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坛风云路-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威振当然不能让他如愿,只见他继续朝外侧加速带球,中路的董元卓已经在跟进,只要突破或者把球传出去的话,得分的几率很大。
见他还是低头死带,估计也是一个好表现的家伙,科尔卢卡如是想着,脚下的步伐同样不慢,只见他瞅准时机,一个凶狠的肩部顶撞动作直接朝着奔跑中的李威振撞了过去,一旦给他撞到,奔跑中重心不稳的李威振非得飞出去几米远不可。
一察觉到他的动作变化,李威振随后的处理动作可谓妙极!
只见他左脚外侧将皮球推向左前方,右脚朝外侧小跨一步,左脚再向内侧一跳,恰巧让过全力施压过来的科尔卢卡;
想不到他在发力狂奔的过程中,还能如此地进行躲避,大感意外的科尔卢卡措手不及,没有找到受力点的他在自己的惯性带动之下,整个人向外侧踉跄地甩了出去;
躲过对手以后,李威振继续加大马力向前奔去,很快,他便带球直面出击的马拉维奇;
董元卓也凭借强大的爆发力,此刻已经甩开了对方后卫,正在观察着李威振的移动位置,免得越位了;
克罗地亚的球员已经在飞快的回位,如果还不能果断把球传给位置更好的董元卓,这一次反击机会就浪费掉了。
马拉维奇在尽量的拖延时间,李威振自然知道他的伎俩,他快速进行思考,然后做出了一个合理的选择;
只见他把皮球挪动到右脚外侧,抬脚作势起球给中路,引得马拉维奇举手封了过来;
李威振再灵巧地把皮球扣回了左前方,扣出空当以后,右脚外侧跟上一刮,皮球径直向左前方传了过去,中路的董元卓迅速跟进,越过了假想的越位线,右脚弓一端,准确地把皮球推进了空门。
2:1,下半场甫一开始,中国队就凭借犀利的反击,反超了比分,首次取得了领先优势。
这还是自己在世界的舞台上第一次梅开二度,董元卓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模仿起了罗马“小飞机”蒙特拉的招牌动作,双手张开,整个身体就像一架自由翱翔的滑翔机一样,走出了快乐的S型路线,真的就像飞机在天上自在飞行的样子。
队友们也快乐地围了过来,喜欢搞怪的球员们一商量,瞬间把小飞机变成了大飞机。
只见从董元卓开始,每个人都在身后扯着前面队友的球衣,瞬间就整齐地摆出了一条长龙,董元卓也放肆地带着这条长龙“飞”了一段距离。
看着这些可恶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家门口还如此肆无忌惮地进行着庆祝,每一名克罗地亚球员都是面色铁青的;
嘀咕了几句国骂之后,也很快归位站好,准备发起更猛烈的攻势,誓要给这群不知好歹的中国小子一点颜色瞧瞧。
这些中国球员一向给人低调勤勉的印象,像这样高调进行庆祝的场面还真的不多见,他们也知道如此大规模的疯狂庆祝,确实有点目中无人,会招来场内外的一致憎恨的,这里毕竟是人家的地盘;
但是,他们的内心实在压抑太久了,能够逮到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兴奋难抑的他们就是想开心地做一次自己,痛痛快快地狂一次。
他们年轻气盛,朝气蓬勃,就是有这种到别人家去揍别人一顿的实力和底气,痴狂就是得趁年少;
现在不狂,难道留到老了跑不动再来狂吗?
年轻真好!
第243章 再来居平
很明显,中国队的反超进球以及进球后的放肆庆祝,激怒了克罗地亚队,他们的教练马上进行了人员调换,摩德里奇的位置也不再缩在后面,而是前移到前腰还要前的位置。
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球队要放手一搏,他们绝对不允许在自己的家门口,还给这群亚洲人欺负到头上;
摩德里奇自带的强劲攻击属性,决定了他更喜欢扮演终结者的角色,而不是一味地为他人作嫁,如今主教练的调整也是进一步解放他,全部释放他进攻天性的味道非常浓。
新换上来的23号应该是一名工兵型球员,相对被换下去的19号来说,具有更强悍的防守能力和更宽阔的扫荡面积,这也是全面解放组织核心摩德里奇的应有之举;
23号上场以后,他一人就承担了中场所有的防守任务,摩德里奇无需再回撤,分心去承担防守工作,尽情做他所喜欢和擅长的调度指挥,以及射门得分。
克罗地亚队进行调整以后,中国队最先表现出不适的就是中场环节,体现在突然“多”出了一名后腰,与原来的唯一后腰周海兵在兼容上出现了问题。
而这个增多的一名后腰就是李威振。
因为摩德里奇的位置前移至前腰的位置,被教练安排严密贴防他的李威振只能回撤到后腰的位置;
拥有绝对控球权的摩德里奇,在走位上是没有限制的,这也逼得李威振必须同步跟随;
这样的信马由缰,对周海兵的活动范围产生了很大影响,原本还在按着习惯的节奏,去对进入自己管控范围的对方球员进行盯防,此刻却挂靠了一个李威振进来;
周海兵防也不是,不防也不是,对于李威振这种前锋的贴防方式,他不算是很认可,平时也没有进行配合过的两人,此刻突然搭档打起了双后腰战术,尿不到一壶的两人肯定多有不适。
两人因为位置的重叠,经常呈现出一种打架的局面,想法各异的两人也是多有龃龉;
李威振怪周海兵不能理解自己正在执行的战术意图,总是要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严重影响了自己对摩德里奇的跟防;
周海兵怨李威振冒失莽撞的乱窜,全无位置感,经常性的挤占自己的位置,极大限制了自己预判的准确性。
受此影响,中国队原本严密有序的站位开始变得凌乱,大家变得无所适从,乱作一团,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局面。
这也是相当奇怪的一种现象,包括在国家队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在逆风球的时候,球队还能够按照赛前的部署,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战术目标;
一旦风向开始变化,由逆风转向顺风,要开始领先来踢,球队反而不知道该如何踢了,这其中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三年前,由伊朗人制造的金州之耻。
其实场上的风向变化是十分正常的一种情况,一支成熟的球队会因势利导,根据场上的形势变化来制定正确的应对方式,哪怕在赛前就已制定了战术计划;
计划毕竟赶不上形势的变化,无论是场上球员,还是场外的教练,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所谓的高球商也包括观察清楚形势作出合理对策的能力。
中国球员就像一头勤恳的老黄牛,心平气和的时候,会安静地埋头苦干,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黄牛也属于牛,一旦受到刺激,牛脾气上来以后,管你天王老子来了照样顶撞一番才能消气。
球商是属于情商的一部分,许多外国人看了中国人一板一眼的踢球表现以后,经常会认为中国人踢得太严肃、死板、不够灵活,这也是反映出了中国足球在培养球员情商方面工作的不足。
赵大宇看出了球队的问题所在,他在快速地思考着解决的措施。李威振真正威胁之处在于进攻,拉回中场死守不仅大材小用,这种安排也不够合理,所谓好钢得用在刀刃之上,还是必须得把他推向前场才行。
赵大宇还是看重这名广西小将,能够在困难局面下提供有力支持的特点,不愿提前将他换下场,但球队中场确实又越来越吃紧,需要换上一名防守强硬的中场才行。
很快,和正明便接到了主教练的命令,起身去进行热身,准备上场。
但在中国队还没完成最新的人员调整之前,场上形势再次发生了变化。
摩德里奇拿球后,快速向前突破,身旁有李威振在紧紧跟着;
一个灵巧的踩球和拨球动作,一瞬间就将李威振让到了前面去,摩德里奇观察到左侧的23号队友,将皮球推了过去,传完之后就像前跑动;
摩德里奇的跑位很贼,他是冲着周海兵的位置而去的,23号心领神会,顺势就朝着周海兵的方向传出了一脚力道适中的滚地球;
皮球传得很舒服,确保了摩德里奇首先拿到,但是,前有周海兵的迫近,侧后方又有李威振的紧追,前后均有追兵的情况下,魔笛这一次在劫难逃了。
摩德里奇要开始单干了,只见他右脚外侧一个直推,加速就要从右侧强行突进去;
周海兵当然不会让他如愿,右脚先行小跨一步,加速去封堵他的带球路线,同时,侧后方的李威振也在发力狂追;
就在三人即将合围的一瞬间,摩德里奇超强的身体柔韧性令人咋舌,只见他在高速跑动的情况之下,右肩下沉,带动腰部向右扭跨;
右脚站定变做支撑脚,左脚腾的飞出,外脚背向左侧一推皮球,身体再突然地折向左前方,呈现出一个完美的之字型突破线路;
变化如此迅捷且突然,刹不住车的周李两人差点撞个满怀,虽然最终堪堪避开了相撞,但却已经被对手甩在了身后。
完成突破以后的摩德里奇抬头进行着观察,很敏锐地察觉到了右侧的空当,然后迅速地向右侧传出了一记手术刀般的传球;
皮球传得十分巧妙,从冯肖亭与曾纪尧两名中后卫的结合部位穿了过去,恰巧来到整条防线的身后,等于是打穿了中国队的后防线;
右侧游弋的洛维什金早已发力冲刺,把舒畅甩在了身后,前插到位,球到人到,面对着出击的于子仟,一脚冷静的挑射,皮球径直飞入了球门里。
下半场,55,2:2,克罗地亚队通过精妙的配合把比分追平了,中国队的领先优势连十分钟都坚持不到。
第244章 形势恶化
在追平比分以后,克罗地亚球员也显得非常激动,他们就在中国队的半场里疯狂地开始庆祝,人叠人的玩起了叠罗汉的游戏。
这多少有点向中国队挑衅的味道,是对他们此前进球的进球动作的无声抗议,这次同样让每名中国球员都极为不爽。
但不爽归不爽,人家毕竟没有做太出格的行为,也是在正常的动作范围,中国球员再看不过去也只能咬牙忍过去,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在足球场上被人打脸是常有之事,最硬气的回应方式就是用进球来回击,你进我一个,我直接回你俩!
按照这支中国队硬朗的风格,再凶险再艰难的情况都遭遇过,像这种被追平的情况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坚强如铁的他们就是那只打不死的小强,再硬气一把就行了。
但是这一次,却有了一些不好的现象。
差点撞在一起的周李两人,积蓄下来的怨气也开始爆发了。
李威振在即将相撞的瞬间向旁一扭,勉强避开了迎面冲过来的周海兵,李威振没放在心上,还在向前追着摩德里奇;
周海兵则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一样,干脆就站在原地,回头目送着对方进球以后,他更是怒不可遏地冲向李威振,大声地吼着,多年未说的那些大连老家的骂人话也出来了。
李威振内心觉得委屈,看着他欺负到自己头上,也是不满地出声回怼着,这更是直接激怒了周海兵,看着就要冲上来动手了;
近在眼前的冯肖亭一看情况不对,立马第一时间就冲上前去抱住了周海兵,然后曾纪尧也很快就控制住了李威振。
周海兵虽然是在山东成长起来的,但却是地道的大连人,与冯肖亭是老乡,在队长的努力安抚之下,才勉强气消;
曾纪尧是梅州人,与李威振一样都是客家人,好说歹说的,才把他宽抚了下来。
一场突然而至的暴风骤雨就这样在无形之中飘散了,末了周李两人也是在队友的督促之下,不算太服气地握了握手。
赵大宇看到这种熟悉的场景,原本还激动地想要冲进场去劝架的,后面看到球员们及时介入,消弭了这场人祸,他才安定下来,立刻对阵型进行了调整。
克罗地亚球员也正想欣赏一场好戏,没看几分钟就结束了,也是索然无趣地走开。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人都会功夫,个个都是布鲁斯李,所以就特别喜欢打架,包括到了球场上也如此。
这场干戈过后,和正明换下了陈滔,李威振也前移回前场,回到了他所习惯的前锋位置。
和正明的特点是拦截能力强,与周海兵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善于在中路进行正面堵截,擅长位置以中前卫和后腰为主;
两人在训练中也经常有过配合,彼此有一定的默契,协防帮补的意识,比强拉李威振这名前锋回来拉郎配要好得多。
中场恢复了层次感的中国队在表现上有所起色,此前的混乱局面改观不少,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摩德里奇在少了李威振这块贴身膏药纠缠以后,他的表现愈发的自由,发动的攻势也更加的凶猛;
在李威振前移的短短几分钟里,摩德里奇已经创造了3次颇具威胁的机会,两次自己来,一次给队友,一次比一次接近进球,攻势犹如排山倒海一样,一波紧似一波!
心急如焚的赵大宇站到场边,通过大声呼喊提醒了周海兵,让他专职盯防14号。
周海兵依言行事,但效果却远不如李威振来得明显,这也不是说周海兵的能力比李威振差。
而是周身高1米79,在盯防1米7的摩德里奇的时候,重心高的周海兵是比较吃亏的,机动灵活性上被魔笛吃得死死的;
周海兵作为球队的后腰,他还要兼顾本方半场腹地的防守任务,没办法像李威振一样疯狂的只咬摩德里奇一个。
一看实际效果不佳,赵大宇又再改变策略,要求和正明负责中场左中区,徐特负责右中区,周海兵专职中后区,采用区域联防的方式,建起了整块中场的拦河大坝。
在赵大宇的不断调整之时,中国队场上的形势越发的严峻,大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好运气也好像透支完毕一样,情况越来越糟糕。
在克罗地亚球员的连续逼抢之下,和正明丢掉了球权,克罗地亚7号迅速把球传给了中路的摩德里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