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店内,伙计忙得不可开交,既要接待老主顾,又要向新客人介绍店内产品。
隔间内,伙计吴二就在向顾客介绍本店产品:弓和箭。
客人要买的是箭,吴二便打开一个木盒,拿出一个个托盘,将盘内放着的箭镞逐一介绍。
落雁堂的箭镞,种类繁多,按照用途分类。
第一种,靶箭镞,用于练习箭,这种箭镞为尖头钝尖圆柱体,价格便宜。
使用时,装了这种箭镞的羽箭,不会对箭靶造成过多破坏,且误射中墙壁等硬物,对于箭杆的损伤也没那么大。
第二种,箭镞,用于打,样式不少。
三角形三棱形箭镞,通用各种物。
叉形箭镞譬如三叉、四叉,用于杀飞禽或者小型走兽野兔等,也包括专门射鱼的鱼叉箭镞。
铲形箭镞平首、凸首、凹首等,小尺寸用于杀中等体型物,譬如鹿,大尺寸用于杀大大体型物,譬如熊、虎。
这种箭镞射中物,可以造成极大创口,让物短时间伤重不治。
又有燕尾形箭镞,专门用于杀躲在灌木丛里的物。
第三种,特殊用途箭镞,譬如带鸣笛的箭镞,射绳索的月牙形箭镞。
以及专门用于博射的礼箭镞,这种箭镞外形优美,所以种类也不少。
种类繁多的箭镞,让顾客看得入神,吴二随后开始介绍本店另一种产品,那就是箭杆。
箭杆按材质分,有三种:
第一种,拼接竹箭杆。
这种箭杆,为三四条竹条粘合在一起,然后再将粘合好的竹材削成表面光滑的圆柱体长条。削好后,两端要用丝缠紧,然后在表面刷漆。
因为对竹的品种没要求,所以虽然制作起来有些费时,但价格不贵。
第二种,竹箭杆。
和拼接箭杆不同,这种箭杆为完整的竹子制成,此竹名为“箭竹”。
第三种,木箭杆。
这种木箭杆为完整的箭杆,为木制,按木材分,价格各有不同,最便宜的是桑木箭杆。
三种箭杆,分两种尺寸,一种是店家固定尺寸,一种是按照订单,制作特定尺寸的箭杆。
顾客仔细端详着一支拼接竹箭杆,对箭杆的做工十分惊奇:“外表光滑圆润,你若不说,我还以为这是一支完整的竹杆。”
吴二自豪的说:“当然主攻精细,本店无论是箭镞、箭杆,还是成品箭,都对得起价钱。”
“你们这箭杆,莫非是用机器加工的?”
“是,本店有作场,在寒山堰旁,机器日夜运转,大批量制作箭镞、箭杆”
吴二把自家邸店及产品夸了一番,不忘介绍:本店销售大量成品箭,若要定制成品箭,得先付定金,然后落雁堂会按照要求,制作出来。
但是,箭羽会有些问题。
箭必须有箭羽,箭羽为翎羽,越硬越好,譬如雕翎、鹰翎,但落雁堂走量的羽箭,最高档的箭羽用的是鹅毛。
若买家看不上眼,可以买了箭镞、箭杆,自己找来更好的箭羽制箭。
或者提供好箭羽,找落雁堂代工也行。
当然,若只是买来用于打、练习,落雁堂的鸡毛鸭毛箭也是堪用的,还便宜。
毕竟打仗时,小兵们用的箭可都是便宜的鸡毛鸭毛箭,他们在战场上射箭,多为抛射,对箭没那么多讲究。
落雁堂以及其他几家邸店,专门做弓和箭的买卖,因为弓箭不是违禁之物,所以官府允许他们经营,甚至鼓励这一行业的发展。
所以顾客上门购买箭矢,不需要担心什么。
因为几家店都有水力作场,可大批量制作各种箭镞、箭杆,物美价廉,所以吸引了大量商贾前来进货,然后贩卖各地。
而寒山城居住着大量官吏、军人,又有各地豪杰云集,这些人私下里无论是打、博射、练习射箭,对于箭矢的需求都很大。
但官办作场制作的箭矢要入库、发放给军队使用,不对外销售,那么私人用途的箭,就只能找制箭工匠订做。
所以几家店的生意一直红火,名声传开之后,外地商贾也来这里买箭镞、箭杆。
图的就是量大、物美价廉。
这些箭镞、箭杆被当做半成品外销,由最后的买家自行制作成羽箭,只有做到物美价廉,这些半成品才会有销路。
“你们这的箭镞、箭杆,真是做的不错,还便宜”
那顾客反复打量着箭杆和箭镞,赞不绝口:“就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
“箭杆一千支起订,不怕忙不过来么?”
“小店吃的是这碗饭,当然忙得过来。”
吕二又自夸了一番,“一不留神”,透露了生产能力:“原料足的话,一昼夜,本店就能做木箭杆四千支。”
“四千支?这不能吧,木箭杆干燥后容易弯,所以还得调直,这得一根根来,你们怎么做得到?”
“本店有水力作场嘛,用水力机械批量调直箭杆,省时省力。”
“原来如此”顾客点点头,下了决心:“我订五千支木箭杆,三日后,能交货否?”
吴二闻言有些为难:“若是往日,没问题,只是如今不巧,小店接了个大订单,怕是要过五日才能交货。”
“大订单?”顾客有些好奇。
“是,公廨的订单,不光小店有,别家也有,虽然造价给钱,但也算是官役,谁敢耽搁?”
顾客又问:“公廨不是有自己的作场么?如何会向你们下订单?”
“这不眼见着就要入冬了,万一北虏来犯,可不是要打仗?再说,南边”
吴二的声音小了些:“南边京城,重阳节时出了些事情,谁知道会不会乱起来。”
重阳节那天,皇帝遇刺身亡,皇太子病重,这消息已经传开了,所以顾客并不意外。
看样子,徐州公廨在备战,防止齐国趁火打劫,因为需要的箭矢较多,所以向民办作场下订单订箭救急。
不过他不急,等得起:“无妨,五日就五日。”
吴二大喜:“行,行!这边请!”
。。。。。。
武库,大量箭矢正在入库,库吏们正在清点,偶尔起意来查武库的李笠,则在一旁抽查。
随意拿起一支箭,仔细看起来。
箭很普通,箭镞为四棱细长锥形,用于破甲,因为是批量制作,所以各破甲箭的箭镞外形都一样。
看完箭镞,李笠试了试箭杆软硬度,又比了比直度。
这是拼接竹箭杆,为三到四根细竹条粘接而成,粘合剂为鱼鳔胶,用机器修型,两端再以丝弦缠绕。
因为取材方便,制作不算复杂,所以产量很大。
如果把箭杆打分数,满分一百分,合格为六十分,这种量产箭杆能有七十分。
由工匠精心细作的精品箭杆能有九十分。
但战场上弓箭手用的箭,讲的是量大、堪用、便宜,所以批量生产的七十分箭杆,对于军队用箭来说就是最好的箭杆。
用的箭羽,也是极其垃圾的鸡毛取自鸡翅膀尖的几根羽毛,所以造价很低,一支箭的出场价折钱大概是六十。
李笠将箭放好,看着眼前一大片木箱,只觉看到的都是钱。
再便宜的箭,数量一多,也是个天数字。
一个弓箭手出征,基本装备是:手中一张弓、羽箭三十支。
三千弓箭手就要配箭九万支。
若这些箭都是最便宜的鸡毛箭,耗钱五千四百贯,还不算弓的钱,后续的箭矢补充还不包括在内。
而徐州军的步兵们,全都要携带弓箭,无论长矛兵、刀盾兵等,临战时先抛射几轮箭矢再换主兵器。
兼职弓箭手的长矛兵、刀盾兵,作战时不需要携带那么多箭矢,但总兵力数量多,加上必备弓箭的骑兵,军队需要的箭矢自然也就更多。
羽箭是消耗品,若预期之中的战斗会很多、战争旷日持久,就得在战前尽可能囤积羽箭,并且调拨到各地城池、营垒、堡寨,以作不时之需。
所以,寒山堰的官、民箭矢作场现在已经全力开工,在原料得到充足供应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制作箭矢。
公廨统计过,目前官、民作场的箭矢日产量,粗略统计是二十万支。
原材料竹、木、羽毛为公开求购,所以,当各作场全力生产时,巨大的需求,养活了许多人和商家。
其中有养鸡鸭鹅的养殖场,制作鱼鳔胶的作场,贩卖竹、木的行商,以及受雇佣在作场里制作箭矢的普通百姓。
当然,还有接了订单、日夜赶工的民办箭矢作场。
寒山堰充沛的水力资源,撑起了生产力,大量水力作场全力开工后,生产出来的量产型兵器,足以在短时间内武装大量人员。
在多方努力下,徐州军有充足的物资保障,加上充分的训练,以及不断地实战磨练,战斗力很有保障。
所以李笠的徐州军,是一只吃人的猛虎,而不是看门的旺财。
看着眼前大量等着入库的物资,李笠很满意,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可问题是,建康城里的权贵们,即便高看他一眼,恐怕还是把他和麾下军队,当做一条犬而已。
第一百零四章 备战(续)
午后,军营,李笠正在巡营,冬天将至,齐国可能进犯,而梁国国内可能发生动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将士们在备战。
李笠在军营里走了一圈,见兵卒们状态不错,很满意。
转到禁闭室所在地区,看着眼前一排整齐的平房,以及挂上牌子的紧闭房门,李笠觉得有些无奈:“又满员了?”
陪同巡视的军士回答:“君侯,还空着两间。”
“不错,比上个月好。”李笠都不知该高兴还是生气,“上个月,我记得是临时调了十几间房来当做禁闭室?”
“君侯说的是”几名军士讷讷,“这帮家伙精力过剩,成日里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打架”
“无妨,按军法来,不过你们说精力过剩,怎么,对抗训练练得不够?”
李笠说着说着就觉得纳闷了,他明明安排了许多团体对抗项目来消耗兵卒们过于旺盛的精力。
“哪里够哟”一名军士回答,“这帮小子,练得四肢有力,吃得满面红光,如同一个火炉子,满身火气哪里是那么好散掉的?”
“那”李笠的声音小了些,“有没有组织小娘子来救火?”
“有,可总不能经常救火,毕竟这是军府出钱,干娘们心疼小娘子,收费可不便宜”
李笠想了想,交代:“那你们有什么好想法,写报告交上来给我看。”
“是!”
李笠看着眼前几近“客满”的禁闭室,干咳一声,继续巡营。
军营是很特别的地方,聚集大量青壮,而这些青壮年轻气盛,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出事。
譬如后世最经典的场景对话:“你瞅啥?”
“瞅你咋的!”
“你再瞅瞅试试!”
“试试就试试!”
然后就开打了,先是单挑,然后各自同袍加入,变成群殴。
军人要有血气,但平日里血气过旺的后果就是各种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屡屡发生,要怎么管,是个学问。
徐州军府的兵为募兵,兵源复杂,有无地农民、无业游民,有市井无赖,有身份不明的青壮。
其中也必然免不了有绿林好汉,或者曾经的山贼、流寇、水寇等等。
形形色色的兵,要融合在一起,难度很大,管理起来也很麻烦,其中必然有许多刺头。
刺头们日里训练偷奸耍滑,打仗时心怀鬼胎,容易带坏风气。
所以,李笠想出的办法,就是在新兵营阶段,用枯燥乏味的队列训练,严格的纪律以及绝对服从的要求来筛人。
那些散漫惯了、不服管、想要拉帮结派的新兵,受不了如此管束,甚至熬不过新兵营,就选择离开。
所以经过新兵营的筛选,成为正式营兵的兵卒,纪律性、服从性达到基本水准,军士们管起来相对轻松些。
但如何管理,依旧有讲究。
首先,军营里军法森严,必须要用严格的纪律来管束军人,把性格各异的兵,倒入军队这个大熔炉,铸成一体。
其次,管理时要讲人性,毕竟兵卒是人,不是畜生。
如何把握尺度?这学问可没人教,李笠只能自己慢慢琢磨。
他推行军士管兵制度,军士都是老兵,所以能够理解兵卒的想法,奖励和惩罚,都通过军士们实施。
这制度实行一段时间以来,效果不错。
但长期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李笠不是天才,也没人教该怎么带兵,但他觉得,要想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对兵卒给予最基本尊重是必须的。
什么是最根本的尊重?就是把对方当人,而不是畜生。
其中一点,就是不实行侮辱性的惩罚,譬如扒光了游营,譬如当众鞭挞、吊打等。
这种惩罚,既是对单个兵卒的惩罚,也是对其他兵卒的恐吓,对于许多将领来说,是常用的处罚措施,但李笠不认同。
因为这会摧毁军人的尊严、荣誉感,以及对集体的认同感。
荣誉感、对集体的认同感,李笠认为十分重要,这两种心理如同粘合剂,能把一个个的兵,粘合成一个“混凝土块”。
可这种想法,在这个时代很可笑,因为将领只会稍微看重自己的部曲,不会把普通兵卒当一回事。
所以,军中侮辱性的惩罚手段五花八门,其后果,李笠认为很严重。
任谁被当众扒光游行、鞭挞、虐待,都不会好受,心态为之巨变。
而心态巨变的结果,要么是变成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要么心理变态。
而恐吓出来的兵卒,不会对所属军队这个集体有任何认同,他们只是将领的奴工,牲口,没有人的尊严,打仗时,又如何会卖命?
将领不把他们当人,他们自然就只顾保命、心怀鬼胎。
兵卒越心怀鬼胎,将领就越依赖自己的部曲来带兵打仗,愈发不把兵卒当人,于是恶性循环。
加上权贵们把兵户当做奴隶来用,所以世兵制崩溃,募兵部曲制成了梁队的主流。
军队的战斗力,来自将领自带的部曲,那些州郡兵、征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