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第5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排钟是新式乐器,为编钟的替代品,如今在许多场合,配合钢琴、管风琴等乐器演奏,有着独特的音效。
之所以说排钟是编钟的替代品,不是说有了排钟,编钟就没了用武之地。
而是因为编钟的意义很特别,代表着等级和权力,不是寻常人家可以用的,甚至连品秩不到的官员,都没资格用这种乐器。
用了,就是僭越,后果很严重。
所以,排钟替代编钟,走下高台,成为一种常用的普通乐器。
现在,乐府的排钟也用铁管,而不是全用铜管,主要是为了省钱,毕竟铜再便宜,总是要比铁贵。
万宝常仔细试音,在一旁候着的“送货”吏员,见这位眯着眼、侧耳聆听的样子,笑道:“员外郎听出杂音没有?”
“没有。”万宝常睁开眼睛,看这个临时制成的排钟,问:“这些铁管,和制作管风琴的风管,都是同样工艺制作的?”
吏员点点头:“是的,员外郎怎么对冶金感兴趣?”
“难以想象,那么多铁管,不仅长度、内径,就连壁厚都一模一样”万宝常一边想一边说。
他喜欢自制乐器,但金属管要自制的话太麻烦了,所以很好奇制作工艺。
万宝常拿起一根铁管:“实不相瞒,我也试制过铜管,毕竟铜比较软,铸造也好,掏空实心铜管也罢,勉强做得出来。”
“可是这铁管短的或许还能弄,这么长”
万宝常将铁管竖放,下端柱在自己脚面,其上端已接近自己腋下:“这么长的铁管,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那吏员笑起来:“员外郎猜猜?”
万宝常说出自己的一个猜测:“总不能是用一根长杆钻头,把实心铁棒钻空吧?”
“这不是不行,不过,效率太慢了。”吏员摇摇头,“而且得慢慢钻,即便有水力驱动,这种长杆钻头要钻出等肩高的铁管,耗时长,也废钻头。”
“能钻熟铁的钻头,得是钢制,造价不便宜,所以钻铁管的话,成本高。”
万宝常闻言愈发好奇,他打听铁管的制作工艺,纯粹是好奇,并无他想。
吏员接着说说:“这工艺,按说要保密,不过光是说个名字,其实有司也懒得管,因为这工艺可不是光知道名字就能做到的。”
故意卖弄了一下,转入正题:“斜轧,是斜轧熟铁管,价格便宜量又足,尺寸有保障,所以成本低,售价也低。”
原来如此,万宝常不关心“斜轧”具体是什么工艺,他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答案即可。
抽检没问题,万宝常让乐师拿来印章,在货单上用印,见院子里堆满了装着铁管的长木箱,又问那吏员:
“如今这金属管,需求很大么?”
“员外郎指的是用于音乐的管子?”
“嗯。”
“还行,但对于寒山作场来说,铁管在乐器这块的需求,不算什么,其实,最主要的大头,是军咳咳”
吏员差点说漏嘴,万宝常听出了言外之意,不追问,毕竟他对金属管(铁管)在军中有何用途,不感兴趣。
也不能问。
忙了一个上午,他匆匆用过午饭,随后入宫,要对一座新的管风琴进行调试。
万宝常是工部员外郎,父亲为军中将领,按说他该子承父业,在军中任职。
但万宝常自幼喜欢音律,沉迷“八音”,实在不是带兵打仗的料。
所以,在工部任职,抽空到乐府给各种乐器“调音”,并对钢琴、管风琴这种大型复杂乐器进行改进。
之所以不直接在乐府任职,是因为不能打破父亲的底线:
乐师、伶人,按传统的观点,都是贱户,“老万”不能容忍自己的儿子“沉沦”。
本来“老万”在军中就多有故旧,儿子万宝常若从军,有一群“世叔”以及同辈照拂,前途一片光明。
结果“小万”要弃武从文,如今在工部任职,已经算是“老万”退让一步。
若万宝常到乐府任职,“老万”怕不是要被活活气死。
乐府就在皇宫附近,所以万宝常只是步行了一会,就抵达宫门。
皇宫可不是厕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进出都得得登记。
譬如入宫,得办完一系列手续,验明身份,获得许可,才能入内。
入宫的人不少,所以万宝常在登记处排队等候,坐在凉棚下,百无聊赖,看着禁军兵卒换防。
宫门禁卫换防,得先摆拒马,防止有人乘着换防之际冲击宫门。
换防完毕,到岗的兵卒还要接受巡察军官的检查:确定身份、检查武备。
皇宫禁卫,兵器无非三仗,弓、矛、刀(有时配盾),除此之外,未经许可,不得额外携带别的兵器,以防有人意图不轨。
万宝常时常入宫,调试乐器,亦或是为贵人们弹钢琴、管风琴,所以对禁卫制度有所了解。
现在,却见禁军兵卒们所带武器有些不同:有人拿的不是长矛,而是长棍,腰间佩刀,刀不像刀,如同长刺。
其刀镡并非常见的圆形或者“一”字形,而像是歪在一侧的一个环状铁套。
这是什么兵器组合?
万宝常有些好奇,但不可能去问。
不一会,有巡察军官过来,抽查禁军武备,让兵卒把佩刀拔出来检查:主要是提防有人偷懒,带着空刀鞘鱼目混珠。
一把刀,不带刀鞘,重大概两斤,挂在腰间久了,很不舒服。
巡察军官来到那几个带着奇怪兵器组合的兵面前,要求“上刺刀”。
万宝常看得清楚,这几个兵,将腰间的长刺状佩刀抽出来,然后将手中长棍斜放,使得棍头在自己面前。
然后把那长刺状佩刀的铁套筒往棍子前端一套,然后一转。
“咔嚓”一声轻响过后,长棍变成了长矛,刺状佩刀就变成了矛头。
万宝常看明白了,默默点头:原来,是组合式长矛啊
可这不是画蛇添足么?
万一遇到紧急情况,还得多出“拔刺刀”、“上刺刀”动作,这不是多了一个破绽?
拿着长矛多好,真要有突发状况,立刻挺着长矛迎战,多方便。
第二百一十三章 供弹
偏殿,乐工们正在组装机器,这几台机器能够自动(发条驱动)或者手动(手摇)播放音乐,名为“音乐盒”。
为八音盒的终极形态。
一旁,李笠听“兼职乐府”的工部员外郎万宝常介绍八音盒的改进情况。
八音盒的发音原理很简单,滚筒上的凸起随着滚筒不停转动,拨动如同梳子般的音板(音梳),长短不一的音板便发出不同的声音,不断循环。
结构复杂的八音盒,能够“播放”较为复杂的乐曲。
带着大量凸起的滚筒,等于是音乐的存储设备,精心布置凸起的位置,就能播放特定的乐曲。
更换滚筒,就能播放不同的乐曲。
但是滚筒上的凸起是有限的,单靠一个滚筒,能播放的音乐,长度有限。
多放一个或者数个滚筒,可以“延时”,但结构复杂化。
于是,单面带着凸起的圆盘取而代之。
然后是双面都有凸起的圆盘,近一步“延时”。
更进一步的改进,是组合式音梳,配合双面圆盘,演奏更复杂的乐曲。
但随着结构复杂化,八音盒的故障率自然也就随之升高。
而且,越复杂的结构,维修起来就越麻烦。
对于零部件的质量要求以及耐用性,也很高。
所以,“商品化”的大型八音盒,只有少数几个作场能够制造,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少府寺管理、乐府提供“技术支持”的官办作场。
眼下,乐工们组装的几台音乐盒之,就是少府寺作场的产品。
万宝常对这几个型号音乐盒的“定型”,有不小的贡献。
他基于爱好,以及对音律的熟悉掌握,参与了八音盒的改进工作,但万宝常不熟悉机械结构,只对八音盒的“音质”部分进行优化。
并参照琴、琵琶的扩音原理,给八音盒设计了中空的“扩音箱”,使得八音盒的声音大了许多。
李笠和万宝常交谈了一会,机器安装完毕,乐工们开始试机,将一大盘铁珠,慢慢装入机器的顶部。
然后上紧发条,启动。
清脆悦耳的声音,从机器的喇叭口里传出来,仿佛大量珍珠落入银盘,音质澄澈、纯净。
李笠闭上眼睛,听着这美妙的乐曲。
如此音质,不是常规八音盒能够发出来的,所以,乐工组装的这台“弹子音乐盒”,真是不错。
万宝常也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为自己的杰作(发音原理来自他的创意)感到骄傲。
八音盒的发音原理,是滚筒上的凸起拨动音梳(音板)发音。
发音方式为“拨”。
那么,能否把发音方式改为“敲”呢?
万宝常不懂机械,但他认为可以。
小时候,他因为喜欢音乐,兴致来的时候,没有乐器,便用筷子敲碗、碟、瓶、罐,同样能敲出美妙的音乐。
当然,这些容器里面得适当放入不等量的水,才能有各种音质。
他自娱自乐敲了许多年碗,对于敲击乐器的感悟,非常人可以相比。
于是,根据八音盒的发音原理,更上一层楼,想出了新的发音方式:敲。
实现方式,是让大量弹珠分间隔落下、击中不同音板而发音,如此一来,可以摆脱滚筒或者转盘的限制,延长自动播音机器的“单曲播音时间”。
构思有了,在机械结构上如何实现,那就是技术人员的事情。
许多乐师、乐工,以及机械技术人员,通过不断地努力,终于把这种音乐盒制作出来,为区别八音盒,命名为“弹子音乐盒”。
虽然结构也很复杂,且依旧需要滚筒/转盘装置控制弹珠的落下顺序、间隔,却比滚筒/转盘音乐盒的弹奏时间更“持久”。
因为有“循环供弹装置”,能将下落、击打音板的弹珠再次提升,进入机器顶部“弹盒”,进入新的弹奏循环,便能实现音乐盒的“循环播放”。
这就是最大的优点。
那么,当用户启动这种音乐盒的时候,可以“循环播放”一首较为复杂的乐曲,作为用餐、看书、练字、做事情时的“背景音乐”。
李笠很喜欢这种音乐盒,因为这很接近后世日常生活的某些场景:
手机、电脑,或者车载音响以及各类音乐播放器,可以循环播放人们喜欢听的音乐,陶怡情操,舒缓心情。
从此以后,他也可以在这个时代,享受“单曲循环”或者“顺序播放”的待遇了。
“弹子音乐盒”不停的播放音乐,李笠沉迷许久才回过神,睁开眼,看着万宝常:“员外郎的创意,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能得天子赞扬,万宝常当然激动,但他不敢居功,谦虚得很,直说这都是设计人员的功劳,毕竟他不通机械。
“员外郎有功,朕要赏。”李笠说完,看着眼前这台一人高、如同衣柜大小的“弹子音乐盒”,有了主意:
“朕就赐你两台弹子音乐盒,少府寺提供终身保修!”
万宝常闻言大喜,赶紧谢赏。
这“弹子音乐盒”可不便宜,虽然是要作为商品对外销售,但是售价很高,“出场价”都已是一台近千贯。
更别说后续的维护费用了。
虽然寻常人家根本就用不起这种昂贵、复杂的商品,但是,这种音乐盒从一开始设计时,就不是给平民用的。
是作为奢侈品,卖给那些讲排场、喜欢攀比的富贵人家。
亦或是卖给各种娱乐、消费场所,让商家摆在各雅间乃至大堂,以神奇的“循环播放音乐”,彰显自己店面的财大气粗。
毕竟,许多人到酒肆、食肆雅间用餐,更多的是边吃边谈一些要紧的事,有时候不想有旁人在场,包括乐师。
若有了这种音乐盒,就能让客人既能够听美妙的音乐,又能无所顾忌的谈一些不希望被别人听去的事情,真是不错的选择。
又过了一会,万宝常见天色已晚,皇帝也没什么事要交代,赶紧告退,赶在宫门落锁前出去。
殿内很快就只剩下李笠一人,他来到那台“弹子音乐盒”面前,转着圈,仔细看着这台机器。
良久,伸手去转动摇把,以人力驱动机器运转。
轻微的机括声中,机器底部“弹盒”里的铁弹珠,被慢慢提升至机器顶部,进入“下落区”。
然后有秩序的下落,落在音板上,发出悦耳的声音。
声音汇聚起来,形成美妙的音乐。
李笠听着音乐,再次眯起眼睛。
但在他脑海里,这却是另一种声音。
弹子音乐盒,其“供弹原理”,捅破了某个领域的“难关”,使得这道昔日挡住了无数人的关隘,成了窗户纸。
李笠摇着摇把,继续供弹。
不,是上膛!!
第二百一十四章 刺刀术
清脆悦耳的乐曲,在演武堂里回荡,价值不菲的“弹子音乐盒”,为军校生“循环播放”美妙的音乐。
外面呼啸的北风,夹杂着雪花拍在门窗上,发出砰砰的声音,却遮掩不了这动听的旋律。
堂内,两组年轻人,身着全套兵击护具,外穿红、蓝裲裆以作区别,分组对练。
红组,用的是木刀和盾牌,蓝队,用的是
组合式短矛。
这种短矛,矛头和矛杆是分开的,需要时才会组合在一起。
组合后的长度,比一人高,将近一丈左右。
虽然和常见的格斗矛尺寸类似,但这种组合式短矛比格斗矛的“体形”要臃肿,因为矛杆也是组合式的:
一根实心铁棒,末端装着木托,如同弩的后段。
临近毕业、在军中带兵实习的实习军官王頍,奉命返校接受“再教育”,此刻手中就拿着这种组合式短矛,掂量着。
很快,就得出“这玩意不好用”的结论。
他看着场内正在对练的红蓝队员,向旁边的同学,讲自己的看法。
“太重了,我看不下八斤,同尺寸的格斗矛,可比这种组合矛轻。”
“格斗矛轻,握持时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