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雄霸天下-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只怕楚军不会给我们这些时间。这次他们虽然退却,可不用多久,还会再来的。”
“所以,与其让他们来,不如主动出击。”
李信苦笑一声。
“楚军贼着呢,这一路上,我多次想要与他们决战,可他们都拖着。不把我们耗到筋疲力竭,他们是不会动手的。”
赵爽目光泛着一层幽色,嘴角带着淡淡的笑容。
“所以,我还需十日的时间。倒时,楚军就是不想要与我决战,也不行了。”
看着赵爽脸上自信的笑容,李信有些奇怪,赵爽这是哪里的把握?
楚军大帐。
季布扶着英布,回到了中军的大帐之中。
帐中肃静,项燕坐在帅案后,面色有些难看。
昨晚的战斗,虽然楚军最后撤退了,可依旧是一场胜利。右军虽然被击溃,可左军维持不胜不败,中军也是项氏的本部军队可以说是有很漂亮的战绩。
楚军与秦军的伤亡比,大概在一比四左右。这样的战绩,还是对秦国最为精锐的关中军,放到哪来都说的过去了。
只是战术上的胜利,不代表了战略上的胜利。
“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项燕开口道,帐中诸将都沉默不语。楚军的优势还在,因为秦军的困局还没有改变,至多延长了败亡的时间。
这场战斗最为关键的还是韩陈之地。楚军一日不解决秦军,昌平君就得在那里耗着。
只是这个时间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永久拖下去。秦军在东郡驻有的军队,是另一支精锐,不下李信飞军的王氏一族的虎军,战功赫赫,刚刚灭了魏国。
这一战,秦军必定会不惜代价平息韩陈两地的叛乱。
“必须在半月之内,解决这二十万秦军的主力。”
项燕看向了一旁的范增,对方脸上有着明显的忧虑。
“先生,你在担心什么?”
“看秦军这次的部署,不像是李信的风格。秦军的主帅怕是换人了。”
“这个时候,谁能接替李信?”
项梁在旁说道。
“那个一直不曾出现的人!”
范增一言,众人心中一惊。接着,帐外便传来了一声急报。
“上将军,有三万秦军在向我们营地而来。”
营帐之中,一众楚将皆惊。一场激战才刚刚结束,秦军便这么快开来,实在太反常了。
“他们打得是谁的旗号?”
范增在旁,问道。
“大秦关内侯汉阳君赵爽!”
项少羽转头看,正见阳光从天窗上照耀而下,映照着项燕一副极其复杂的面色。只见这位手握二十万大军的楚军主帅身体后倾,微微低下了头,喃喃一语。
“他果然来了!”
第五百九十章 攻守
楚军大营。
三万秦军的怪异举动,并没有让楚军贸然出军。
项燕很是谨慎,迅速派遣斥候打探消息。可真正的消息,却是龙且从远方带来的。
“睢阳?”
龙且点了点头,向着帐中一众人解释道。
“赵爽在来之前,便让砀郡守准备粮草。如今睢阳的粮草正顺着泗水而下,第一批已经在蒙恬军的护送下,现在正运往秦军营寨。”
项燕当即站了起来,走到地图旁,看着赵爽如今扎营的地方,若有所悟。
“难怪赵爽驻军此地,想必是为了维护从砀郡而来的粮道。”
项燕心中有了定论,转身询问道。
“有多少粮草?”
“十万石!”
范增在旁,声音有些急切,追问道。
“消息可准确?”
“是昌平君让我带来的消息,应该确切。”
如今的局势十分微妙,十万石粮草如果落到秦军手中,足以改变整个战争的走向。
在场的一众楚将都感受到了一股紧迫感。
“上将军,立刻出军吧!”
项燕摇了摇头。
“赵爽立军之地选的很是巧妙。居高临下,辐射四辏。他这一部在前,秦军的大军在后,我们强攻,必然损失惨重。重要的是,他怕是就要我军去攻,从而拖延时间。”
楚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个时候,与秦军展开拉锯战,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事情未必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便在此时,范增说道。此时帐中,唯有范增这位军师最为沉稳。
“魏国被灭不久,地方的秩序还未安稳。就算秦国能凑出十万石粮草,可也无法凑出足够的舟车畜力运转。那十万石粮草,不可能全部送到秦军手中。
说到这里,范增看向了龙且,询问着。
“此时腾龙军团还能出动多少骑士?”
“不足三千。”
范增心中有了主意,看向了项燕,拱手道。
“上将军,不如此时派出游骑袭扰秦军粮道,一来探查虚实,二来可以打击秦军的士气。”
项燕点了点头,下达了命令。
“蒙恬的铁骑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你要小心。”
“末将明白!”
一众楚将离开了营帐,处理军中事务。毕竟,刚刚经历了一场战斗,楚军需要重新整顿,为下一次战斗做准备。
只是,范增刚刚出去没有多久,便再度回转。
“上将军,刚刚我私下里向龙且询问了一下陈地那边的情况。”
“如何?”
范增摇了摇头。
“情况很不好。南阳那两万军没能及时撤离,如今陈地的防守力量,只剩下了一众降军、忠于楚国的百姓和韩楚两地贵族的私兵,总兵力不到三万。王贲率军水陆并进,日夜猛攻,昌平君说,韩地就在这一两日间会被秦军重新掌握,他最多还能撑十日。”
“十日么?”
这个数字要比项燕预想之中的时间要短许多,可见情况的恶劣。
“还有一个情况,比较奇怪。”
“什么?”
“驻守叶县的李开军忽然进入了韩地,可并没有北上新郑平乱,而是驻扎在汝水沿岸。”
“赵爽想要做什么?”
项燕眉头一皱。韩地是中原枢纽之地,境内汝水、颍水两大水系,都是重要的水运通道,直接连通淮水。
“我只怕赵爽的棋会布在我们无法防范的地方。”
“先生的意思是?”
“寿郢!”
项燕面沉似水,久之,叹了一口气。
“十日之内,必须找到战机,发动一轮对秦军的反攻。可若是抓不住,昌平君一番布置,便只能作废,我等只能再图良机了。”
楚军与秦军不同,如果不能一战决胜,而是陷入楚国与秦国的国力消耗战,那么楚军必败无疑。
对于楚军最好的良机,便是再度等到那二十万秦军粮草耗尽,再进行一轮战略反攻。因为正常的决战之中,楚军便是能以一比一乃至一比二的比例换人头,付出十万人马的代价将这二十万秦军消灭,也是划不来的。
秦国没有了这二十万大军,还能继续抽调二十万。可楚国没有了这十万大军,一半的国土便没有了,若是二十万都战败了,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汝水沿岸,一支船队正在沿江南下。
高岸之上,卫庄手持鲨齿,看着江岸上的风景。
“小庄!”
盖聂从后而来,手中握着渊虹长剑,缓步走来。
卫庄身后,两名流沙的卫士手握冰矛,正欲拦阻,却见卫庄挥了挥手,让他们退了下去。
“师哥,是赵爽让你来的么?”
“你在韩地掀起了叛乱,便是为了帮助昌平君么?”
“你知道了?”
“三川的驻军已经南下,不过一两日间,新郑怕是要比以前变得更加荒凉。而陈地,也要不了几日了。”
“一座亡国的都城,荒凉是它本应有的景象。”
卫庄的话说的很是冷漠。
“他日秦国若灭,咸阳也不会比新郑好多少。”
“挑起无谓的战端,便是你的本意么?”
“我们这些人本就是为了乱世而生,你和我是这样,赵爽也是这样。若是天下平定,你我的价值又在何处?”
盖聂沉默不语,可卫庄的话并没有说完。
“所幸的是,战争还远未停止。我只是在提醒你们,秦国的天下并不平静,不要沉迷在那太平的假象之中。”
盖聂看着卫庄的背影,向前走了两步,与其并肩。
“所以,你打算收手了?”
“你我是同门,自然都知道聚散流沙之理。忙我已经帮了,我想要的也已经得到了,至于最后,昌平君能不能成功我并没有兴趣。”
能不能吃掉那二十万秦军,则是此次战争的关键。
“楚地的事情我听说了,胜负关键便在这十日之内。不过,我想赵爽的杀招应该不在那边。”
“杀招么?”
盖聂的目光看着江岸上的船只,陷入了沉思。
“李开的几千军队分驻上蔡、郏县,上百艘空船沿着汝水南下。这样景象,不是比新郑那边更加有趣么?师哥,你也是为此来的吧!”
盖聂脸上流露出一丝情绪,让他整个人看起来相当的严肃,与平日里的温和有礼时的模样完全不同。
“你想的和我一样么?”
卫庄微微抬头,看着碧蓝如洗的天空,猛吸了一口气,似乎在感受着这片天地之间的沧桑。
“师哥,还记得当年吴师伐楚么?”
“孙武、伍员!”
“而如今,攻守之势,异也!”
第五百九十一章 战火
陈地。
“大兄!”
当昌文君再度见到昌平君时,泪眼模糊。
“回来就好。”
昌平君感慨万千,最终只是微微一叹,说了一声。
“南阳的事情……”
昌文君正欲张口,昌平君却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
“我都知道,怪不了你。”
楚系在南阳经营许久,如今都折了。这不仅影响如今在陈地的战事,更影响昌平君归楚之后在楚国的分量。
不过昌平君却没有责怪的意思,转而问道。
“涟儿现在还好么?”
昌文君到嘴边的话仿佛噎住了,良久,才开口。
“人是没有什么事情,不过已经许久没有说过话了。”
昌平君面带愧色,悠悠一语。
“是我亏欠她良多。”
昌平君深吸了一口气,将心中那股错杂的情绪都摈弃了,抓住了昌文君的手。
“你回来也好,准备人马,开始撤退。”
“情况这么糟了?”
尽管昌文君前来时,已经看到沿途上秦军那乌压压的营寨与旗帜,却还是没有想到,如今陈地的情况已经到了非撤退不可了。
“韩地的叛乱已经被平定,不久前,最后一个叛军的营寨也已经被三川守军攻破。韩地一失,我们撑不了多久的。”
昌文君明白,韩地的叛乱,乃是为了分散秦军的兵力。一旦韩地之乱平息,所有的压力都会随着鸿沟与颍水两条水运通道,汇聚在陈地。
“现在城中还有多少兵力?”
昌平君摇了摇头。
“王贲日夜猛攻,只有两万多了。”
王贲的虎军人数在三万左右,与陈地的守军数量没有太大的差距。只是,若是在野战,两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昌平君能撑着这么久,也多靠了城防与周围的防御要塞,拖延时间。
可若是如今在韩地的秦军也顺流而下,那么两者之间的差距便会拉大,昌平君将会失去地利与城防所带来的优势。
“可楚地那边还没有分出胜负。”
昌文君一言,昌平君面色变得铁青。可很快,他便将心中的愤怒暂时放下。
“你手下现在还有多少人?”
“去偷袭鲁阳的一万军只逃回来数百。宛城破后,士卒逃散,在农家的接应下,也只回来了两三千人。”
“项氏发来的消息,十日之内,会再度与秦军展开决战。你带着人,立刻前往项城。那里有着楚国水军留下的几百艘船。此地乃是我们的退路关键,不能落到秦军手中。”
昌平君的话让昌文君面色一变,忽然想起了什么。
“说到船只,我想到了一件事情。”
“何事?”
“大兄知道,便在偷袭鲁阳失败的事情传来之后,我准备南下襄城,顺流而下。因此,我拍了些斥候前去查探。可不久之后,宛城被破。我也与这些人失去了联络。前两日,这些斥候在农家的接应下,与我会和。他们传来了一个奇怪的消息,说曾在汉水旁见到数百艘船沿江南下,不知所踪。”
昌平君听到这个消息,面色一变。几百艘船,肯定不会是民间的商队在活动。可这么大的数量的船队,南下的目的是什么?秦国如今在南境又没有大的军事活动。
“不对!”
昌平君猛然意识到了什么,走到屋中的地图前,看着桌案上的地图,上面记载着的淮水以北的战场,抬起了头,大喝道。
“快找南郡、九江一带的地图。”
昌平君发话,屋中一众人也在跟着找。陈地是大城,也是楚国旧都,遗留下的图籍很丰富。
花费了许多时光,终于找到了一张旧图。昌平君看着地图,不知不觉中,脸上留下了一层细汗。
“对了,难怪李开军会固守汝水!”
“大兄,怎么了?”
“还记得当年吴国伐楚么?”
昌文君点了点头。这是每个楚国人心中的耻辱,不过直到吴国灭亡,楚国都没能报这个仇。
“当年孙武、伍员助吴王阖闾伐楚,以三万之师破楚国二十万大军,攻入楚都,乃是我楚国的奇耻大辱。”
“可这和那几百艘船有什么关系?”
“还记得吴师进攻楚都的路线么?”
“当然记得,吴师出邗沟,溯淮水而上……”
昌文君一言,面色大变,终于意识到了昌平君心中担忧的事情。
“难道……”
“如今在秦国,能在那个地方出动数百艘船只的只有赵爽的羽林军。他们自南郑地出发,顺汉水入江,出黾塞,入淮水,可兵指寿郢。李开维持汝水水道,怕便是为他们打前站。”
昌文君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由淮入汉,过三关,这是当年吴师伐楚的路线。秦军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