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第2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卞康平,卞修永”王珍低声喃喃了一句,忽然面色一沉,吩咐道:“加派人手保护好齐王。”
“大爷是觉得他们会对齐王下手?”
王珍摇摇头,道:“以防万一罢了。”
一封信写罢,他交到小柴禾道:“速送去蓟镇给张永年,告诉他建奴要退了,他可将防线后撤,保存兵力。”
“是。”
“杜正和来了没有?”
“正在楼下饮茶。”
“请。”
杜正和却是身披盔甲、手提火铳来的。
“王大公子好大的派头,在此开衙立府、接见武官员,仿如一个小朝廷。本将是否该送你块牌子,上面再题个中书省?”
第一句话便带着讽意和火气。
王珍虽疲惫,还是强打起精神笑道:“杜将军言重了。”
谈话的节奏便慢下来。
杜正和将火铳拍在桌上,冷笑道:“敢逼迫天子,我现在便能要了你的命。”
“陛下确实是龙体不适,才暂将国事交给齐王打理,如此而已。”
“没功夫和你说场面话。本将今日过来只有一句话劝你们马上还政于陛下,否则休怪我兵戎相见!”
王珍笑了笑,伸手泡了两杯茶。
“我已让神机营整备,只等一声令下,便入宫勤王。”杜正和又道,“神枢营高成益,锦衣卫耿叔白,都不是我的对手。”
王珍眉毛一挑,应道:“好啊。”
接着又重复了一句:“好啊,打吧。”
“王正礼!你当本将不敢?!”
“杜将军自然是敢,以神机营火力,城内巷战神枢营绝不是你的对手。杜将军大可入宫勤王,从此,在陛眼中你便是最大的忠臣,往后倚为柱国大将,公侯万代”
“我不是为了一己前程!君臣有纲,你等悖逆妄行,天理不容!”
王珍淡淡道:“那杜将军为了什么?”
杜正和一张圆脸怒气冲天,抬起火铳指着王珍道:“你不要激我。”
“如今的形势,王某不说,杜将军也看得明白。”王珍笑道,“你得到消息时没动手,便是心里已有了答案。你知道的,怎么做才是对楚朝好、对京城百姓好你很清楚。”
“神机营不能妄动,一动,京城伤亡惨重,虏寇借机直下京师,你便是罪人。这是现实,你没得选,很无奈。但你也放不下心中那些执念,放不下陛下对你的君恩如海。这是期望,你选不了,很痛苦。”
“我三弟拉拢了你很多次,你始终只效忠于陛下。这份忠义我很敬佩。但忠义是有代价的。往后,你只会越来越痛苦。匡扶社稷不是那么容易,楚朝不缺忠良之士,若容易做,天下早中兴了,你越挣扎,事便越难,你便越痛苦。”
“你来这里,是希望我劝你。让你能心安理得与我们这些发动宫变的乱臣贼子同流。但我劝不了你,道理你都知道,只有你自己能劝你自己。”
王珍饮了一杯茶,叹道:“今日见你,我不是要安抚你,我是想安慰你。”
火铳指着王珍的额头,杜正和气得手都有些抖
他徒然将手放了下来。
“如果,虏寇都退兵,你们能还政于陛下吗?”
从得到消息开始,他想要求见陛下,想过要率兵勤王,也奔走于诸臣之间从深夜忙到现在,最后也只能徒劳无功将火铳放下来,问了这么一句。
“我可以答应你。”王珍叹道,“但这事,不是我和齐王的许诺就能决定的。这世道,谁不被裹挟?当洪水涌来,谁能立如磐石?”
两人话到这里,长街上突然响起大喊。
“楚朝要亡了!”有人奋声疾呼。
王珍眉头一皱,走到窗边看去。
一群百姓在几个书生的带领下浩浩荡荡走过长街,举着胳膊不停地呐喊着
“楚朝要亡了!朝廷为何还要蒙蔽我们?!”
谢欣德走在百姓前面,既有愤怒、也有激动。
他很有些消息渠道。
唐逆入寇、建奴逼近可京城大多数人还在浑浑噩噩,因为这些年来大家也习惯了,更因为朝廷一直在淡化这些事,仿佛唐逆只是小患、建奴只是掳掠,都是小问题。
危机迫在眉睫,倾塌便在眼前,偏偏上位者还如此腐朽、堕落,整个朝堂暮气沉沉,行动迟缓!
这些年来,天灾、人祸、战乱、瘟疫当权者丝毫没有作为,只会不停地加饷再加饷,放出东厂、放出锦衣卫,盘剥肆虐,强压封锁,局势每况日下,却还只想着堵塞圣听,蒙蔽世人,以便继续驱天下百姓为犬马!
家国将亡,食肉者鄙!何等让人怒发冲冠?!
这让谢欣德感到巨大的愤怒。
庙堂之上,衮衮诸公,尽是蠢材。
但同时,谢欣德也知道昨夜,齐王宫变摄政了。
今日,自己便要振臂一呼,让齐王看看自己的满腔热血、满腹经纶!
我谢欣德,不同于那些昏聩重臣。我要让殿下知道,形势已危如累卵,我要唤醒这昏昏欲睡的朝纲!
“京城快要被攻破了!永平府屠城的事将要落在大家头上,朝廷却还在蒙蔽你们!”谢欣德大吼道。
他身后百姓一片慌乱,个个脸色涨得通红。
“京城危在旦昔夕,既不召兵马来守,又不安置城外百姓。这是不把你们的命看在眼里!”
“我们不要这样白白送死”
“对,我们要上达天听,让天子不再受奸臣蒙蔽!”
一片慌乱与喝声中,谢欣德愈发激动。
百姓喊的是天子,他却知道如今当权的是齐王。
自己将天子的不德揭露出来,齐王将更有理由坐稳天下,相信他能看明白这点,也能看明白自己的才智。
至于往后?
拥着殿下到安全的地方,励精图治,凭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才,必可让天下河清海晏!
王珍皱了皱眉。
街上的人群中已出现踩踏,情形愈发有些混乱。
那群人还在往前走着,一路走一路喊,越来越多的人蜂涌过来,加入他们的队伍
“速调锦衣卫将这些刁民拿下!”
“顺天府的人呢?!让夏炎过来压住他们。告诉他,京城不得生变,民心不得生乱”
忽然。
“砰!”
谢欣德还在振臂高呼,忽然“砰”的一下脑袋便炸开来。
血肉飞溅。
一个身影缓缓倒下去。
“啊!”惊呼声四起,无数百姓落荒而逃。
王珍迅速反应过来,站在窗口大喝道:“此人妖言惑众,乃建奴派进京城的细作!”
“锦衣卫捉拿建奴细作!有扰乱京城治安者,尽数拿下!”
马蹄声至长街那边而来。
“快跑啊!”
又是一团混乱
杜正和缓缓放下手中的火铳,眼中一片冷然。
他的脸庞圆圆的,看起来很和善,此时却终于泛起巨大的杀意。
“何必呢?”王珍叹道,“杜将军你自己心情不好”
“我最恨这样的。”杜正和冷冷道,“若真想救这家国,不如去考个进士,躲在背后叫嚣算什么?”
王珍微微一愣。
他知道杜正和这句话表面上指的是那个书生,实际上却是在对自己表达不满。
王珍便笑了笑,道:“那人说的也不错,时局危在旦夕只是,事情总归还是要做的,所有人也该各司其职才是。”
“这么大一个朝廷还要运转,百官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户部该着手春耕、工部该着手水利、便是上林苑、钦天监这样的也应一如既往。百姓该织布织布,该种地种地至于杜将军你,身负守卫京城之重责,便只需记得自己的司职,守卫京师。”
杜正和一愣。
王珍拱手,郑重行了一礼,道:“你看,我们都不希望京城生乱杜将军请回吧。”
杜正和冷哼一声,大步而去。
“慢走,改天一起吃饭。”
王珍送走杜正和,又揉了揉头,脸色便冷下来。
“让夏炎来见我”
夏炎一进门,便遭了王珍劈头盖脸一顿骂。
“你就是这般管顺天府的?!百姓闹事都闹到内城来万一唐逆攻京,有人激愤之下开了城门,你当得起吗?!”
正三品高官被一个落地举子骂得头都抬不起来,说出去很丢脸。
但或许是夹板气受得多了,夏炎也不恼,极有经验地低着头,一句话也不顶。
王珍待杜正和客气,因人家手上有兵权。对待这个顺天府尹却完全不同。
只因夏炎在这个位置上呆得久了,老官油子脸皮极厚,稍不凶他,他就蒙混过关
如此骂了好一会,王珍方才开始吩咐正事。
“传令下去,京城的青楼楚馆、戏院赌场都重新开场,民间不禁喜乐。”
夏炎一愣,喃喃道:“可是,陛下前不久才下诏,为哀悼蓟镇被屠百姓这”
“我知道。”
王珍似乎有些低落下来。
“哀也好、愤也好,能放心上的人自会放心上,眼前京城民心乱不得。你发布告下去,唐中元已求和、建奴马上便会撤兵。我们楚朝大胜了。”
夏炎一愣。
“告诉那些官绅贵胄,该吃吃该喝喝,无知百姓看着,心也就安了你去办就是。”
“是。”
看着夏炎出了门,王珍颓然坐在椅子上。
闭上眼,他仿佛能看到永平城中无数人的尸骨。
耳边却似乎又传来接下来京城的歌舞升平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何其讽刺?
偏偏这一次,这样的命令又是自己下达的。
终究还是活成了自己曾经最鄙夷的那种人。
过了一会,王珍想了想,提笔记下一行字民智不开,天下亡矣。
他却并没有太多时间调整自己的心绪。
“让五城兵马司邓景隆来见我”
邓景隆是王珍今天见的第十五个人。
他身份卑微,坐在楼下等了大半天,只见各色高官来来回回,一直到用饭时才得以见到王珍。
“大少爷。”
一个称呼,邓景隆便表明了自己是清水坊的老人。
王珍点点头,道:“我没太多时间,就开门见山吧你是唐逆安插在京城的细作,对吗?”
第544章 邓景荣
长安街上,一场闹剧后留下一片狼藉。
有老摊贩路过,大大咧咧地嘟囔道:“这些人慌什么劲儿,京城这地界上什么事没见着过?就算那啥了变天了,日子还不是照样过?”
这般说着,京城人独有的淡定气质便显出来,不少围观者哈哈大笑。
“嘿,谁说不是呢,十年来京城都被围过两次了,爷们慌过吗?”
总而言之换谁来当皇帝不是当?
一名锦衣卫抬头看了看边上的茶馆,恶狠狠瞪了他们一眼,也不去捉拿,只是喝道:“闭上嘴,滚!”
茶馆二楼,邓景荣脸上的笑容依旧,带着卑微。
“大少爷这莫不是在拿小的寻开心?”
王珍道:“你是五城兵马司的老胥吏,在清水坊干了十几年,我本怀疑不到你。但有二桩事太蹊跷。一则,还是张恒的案子,我打听出你曾与张恒在贤街闲谈,将假得罗德元抛出来给他,后来还入宫举证我三弟。此事不合你平时的为人,以前清水坊不论发什么事,你都会先通报王家这个地头蛇想必当时你入宫,既是配合陈圆圆,也是为了把宫内的情况告知唐芊芊。”
“二则,唐芊芊将京城的细作全部撤出。这一点我是不信的,依她的本事,凡事必然留一手。留下你在京城,一般人怀疑不到。而且五城兵马司这个身份,很方便传送消息,比如,当时你就负责到白记车马行收税银。如今你地位不高,却能接触到我,也容易打听楚朝的动向。”
邓景荣脸上的笑容慢慢僵住,赔笑道:“竟是瞒不过大少爷。”
王珍道:“你隐藏得极好,称得上厉害我不明白的是,你在京城十几年,如何会投靠了叛军?”
“大少爷知道的,小的膝下无子。但其实我有个老相好,她是汝州人,早年逃荒到了京城,我买了她当下人,怀了我的骨肉后,贱内便封了笔银子将人打发了。没想到后来,贱内一直生不出来,我们便合计着将她母子找回来,这才发现,那孩子如今已在义军当中”
这故事颇为俗套,但王珍还是道了一句:“连这样的枝节都能梳理出来利用,唐芊芊好手段。”
邓景荣赔笑道:“如今侯爷和唐首领也是一家人,大少爷不如高抬贵手放小的一马?往后改朝换代了,小的还可以继续鞍前马后为大少爷效力”
王珍道:“不行。不论关系如何,如今我与叛军立场不同,处事公私须分明。我给你两条路,你自己选。”
他放下手中的毛笔,反复打量了邓景荣两眼,方才道:“一则,带着你们的细作出京,回叛军那去”
邓景荣松了一口气。
无论如何,凭着和王家十几年的交道,凭着唐首领和侯爷的关系,总归保住了一条命。
“二则,我想派你去投靠建奴。”王珍道。
邓景荣一愣,心道:“这有什么好选的?”
王珍语气换上几分郑重,道:“你是当细作的人材,如今在我这里漏了陷,回到唐逆那你既不会打仗又不会治国,再难有立功的机会,别浪费了一身的天赋。”
“大少爷这又是在拿小的寻开心了。”
“借用你一句话,依我三弟和唐芊芊的关系,等你从建奴那回来,不论这天下姓什么,我都保你和你的子孙一世前程富贵。”
邓景荣摸了摸脖子,只觉一阵发凉,不由赔笑道:“大少爷,小的还是回义军当中去吧,这事不是开玩笑的。”
王珍微微一叹,这种事他并不想强人所难,便也不再劝,点了点头道:“把你们在京城的细作都带走。但凡敢留下一个,被我发现,不会像现在这般好说话。”
“是,小的绝不敢留人。”
邓景荣才要转身,余光中瞥见王珍胳膊上戴着一段黑布,忍不住指了指问道:“大少爷这是家中可有变故?”
他在清水坊与王家打了十几年交道,勉强也算相熟,故有此一问。
王珍摆了摆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