过是寻常的调动罢了。公子嘉虽说与邯郸那边闹得很僵,但是赵国覆灭的话,他说不定会南下驰援,不可不虑。”
杨端和轻声一言,王翦听了,也只是一笑,并不相信。甚至,心中起了胜负之欲。
“如此,就看谁能先胜赵军吧!”
第五百一十七章 玄武
金城。
秋风吹起,落雨菲菲。
赵爽站在窗前,看着错杂的雨势,耳边是噼啪作响声。
城中的建筑渐渐被雨势所笼罩,看不真切。太阳下山,寒气从窗外侵袭而来,与屋中青铜炉中散发的热意冲撞。
乍暖还寒,在这种天气之中,尤其容易生病。
随着这座城池的规模扩大,催生出不同产业的同时,人口也在逐渐增多。
与初时不同,人口的增多,则需要引入律法与更多的管理人员,来管理这座城池上上下下。
从城门的守卫,到居民区的治安,再到市集商铺的交易出入和战略物资的管控,还有税收,这一切都需要一套官僚系统。
赵爽并不缺少这样的人才。无论是自己部族之中的血亲,还有关中世族中子弟,亦或是华阳太后往他这里塞的楚系年轻一辈。
在赵爽整个封地之中,像是金城这个级别的城池有两座,还有一座便是南郑地的主城,都是十万人口以上级别的大城。
再加上周围的城邑与胡羌山夷等部落,赵爽封地实际的控制人口在百万左右。
十年之间,赵爽的封地人口从二十万到一百万,实力增强了四倍。金城与南郑地主城都是大城,但作用不同。
除了必要的军事需求,一个主要掌管贸易,而另一个更加注重农业。只是,两城相隔千里,并不能互相呼应。更像是两个轴心,以各自为中心,吸引着附近的城邑与人口。
赵爽的私兵,维持在一个很低的程度,只有两万左右。虽然都是常备军,其中还有大量的骑军,但是相较于这等级别的大城的军事需求,其实数量并不多。
因为更多的,这两座大城周围的军事压力,是由秦军来承担。
房门缓缓打开,墨鸦从外走了进来。看起来,他是刚刚从外面而来,身体上还有些许的潮湿。
“主上,照夜传来的消息,罗网在赵国有异动。”
随着秦国并吞天下,不只是秦国的国力在增强,便是站在秦国一边江湖势力也是一样。
罗网,自然不会放过个机会。
“看来是时候了。”
赵爽转过身,看向了墨鸦。
“李左车如何?”
“他已经回到了赵国。”
赵爽点了点头,向前走了几步,来到墨鸦的身旁。
“这一次,你不必跟随而去。”
墨鸦有些诧异,抬起了头,却听得赵爽说着。
“于领地之中,已有一军两骑的编制,我欲再设立一卫,名号玄武,便由你统领。”
墨鸦一愣,面容上出现了一丝担忧,拱手道。
“那主上身边的护卫该如何?”
赵爽拍了拍墨鸦的肩膀。
“无需多虑。人手、营房、据点与物资,我都已经准备好了。光靠墨家的力量,管控这里的江湖势力还是有些不足。玄武卫最为重要的,还是守护好领地,照管南郑地到这里的通道。”
“属下遵命!”
赵国。
“少将军!”
一众将领围拢过来,数年不见,李左车英武了许多。
如今赵国经历了地震与饥荒,国力大衰,可是今日的一众边军,想较于过去,则是好了许多。
普通的士卒不再穿破了的鞋子与衣服,将军的甲胄与武器也终于换上了新的。
在邯郸朝廷认识到了这数万边军的价值,尤其是认识到了这数万边军是防御秦军的唯一选择时,还是花费了不少,用以支援和武装。
“祖父呢?”
“武安君正在屋中中研究军情。”
“如何了?”
李左车问道。在邯郸军团数次被秦军歼灭之后,赵国军事实力大损的同时,所剩余的军事资源其实已经不多了。
韩国灭后,其地被设置为颍川郡。之后,秦军一鼓作气,经过短时间的休整,关中的大军再度东出,南北两路钳制邯郸。
王翦亲率大军将上地,出井陉。杨端和则率军出河内,过邺地,兵临漳水。
这一次,秦军精锐尽出,意欲一举灭赵。
而赵军一边,也没有因为上两次的胜利,而显露出一点轻敌的意思。
身为兵家,最为重要的便是认清敌我形势。而秦与赵两国之间的国力差距,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邯郸那边这一次是倾力支持。不过,即使如此,要打赢这一仗,依旧很难。”
李左车与众将来到屋前,却见房屋之前,有一人正在叫嚣着。
“我乃是大王的使者,欲见武安君,你凭什么不让见?”
被挡在屋外的是大臣韩仓,跟随在他一旁的还有郭开的族人郭其。
“武安君已经说了,粮草的事情就到此为止吧!”
“好!好!”韩仓气极,挥了挥袖子,“我们走!”
两人正欲离开,郭其忽然停了下来。
“李左车,你不是辞官了么,怎么出现在这里?”
“这是我李氏的宅邸,我为何不能在这里?”
韩仓看了一眼李左车,甩了甩袖子就离开了,还留了一句。
“老的小的,都是不近人情的东西。”
郭其一下子被韩仓甩开了,也不及得细想,小步跟了上去。
“怎么回事?”
李左车问着,一旁的将领则解释着。
“这韩仓,吃空饷吃惯了,这次吃到我们头上,碰了一鼻子灰。”
“这次邯郸给的军粮,本就不多,按照他的意思,这仗我们还打不打?”
“你以为这背后就韩仓一个么,没见郭其那小子屁颠屁颠跟在后面,我们的相国才是后面的大头。”
“蛇鼠一窝,这赵国迟早被他们……”
“不得胡言!”
……
一众将士抱怨着,李左车摇了摇头,向前走了几步,与一众将士拉开了距离。
“左车欲拜见祖父!”
“少将军稍候。”
刚才拦着韩仓的将领,转身进屋,可再度出来的时候,脸色却有些奇怪。
“少将军,武安君说如果是一个孙儿要拜见祖父,可军中无常礼,就免了;如果是一个士兵要向将军报告,那你现在也已经不是赵军的人了。所以,不必见了。”
一众将领互相看了看,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左车面色微变,拱手一礼。
“请禀告祖父,孙儿知晓了。”
话语轻落,却带着淡淡的叹息。
第五百一十八章 初战
秦军大营。
清晨寒冷,军寨之中弥漫着雾气。王翦独自一人,待在主将的大帐之中。
帐外马蹄声匆匆,人员往来不绝,十分喧扰。
王翦对着面前的沙盘,心中却始终冷静。
这是与赵国边军第一次作战,也是精锐尽出的一战。
随着日头上升,自交战以来第一份军报传来。
“报,李信将军率领三千飞军,已经夺得赵军左寨。”
王翦得报,手伸了出来,将沙盘上赵军阵垒最左边的一个营寨,摆上了秦军的兵棋。
这是一场小的胜利,但对于秦军而言,也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秦军之中,拥有着许多优秀的将领与校尉,足以完成上面布置的战术。
“报,王贲将军率领三千虎军,已经夺得赵军右寨。”
王翦又将兵棋摆在了右面的寨子之上,不带一丝表情,始终冷静看着这一切。双方形势的变化,则在沙盘上完全体现。
一个个军报传来,秦军在午时之前,基本上已经拔除了赵军在外围所有的据点。
只是在此时,王翦的面色却开始变了,变得认真起来。因为他清楚,这个时候,李牧要反击了。
大寨之中的士兵还未吃完饭,外面的军报已至。
“报,李信军于沙板坡受阻。”
“报,王贲军于十里沙遇赵军都尉奇,此时正在激战。”
“报,赵军忽出奇兵,复夺松石谷大寨。”
……
兵棋推演,自这一刻开始,便陷入了焦灼之势。在秦军的兵势深入之后,进入了李牧欲设战的战场时,双方便展开了拉锯战。
两军围绕着赵军设立的第二线阵地,反复争夺几个关键的位置。
直到日暮西斜,李信第一个回来。
他看起来很是狼狈,不过血气激昂,很是兴奋。
“上将军!”
“战况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