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实在太难了-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肖文诚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感慨自己选对了方向。
深夜里,行远县县衙内,发生了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情。
崔家老大埋怨莫声贪墨崔家钱财,将其暴揍了一顿。
莫声高喊着冤枉,并称若不是崔老三出的馊主意,他也不可能沦落到这种地步。
崔老三当即火大了,也暴揍了莫声一顿。
族长崔河也甚是郁闷,觉得此事算是崔老三的错,但他认为打自己的儿子不合适,故而在三个儿子的帮助下,又暴揍了莫声一顿。
外面的刘实清,听到这一幕后,笑得差点儿没有岔气,在莫声都快被揍死的时候,连忙为其换了一间牢房。
……
翌日,不到一天时间,肖文诚便已经将莫声等人所犯的罪行全都查处清楚了。
崔家财产全部充公。
族长崔河,崔家老大、崔家老三,作为谋反主谋,秋后问斩。
崔家老五,流放琼州,终身为奴。
甘平府知府莫声,贪污受贿外加行谋逆之事,于秋后问斩。
范家范天龙,在范家一半家产充公下,流放琼州,终身为奴。
……
至于崔明志的一家,在赵岩的特意关怀下,还留给他们一处商铺,以及百亩田地,这足够目前的崔家后半辈子生活了。
不到三日,百年世家崔家因反对新政被大周皇帝赵岩亲自摧毁的消息,便传到了大周的其他州府中。
这一次,可谓是杀鸡儆猴。
很多心存侥幸,还想着说一套做一套的地方官员们,不由得都端正了态度,开始认真执行起了新政策略。
赵岩身份已然泄露,那自然不可能再待在行远县了,当即便带着护卫们朝着长郸返还了。
……
一处宅院里,崔妍妍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儿。
一旁的崔明志安慰道:“妍儿,那可是当今的皇帝陛下啊,不是咱们能够高攀得起的,此次咱家没有受到株连,已经是他对你莫大的恩情了,咱们还是想着如何过好我们以后的日子吧!”
崔妍妍擦了擦眼泪,道:“可……可我就是喜欢他啊!”
“唉!”崔明志长叹一声,道:“怪为父了,若我在你年幼时,让你多学些琴棋书画,而不是骑马射箭,依照你的长相,没准陛下还是能看上你的。”
听到这话,崔妍妍顿时哭得更厉害了!
“啪!”
一旁的崔氏朝着崔明志的肩膀上拍了一下,白眼道:“有你这样安慰闺女的吗?陛下没能娶她,是陛下没这个福气!”
崔氏刚说完,崔妍妍便破涕为笑了起来。
然后,一家人都笑出声来。
赵岩刚离开行远县,一道加急奏折便传了过来。
撰写者乃是文相萧敬业。
萧敬业讲,晋州析城府有人造反了,并且在五日之内,便聚集了足足有万名百姓,声势浩大,自称洪崖军,现在已经完全将析城府占领了,析城府的所有官员都成为了阶下囚。
洪崖军的领袖,名为洪成安,乃是一个落地秀才兼算卦先生。其发出声明,洪崖军不反朝廷,只反新政。若朝廷停止新政,他愿意立即解散洪崖军。
而此人反对新政,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召集那么多人,有一个赵岩觉得相当奇葩的理由。
“析城府已经近半年没有下过一滴雨了。“
析城自元日后,便再也没有下过雨,导致当地甚是干旱,如今正值六月初,本来应该是百姓过得最幸福的时候,因为刚刚收了麦子。
但是,而今析城的百姓却因为干旱,几乎是颗粒无收。
这个时候,算卦先生洪成安出来说话了。
他告诉百姓,析城不下雨,乃是因为朝廷新政惹怒了上天,故而上天以干旱来警示朝廷。
这时的百姓,是相信上天真实存在的,并且洪成安说得头头是道,甚至从赵岩的生辰八字研究出了新政惹怒上天的缘由。
唯一可解的,便是以造反引起朝廷注意。
洪成安提出这个想法后,响应者云集,因为这些百姓们都已经快饿死了,若造反,他们便可以抢富户,抢官员了,故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洪崖军足足聚集了近万人,并且已经将析城全都占领了。
现在的析城府乱成一团,宛如一个贼窝。
在得到这个消息后,杨弘已经亲率两万神策军前往镇压了。
造反这种事,必须迅速压制,一旦成了规模就难以处理了。
古人对上天尤为敬重。
在他们的认知里,若逆天而行,必然会遭遇天谴,而如今的皇帝陛下便是逆天而行。
大周这数年来,从未有过干旱近半年的情况,在这种巧合下,百姓已经相信,这就是上天的报应来了。
皇帝唯有停止新政,并撰写罪己诏,方能息了老天爷的怒火。
赵岩顿时感觉到头大。
和人斗,他无所畏惧,这要和天斗,就有些麻烦了。
他觉得自己应该通过此事,向百姓们科普一些常识,证明老天爷是完全不靠谱的。
赵岩想了想,朝着黑娃说道:“先不回长郸了,咱们去晋州,朕要让百姓们知道,信天不如信朕!”
第二百一十六章 乞讨者要闯城
其实,解决晋州析城洪崖军造反的方法很简单。
老天下一场大雨。
洪成安的说法便不攻自破了。
但是,老天爷就好像真的在与新政作对一般,洪成安说了近两个月,析城依然是一滴雨都没有落下来。
不但析城大下雨,整个晋州都处于一片干旱的状态。
近百年来,大周可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古时,但凡遇到大范围的旱灾洪水等自然灾害,皇帝一般都是要写罪己诏的,甚至要吃斋数日。
因为这是上天在向皇帝示警,告诉他德政有失。
为了江山稳固,皇位坐的长久,古代的帝王们便捏造了一种说法,叫做天命神授。
意为皇帝乃是上天早已选择的,他代表的乃是上天的想法,若有人逆天而行,便会遭遇天谴。
皇帝,之所以被称为天子,就是这个原因。
于是,老百姓便被洗脑了,始终笃定只有被上天选中的那个人才能做皇帝,此乃是上天注定,其他人是没有这个福分的。而若上天发怒,那就是因为皇帝有些事情做错了。
老百姓的这种想法,是有利于稳固皇权的,但也有很明显的缺点。
那就是太相信天象了。
很多造反者,在准备称帝前都会制造一些异相,比如自己出生时紫气冲天,有龙吟之声等。
赵岩的德政向来很好,那上天发怒的原因似乎就只能是新政了。
在赵岩前往晋州途中,便有多名官员呈上奏折,他们认为新政确实惹怒了上天,建议暂停新政,以熄上天的怒火。
赵岩直接就将这些奏折撕掉了。
他作为一个穿越者,怎会信这种说法,区区干旱,绝对不能挡住赵岩新政改革的进程。
数日后,赵岩终于来到了晋州界内。
他已经向杨弘下过命令,在他抵达军队之前,两万神策军绝对不能发起进攻。
于是,杨弘便率领着两万神策军,在距离析城府几十里外的一处山麓中驻扎了下来。
如今的析城,几乎所有的百姓都快成为洪崖军了。
这些人有的可能连兵器都没有摸过,他们造反,不是为了荣华富贵,只是为了能够活着。
赵岩绝不愿意因为一个自然天象,便让大周百姓出现严重伤亡。
晋州,基本都是丘陵、山区地带,经济情况本就一般,在遭遇这场大旱灾后,自然是雪上加霜。
田地龟裂,河流干枯,此刻正值夏日,却很难见到绿色的树木。
作为主要靠农产生产活命的百姓,遇到如此天灾,自然是素手无策。
一路上,赵岩看到很多携家带口的乞荒者,一路走,一路乞讨。
甚至,卖儿鬻女的事情都时有发生,一袋小米,都能买一个十四五岁的黄花大闺女。
抢掠,偷盗,打架的事情更是经常性发生。
黑娃带着赵岩走的是官道,但仍有过来抢掠的百姓,黑娃足足出手了数次,才将他们撵走。
两日后,赵岩和黑娃来到了一个名为大洪县的县城中。
此县城距离析城府大概还有一百多里,城门口有多名士兵把守,只要见穿的破破烂烂的人来此,便会将其撵出去。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县城百姓的安全。
因为灾荒而乞讨的百姓,为了活命,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甚至不排除集结起来,用武力攻破县衙。
赵岩和黑娃自然是轻轻松松进入了县城中。
此刻,已近午时。
大洪县县城的主街道上虽然不是很繁华,但周边的铺子都还开放着。
酒楼、客栈、茶馆、布铺、书籍铺,瓦子,虽然都不是很高端,但还算是应有尽有。
赵岩寻到一处还算热闹的酒楼,当即走了进去,寻到大堂内的一个位置坐下,然后要了几个小菜。
而此时,正是酒楼生意兴旺的时候。大堂里面的食客也已经过半了。
不远处几个青年的聊天,吸引到了赵岩的注意。
“赵兄,以我之见,咱们应该尽快离开晋州,洪崖军势头正蒙,没准哪天就将大洪县占领了,到那时,咱们的产业岂不是全都充公了!”
“没有那么严重吧,我听说朝廷已经派遣大军来了,一个析城府应该翻不起多大的浪花,咱们大周的军队可是将北蒙军都打败了。”
“非也,非也。这次可是天灾,咱们县城还好,家家都有余粮,但村里的那些人都饿疯了,听说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呢!你以为析城百姓想要造反吗,那个落地秀才洪成安想要造反吗,都是被逼得了,造反能活,不造反只能饿死!神策军要想消灭洪崖军,除非屠城!”
“咱晋州知州白林可是个好官,他不是已经开仓放粮了吗?”
“开仓放粮?咱们州储存的粮食本来就不多,现在早已经用完了,前天我表哥刚从析城那边回来,他说官府煮的粥,一碗粥里能有五个米粒就算不错了,老百姓都饿疯了!”
“那你说,此事与我朝新政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有,肯定有关系,咱的陛下太急功冒进了,然后触怒了老天爷,我晋州该有一劫啊,我已经准备好了,明日便前往长郸,先躲一躲。”
“唉,我家还有大量的货物呢,即使离开晋州,也只能卖完了再走!”
……
赵岩听着周围食客的话语,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百姓过不好,确实是他这个皇帝的过错啊!
目前,大周的经济状况,他是很清楚的。
在打败北蒙后,国库确实积攒了一些银钱。但这些钱,仅仅能让大周朝廷稍微宽松一些,遇到这种近乎一州的灾情,朝廷根本供应不起。
就在这时,一个青年从外面跑过来高声道:“不好了,有数千名乞讨者将咱们的城门堵住了,似乎要强闯县城!”
“什么?”
听到此话,正在吃饭的人们都着急了。
“咱们要赶紧帮助县令大人将城门堵住,这些人若闯进城来,那可是什么都抢啊,我们都有可能丢掉性命!”
……
很快,酒楼大堂内,就剩赵岩和黑娃这一桌食客了。
赵岩站起身来,说道:“走,咱们去城门瞧一瞧去!”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洪县危机
“我们要进城,我们要食物!”
“我们也是大周子民,凭什么不让我们进去!”
……
大洪县城门外,人潮涌动,一个个衣着破烂,眼窝大多都已经凹陷的百姓高喊道。
城门下,大洪县县城的百姓堵在大门口,以防外面的乞讨者涌入。
外面的人想拼命进来,因为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就要饿死了。
而里面的人则不愿他们进来,因为饥饿的人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
城楼之上,一个身穿官服,蓄着山羊胡的中年男人望着外面的百姓,一脸阴郁。
此人正是大洪县县令管允志。
目前,大洪县县城大约有两千人,其中衙役只有三百多人,这还是因为析城洪崖军造反后,增丁后的人数。
而外面的乞讨者便有近两千人。
管允志已经向所属的应善府禀报了,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若今日无法安抚这些难民的情绪,那很有可能发生大规模性的伤亡。
管允志思索了片刻,朝着一旁的一个身穿蓝色布衣的中年男人说道:“李主簿,放他们入城自然是不可能的,不如我们施舍他们一些粮食,赶他们去其他地方!”
“大人,那可是两千人啊,即使每人给他们五斤粮食,那也是一万斤,今年乃是大旱之年,咱县衙现在的粮食已经不足千斤了,即使能让城内的百姓凑够,可这群饿绿了眼睛的灾民看到粮食后,没准更不愿离去了,并且若咱们县施舍粮食的消息传出去,可能会引来更多的灾民!”
“那……那怎么办,本县就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灾民们冲破城门,进来烧杀抢掠,变成洪崖军吗?”管允志皱眉说道。
李主簿眼珠一转,道:“大人,我有一计,可解此局,但……但大人向来宅心仁厚,恐怕不会同意用此计。”
“都到什么时候了,快讲!”管允志瞪眼道。
“在衙门仓库中,还存有三百把良弓与两千支羽箭,我们可在城楼之上,让衙役去射杀灾民,这些灾民们都是百姓,生性胆小,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只要我们做得决绝一些,先杀掉百名灾民,他们必退!毕竟,待在城门外,他们必死无疑,而若离开,没准还能找到活命的机会!”
“什么……射杀百姓?本官做不到,此事若传到朝廷,本官这辈子就算完了!”管允志摇头说道。
“大人,不会的,如今乃是情势所逼,你若不射杀他们,他们可能很快就能攻入城中,到那时,不仅仅是我们没命,城中的很多百姓都可能会因此失去性命!并且大人若让大洪县落入他们的手中,更是重罪啊!”
“呼!”
管允志长呼一口气,在城墙上来回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