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实在太难了-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大周,最需要的便是统一思想。
科举考试,实质上便是一种帝王之术,其最大的作用便是将很多人的造反想法扼杀于萌芽之中。而大周月刊,则可以有效地让大周上下一心,形成一种空前的团结氛围。
这才是赵岩的目的。
不远处,一直没有发声的上官不悦,脑袋转得飞快,其大步走到大殿中央,拱手道:“陛下,若成立方略馆,编修《大周月刊》,定然还需要一个总编纂,臣以为,朝堂之上,只有我最适合担任这一职位。”
听到此话,朝臣们全都给了上官不悦一个白脸,心中暗骂:真不要脸啊!
殿内的都是聪明人,自然知晓《大周月刊》的意义,若成了月刊的总编纂,那相当于掌控着大周的言论力量,只要一直做下去,那保准能够名垂青史。
蜀州新政的好处都让潘文岳得了,这一次,大周月刊总编篆的职位,其他人自然也想得到。
上官不悦根本不理会其他人的白眼,继续说道:“臣本就是进士出身,《大周月刊》的文章属性,有一部分是与御史台重合的,并且臣刚正不阿,所编撰之文章,自然不会有失公允,故而,臣作为总编篆乃是最合适的。”
这时,刘朝同大步走了出来,道:“陛下,臣毛遂自荐,论学识,论能力,论学识,臣哪一样都在上官不悦之上。”
上官不悦扭脸道:“刘副相,有一点你绝对比不上我啊,我年轻啊!”
听到此话,刘朝同差点儿没有气晕过去,这话他根本没有办法反驳。
就在这时,礼部尚书蔡攸也站了出来,高声道:“陛下,臣以为,总编篆一职,关乎我大周脸面,礼部来做最合适不过,故而臣愿意情愿成为总编篆,甚至可以让高侍郎担任尚书一职。”
此话一出,下面传来一阵惊叹声。
这个蔡攸还真拼,为了成为总编篆,竟然想要将礼部尚书这个肥缺,都要让给其他人了。
萧敬业迟疑了一下,右脚稍微动了一下,但还是没有跨出那一步。
他,要脸。
就在这时,一旁一直眯着眼睛的孔墨山也站了出来,道:“陛下,臣亦可担任此职。”
转眼间,就出现四位竞选者了。
而赵岩坐在龙案前,慢慢喝着茶,他就喜欢这种朝堂之乐,先让大臣们争起来,然后他再总结。
臣……自认,也可担任总编篆一职。”开口者乃是户部尚书楚宝来。
臣觉得,此职在于编篆,而不在于写,故臣也愿意成为总编篆!”刑部尚书孙厚石也开口了。
“那……臣也主动情愿,担任月刊总编纂!”吏部尚书魏运德也忍不住了。
……
眨眼间,便有七人竞选月刊总编纂,并且每个人对自己都非常自信。
至于那些没有竞争的,要不是拉不下面子,要不就是觉得自己官位太小,根本没有任何机会。
赵岩望了望了如同打了鸡血的这七人,长叹一声:“你们……你们让朕很为难啊!”
“不如……你们比一比如何?”
顿时,众臣同时看向赵岩。
第二百四十七章 如厕的时候读
赵岩缓缓站起身来,说道:“大周月刊,乃是为百姓而创,故而最基础的要求是,能让民间的百姓喜欢,另外,还要将朝廷的诸多信息传播出去,朕给你们七人三日的时间,今日不算,你们可以调动一切掌控的资源,各自以手抄本的形式,编撰一本自己心目中的《大周月刊》,页数统一在三十六页。然后交给朕,至于如何评选,朕自有方法。”
赵岩又补充道:“切记,大周月刊是给大周百姓看的,不仅仅只是给书生们看的。”
说罢,赵岩便扭脸朝着大庆殿后面走去,而喜子高声喊道:“退朝!”
赵岩离开后,众大臣都并没有离开,而是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来。
“陛下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显是想让大周月刊的文风偏于直白朴实一些,并且多涉及一些关于百姓的内容。”
“我觉得,陛下编撰此月刊的意义非常深远,他是觉得咱们在朝廷之上总是言家国大事,却忽略了对民间百姓的关注。”
“陛下真是做每一件事都不简单啊,我们要思索出后面的深意,方能让他满意啊!”
“陛下是不是要对我朝文风进行改革啊,陛下批阅奏折就是一种很口语化的方式。”
……
赵岩:朕真没有想那么多,就是想做本月刊来巩固大周的文化统治而已。
大庆殿,后殿。
赵岩命人将申屠义召了进来。
“申屠爱卿,朕交给你一个任务,从现在起,你便派人时刻留意着那七人的动静,他们做了什么,和什么人联系,你每天都据实汇报,朕倒要看看这七个朝廷的肱骨之臣,到底能生出什么好的想法。”
“臣遵命。”申屠义有些兴奋地拱手道,他最喜欢的就是看这些文官们玩心智了。
当日下午,上官不悦七人都是静坐家中,无一人有动静。
但第二日一大早,几人便分别行动起来。
刘朝同将十几名关系颇好的文官召集到了他的府中。
三司使孔墨山开始寻觅一些善于舞文弄墨的士子官员。
户部尚书楚宝来设宴招待了户部的数名官员后,奔向田间地头,和老百姓聊了起来。
刑部尚书孙厚石疯狂购买市集中的一些稀缺书籍。
吏部尚书魏运德则是召集了一群没有功名的士子书生,在自家开启了月刊之辩。
上官不悦就更绝了,先是在御史台与下属聊了大半天,然后直奔长郸城南郊最低等的勾栏瓦舍,并且一夜未归。
这和他往昔的风格大相径庭,至于在里面做了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一本三十六页的书籍,一页约合五六百字,除去书目之外,大约有两万字,而书生们策论的普遍字数为两千字,约12篇文章。
当然,这十二篇文章,赵岩并非让众人去撰写。
所谓总编纂,就是总结、汇编、篆书,其目的也是为了集百家之所长。
赵岩想要看到的是每个人的思路,若还是循着固有的格局和思路去做这本月刊,那意义就不大了。
第二日,这七人便都忙碌起来。
除了通过自己的职权征调官员外,亦开始动用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即使是人缘最不好的上官不悦,也找来了十几个人,在往昔众多的士子文章和民刊书籍中,大规模地筛选。
当日晚上,萧敬业连赶三场,先是去了刘朝同家,又去了礼部尚书蔡攸和户部尚书楚宝来家中。
虽然刑部尚书孙厚石和吏部尚书魏运德也是他的直管属下,但他觉得二人机会渺茫,便选择战略性放弃了。
最有趣的还数上官不悦,两日之间,他去了足足有八个瓦子。
并且这些瓦子都属于底层,没有一个是纯粹卖艺的。
直到第三日,日上三竿,上官不悦才回到了御史台,然后开始汇编起了文章。
很快,三日便过去了。
第四日的早上,天刚蒙蒙亮。
上官不悦七人便拿着各自的手抄月刊入宫了。
垂拱殿内。
孔墨山、刘朝同、蔡攸,这三人站在一起,彼此说笑着。
户部尚书楚宝来,刑部尚书孙厚石,吏部尚书魏运德站在一块,彼此都夹着自己的手抄稿,每个人都想看对方的,但对方都不让他看。
这三个人非常有自知之明,认为自己成为总编纂的概率乃是最低的。
而上官不悦一人站在大殿中央,挺着脑袋,一脸的自信。
他做任何事情,都有着迷之自信。
这时,孔墨山过来打趣道:“上官大人,老夫听说你在瓦子里足足呆了两天,不知研究出来了什么妙文啊?”
上官不悦的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道:“财相,那种地方确实与众不同啊,下官收获颇多!”
“哦,在那种地方还能有收获,可否具体讲一讲?”孔墨山好奇地问道。
将“那种”两个字压得特别重。
“财相,莫不要看不起那种地方,咱陛下以往还经常去呢!”上官不悦一脸正经地说道。作为御史大夫,赵岩的很多私事,他其实都知道,只是不说而已。
“你……你竟然污蔑陛下逛窑子?”
“下官没有污蔑,陛下就是逛过窑子啊,还不止一次呢!”
就在这时,赵岩从后面走了出来,率先听到的便是这句话。
“咳咳……”他尴尬地咳嗽了两声,然后说道:“诸位,将你们的手抄本都拿上来吧!”
对上个问题,选择性遗忘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当即,喜子便将七人的手抄月刊拿到了赵岩的面前。
赵岩低下脑袋,开始认真地阅读起来。
他第一个看到的就是户部尚书楚宝来的手抄月刊,翻到第一页,赵岩就乐了。
在月刊的第一页,竟然是长郸米面肉菜的价格,这种价格表占据了整整四页,然后才是书目。
书目的文章更是亲民,比如:浅论对贫老之民的抚恤救济,侵吞田地与豪民兼并量刑标准、树艺栽培之农官说等。
赵岩有些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这种根本不能称之为大周月刊,应该命名为民事指南。
实在是太接地气了。
这种月刊,十分适合在田间地头如厕的时候读一读。
第二百四十八章 恰到好处的马屁
赵岩看过楚宝来的后,翻开了刑部尚书孙厚石的手抄月刊。
孙厚石就相对于中规中矩了。
书目之下,内容涉及田曹,度支、封授、赋税、典礼、刑罚等多项类别的内容,可谓是事无巨细。
看上去让人眼花缭乱,但并分辨不出主次,不要说民间百姓,即使是士子书生都不愿意看这种无趣的文章。
接下来,吏部尚书魏运德的手抄月刊差点儿没让赵岩撕掉。
从表面看上去,魏运德的内容也很丰富,但他连基本的分类都没有搞清楚,并且所言之事都是陈芝麻烂谷子,如果用一句歇后语来评价,那只能是:老母猪撵兔子,精神可嘉。
当看到礼部尚书蔡悠和三司使孔墨山的手抄月刊后,赵岩的眼睛顿时亮了。
“前面三个就是垃圾!”赵岩差点儿没有爆出粗口来。
版式。
审美。
内容。
赵岩几乎无可挑剔。
蔡悠的排版,看起来就让人赏心悦目,乃是真心将月刊当成一件艺术品来做的,而内容上,蔡攸首先有一个以民为贵的主题,然后在大主题下,呈现不同类型的文章,这些文章深入浅出,老少皆宜,看上去便让人感觉到舒服。
至于孔墨山,则是升级版的蔡悠,他作为三司使,干得本来就是考验细节的活儿,故而他的手抄月刊,不管是样式还是内容,都非常精致,并且他了解赵岩的喜好,故而赵岩十分喜欢。
最后,该是上官不悦了。
赵岩对他甚是期待,尤为好奇他在瓦子里呆了近乎两日,能够编出一本怎样的月刊。
哗啦!
翻开第一页。
一张白纸。
赵岩有些发愣,在翻开第二页时,书目方才出现。
咦?
赵岩的嘴角微微翘起一个弧度。
上官不悦的书目,并非是纯文字直线排布,而是加入了一些设计感的线条,看上去层次清晰,如同欣赏一副画作的线条一般,颇为赏心悦目。
看到内容,赵岩就更乐了。
每隔一页,竟然配的都有插图,并且插图栩栩如生,与内容的契合度也相当高。
这些简易的线条与插图,虽然用来雕版印刷复杂一些,但还是可以实现的。
刊物,就应该带有配图,这乃是现代人的意识。
而在这个时代,上官不悦实乃一种十分标新立异的创举。
更让赵岩感到愉悦的是,文字与插图,线条十分契合,显然是费了大功夫的,并且里面的内容相对于刘朝同和蔡悠而言,十分接地气,尺度介于雅俗之间,如果让赵岩花钱挑一本,毫无悬念地会选择上官不悦的那一本。
这一局,上官不悦可谓完胜。
赵岩看罢之后,朝着七人说道:“朕心中已有所属,但按照朕的想法,你们表面上认可,但私下肯定会不服。”
“现在,你们也都看看其他人的,然后开始互评吧,每人在纸上写上你认为最好的那个人,不能写自己啊,朕也写一个,看与你们是否相同?”
说罢,赵岩一摆手,喜子便将七份手抄月刊样本分发了下去,并且开始准备笔墨纸砚了。
片刻后,七人分别写上了心中最佳的那个名字,一起交到了龙案上。
此刻,孔墨山、刘朝同和蔡攸撇嘴齐齐看向上官不悦,而楚宝来、孙厚石、魏运德则是低着头。
赵岩笑看向喜子。
喜子立即会意,当即分别打开七人的纸条,念了起来。
“孔墨山!”
“上官不悦!”
“上官不悦!”
“上官不悦!”
……
除了第一个是孔墨山外,其他六个全为上官不悦。很显然,孔墨山这个自然是上官不悦撰写的。
赵岩的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上官不悦完胜,本就在他意料之中。
“你们几位,可有什么说的?”
蔡悠撇了撇嘴,道:“陛下,论实力,微臣确实是输了,但这个上官不悦真是太无耻了,竟然找宫廷书画院的画师为其画插图。”
一旁的上官不悦听到这句话,顿时下巴一抬,反驳道:“蔡大人,画师又不是我家的,你也能用,你为何不用啊!”
“唉,我认输!”蔡悠叹了一口气说道。
孔墨山接着道:“上官大人确实是技高一筹,并且文章相当接地气,比我等确实强上一些。”
“上官大人,现在你可以告诉我们,你在瓦子里呆了两日,干嘛了吧?”刑部尚书孙厚石一脸好奇地问道,若今日他得不到答案,晚上定然睡不着。
听到这个问题,赵岩也好奇起来,道:“快说一说!”
上官不悦胸膛一挺道:“依微臣的品性,自然不可能是去寻花问柳了。微臣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