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刘渊的袭扰虎头蛇尾。
魏容的偷袭让别庄损失惨重。
关中平原因蜀军的乱入而纷乱四起,氐羌、匈奴等胡族在赋税重压下,也开始在各地举兵反抗,让司马望这个骠骑大将军头痛不已。
现在,赵广又控制了扶风,让司马望敛财不能、御女无趣,人生两个爱好大受影响。
被赵广狠狠的羞辱了一番,又被司马炎这个侄子不留情面的申斥了一番,荒淫好色、敛财无度,这几个词虽然没写进邺都来的函文中,但司马望留在朝中的心腹,却原原本本的将司马炎大发雷霆的事情暗中记录了下来。
气急之下,司马望与儿子司马洪、骠骑将军府的佐僚商议之后,决定再一次游说关中众坞堡出兵围剿赵广这支蜀军。
号令境内各处豪族、士族坞堡出兵讨伐蜀贼,是司马望准备的又一杀招。
魏国在关中正规军虽然没有了,但还有坞堡兵。
历史上,司马朗也就是司马望的名义父亲,曾经在老家温县一带进行了一场兵役制改革,组建了一支由各地坞堡部曲、私兵构成的地方武装,这支类似于后世民兵组织的军队,在随后的诸侯混战中大放异彩。
张扬、杨奉这几个讨伐董卓时的河东诸侯,还有黑山贼张燕的太行草寇,都曾在司马朗的温县民兵面前,屡屡战败吃了大亏。
西凉兵、马超、韩遂与曹操在关中的大战,让大汉的都城长安周围,不再有往日田野阡陌、人烟繁密的盛景。
渭水两岸,由豪强和士族建立的坞堡,让关中幸存下来的人躲过战乱,而这些人丁依附郡内豪强、士族之后,就成为佃奴,平时在周围的农田耕作,战时则为豪强的部曲、私兵。
保境安民,驱逐蜀贼。
这样的口号足够引起士族、土豪们的注意力,面对外来的入侵者,司马望相信那些视土地和人口为生命的关陇的豪族们一定会不留余力。
被司马望寄以厚望,委派统领坞堡兵的,是苏氏坞堡的堡主苏绍。
在关中武功一带的众邬堡中,龙门苏家邬堡实力最为强大。原因有二个,一是祖上出过苏建、苏武等名人,苏建是汉朝名将,曾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因功封平陵侯。苏武更是有名,就是在匈奴的北海,也就是贝加尔湖持节牧羊的那位,这个中学课本里都有。
二是苏氏在汉末三国时,又出了一位大人物苏则,这个人在关中、陇右一带的声望相当的大,用兵也相当的厉害,在酒泉太守任上时平定过麴演之乱,在曹魏官也做的不小,曾经担任过魏国的侍中。
苏则死后,苏氏的当家人是他的儿子苏愉,现任魏国的尚书,目前正在邺都,武功的苏家邬堡,则由其子苏绍在负责日常事务。
苏绍与诸葛诠是长安的诗友,他的姐姐苏惠历史上嫁给了石苞的儿子石崇,石崇和诸葛诠在历史上是著名的金谷二十四友中的两位。
真实的历史就是这么转圈圈,熟悉的人转来转去,就联姻成了亲戚。
第一百零一章 统一战线
人算天,自不量力;人算人,害人害己。
扶风郡的情形,不时被斥候打探回报到长安,司马望坐立不安,另生一计。
坞堡兵是关中平原上可用之兵,面对苏氏等众坞堡观望的态度,司马望觉得很有必要再逼迫一番,让他们知晓拖延下去的后果。
再派人游说,陈述厉害,要是还不听从,那就休怪他司马望向邺都告状了。
一向风清云淡、只识诗赋笔墨的司马洪被司马望抓了壮丁,催着前往扶风龙门,游说苏氏坞堡举兵抗蜀。
至于为什么是司马洪,不是旁人。
原因是司马洪与苏绍有旧,也就是两个人相识,是曾经的酒友有交情,其实说起这一点,司马洪觉得也蛮冤的。
这就好比后世酒桌上吃饭,相互不认识的人寒喧之后加了个微信,谁都知道这不过是表面上的程序,谁也不指望以后还会联络,会派上多大的用场,甚至有的人,一出酒店的门,就立马把刚加的人删了。
但岂料想有一天,这样一层若有若无的关系,竟然还会被派上用场,司马洪想想都觉得自己很委屈。
在司马洪快动身时,司马望再一次尝试在床榻上奋起,结果又是无功而返,绝望之下,司马望在大将军府顿足捶胸,仰天喝骂道:“赵广,小儿不得好死,不得好死啊!”
失财加失色,司马望看什么都开始不顺眼起来,就如面前这个儿子,同样为人子,赵云的儿子是条龙,是头虎。自家的儿子是条虫,是只鸡,只知道眼皮子底下那些财帛田亩,开拓进取之心一点也无。
叫骂了一阵后,司马望喘着粗气,恶狠狠的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大声说道:“告诉苏绍,如果再首鼠两端,那休怪老夫在晋王面前,参他父子通敌罪名,到时候,苏家的财帛、田亩那就不姓苏了。”
人越老,往往越糊涂。
司马望就是如此。
他想着要拉拢坞堡兵为司马家摇旗呐喊,但是,有时候做事情不能只从自己一方角度出发考虑,还得换位思考。
一厢情愿的事情,有时候看起来很美好,但却往往达不到效果。
没有对等的交换,谁也不会平白无故为他人做嫁衣,除非他的脑子坏了。
司马洪委屈的应和一声转身退下,无端被亲生的老爹叫过来骂了一顿,让他倍感无趣。
说起来,司马洪和赵广一样,也是次子出身,老哥司马弈、老弟司马楙才是司马望的心头肉,至于司马洪这个早早就过继给司马遗的次子,则是家里最不受重视的一个。
好处得不到,倒霉的事一个接一个。
就比如这次,本来司马洪只是回长安来看望一下母亲,却不想被司马望抓了个正着。
“这样的亲阿翁不要也罢,等这次龙门一行事了,我司马洪就回邺都,再也不回长安了?”司马洪一路之上,忿忿不平。
司马家现在大权在握,魏国上上下下哪个敢不听晋王的话,他司马洪只要不逆了司马炎的心思,以后的好日子有的是,那象老子司马望活的别扭,曹家都已经快完蛋了,还在踮记着以前的那点情份。
情份能当饭吃,还是能当酒喝。
情份就是一块破布,用的时候抹抹,不用的时候就扔了了事。
——
扶风龙门,苏家坞堡。
一向喜欢吟诗作赋的苏绍最近没了心情,上个月,蜀将赵广居然在野战中击溃了胡骑,这让苏绍不由得大跌眼镜。
刘渊之名,在匈奴五部的后辈中,是头一块牌子,在长安的少年中,也是赫赫有名,并非浪得虚名之流。
擅长相面的崔懿之、公师彧说刘渊将来必成大器,那击败刘渊的赵广面相又会如何?苏绍一想到这,就不由得浮想连连起来。
汉失其鹿。
天下英雄共逐之。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快四十余年了,虽然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在旗号上还是“汉”,但关中的有识之士都知道,这不过是借用汉室的名望罢了,刘备的季汉,不是以前的那个大汉。
未来的发展会怎么样?
曹魏已经被司马氏纂权,按父亲苏愉的判断,用不了一年,魏国的名号就将不存,将来是什么,很有可能是晋这个国号。
苏氏将何去何从?如果是以前,那不用多考虑,肯定是跟着司马炎走,归晋就归晋,反正都一样。
但现在,赵广率军杀入关中,而且还连战连捷,苏家如果继续一根筋的跟着司马家,那近在眼前的赵广随时可能攻打坞堡,将苏家的老根全部平掉。
那样的话,他苏绍怎么面对老祖宗苏则、苏武?又到了家族未来决择的关口,苏绍只觉得压力千斤之重。
这个时候,他只期盼着父亲苏愉能够快些回来,但邺城与扶风,路途实在遥远,苏愉又是朝中官员,并不是想回就能回。
——
对包括苏氏在内的关中众坞堡观望的态度,赵广早就从诸葛绪那里得了大概情况,赵广随即决定对匈奴等异族的诸胡,要狠狠的打,打的他们不敢再呲牙咬人。
也正因此,蜀军才会在槐里城与诸胡面对面的打了一仗。
尊重,是一刀一枪战场上打出来的,不是坐在谈判桌前嘴巴上谈出来的。
就如后世的共和国,志愿军入朝作战为我们赢得了国际地位,中印战争的秋风扫落叶攻势,让阿三国耿耿于怀五十余年不敢放肆。
和平太久,也不是好事。
该打的时候,就得要打,不要怕牺牲。
坞堡与胡虏不同,以赵广现在的实力,将坞堡一一拔除并不现实,对这些生活在关中一带多年的士族、豪族,则要采取必要的拉拢政策,让这些逐步投靠到蜀汉的阵营中来。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逐步的消化吸收。
既打又拉。
发挥好统一战线的巨大作用,把朋友变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穿越前无聊看毛选的赵广,对伟人的这句话记得非常深刻。
在刘渊袭扰之时,赵广派出了张护雄的无当营,前出龙门对苏家坞堡进行监视,诸葛诠和黄崇也自告奋勇,前往游说苏绍。
第一百零二章 女诗人
槐里至龙门的路上。
诸葛诠都很兴奋,和黄崇说个不停,被赵广抓壮丁当书吏了一个多月,诸葛诠就像脱胎换骨一般,身上浮夸的地方少了许多,更多的一些对世事的了解。
诸葛诠的变化,诸葛绪、诸葛婉都看在眼里,也让他们对赵广更加的敬服起来,能够让家中不成器的子孙振作起来,这可是最大的恩惠。
“伯建兄,我和苏世嗣那是在长安就认识了,想当年……!”诸葛诠很兴奋,在亲眼目睹赵广击破杂胡、蜀军进驻扶风后的所作所为后,诸葛诠比祖父诸葛绪转变的还要迅速,现在,领了赵广的游说任务之后,诸葛诠已经将自己视为前将军赵广的心腹。
黄崇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曾几何时,他也和今天的诸葛诠一样,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不把天下英雄放在眼里。但阆水一败,让他顿时清醒过来。
对诸葛诠这样未经挫折、又心高过顶的年轻人,一味的批评显然不起什么作用,还会让他有逆反的心理,唯有压给他任务、让他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促使其成长起来。
“伯建兄,有道是士为知已者死!有君侯的赏识,我诸葛诠满腹的经伦,终于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诸葛诠脸上神采飞扬,对赵广的慧眼识才十分感激。
——
与诸葛诠相反,苏绍这时却是患得患失,不知该如何是好?
一直想要拖延逃避的他,最后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
就家族的底蕴和坞堡的实力来说,苏家在关中一带颇有名气,族人加上私奴也有五、六千人,但那要分和谁相比,司马望代表的是把持魏国朝政的司马家,赵广一方不提背后的蜀汉,就是在扶风郡的兵力,也要超过苏家甚多。
九月上。
诸葛诠、司马洪这两个曾经的诗友、损友一前一后到龙门游说,诸葛诠是苏绍在长安诗会上的诗友,司马洪则是长安酒乐坊中的酒友。
是诗友重要,还是酒友重要。
其实,哪个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代表的地位高,谁的实力强。
就路程来说,从槐里到龙门,要比长安到龙门近的多,但苏绍对赵广在扶风立足有较大的戒备心理,诸葛诠、黄崇到来之后,苏绍只是客气的见了一面,便将他们安置在别宅不再理会。
如果只是诸葛诠一个,这一次比拼游说的结果,估计还会是司马洪占上风,现在双方的实力对比,赵广就象后世的中国,虽然刚刚走上复兴的道路,但锋芒已经显露;而司马望一方,则是老美,日渐没落,但老大当惯了,还是习惯以势压人,叫嚣着凭实力不对等对话。
但现在,诸葛诠身边,还有黄崇这个帮手,相比司马洪来说,黄崇的综合能力要强上甚多。
出于对魏国朝廷的尊重,苏绍将司马洪接到了主堡,这个安排本来挺好,但谁知恰恰出错就在这里。
苏绍的姐姐苏惠正值芳龄,姿容上很是一般,长相六分左右,个头也是娇小,但在魏国却颇为诗名,其诗文被苏愉带到邺都之后,在一些诗赋会上传颂很广。
苏愉此举,可能是觉得自家女儿长相上没法和人争高下,那就才情上见真章。
建安以来,魏国知名的文人辈出,诗赋繁荣,一些出身士族高门的女子也开始在文学领域展露头角,苏惠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则是临淄人左思的妹妹左芬,“东芬西惠”在魏国玄学圈子里也是传为美谈。
由于扶风被蜀军攻占,司马洪只能绕道来到龙门,一路上吃了不少的苦头,这是养尊处优的他没有经历过的。
心中带着一股子怨气,司马洪在当晚的宴席上一边喝酒,一边服食石散助兴,这石散一服,人就不自禁的放浪起来。
司马洪的骨子里有他老子花心的遗传,宴席上一番吟诗作赋后,脑子一热他就想着一睹西惠的风采,顺便会一会诗文,倾听一下女诗人的新作。
于是,司马洪趁着酒劲,朝苏氏女眷的内宅硬闯,一边往里走,一边嘴里还说些轻薄无度的话来。
从男人内心的冲动来讲,如果有机会,司马洪还想着更进一步。虽然传闻中苏惠长的不漂亮,但单单一个才女的名声就让司马洪心痒难耐。
征服有名的女人,对于男人来说,也是一种炫耀,特别是像司马洪这样喜欢在玄学圈子里卖弄的风流名士。
白天吃苦受累,晚上一边做那事一边吟诗作赋,司马洪想想都觉得妙不可言。
当然,娶苏氏女当妻子是不可能了,他司马洪早就与朝中高门杜氏联姻,就连侍妾也有五、六个,苏惠要是愿意的话,司马洪不介意留一个侍妾的身份给苏家。
司马洪想的很美好。
如果苏惠是和贾南风一般别有野心的女人,司马洪的这一步或许还能成了。当然,也有可能司马洪的级别不够,比如司马炎在当了皇帝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