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296部分

乱世栋梁-第296部分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亦或是后世操场边,拿着秒表守终点,记录学生们跑圈成绩的体育老师。

    不过他们实际要干的活,是观察骑兵横队战术的施展过程,记录各阶段的耗时,接连观察许多次,归纳出“平均耗时”等数据。

    技术小组有不少,各自分工,通过观察骑兵们的训练,对常见的骑兵战术进行“量化”,以便为其“优化”提供详实的数据和改进意见。

    最终目的,就是制定出教学大纲,能更高效训练出大量合格堪用骑兵。

    真的是这样么?

    段韶最近经常这么问自己,他看着骑兵们演练横队冲锋,看着手中的秒表,思考起来。

    所谓横队冲锋,为骑兵排成三排横队,每一队中,马与马之间以较窄间距排列,前后三排,排与排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距离。

    这样的密集横队发动冲锋,如同一堵墙,可以碾碎迎面冲来、阵型松散的敌骑。

    这一结论,是经过实战检验的,但横队冲锋并不是万能的战术,适用范围有限,若生搬硬套,很容易吃败仗。

    因为横队冲锋的强项是正面冲击厉害,弱点是侧翼无防护,与敌军骑兵交战时,一旦敌骑四散,不正面交锋,这一战术瞬间失效。

    若对方以游骑袭击横队侧翼,横队很容易崩溃。

    两军交战时,对手若第一次碰到密集横队冲锋,如果时间紧迫,可能下意识选择正面迎战,然后被打得落花流水。

    对方吃了亏之后,肯定会很快找出破解之法,骑兵不正面交锋,而是四散围攻。

    所以,发动横队冲锋时,一定要抓住战机,迫使对方骑兵不得不正面迎战。

    这是临阵应变的用法,而横队本身的形成以及保持队形冲锋,也有讲究。

    段韶所在技术小组,就要琢磨横队冲锋到底有什么讲究和注意事项,这需要借助计时工具秒表。

    作为一个战术,横队冲锋需要“优化”,但想要优化,就得先“量化”,才能让学员们理解。

    所谓量化,指的是对内容进行数量化描述,譬如,把粮食从甲处搬运到乙处,那么粮食有多少,甲、乙两地距离有多远,就是要量化的内容。

    或者,若说一个人跑得很快,那么到底有多快?

    三十步距离冲刺跑,要花多少时间?一里距离的耐力跑,又要花多少时间?

    测出耗时,算出奔跑速度,这就是量化。

    关于骑兵的战术,有不止一个技术小组来进行“量化”,譬如将横队冲锋战术从集结、列阵、准备冲锋的所需平均时间统计出来。

    与此同时,对于战马的训练,也要通过名为“钟表”的计时工具进行“量化”,测量马的奔跑速度是多少。

    所谓奔跑,包括短距离冲刺,以及长距离小跑。

    通过“量化”,人们就可以很直观的知道一匹马的速度有多快,而不是靠词语来形容,譬如“疾如闪电”等。

    与此同时,各种骑术动作,譬如绕桩、连续跨越障碍的完成有多灵活,因为有了更精密的计时工具,所以能够“量化”。

    通过不断地“量化”,分析各类骑兵战术的细节,并进行优化,总结出技术要点,整理成册教学内容,以便让骑兵们学习,并进行针对性训练。

    这个“整理成册”,就是技术小组们的职责,之所以要如此折腾,就是要建立一个“骑兵训练体系”。

    对从没有骑马经历的新兵进行至少三年训练训练强度不能低,使其具备合格的骑兵作战能力。

    能够靠着集体作战战术配合,和自幼在马背上长大的那些北地骑兵正面对抗,至少不落下风。

    也就是以低成本、骑战技术水平及格的量产骑兵,对抗那些骁勇善战的北地骑兵。

    此为李笠的规划。

    一开始,段韶对李笠的异想天开不以为然,可两三年过去,这种思路下训练出来的骑兵,至少以实战表现证明,行得通。

    尤其是李笠以横队冲锋,击败可朱混元的骑兵,段韶得知消息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可朱混元是打了几十年仗的宿将,善用骑兵,不可能看不出横队冲锋的弱点。

    却依旧败于横队冲锋之下,只能说当时可朱混元别无选择,即李笠选择了最有利的时机发动横队冲锋,让可朱混元被迫正面迎战。

    这一战对段韶的触动很大,若说几年前他败给李笠,纯属李笠玩阴的用水攻。

    现在,可朱混元败给李笠,是在野地浪战、正面对决的情况下兵败身亡,李笠能力的增长,由此可见一斑。

    更别说李笠一个渔家子,居然实现了骑兵突袭邺城得手的战果。

    总总迹象表明,这个一开始打仗只会玩水攻的家伙,现在,已经是能指挥骑兵作战的出色将领了。

    横队冲锋结束,段韶按下秒表,记下时间,看着四周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忽然有一种陌生的感觉。

    他从小就骑马,打了几十年的仗,其中多为骑兵作战。

    所以对于骑兵作战的各种战术了若指掌,却从没想过,要把骑兵如何打仗进行“量化”。

    将各种战术细化、优化,然后把实施过程、细节、注意事项,如同教书一般,教授给无数学生。

    他在这里当了几年的阶下囚软禁,眼看着李笠的骑兵学校越办规模越大,不由得期盼起来。

    以如此训练方式练出来的骑兵,能强到何种地步?

    段韶不知道,他认为骑兵能不能打,首先看兵源,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边地青年,就是最好的骑兵种子。

    只有兵源好,加上不缺马,才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但李笠却有不同看法,一些奇谈怪论,此刻再次回荡在段韶耳边:

    “战场搏杀,是很专业的技术,而军人,是一种职业,无非是特殊些的特殊职业。”

    “既然是一种职业,那么,一个完善、高效的职业教育体系,一定能培训出合格的从业者!”

 第十章 模范

    训练场,十名学员骑着独轮车,手提训练矛,在同样骑着独轮车的教官指挥下,演练编队战术,其他学员在围栏外观看。

    李笠亦在其中,看着骑独轮车练习骑兵战术的学员,有一种出戏的感觉。

    然而作为“骑独轮车练骑兵战术”这一训练教学方式的制定者,李笠是不可能吐槽自己的。

    骑独轮车练骑射、练骑兵战术,这一训练方式,实行了十来年,效果不错,所以才一直坚持下来。

    如此做的原因,其一是省钱:独轮车的造价和维护费用、使用成本,远比活马低得多,所以能够有效降低训练成本。

    其二是效果尚可:骑兵战术是动态的,无论进攻还是防御都是如此,学员骑独轮车练习,可以培养相关战术意识。

    训练出战术意识,这才是训练最终目的。

    其三是安全、训练效率高:独轮车制作简单、便宜,只要有合适的场地,可以让数百人同时训练,而不会被马匹数量制约。

    坠马和坠车的后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段韶在旁边看着,对这种极其搞笑的训练方式,不知该说什么。

    他第一次见的时候,心中鄙夷不已,可经过数年下来,他发现这种办法还是可以的。

    教官能以此演示骑战的各种基本动作和招式,也可以靠着这种训练方式,演示编队战术,并带着学员进行练习。

    且受重伤风险低,毕竟对于新手而言,既要驾驭马匹,又要练习战术,容易顾此失彼,一旦坠马,很容易因伤残疾。

    最主要的就是训练成本低、训练效率高,既可以练技术,也可以练战术战术意识。

    “你去过作场么?”李笠问,往外走去,段韶跟在旁边,摇摇头:“没有。”

    他是被软禁的囚徒,有人盯着,就怕他逃跑,所以活动区域很少。

    李笠意识到这点,便说:“我认为,在作场做工,和在军队当兵,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某种职业的从业者。”

    段韶没吭声,听对方继续说下去。

    “所以,对工人进行上岗培训,和对兵卒进行作战训练,都是职业教育,那么,一个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是批量培养合格从业者的必要条件。”

    “既然是教学、训练,就需要教学大纲,训练大纲,这需要完善,你们的职责,就是如此。”

    “说到教育,得分为几个阶段,循序渐进,一如教人读书那般,一开始是启蒙教育,即开蒙。”

    “用在骑兵上,开蒙就是先学骑马,做到骑马代步的水平,这是骑乘学习阶段。”

    “学会骑马,就开始学骑马作战,首先学习个人骑战技术,这是技术学习阶段,当然,学员可以是精通长短兵格斗的步兵,有基础,上手会很快。”

    “个人的骑战技术练好了,再学习集体配合作战,这是战术学习阶段。”

    “每个阶段为一年,加上新兵训练,训练基本的队列、体能和兵击基础,耗时一年,共计四年,毕业后,就是一个合格的骑兵。”

    “当然,骑术的练习,可以贯穿全年,还得学如何照顾坐骑。”

    “如何把这四年的教学安排好,以及这四年要怎么训练,就是教学、训练大纲的责任,需要将细节完善,你可得多提意见。”

    李笠这么说,段韶只能点头,他一个阶下囚,闲着也是闲着,能够研究骑兵战术,也算是打发时间的不错选择。

    说完了教学、训练,李笠开始说他理解下的骑兵编制。

    战术需要人来实施,而军队作战,靠的是集体的力量,所以,战术其实依靠于各级编队施展,不同的编队,适用不同的战术。

    李笠经过多年总结,把骑兵的编制进行改良,和官军的常见编制不同:

    联队三个大队,约一千六百人ap;ap;gt;大队三个中队,约五百余人ap;ap;gt;中队三个小队,约一百六十余人ap;ap;gt;小队五个什,共计五十余人。

    骑兵战术,依据这四个级别编制的兵力有所细分。

    与此同时,对于骑兵,李笠根据训练难度,以及承担的作战任务,进行了分类:

    入门骑兵:马刀骑兵,主战兵器为骑兵刀,执行巡逻、警戒、侦察等打杂任务,因为用的是刀,一般无法和敌骑交锋;

    普通骑兵:矛骑兵,由马刀骑兵“升级”而来,能使用矛进行骑战,承担骑兵对战任务;

    高级骑兵:槊骑兵,由矛骑兵“升级”而来,能把槊长度超过一丈八尺的矛用好,是全能骑兵,马披甲,就是具装甲骑;

    无论哪种骑兵,都要练习骑射,所以合格的马刀骑兵,可以承担“弓骑兵”的角色。

    训练时,第一年新兵期,新兵在练习队列、力量的同时,就得开始练习步射,打基础。

    编制和兵种定下来,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教学,定下“学时”,在规定年限内,保证伙食,把一个可能连马都没见过的普通农民,训练成堪用的骑兵。

    然后根据不同的编制,具备不同的作战能力、执行任务能力。

    各骑兵编制有其对应的战术,各编制有对应的执行作战能力,这也是将战斗力“量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临战,主将会根据敌情,投入不同编制的骑兵队伍,执行不同程度、难度的作战任务。

    这就等同于,把将领带兵打仗的经验给“量化”,让更多资质平庸的将领,经过一定时间学习,具备指挥骑兵作战的合格能力。

    骑兵是这样,步兵也是如此,进行针对性的军事训练,低成本、短时间相对而言训练出合格的兵卒。

    也可以训练出合格的带兵将领中下级军官。

    如此异想天开的训练、教学方式,段韶不认同,认为纯属外行人的臆想,不过他不会就此反驳,而是针对一个问题提问:

    “如此高强度的骑兵训练,会很耗钱粮,规模一大,其开支恐怕承担不起。”

    这个提问直指要害,他作为齐国贵胄,带兵大将,当然知道养兵不易,养一支骑兵更是花钱如流水。

    “不花钱就想有高战斗力,天下间哪有如此好事?”李笠耸耸肩,“钱粮可以想办法赚回来,若做不到,就不要想那么多了。”

    段韶又问:“可实战时,总不能让主将下令前,还得仔细想这些骑兵会些什么。”

    李笠回答:“所以编制队伍时就要标明这支骑兵的级别,使其能够承担的作战任务与级别联系起来。”

    说完,他抬起右手,伸出食指、中指、无名指这三根手指:“甲级、乙级、丙级,三个等级。”

    “甲级骑兵编制,全功能骑兵,不过以冲击军阵、与敌骑交战为主,槊骑兵占比较大。”

    “乙级骑兵编制,以对付敌军骑兵为主,矛骑兵为主。”

    “丙级骑兵编制,马刀骑兵为主,承担打杂一样的作战任务,主要职责是外围警戒、侦察,追砍溃兵。”

    “这样的分级,一目了然,主将出征时,根据自己手头上的骑兵级别,就知道这些骑兵能承担何种作战任务。”

    这种构思,段韶不认同,不过也不打算反驳,反正李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对于他来说,有事情做、能打发时间就行了。

    不过李笠的构思,倒是很有意思,那就是先制定一个“教学训练大纲”,以此为“钱模”,做出“钱范”。

    模和范,合称“模范”

    有了“模范”,就能如同批量铸钱一般,批量训练出许多能力合格的兵。

    这之中,既有步兵、骑兵,也有相应的基层将领,加上军士管兵制度,就能构成一支支作战能力合格,且水平稳定的军队。

    或许这样的军队很平庸,没有突出优点,也没有明显缺点,比不上精兵,但如此类型的军队因为可以通过“模范”大规模“量产”。

    有模范在,钱粮充足,且不差兵源,那么损失的兵力,补充起来会很快相对而言。

    国与国之间的交锋,有如此模范的国家,只要军队的损失不大过“战损”,就耗得起。并能更好地维持军队的战斗力。

    “模范的作用很重要,譬如,作场开分场,可以按着模范,在各地开一家又一家。”

    李笠如是说,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