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144部分

乱世栋梁-第144部分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那些桀骜不驯的晋阳武勋,确实让高澄头疼,这帮人仗着资历老,在军中多有旧部,根本就没怎么把他放在眼里。

    只有定下君臣名分,才能慢慢将这些老家伙熬软,至于淮南

    既然寿阳、钟离已被梁军攻下,朝廷在淮水南岸再无立足之地,大军南征,怕不是要打上一年半载?

    拿下淮南还好说,拿不下,那帮老家伙又要阴阳怪气了!

    高澄计议已定,决定择日返回邺城,好好筹划一番,然后让“狗脚朕”禅位,到了明年,那就是新朝元年。

    至于梁国

    高澄冷笑着,心中不以为然:连仓皇南逃的侯跛子都能围攻台城数月之久,可见梁国君臣全都是废物。

    自身难保的废物,有何资格与我争天下!

    。。。。。。

    钟离东,淮水边,李笠正在温习战例,看着眼前大水漫灌的河面,尽可能脑补出当年钟离之战的形势来。

    旁边,见多识广的张铤,给李笠及梁森、黄等人,讲解当年钟离大战的经过。

    前因略过,只说十余万魏兵围攻三千梁兵坚守的钟离城,梁国又派援军解围,最后双方各自投入兵力二十余万号称,僵持了三个多月。

    钟离北靠淮河,北岸魏军在下游河段、邵阳洲附近拉起浮桥,又在浮桥南端立寨,使得浮桥成为向南岸攻城魏军输送粮草的要道。

    这时,国朝大将韦睿叡率军自合肥出发北上增援钟离,横穿阴陵大泽,很快便抵达钟离下游,邵阳洲附近。

    并于下游道人洲驻扎的曹景宗联手,连夜渡淮,在邵阳洲另一端、距离魏军营寨百步内筑起一座营垒,这就是有名的“邵阳一夜营”。

    这座突然冒出来的梁军营寨,影响了浮桥的通畅,直接导致南岸魏军粮道几近中断。

    魏军为了夺回浮桥粮道,对邵阳梁军营垒发动进攻,却被梁军击退。

    此时淮水进入汛期,河水暴涨,梁军便用火船烧断浮桥、断粮道,导致魏军崩溃。

    梁军顺势追杀,魏军淹死、被杀将近十余万人,尸体遍布下游河面,惨得不能再惨。

    现在,李笠等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来到邵阳洲附近河段,看着眼前一片汪洋,哪里看得到那河中沙洲邵阳洲。

    今年雨水比较多,所以淮水水位暴涨,但不妨碍李笠讲自己的心得:“邵阳洲的争夺,关键在什么?快速筑垒!”

    “邵阳一夜营,在敌军眼皮子底下筑垒,不仅要快,还得牢固,如此一来,才能抵御敌军的反扑。”

    “即所谓的快、准,狠,指的是直接在敌人粮道上打入一颗钉子,断其粮道,顶住反扑,于是,魏国大军缺粮,军心大乱,很快崩溃。”

    见同伴们点点头,李笠又说:“我们此次,快攻寿阳、钟离,靠的就是一个快字,在援军反应过来前,用快速攻城法,将两座坚城拿下。”

    “这种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具体有多难,你们都体会过了。”

    梁森和黄点头,李笠确实说得没错,要做到快,谈何容易。

    攻城时,现场快速构建各种土木工程,需要组织、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这需要各级调度,还得根据突发情况进行协调。

    与此同时,还得防御敌军死士出城袭击,即考虑防御问题。

    两场攻城战,李笠的“团队”都全程参与,梁森和黄因为喊叫过多,喉咙都哑了。

    虽然没有刺激的白刃战,也没有令人热血沸腾的骑战,但光是组织快速攻城的工作量,就让众人得到极大锻炼。

    锻炼的是战时的组织、调度能力,而军队要有战斗力,将帅的组织、调度能力是很重要的。

    李笠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打仗时,兵力越多,就越要求妥善组织、及时调度,否则容易乱,一乱就容易崩。”

    “无论是敌前筑垒,还是快速攻城,大量的土木作业,是打胜仗的依靠,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建康之役”

    去年十月底,侯景攻入建康,围困台城。

    后来,勤王军汇合,于今年元月初,试图跨过秦淮河,在青塘一带扎营,为大军后续过河做好准备。

    结果,负责主攻的韦粲所部兵马,夜间渡河时因为大雾导致迷路,延误时间,抵达预设阵地筑垒时,被北岸侯景叛军发现。

    对方立刻发动猛攻,结果梁军这边,负责后续接应的将领怯战,导致营垒尚未立好的韦粲军陷入重围后孤立无援,韦粲及韦氏宗亲数百人悉数阵亡。

    韦粲是韦睿的孙子,祖父当年的邵阳一夜营,孙子想重现,却未能实现。

    因为突发事件夜里大雾弥漫导致迷路,加上友军“卖队友”,使得敌前筑垒失败,扛不住敌人猛攻,全军覆没。

    李笠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要记着,无论是敌前筑垒也好,快速攻城也罢,一定要随机应变,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他又举此次攻钟离的例子:“如今是汛期,我们乘船顺流而下,风险是很大的,因为河水暴涨,原有河道看不清楚,船只很容易撞到原来的河岸上。”

    “到了钟离,也可能会因为意外,导致水寨拼不起来,亦或是北岸过于泥泞,导致栈桥、工作平台搭建速度变慢。”

    “兵贵神速,这句话谁都会说,但是要及时排除各种意外的干扰,将己方的作战意图实现,这可不容易。”

    “说白了,打仗和建房子、做买卖一样,都是要动用手头人力物力,去完成一件事情,为了完成这件事,事前要做好谋划,然后调动人力物力,按照谋划去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要及时解决,一旦计划赶不上变化,要及时作出决定,决定继续下去,还是应变,亦或是停工、止损。”

    “这样的能力练出来,即便日后带兵打仗,也能派上用场,所以,不要以为自己真就是个监工、工头,应付了事。”

    “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提升队伍和个人的组织能力,不要老想着提刀砍人,砍人的机会多得是。”

    众人点头称是,黄想了想,问:“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要去攻广陵广陵周边的城池?”

    李笠回答:“目前不会,因为鄱阳王只负责关门,防着北面,打狗得其他人来,否则稍有闪失,淮南便会为东魏所趁。”

    “侯景实力尚在,野战怕不是那么好打的,所以要等朝廷调兵,但再调兵平叛,粮草是个问题,得秋后了。”

    黄又问:“何必那么麻烦?不如走水路,大军从京口出发,直接在对岸广陵边上登陆,又快又近,不就结了?”

    “侯景还有不少军队,你渡江去打,怕是要被半渡而击。”

    李笠笑起来,“而且,眼见着七八月份广陵潮起,广陵、京口江面,可不好行船。”

    “届时,江北叛军就是想南攻京口,也不好过江,空有兵马,却使不上劲。”

 第四十四章 来袭

    傍晚,建康,私第,黄姈正在看消息汇总,李笠出征在外,她在建康家中留守,时刻关注城中动静。

    赵孟娘已经返回鄱阳,暂时管着家中产业,黄姈没有回去,执意留下来,要助李笠一臂之力。

    现在看着各种消息,她眉头紧锁。

    自侯景北遁,建康开始重建,但多有豪商囤积居奇,以至物价上涨,许多百姓生活愈发困苦。

    而且官府开始清查附逆者,于是,贪官污吏趁机大肆盘剥百姓。

    把附逆罪名一套,当事人想要免罪,那就得花钱贿赂吏员,本来在战乱中倒了大霉的百姓,现在又要被官府盘剥,生活艰辛。

    又因为侯景撤退前,大肆发放钱财收买人心,于是官府下令所有人不得私藏“贼赃”,一经发现,全家坐牢。

    于是乎,又有泼皮无赖以此为由敲诈勒索,被敲诈的人家若不花钱消灾,就会被这些无赖告到官府,说私藏贼赃。

    这些无赖之所以如此猖狂,无非是后面有靠山,百姓敢怒不敢言。

    不仅如此,许多人在兵乱中家徒四壁,身无分文,朝廷赈济不利,还要征发劳役,结果青壮服劳役,未有一文收入,以至于家中老幼食不果腹,只能举债度日。

    这是发财的好机会,很多人以高利息放贷,日子过不下去的人家,明知借了就还不起,却只能饮鸩止渴。

    也有人到质库典卖财物,甚至包括子女。

    还有,建康经此大劫,府库损失极大,为了重建建康,为了犒赏勤王将士,官府只能加派赋税,征收更多的物资。

    一切的一切,都在让寻常百姓的日子变得越来越难过,李笠安排在城中的耳目,打听到的各种消息汇总起来,黄姈看过之后,只觉得民意在渐渐沸腾。

    然而,侯景依旧实力尚存,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卷土重来,李笠对黄姈说过,侯景撤离建康时,必然留下无数“种子”,一旦时机合适,就会发芽。

    届时,外有叛军再临,内有民变四起,建康又要迎来一番劫难。

    所以,李笠不想让黄姈留在建康,但黄姈却依旧执意留下来,因为她要为李笠分忧,不想让李笠一人承担太多。

    她认为夫妇就该有难同当,而不是李笠在外玩命,自己不闻不问,在鄱阳安安稳稳过小日子。

    代价就是,身处渐渐沸腾的建康城中,稍有不慎,就成了让李笠牵挂的负担。

    不过,黄姈认为时局应该不会发展到最坏的地步。

    朝廷已经收复寿阳、钟离,这还多亏了李笠的“快速攻城法”,如今只要守住京口,提防侯景再次渡江,那么朝廷就能稳稳的关门打狗。

    都做到这一步了,想来不至于出什么问题。

    黄姈将写着消息汇总的纸卷小心收好,倚靠着凭几,想着李笠的前途。

    李笠冒着巨大危险,解了台城之围,但是所得犒赏却很微薄,黄姈明白这是皇太子的“用人之道”,所以很为李笠不值。

    因为她认为,即便皇太子已是天子,李笠能被天子任用,虽然是好事,然而,李笠能得天子多少重用,还不得而知。

    朝廷不待见武人,更不会待见一个擅长“工”的寒人出身小官,李笠如今虽说是材官将军,却是只负责攻城的将军,更是“低将军一等”。

    如同一件趁手的工具,需要的时候拿来用,用完了,放到箱子里,不见天日。

    黄姈嫁给李笠后,开始关心起时事,又听张铤说起官场上的一些事情,知道了许多内幕消息。

    譬如,开国勋臣之中,后代从文的,如今还算过得可以,至于那些没有从文、依旧从武的,子孙渐渐被排挤出中枢,默默无闻。

    甚至,当梁国建立后,这些勋臣也开始淡化自己武人的身份,不愿提及自己的武勋,开始由武入文,言谈举止变得越来越文雅。

    当然,若宗族人丁兴旺,那么族人们可以“分工”,来个文武兼备,一些族人即如同高门士族那样文雅,另一些族人也能维持家族原有的勇武善战。

    最明显的就是河东柳氏。

    河东柳氏寓居荆襄,当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时,河东柳氏子弟出力颇多,所以梁国建立后,河东柳氏便跻身上流士族。

    一部分柳氏子弟入文,另一部分柳氏子弟依旧从武,整个家族亦文亦武,所以在朝中地位颇高。

    同样寓居荆襄的京兆韦氏,开国时,韦睿叡是名将,到了子辈、孙辈,也大多为武将,孙子韦粲受潜邸天子信任,却在青塘一役和数百族人阵亡。

    相对而言,京兆韦氏的地位比不上河东柳氏。

    而豪族出身的开国勋臣王茂、曹景宗,因为家族无法适应由武入文,子孙已经“泯然众人”,与河东柳氏、京兆韦氏无法相比。

    又有寓居淮南的河东裴氏、谯郡夏侯氏,同为国朝勋臣,却长期镇守合肥以及寿阳,远离朝廷中枢,说得难听点,不过是守户之犬。

    由此可见,国朝重文轻武,如今侯景叛乱、烽烟四起,才有了武将表现的机会,然而“飞鸟尽、良弓藏”,等天下太平,这些武将就可以靠边站了。

    黄姈觉得李笠无论再努力,即便日后接连立下大功,恐怕最多得个“功狗”的待遇。

    功人、功狗,是汉高祖刘邦评价开国功臣的用语,想着想着,黄姈陷入沉思。

    她在建康的日子里,亲眼见到各种不公,见到寻常百姓的苦苦挣扎,所以认为这个朝廷已经烂透了。

    所以,一个没救的朝廷,不值得李笠为其卖命。

    。。。。。。

    京口,北顾楼,奉命驻守京口的西昌侯萧渊藻正在远眺北岸。

    如今即将入秋,江面上广陵潮起,船只往来南北颇为危险,想来侯逆不敢轻举妄动。

    最多派细作过江,大队人马是别想了,船队走在江面上,即便没遇到广陵潮,也会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

    譬如去年十一月,在淮南平叛的邵陵王,得知侯景渡江攻打建康,急忙率军回师,于广陵渡江。

    结果船队在江面上遇到大风,沉了不少船,士兵损失了将近二成。

    若是遇到广陵潮,恐怕能剩下二成已经是走运了。

    萧渊藻看着烟波浩渺的江面,以及隐约可见的江潮,感受着徐徐微风,琢磨着当今时局。

    新君即位,要剿灭侯景,但魏国趁火打劫,寿阳、钟离易主,所以想要对付盘踞广陵的侯景有些棘手。

    从京口渡江攻打广陵是捷径,但京口、广陵江面很宽,风大且风向多变,即便避开广陵潮,纯粹的过江倒是可以,可广陵敌军不会坐视官军兵马从容登岸。

    所以,得走采石、历阳这段江面,这段江面较窄,风浪也小些,兵马登岸后,可走陆路东进,经谯州抵达广陵。

    但在寿阳、钟离为魏军所占的情况下,东进大军的侧翼十分危险,虽然有阴陵大泽作掩护,但就怕魏军以精锐偷袭,横穿大泽,断大军粮道。

    而且侯景实力犹在,又占据了谯州,野战时官军正面要对付侯景,侧翼要提防魏军,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

    现在的朝廷,再也承受不住一次寒山之役的惨败。

    想到寒山之役,萧渊藻便想到了弟弟萧渊明,萧渊明作为主帅,在寒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