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坛风云路-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进行集训,像一中这样层层选拔的并不多见。
莫华强不愿意像其他学校那样仓促上马,他想得更为深远,并不是只为这次比赛而已。
压缩了所有的前期活动安排,到昨天最终18人名单的出炉,再到今天的集训,留给他和球队的时间仅有三天。
这三天还没办法做到封闭集训,因为学生还要上课,训练的时间集中在了早上六到七和下午四到六两个时段。
前期一番如此高调的动作过后,学校还是明确提出了成绩的要求,莫华强肩上的压力并不小。虽然喜欢踢球,也有运动训练方面的理论知识,但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调教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球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莫华强凭借平常的一些个人体会,在小县城里可供参考的资料不多,只能托朋友从桂林购买相关的书籍,以及从电脑上搜集的一些关于九人制阵型打法、足球组训方法、小型足球比赛研究等方面的资料,照着自己的理解,也是速成性质地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9人制相对于标准的11人制来说,因为场地缩小和人员减少,其实施战术及所面对的客观变化形势有所简化,对尚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球员是一种有益的比赛方式。
国外的训练指导思想里,关于小型比赛的运用十分普遍,学龄前儿童往往是从2vs2、3vs3等开始的,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和足球技艺水平的提升,才不断上到7人、8人、9人的比赛形式,而到了16岁以后,才会进行标准11人制的对抗。
循序渐进的比赛方式符合球员的发展规律,就像一名中国的学生一样,只有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扎实的基础教育,才能在高中和大学的阶段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如果违背客观规律,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上什么山,唱什么歌,中国足球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局面,还是必须戒骄戒躁,踏踏实实地结合国情,按照足球运动员成长的要求去做好青训培养工作。
像这一次“启航”杯能够采用九人制这种少见的比赛方式,就是国家相关部门的一次有益尝试,值得肯定。
7人以下的比赛无法全面反映这个阶段球员的实际水平,而11人制对这群15岁以下初中生来说又稍微复杂一些,折中一下,9人制是最合适的赛制,既综合考量了初中球员足球技术的运用水平,又符合全国性质的比赛规模。
阵型上,莫华强决定采用332,这是类似11人制442的阵型,是国际足坛上长期沿用的一个阵型,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攻守兼备,没有特别明显的漏洞,被称为最均衡的阵型,适合新手的上路。
球队目前的人员配备情况也适合使用此阵:前锋李威振个人能力出色,配合“高佬”黎山,一高一快的打法简单直接;
中场核心苏科棋控球稳、传球准,具有很强的喂球能力;
队长肖大宝拦截能力强,发挥稳定,再加上门神罗柳东,球队三条线的实力不俗,进可攻、退可守,最为契合这一均衡的阵型,在确保稳定防守的情况下,将球员的个人能力发挥到极致。
看着自己排出来的主力阵容,那种感觉就像玩最新的足球游戏实况4里面的Masters League里一样,买来了心仪的罗纳尔多、舍甫琴科、巴班吉达、菲戈、贝克汉姆、图拉姆、马尔蒂尼、布冯等一大票神人,任由自己安排部署,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表的,莫华强恍惚之间有了种玩游戏的错觉。
第11章 速成磨合
相对国外来说,中国在体育运动队的训练工作方面有一个“中国特色”的创举,那就是长期封闭集训,这在老外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一项安排。
尤其是足球方面,但凡大型的赛事,中国球队必然会采用集训的训练方式,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与世隔绝,闭门造车。
如果认为作风纪律不够严谨,还会增加队列训练的内容,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份的存在。
莫华强也想采用封闭集训,哪怕一周都行,只是,严苛的客观环境并没办法让他如愿,他唯有采用最速成的办法,早上的一个小时训练体能及球性熟悉,下午的两个小时就是重点演练攻防战术,18人分成两队进行对战成为了最常用的训练对抗方式。
他认为,仅仅三天的赛前训练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目前球队最大的问题就是彼此间的熟悉问题。
虽然18个人当中有17个是来自同一年级,但这其中,有3个人并没有与其他同学一样在年级队踢球,这就必然分化出两个问题,一是与他人的配合,另一就是同他人的关系。
能够入选球队,实力方面不存在问题,整个一年都游离在主流的年级队之外,思想观念或者人际关系方面应该是有一定的问题,这是莫华强当务之急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而另外一个问题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李威振的融入。
这小子的实力确实不错,莫华强也一直想要依托他来打造球队的前场攻击体系,但天才都是与生俱来的自带了孤傲与不合群的属性。
初二那些人也不是什么善茬,高一个年级的就是师兄,就是要尊重,凡事都讲究一个先来后到、长幼尊卑,凭什么要服这个师弟?
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只会适得其反,莫华强关于球队框架的设想全都没办法实施。
下午的分组对抗训练当中,李威振被分到与赖竞标一起打前锋。
赖竞标也是新加进来的三名初二队员之一,个人特点是左右脚能力均衡,能够做到左右开弓,阅读比赛能力较强,莫华强一眼就看中这名颇具灵性的球员。
相对于球队正在打造的黎山与李威振的高快组合,赖李两人的组合则属于快灵结合,也是莫华强有意打造的一套进攻利器;
当李威振利用突破或者远射在中路吸引住对方以后,赖竞标则会巧妙地去补第二点,而从实际效果来看,赖李两人的配合不错,也在慢慢地产生化学反应。
更主要的是,赖竞标也能打前卫,无论是后排插上,还是长传喂球,对李威振的支持也是直接而有效的。
两人也有惺惺相惜的味道,李威振不那么合群,赖竞标有实力,却始终不进年级队,多半也是性格方面原因使然,两个相同性格的人,反倒存在着相近的可能。
李威振接到从后传过来的皮球,面对着身后肖大宝的紧逼而无法转身,正在苦无良策之际,搭档赖竞标一个聪明的后撤让他大悦,把球推给他之后,迅速转身前插;
赖竞标没有停球,直接朝李威振的前进方向搓了一个过顶球出来,堪堪掉过了肖大宝,舒服地来到了李威振的脚下,人到球到,没有停球,李威振直接跟上一记抽射,皮球直挂球门右上角,守门员罗柳东鞭长莫及。
这还是第一次攻破这名门神把守的大门,李威振十分开心地挥了挥手后,然后回去与献上漂亮助攻的赖竞标拥抱,两人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能联袂攻破校队主力门将的球门,那种感觉比吃了人参果还爽!
这一幕也被场边的莫华强看在眼底,他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内心的喜悦丝毫不亚于进球的队员。
下午六点的训练结束以后,莫华强带着球员到学校前门的一家饭馆吃晚餐。
饭馆规模不算大,由于对面就是火车站,饭馆的定位也是经济型的大排档,菜品也是以白切、熟菜为主的快餐特色。
球员们七点以后还要回教室上自修,为了节省球员们来回跑的时间,莫华强也特意安排了晚餐,并提前让球员告知了家长;
他的目的也比较明确,一是让球员结束训练以后能第一时间就吃上一顿饱饭,打打牙祭,二是营造交流环境,加强联络感情。
陆城这个小县城,人们的工资水平普遍不高,下馆子也还是一件不寻常的事,莫华强一个月的工资才一千来块钱,为了球队,他也是豁出去了。
这差不多20个人的阵仗也是吓了老板一跳,又刚好是在长身体的时候,刚煮出来的一锅饭马上就被风卷残云的一扫而光,桌上点的牛肉、白切猪脚、扣肉、鱼肉等主要荤菜都是以两份为标准上菜的,基本上也是放不了几分钟就清盘,这样的战斗力实在是惊人。
好家伙,饭后一结账,这顿居然花了三百多块,快赶上他小半个月的工资了。
莫华强有点心疼,但更多的还是开心的,特别是能看到球员们亲密无间地在一起交流着,所有的付出就都变得有了意义。
走回学校的时候,肖大宝跟赖竞标聊了起来:“阿赖,你这家伙,早就叫加入年级队了,你看现在还不是一样进了一个队。”
赖竞标笑了笑道:“我现在进的是校队,并没有进你们的年级队哦!”
肖大宝知道他对年级队以前的一些做法有成见,现在过去了也不好说太多,本着以和为贵的目的,现在终于同处一队了,还是得团结起来,这也是教练希望他这个队长承担起来的一份职责。
肖大宝大气地说道:“阿赖,好像你跟李威振挺来电的,期待看到你们两个组成黄金组合哦。”
赖竞标淡淡说道:“嗯,有机会的。”说完,往一楼的卫生间走了过去,晚餐吃得太饱,准备开闸放一下水。
出来的时候,一照面就见到了走进来的李威振,赖竞标有点夸张地伸手拦道:“兄dei,这里是我家开的,你进来方便要给钱的哦!”
李威振会心一笑,往后小步一退,也是有点夸张地答道:“我不是来方便,我是来圆便的。”
两人相视哈哈一笑,更多的交流也在笑声当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
第12章 热身赛
9月7日,星期二下午,一中校队的训练继续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而经过昨天的相处,球员间彼此的熟悉程度也提高了不少。
为了进一步检验实战状态下的战术运用效果,莫华强特意联系了县四中的校队过来进行热身赛。
四中位于北街的四良村附近,规模相对位于县城繁华路段的一中来说略小,生源也是主要来自附近的四良、六良、泗里等行政村。
四中有一块300米跑道的足球场,平时踢球的学生也有一部分,学生自发组织的球队也经常到附近的二中和南街的一中、陆中、万中等学校进行交流比赛。
球队实力距离县城三强有一定的差距,但球风硬朗的四中球队也不失为一支劲旅。
目前也是在紧张地备战全县大赛的四中校队,在昨天接到了莫华强的电话,自然就是满心欢喜地答应了今天下午热身赛的邀请。
在他们看来,一中是本次大赛的最大夺冠热门,能在赛前与此等强队过招,对于他们四中校队来说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锻炼;
同时,一中的球场也是本次比赛的场地之一,提前到来对场地进行熟悉,这也是球队备战工作的一项要求。
另外一个原因,负责四中校队训练工作的黄老师是莫华强的高中同学,两人平常的交流也比较多,此际说到热身赛,自然就是一拍即合。
“老莫,你们动作很大哦,这一次的全县冠军估计是没得跑了。”一见面,黄老师热情地打着招呼。
莫华强笑着跟他握手道:“老黄,你就不要笑话我了,比赛没开打就给我戴这么大的高帽,你这根本就是想给我灌迷魂汤。”
老黄认真地说道:“我是说真的,全县都知道你们龚校长把球赛这项权限全部下放给你了,尚方宝剑在手,怎么折腾都不为过呢!”
莫华强淡淡答道:“也还行吧,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
老黄也了解这个老伙计的脾性,确实是有那么点完美主义的倾向,点头赞许道:“嗯,挺好的,也是实现你足球抱负的最好机会,加油。”
环顾了一下四周,声音降低,“不过我可要提醒你啊,二中这一次的小动作比较多,据说也是冲着冠军而去的,你们可要小心在意一点啊。”
莫华强对于二中的一些伎俩也有所耳闻,不以为意地答道:“感谢你的提醒了,老黄,我们会注意的。他强任他强,我自清风拂山岗,我管不了人家,做好我自己就行了。”
看着他胸有成竹的样子,老黄也是满意地走开,过自己的球队去进行赛前部署了。
热身过后,比赛很快也开始了。一中自然是排出了他们昨天下午重点演练过的332阵型,前锋是黎山和李威振,中场从左至右是赖竞标、苏科棋和周洋清,后卫是肖大宝领衔的原初二年级队的主力防线,守门员罗柳东。
四中排出了431的阵型,姿态放得很低,以弱者心态自居,首先立足防守,然后再图反击。
经过开场短暂的试探之后,面对着祭出铁桶阵的对手,一中展开了一波接一波的猛烈攻势,在前锋受到对手的严密看管而所获机会寥寥的情况下,赖竞标和周洋清两名边前卫十分活跃,不断地套边插上送出45°的斜长传,但在对手人员密布的禁区里,也是收效甚微。
发展到后面,四中干脆就放弃了进攻,8名非门将队员全部缩回本方半场,步调一致、退防迅速的他们,瞬间就将9人场本来就不大的禁区塞满了,黎山和李威振就像两只孤单的小舟,很快就被四中的人海战术所吞没!
四中的指导思想也非常明确,紧守中路,掐断对手的进犯路线,任由对手在禁区以外的地带浪射,一旦想尝试侵入禁区则坚决地往边路赶。
四中的球员身材不算高大,但却长得较为结实,防守时敢于出脚做动作,面对着李威振的大力轰门也是毫不畏惧地用身体进行封堵;
身高达到1米75的黎山是场上最高的一个,扎在四中的禁区里就像鹤立鸡群一样,然而四中球员凭借协防和良好的卡位,也并没有让这个高佬捞到好处。
破密集防守始终是世界足坛的一大难题,无论是欧洲五大联赛,还是中国的甲A,一旦对手一心求守,哪怕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见得就一定可以成功。要攻城掠地需要有强大的实力作为依托,但要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操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