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朕实在太难了 >

第95部分

朕实在太难了-第95部分

小说: 朕实在太难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崔明志在崔家的地位。

    在外人面前,他是崔家的五老爷,威风十足。但是在他其他四个兄弟的眼里,崔明志就是个废物。

    因为这十年来,但凡是崔明志提出的致富策略,没有一个实施成功的。

    反而是完全不按照他的方向去执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最初,崔明志在甘平府不得志后,感觉是甘平府这个小地方局限了自己的发展,于是便将眼光放在了外面。

    由于他比较健谈,文采也不错,崔家族长崔河便让其去外面做生意。

    可惜,崔明志只会纸上谈兵,干啥啥不行,进入任何行业几乎都是赔了个底朝天。

    于是,他现在便在行远县的一个书籍铺里做掌柜的了,日子过得倒比以往舒服了许多。

    现在的他,在崔家的事务上,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若不是生了个崔妍妍,让崔家第三代有了个唯一的女孩,这种会议可能都将他排除在外了。

    当即,崔明志靠在椅子上,也不再说话了,但心里却想得是那日与赵岩的对话,他还是觉得赵岩的话甚有道理。

    “大哥,我觉得盲目抵抗新政,对咱们崔家并没有什么好处,我们要学会借势,用百姓的力量反对新政,古来多少新政,不都是因为百姓的反对,朝廷要兼顾民意,然后最后妥协了吗?”崔老三崔亦雄眯着眼睛说道。

    “老三,你具体讲一讲,应该如何做?”崔老大有些兴奋地问道。

    “首先,此次新政,让很多读书人都丧失了读书的动力,我们应该鼓动那些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去大街上闹,写诗文批判新政,然后再让百姓到县衙中去静坐,将此事闹得越大越好!”

    “老三,你这不是要让实清丢掉官职吗?”

    “非也非也,此事要做得好,没准刘实清还能升官呢!”

    听到此话,崔明志也不由得来了兴致,崔家老三向来以“崔家小诸葛”自称,为崔家的生意贡献过不少锦囊妙计。

    崔老三的脸上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说道:“据我得知,朝廷新政,除了陛下和唯陛下马首是瞻的几个臣子外,其他文武百官绝大多数都还是不同意的。而蜀州新政,遇到的麻烦也非常大,到现在还很难说新政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我觉得,新政成功的机率很小,完全是小皇帝心中的理想状态,我大周帝王,只能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陛下他舍本逐末,要将百姓提到首尾,本身就是错的。我们可以借助百姓的呼声和读书人们的文章,将此事彻底闹大,并且传出甘平府,传出庐州,进而引发不同地方的共鸣,一旦民情呈沸腾之势,新政自然就会停止,而当陛下认识到他的错误后,我们行远县将会成为国家的拯救者,刘实清和三姐夫莫声也必然会迎来升迁的机会,没准还有望进入朝廷中枢呢,到那时,我崔家,可就不仅仅是一个衰落的世家了!”

    听到崔老三此话,除了崔明志外,其他人都不由得彻底兴奋起来。

    这完全就是一次建立大功勋的机会。

    若崔家能够力挽狂澜,阻止朝廷一次错误的大决定,那崔家没准也能像最大的世家孔家一般,名垂青史呢!

    这种诱惑,对在座的每个人都是致命的。

    此刻,崔老大心血沸腾,脑中幻想的是,若此事真成了,那自己就是主推者。

    他活了大半辈子都以不能为官而遗憾,若此事做成了,他定然要向皇帝申请一个爵位,他这辈子也就无憾了。

    “哈哈,我崔家要崛起了!”

    崔老大朝着桌子上一拍,说道:“老三的建议甚好,咱们说做就做,先把读书人扇动起来,至于百姓,只要有钱,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我这就去县衙和实清商量一番,争取在明日就将这个势头造起来!”

    说罢,崔家四兄弟便去忙碌了!

    “唉!”崔明志长叹一声,道:“你们这种想法完全是建立在新政确实是祸国殃民的政策之上,若这个政策对我大周有益,咱们崔家可能就要遗臭万年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廷的软肋

    黄昏时分,云岭村。

    赵岩和黑娃在村子里租了一个小院。

    此小院乃是一对老夫妇的房子。三间大瓦房,收拾的非常干净,并且还没有人住过呢。

    至于被褥和一些生活用品,还需要去县城购买。

    这个小院本是这对老夫妇为他们儿子成亲准备的房子,但其儿子在行远县县城购置了一套宅院住下了,老夫妇不愿离开老院,这个院落也就剩下了。

    而当赵岩和黑娃说要来租,并且可以立即付上三个月的房租时,老夫妇当即就同意了。

    租好宅院后,赵岩和黑娃便在云岭村转了一圈。

    现在还不是农忙季节,故而也没有什么农事要忙碌。但是云岭村除了有孩子在跑动外,几乎没有什么大人。

    因为村里只要还能走得动的,基本都去一个地方干活了。

    那就是村外南三里的崔家造纸作坊。

    崔家拥有许多书籍铺,自然也就需要造纸作坊了。

    在大周,书籍铺可是一个暴利行当,并且若没有身份背景,根本是开不起来的。

    夜幕降临,云岭村的百姓才算回归,炊烟逐个冒了起来。

    就在赵岩准备展示展示自己的手艺,熬煮一锅粥的时候,那对老夫妻过来了。

    手里还端着一个竹子编织的小筐子,小筐子用白色笼布盖着,里面显然是一些食物。

    “公子,这是我家老婆子刚刚做的饼,还热乎着呢,你们才过来,也没生火,就先尝尝我们的饼!”

    说罢,老者掀开笼布,露出数个冒着热气的饼子。

    “刘伯刘婶,你们真是太客气了!”赵岩赶忙让黑娃接过食物,然后朝着二人致谢。

    “公子给了我们这么多钱,我们拿几个饼子,不算什么事情!”刘伯笑呵呵地说道。

    他从未见过像赵岩这种气质的公子,且笃定地认为赵岩的身份地位定然很高,应该就是来体验乡村生活的。

    赵岩与其寒暄了几句后,问道:“刘伯,这个村子里的人好像都在崔家造纸作坊干活,这是不是比种地要强多了!”

    刘伯笑着说道:“没有没有,去崔家造纸作坊只管一顿中午饭,不给钱的!”

    “啊?不给钱,那为何还有人去干啊?”赵岩疑惑地问道。

    “顶一顿中午饭已经很不错了,谁还敢要钱啊,我们种的地都是崔家的,要没有崔家,我们早就饿死了,而我们这些还住在村里的,大多都是没什么本事的,年龄也都大了,干一天活,换一顿饭,已经很值过了,若不是我和你婶子年龄太大,也都要去干了,中午大吃一顿,晚上都不用吃饭了,能剩下一大笔粮食呢!”

    听到此话,赵岩不由得有些感伤,这些百姓在长年的压迫下,对生活的追求已经停留在对食物的需求了。

    “那你觉得行远县有了崔家,大家的生活都变好了吗?”

    刘伯思索了一下,说道:“我爷爷,我爹,还有我,都是崔家的长工,只有我儿子想着做生意,便跑到县城了,但他做生意还是在给崔家打工。我们家的生活一直都这样,没有特别好,但也能活着,若没有崔家,可能我都养不大我的儿子!”

    ……

    赵岩与刘伯聊了数句后,老两口便脚步缓慢地离开了。

    一旁的黑娃,端着饼筐,舔了舔嘴唇说道:“公子,这饼挺香的,凉了可能就不好吃了!”

    赵岩白了他一眼,说道:“吃吧!”

    黑娃顿时大喜,先给赵岩拿出一个,然后自己开始大口吞咽起来。

    赵岩望着院子里银色的月光,咬下一口饼,忍不住说道:真香!

    吃完一个饼子后,赵岩便没有什么胃口了。

    他在思索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百姓活得更有尊严?

    以云岭村为例,在村民的眼里,崔家便是他们的靠山和恩人,若没有了崔家,他们似乎根本不知如何去生活。

    这些村民们根本不信任朝廷,因为在他们眼里,朝廷除了不断收取赋税和不断征兵外,根本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

    而现在,赵岩新政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田地重回百姓的手中,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粮食根本吃不完的喜悦感。

    但是百姓,目前根本就不相信朝廷。

    崔家对百姓好吗?

    并不好。

    干一天活儿,只能换取一顿饭钱。不管在哪里,这都是奸商行为。

    但百姓却认为崔家在行善,因为朝廷做得实在太差了,而百姓也不相信,朝廷新政的目的,是让他们吃好穿暖,让他们家家都有余粮,让他们不再每一日都活在别人的驱使中。

    崔家的好,崔家的善,完全是大周朝廷衬托出来的。

    赵岩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做得还是不够好,他望着夜空足足到深夜,方才回屋睡觉了。

    翌日一大早,赵岩就听见外面乱哄哄的。

    “黑娃,外面发生什么事情了?”

    黑娃跑过来说道:“公子,村民们都在准备去县城,说是到县衙门口静坐一天,崔家愿意每人给一百文,就连刘伯刘婶刚才都拄着拐杖,坐着驴车去县城了!”

    坐县衙?一天一百文?

    赵岩不由得有些疑惑。依照他对崔家的了解,崔家对百姓并不算大方。

    而一个青壮劳力卖苦力一天,也不过能赚几十钱。

    一人一天一百文,显然另有文章。

    赵岩朝着黑娃说道:“走,咱们也去县衙,带上那两个斗篷,让崔家认出来了,那个崔妍妍又该紧追不舍了!”

    ……

    而此刻,在行远县县衙旁,一片热闹。

    百姓们,特别是一些大爷大婶们,一个个搬着小板凳,有的甚至就光屁股坐在县衙前面,将县衙的大门围了个水泄不通。

    其中最前面的几人还拉出一张白布,上面写着:劳民害国,废除新政!

    而在不远处,几个读书人站在高台之上,在讲述着新政的诸多坏处,还有人已经开始写诗讥讽了。

    县衙旁的一处茶馆前,崔家三爷崔亦雄一脸笑意地说道:“这就是我要的效果,最好行远县的名声能传到长郸城!”

    “爹,咱这样做会不会有入大狱的风险啊?”一旁的一个青年有些害怕地问道。

    崔老三淡淡一笑,道:“儿子,你记住一句话:法不责众,这是朝廷的软肋!”

 第二百章 这世上还有王法吗

    行远县县城,县衙旁,热闹得如同集市一般。

    “若读书不能为官,我们还能干什么,难道朝廷要实行愚民策略吗?我等读书人不愿意做牛马,要与陛下共治天下!”

    “如今我大周风调雨顺,百业皆兴,正是读书人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如今却要大规模裁减官员,这不是让大周走下坡路吗?”

    “陛下一定是被一些奸臣蒙蔽了,这些人分明是想霸占朝廷,让我们这些更有热情的士子只能待在家中!”

    ……

    赵岩带着斗篷穿行在百姓与书生中间,听着书生们纷纷辱骂朝廷无德,要将读书人逼入死地的话语,眉头紧皱,心中十分愤怒。

    他愤怒的不是百姓和书生们的行径,而是挑拨者的坏心思。

    而这个挑拨者,自然就是崔家。

    用一百文钱雇佣一个百姓,用偏颇的说辞引起书生们的愤怒。

    这种做法,无异于是要和朝廷新政对着干了。

    而县令刘实清龟缩在衙门中,对书生百姓的反抗不为所动,显然也是受了崔家人的指使。

    赵岩细细一想,便想出了根由。

    很显然,崔家是想利用百姓和书生将新政之事彻底闹大,利用民心民意来反对朝廷。

    这一招可谓甚是毒辣。

    关键赵岩现在还无法得到证据,百姓们虽说那一百文钱乃是崔家给,但崔家却让百姓将这一百文钱当作他们的行善钱。

    也就是说,这次百姓与书生闹事,可以说与崔家一点关系都没有。

    崔家人也无一人出面。

    赵岩虽为帝王,但也不可能将崔家全部下大狱,这里的百姓也不会愿意,更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赵岩脸色铁青,心中想道:若是此事闹大,那可能影响的不是一个甘平府,甚至是整个庐州,以及周围的州府了。

    因为百姓心中有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朝廷就是来剥削他们的。

    一旦民意发生了偏转,那新政真的就寸步难行了,赵岩又不可能将他们全都抓到大牢里面去。

    当即,赵岩朝着前面的一个茶楼走去,他准备给中书省下个谕令,命令庐州知州亲自来料理这件事情。

    这一次,他准备玩点真格的,若庐州知州处理不当,赵岩必将摘下他的乌纱帽。

    赵岩将谕令写完,刚走出茶楼的门口,便碰到了一个熟人。

    崔家大小姐,崔妍妍。

    不过赵岩庆幸的是,他和黑娃都带着斗篷呢,不远处的崔妍妍并看不到自己的相貌。

    就在这时,赵岩听到崔妍妍焦躁地朝着一旁的护卫说道:“我限你们今晚之前必须找到严兆公子,因为我爷爷明天就要回来了!如果找不到,你们就离开我崔家吧!”

    众护卫一脸无奈,只得四散开来去寻找了。

    赵岩一听崔家族长崔河要回来了,不由得大喜。

    若他能说服崔河,让崔家支持新政,那局势瞬间就能扭转过来。

    随即,崔妍妍也气呼呼地跑开了。

    赵岩带着黑娃在县城中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又买了一些生活用品,便返回云岭村了。

    而此刻,县衙的人越积越多,吵闹声也越来越多。

    刘实清躺在县衙后院的一张躺椅上,一旁放着一壶酒,还有四个小菜,小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一旁的师爷有些焦躁地说道:“大人,咱真的要不管不问吗?上面若是怪罪下来,咱们可吃罪不起啊!”

    刘实清睁开眼睛,没好气地说道:“本官不是不管,而是时机未到。”

    崔家老三已经和刘实清商量过了,要百姓和书生在县衙门前至少闹三日,只有这样,周边邻县的百姓和过路的买卖人方能看到,这个消息才能更好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