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是武州境内,齐军主力未到,所以他们这些跑到外围十余里活动的骑兵、车队,遇到的都是敌军游骑。
对方兵力不算多,己方只要应对得当,就不用担心被对方吃掉,又能让将士们体验一下大战的紧张气氛,确实不错。
这就是李笠弄的“大项目”,打仗的同时以老带新,让梁森、武祥、彭均、黄这些杂号将军招募的新兵,在老兵带领下,得到血与火的锻炼。
至于徐州彭城是不是要攻
武祥看向北面,不是很期盼。
硬要攻,应该能攻下来,可接下来,齐军的大规模反攻,己方依托徐州进行防御的话,恐怕防不住。
毕竟彭城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旦易主,齐国必然全力来夺。
按照李笠的说法,若是去刷“徐州彭城”这个地图,刷出来的怪,那就是稀有怪,很难对付,己方一不留神,就会全军覆没。
第十四章 刷怪(续)
泗水畔,吕梁城,李笠登城远眺,看着原野上皑皑白雪,眉头紧锁。
官军已经收复武州下邳,但右翼东面的青州、冀州均为侨置还在交战,左翼西南面的潼州,官军也正在攻城。
如果武州官军继续沿着泗水前进,就会把左右翼远远甩下,形成孤军深入的态势,很容易被敌军包抄后路。
所以拿下下邳西北面的吕梁后,就只能屯兵于此,左右防线巩固。
如此一耽搁,徐州的齐军也准备好了。
李笠收回视线,看着吕梁城。
吕梁在下邳和彭城之间的泗水畔,位于吕县南,距离彭城大概百里,因为泗水河段在此受两岸山地所限,河道处有石梁,形成激流,所以得名“吕梁”。
旁边的山称为吕梁山,这激流河段则称吕梁洪。
孔夫子那有名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据说就是在吕梁洪附近游玩时,看着奔流的河水,有感而发。
吕梁是下邳前往彭城时的必经之地,所以设有戍堡,现在梁军已经拿下,通往彭城的道路,通畅了。
但是,徐州彭城为战略要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南朝有了彭城,外可以图河南、青齐之地,内可保淮泗安宁。
北朝有了彭城,便可鸟瞰淮泗,伺机攻略淮南。
所以,此次梁军北伐若攻彭城,即便攻下并派重兵把守,齐国必然倾尽全力来夺,等于战略决战。
现在的梁国,撑不起如此战略决战,梁军也撑不起一场彭城大战,更不可能在攻下彭城后,倾尽全力保住这个必争之地。
那么正常思路下,梁军收复武州等淮北州郡,恢复太清元年淮北版图之后,就该转入防御。
然而,齐国这头猛虎刚把武州等地吃下,梁国就来个虎口夺食,把武州等地又抢回去,这对于猛虎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梁军此次北伐,到底只是收复失地,还是想顺便打彭城的主意,这对于齐国来说都一样,可想而知,齐国随后南下兵马的规模不会小。
那么,无论梁军接下来攻不攻彭城,都要面临齐国大军压境的事实。
对方接下来肯定要和梁军打一仗,至少要断了梁国对彭城起的心思。
所以,不管李笠想不想,“淮北”地图里,一定会刷出大量精英怪、稀有怪,甚至还可能冒出稀有精英怪。
光靠这支沿着泗水北上收复失地的大军,可顶不住。
按照战略规划,收复淮北的梁军需要偏师策应,这偏师在西边数千里外的沔北。
沔北的梁军,会向东出击,攻打要地颍川。
数年前,东西二魏围绕颍川的控制权爆发激战,当时的东魏动用了十余万兵马,围城一年有余,将其收复。
所以此次梁军攻颍川,必然引来齐国大军。
这就能分担东面梁军的压力,对于齐国来说,东边的彭城和西边的颍川都很重要,援军主帅必然是方面大员。
甚至是名将级别的人物,若以也游戏术语来形容,那就是稀有精英怪。
想到这里,李笠忽然有些期待:那么,先刷出稀有精英怪的地图,会是颍川,还是吕梁呢?
他在城头逗留了一会,走下来,来到城外军营。
营中空地,聚集着许多兵卒,又有许多战马拴在一旁。
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大碗,李笠亲自为这些兵卒倒酒,也给自己满上一碗。
等每个人碗里都有了酒,李笠举碗,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庞,高声说:“李某不才,需诸位壮士相助。”
“诸位此去凶多吉少,若有不测,家中亲人,便是我李某的亲人!”
“祝各位,平安归来!”
说完,与众人一道将酒喝完,然后把碗往地上一砸。
。。。。。。
上午,多云,虽然未下雪,但寒风凛冽,山头上一背风处,卢吉和几个伙伴挤在地坑里相互取暖。
“今天是年三十,鄱阳一定很热闹。”
一人轻声说着,脸上满是憧憬的笑容,卢吉点点头:“对呀,一定很热闹,家里人人换上一身新衣裳,瓮里煮着一只鸡,铛里煎着一条大鱼”
“不不不,铛不行,得用铁锅来煎,煎鱼头,然后熬汤。”又有一人插话,仿佛身处厨房,正在做菜。
“煎过的鱼头再熬汤,熬出来的汤才白、才好喝,哈哈,这可是煮鱼头汤的诀窍,我听妹夫说的我妹夫,可是东山食肆的掌勺。”
“东山食肆?我觉得那里的菜不合胃口,太油了,常来食肆就不错。”
“太油了?那是你油水吃多了,寻常客人,哪个不喜欢油多些?所以东山食肆总是客满。”
议论纷纷间,各人肚子忽然咕咕叫起来。
看天色,已近黄昏,该吃夕食了,但他们在这孤零零的山头上,不能生火,否则升起的炊烟会让方圆数里的人发觉山上不对劲。
若是平日,倒也没什么,关键是身处敌境,稍有不慎,自己性命不保不说,还会坏了李三郎的大事。
李三郎,就是鄱阳李三郎,姓李名笠,外人都称其爵位新平侯,可鄱阳人都称其为“李三郎”。
李三郎是鄱阳的大人物,本事了得,又得天子看重,回家乡做父母官,造福乡里,所以很多人都敬重李三郎。
能有机会给李三郎卖命,那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机会。
现在,他们就是在给李三郎卖命,待遇不错,一家老小都有依靠。
此次出动,他们拿了三倍军饷,等同于把命给了李三郎,然而自己的性命是小,李三郎的大事可不能耽误了。
所以行事必须慎重,要等到夜里,天上一片漆黑,才能生火烧水、烤火、烤食物。
此时升起的炊烟才不会明显,至于些许火光,山下是看不到的。
“今天过年,我们运气不错,置办了一些年货。”
卢吉一边说,一边把年货拿出来,却是几只被射杀的飞禽,已然冻上了。
“等会天黑生火,看我露一手,保管大伙吃得连骨头都要嚼碎。”
其他几个听了满是期待,因为之前他们就见识过卢吉的手艺:“你这手艺是怎么练出来的?”
“这不去年前年,那逆贼岳阳王占了湓城,又派兵来攻南昌,李三郎派我们做斥候,侦查敌情。”
“风餐露宿的,想要吃好些,可不就把手艺练出来了嘛。”
“我那时也做过斥候,也风餐露宿,怎么没练出这手艺?”
“人和人不一样,这叫天分,嘿嘿。”卢吉笑起来,笑得很开心:“此次出征,我内人已经大肚子喽,眼看着就该生了。”
“若生的是个带把的,我可得请你们大伙好好吃上一顿。”
正说着话,外边那位用千里镜观察四周敌情的同伴,低声喊起来。
众人爬出地坑,来到观察哨位,问:“怎么,大鱼来了?”
“来了,来了!”那人依旧看着架起的千里镜,一手指着千里镜所看的方向北面。
“来了,尘土飞扬,浩浩荡荡,来头不小呀。”
卢吉想看,但这千里镜只有一个,人却不少,挤来挤去,容易把千里镜摔坏。
他们所用千里镜因为“倍数”很高,所以块头不小,得架在三脚架才能平稳观看,卢吉举目远眺,想看看十余里外的旷野里,是如何的“尘土飞扬,浩浩荡荡。”
但这距离上,只有这种高倍数的千里镜,在没有雨、雪、雾的干扰,才能看清对面的情形。
他们是给李三郎卖命的斥候,以小队行事,配备有不同的千里镜,经过数年磨炼,常用的侦查方式,就是在小山顶上,用高倍望远镜观察四周敌情。
这种高倍望远镜携带不便,但真是厉害,可以把十里外一个人的手臂动作看得清楚,若是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隔着十几里远都能看见。
然后,小队之间配合,通过望远镜建立各自的观察哨位,看各哨位挂出的白布上所画符号,自己再挂上同样白布,以此向后传递简单消息。
各个符号代表的意思,都已经定好了,所以只要观察哨位布置得好、成规模,李三郎的斥候们,可以布下一张监视网,将“网”中大小规模兵马的动静大概摸清楚。
在南昌时是这样,在彭城这里,也是如此。
徐州地形,从整体而言是一马平川,但局部地区,还是有山的。
譬如吕梁,譬如寒山。
彭城周围,也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山,山顶人迹罕至,但山脚或半山腰可能有人樵采、打,所以潜伏起来颇为危险。
斥候们冒着生命危险,潜伏在一座座山头,亦或是较为隐蔽的平原树林、丘陵,风餐露宿,用高倍千里镜,构建起一个监视网。
监视着彭城周围的动静,然后将看到的情景,通过一个个哨位,向后方传去。
卢吉和同伴仔细观察了一会,根据经验,估算出这自北而来、前往彭城的军队,兵力大概有三四万。
“四万人左右,赶紧把布挂起来,莫要写错符号了。”
卢吉仔细叮嘱着,他的哨位,在彭城北偏东大概三十余里,山下南边数里外,有另一个观察哨,每日都关注着这里的动静。
只要他们挂出白布,对方就能看到,然后挂出画着同样符号的白布,向另一个观察哨传递消息。
如此一来,他们在不需要抵近侦查的情况下,神不知鬼不觉,就把敌情看了个大概,然后往后方传。
只不过,这样的方式,容易受天气影响,一旦下雨、下雪、起雾,视野受阻,那就不灵了。
夕阳西下,卢吉看着被夕阳余晖染成黄色的大地,默默祈祷:许真君,您老人家可得保佑李三郎,此次击破敌军呀!
第十五章 灯下黑
傍晚,旷野里,大量骑兵正在聚集,一脸疲惫的鄱阳世子萧嗣,及同样一脸疲惫的将领们聚在一起议事。
主讲,却是鄱阳内史、新平侯李笠。
此时,他就着篝火火光,在平整过的地上,用树枝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向诸将讲解目标的情况。
“敌军南下主力,距离彭城大概一日距离,也就是彭城以北三十余里左右,驻扎在泗水西岸。”
“敌营沿着泗水扎营,为南北走向,头尾大概十里,兵力大概在三到四万左右。”
“当然,这其中应该包括随军青壮,又有不少驮马,辎重营,在营地后半段。”
“泗水水位较浅,骑马可渡河,但河面有轻微结冰情况,齐军游骑,大概分散在方圆十余里范围。”
“据觇侯斥候所探,敌军中军,打出的旗号,是”
李笠顿了顿,深吸一口气,念道:“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州牧,清河郡王。”
“清河郡王,即高齐宗室高岳,为当今齐主之族叔。”
众将闻言,面露喜色:好大一条鱼啊!
李笠继续说:“数年前,王师北伐彭城,当时对方是东魏,东魏南下援军,高岳也率军参战。”
“寒山之战,高岳参与,后来又围颍川。”
“所以,此人挂帅南下增援彭城,是十分合适人选,而齐国援军现在距离彭城一日路程,正是最懈怠的时候。”
李笠拿来一盏灯,放在地上:“我军北伐,进抵吕梁,对于彭城齐军而言,注意力是”
“是这灯光照亮的地方,其实主要是彭城周边,以及南方。”
李笠说完,把灯往后北挪了挪。
“但是,他们也在不经意间,有松懈之处,那就是”李笠指了指灯下一小圈黑暗之处,“现在灯座的位置,是高岳大军营地,其灯下黑影,是他不太注意的地方。”
“援军即将抵达彭城,对于彭城守军而言,需要注意的是南面,对于援军而言,同样要注意的是彭城南面。”
“这个时候,我军骑兵迂回,绕到高岳大军北面来个致命一击!”
李笠把灯推倒,灯油和灯芯落到地面,整条灯芯开始燃烧,火光照亮了所有人的眼睛。
身材依旧魁梧的萧嗣,双眼似乎也燃烧起来,看着面前一张张年轻的脸,高声说道:“胜负在此一战,诸位,有没有信心?!”
“有!”
年轻的将领们高声回答,一颗建功立业的心,已经开始变得滚烫。
“好,现在,寡人安排各部分工。”
萧嗣同样用树枝,在地上示意图里划分各部兵马的进攻区域。
此次带着部曲参战的羊鹍,看着地上示意图,又看看一脸淡定的李笠,只觉心跳加速。
他们现在的位置,距离敌军大营已经不远了,到了明日凌晨,就要一决胜负。
一如李笠的谋划那样,官军收复武州后,齐国必然派出大军南下,增援彭城。
不管己方是否有意攻打彭城,齐军人多势众,一定会向武州扑来,那么既然大战不可避免,己方不如主动出击。
以攻代守。
趁着齐国援军即将抵达彭城、戒备放松之际,己方集中绝大部分骑兵,对齐国援军实施突袭,将其歼灭。
如此一来,敌军攻势瓦解,收复的武州等淮北州郡,就有充足时间进行巩固,增兵防御,让齐国知难而退。
如此计策,十分大胆,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及时侦查到齐国援军的正确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