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

第730部分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第730部分

小说: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行王道。”王笑道:“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

    王珍眯着眼,就那么看着王笑大步走了出去。

    他隐隐发现自己这个三弟似乎有了些……帝王之气?

    然而他想到近来兄弟之间探讨的那些内容,又觉这真是奇怪的观感……

    ~~

    三天后,孔兴燮进了宫,走进建极殿。

    他已经十五岁了,乃孔子的第六十五代子孙,是如今孔家的家主,当代衍圣公。

    自从王笑抄了孔家之后,衍圣公府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特权,简单来说,孙家人也要自己做事才能养活自己。

    好在他们毕竟是诗书人家,人脉广阔,倒也都能找到事做。

    至于孔兴燮,因年数还小平时还要读书,朝廷倒也有给他发些口粮,分额相当于贡生,偶尔还要靠族人接济。

    就这样,王笑还怕孔家留在山东会仗势欺人,把他们迁进京城来,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

    孔兴燮平时也不敢表露出不满,反而揣磨出王笑为人处事的态度——自己只要不惹事,自食其力,那王抄家倒也不会刻意找自己麻烦……

    “义父。”孔兴燮恭恭敬敬在王笑前面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王笑面上不显,心里却微微诧异了一下。

    他已经完全忘了这个比自己小几岁的年轻人是自己的义子了。

    “近日,朝堂上有人弹劾贺琬,你是怎么看的?”王笑问道。

    孔兴燮低着头应道:“孩儿近来都在读书,并未……并未听说过此事。”

    “那你看看折子吧。”

    “是。”

    孔兴燮看了一会,不由沉思起来。

    其实这事他听一个族人说过,这是这两天京城的头等大事,有个叫姚启圣的小官,不仅弹劾了贺琬,还弹劾了王康、小柴和、秦玄策、唐节等诸多文武重臣,满朝哗然。

    但奇怪的是,这封奏折被王笑留中不发了,朝臣都猜不透王笑的心思。

    ——这种时候,问自己是何意呢?是因为那个官员是扯着孔圣人的‘仁义’之说弹劾晋王一党吗?

    孔兴燮思索着,却又不敢把王笑晾太久,只好道:“孩儿认为,这是捕风捉影……”

    话到一半,他脑中灵中一闪,又道:“就算是贺都督真的贩卖了些昆仑奴,那也是在教化野人,孩儿可以……以衍圣公府的名义为此事正名,义父觉得……可以吗?”

    “不必了。”王笑的声音让人听不出喜怒。

    “是。”

    王笑沉默了一会,又道:“海外有个小国,近来颁布了一个航海法案,规定别国制造的货物不能运到它的殖民地,比如不让我们的商船去印度,你觉得合理吗?”

    “孩儿不懂这是何意……这……”

    “我问你合理吗?”

    “不……不合理。”

    “那这些小国到处杀烧掳掠,对各大洲的原著民进行残忍的屠杀、掳掠奴隶,你觉得合理吗?”

    “不……不合理。”

    “那你认为该怎么办?”

    “打……打他们?”

    “我们暂时抽不出兵力打他们。”

    “那……遣使声讨他们?”

    王笑显然不满意,道:“如今海外狄夷横帆诸洋之上,杀各大洲之民,豪取强夺各大洲之物产、人口。我大楚泱泱大国,居天下之中,岂有坐视之礼?我有意派你出使列洋,以圣人之道教化七大洲五大洋之万民,你可愿去?”

    孔兴燮身子一僵,喃喃道:“孩儿……孩儿不知义父所言何意……”

    “你可知传教士?”

    “略有……略有所闻。”

    “为何那些传教士要跑来我们这里劝我们信什么上帝?我就不想信上帝。”王笑道:“我觉得,还是信孔圣人比较好……”

    “这这这……孩儿实在不明白。”

    “好,我说得简单一点,各大洲这些物资、人口不能再让这些藩夷小国随便抢了,世界急需有大国出来维持秩序,我大楚义不容辞该担起这个责任。

    但现在时机还不对,所以我打算先派一批儒生到各国教化那些化处之民,就像传教士一样……他们会宣传我们的仁德,教授我们的文字语言,在诸洋各国设立……嗯……孔子学院。

    那些原著民、奴隶,只要接受我们的教化,承认我们为宗主国,便可向我们申请庇护,若有强盗要迫害他们,我们可以出兵保护他们的矿产和作物。

    终有一日,我们要让四夷宾服、万邦来朝。而你,孔圣人的第六十五代孙,衍圣公,也该担起教化万民的责任,我要你去做这些儒生的象征,是‘圣人’,我要你把‘仁义礼知信’传播出去,明白了吗?”

    孔兴燮委委屈屈地低下了头。

    “孩儿……还是不明白,我们不是没有兵力出海吗?”

    “现在没有,等你教化了那些化外之民就有了。到时候,我大楚水师所到之处,要有万民欢迎,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箪食壶浆’就是我要你做的。”

    孔兴燮低声道:“到时候?孩儿……能不能问一句……那个……要去多久?”

    “你今年多大?”

    “孩儿十五了。”

    “你很好,等你再回来,就是年富力强的大人了。”

    “这……”

    “你不想去?”

    “不不……孩儿愿为义父效死。”

    “放心,你不会死,会有很多的秀士与你同行,贺琬也会派人保护你,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吗?”

    “教化万民。”

    “不错,你记住……孔夫子的话,要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

    等人走了,王笑微微叹息了一声。

    他当然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做。

    但现实不是,问题不会等到他平定了天下、建立了强大的水师才出来。

    这世上所有人都在疯狂地前进,没有人会等他准备好。

    有些事他必须尽早开始布置,这是时代的大潮,他不能规定潮什么时候来。

    但他决定用尽全力去把掌握这些浪潮……

 第1037章 行王道(求月票求订阅)

    王珍的书房里,碎碎念的声音响个不停。

    “珍儿啊,早知道你这么通情达礼,为父就不去问那大玉儿了。你说那女人,为父答应收她为义女了,她转手就把事情捅给老三,这蒙古人就是……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唉,你说怎么办啊现在?”

    王珍终于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向坐在身边长吁短叹的王康道:“换作是我,也会马上把事情告诉三弟,瞒下去才麻烦。”

    “哦。珍儿,你说为父该怎么办?怎么办?你好歹拿个主意啊。”

    “父亲,孩儿都说了,你不必担心,没事的。”

    “怎么会没事,你没看王老三那天那么凶……”

    王珍又走神了一会,道:“父亲你仔细回想三弟说的话,他说了什么?”

    “我忘了。”

    “他说贩卖黑奴的生意肮脏,朝堂上的大臣会反对,有损颜面,问你们是不是在结党营私,是吗?”

    王康连连点头,道:“对。”

    王珍又道:“但这两天他可有惩治父亲或贺琬?他可有关闭外贸商行或罢免父亲?可有把那些分红的银子收回去?”

    王康愣了愣,有些疑惑起来,道:“那倒是没有。”

    “这便是了,那父亲在担心什么?”王珍叹息道:“三弟又没有说要和父亲你断绝父子关系。”

    “他敢?!反了他了。”

    王康惊呼了一句,想了想抚须问道:“他还能为了一些万里之外的野人做出这等不孝之事不成?”

    “孩儿只是打个比方,爹只知道三弟没有要追究此事的意思就好。”

    王康又问道:“真的?他真不会追究?可是有人弹劾老夫。”

    “三弟做事向来重效率,若真要追究,就是直接惩治,而不会有人弹劾你们了。”

    王康迟疑片刻,又问道:“那……这生意?老三到底是什么意思?”

    王珍想了想,道:“我也没想明白……但三弟说别做,父亲暂时就别做了吧。”

    “到底为什么啊?连你一个书生都没他那么滥好心。”

    “滥好心?”王珍道,“他坐上晋王这个位置杀了多少人?就在太平时节,连姚文华、范文程这种可杀可不杀之人他都毫不犹豫杀了。这次的事岂是滥好心这么简单?”

    “我看他就是越来越假仁假义了,上次那些刁民冲撞我们家,他也不去追究……”

    “父亲。”王珍摇了摇头,莫名有些不悦,道:“当时三弟为何不杀那些平民?因为权贵煽动他们暴乱,就是为了要让三弟杀他们,借此口诛笔伐,削弱三弟的威望。

    但在父亲眼里,不杀那些平民就是滥好心?若只会逞这一时之快,我们和江北四镇那些军阀有何区别?还治什么国?

    父亲也是快六十的人了,看问题若还只是这么简单,觉得逢人便杀才是杀伐决断、不杀某些人就是假仁假义,未免太无进益了。三弟如今不是怀远侯、虢国公、靖安王了。他甚至不仅是晋王,他是世主,是要治国的。你是他的父亲,有时候想事情能不能站在他那个位置上想一想?”

    王康颇为不爽,道:“老夫怎么就没想?若不是替他想,老夫何苦做这昧良心的生意?买些田地、收租不好吗?”

    王珍叹息一声,道:“父亲还不明白吗?治世要有治世的胸怀,容得下天下人,天下人才容得下你,你能不能不要只盯着那一点银子?”

    “我就不明白了,你到底是站在谁那一边的?!”

    “不是这么简单。”王珍道:“就比如这贩卖黑奴之事,我看三弟那天说的几句话,并不只是在同情黑奴。”

    “那为何蕃商们能卖,我们就不能卖?”

    王珍目光中再次带着思索,缓缓道:“这两天我想了想……也许是想明白了一点。”

    “什么?”

    “我朝讲‘士农工商’,向来不齿于商贾趋利,朝堂上多的是读孔孟之学的士人,绝不会认同这个生意。”

    “老夫知道,老夫这不是偷偷的卖吗?”

    “瞒不住的,一旦揭破我们在做这等买卖,有可能就会被有心人用来打击三弟的名声威望。”

    王珍说着,又沉吟起来,道:“据我说知,那些蕃邦则不同,一则不太讲礼仪仁义,二则他们那边商人地位极高,甚至可以主导国事。

    就连百姓也不同,蕃邦百姓多为雇工、奴隶。不像我们大楚,自有田地的耕农多。

    自耕农守着几亩田地自给自足,海贸有再大的利益也与他们无关,加上我们数千年的儒家传承,百姓也知道仁治,他们想要的是一个‘仁君’,而不是‘暴君’。

    父亲说三弟是假仁假义,真也好,假也好,他现在需要保持这份仁义……”

    王珍说到这里,仿佛自己也明白了许多,喃喃道:“我不知道三弟心里是怎么想的,但他坐在那个位置上,他怎么想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作为晋王、世主,他只能反对这个生意……对啊,我们是礼仪之邦,怎么能做这种生意呢……”

    王康还是没听明白。

    他都不知道大儿子这个书呆子为什么又在那里自言自语。

    “蠢材,我们礼仪之邦不做这生意,那些蛮夷却还在做。你想想那些金矿、那些良田,被人抢光了啊!”

    王珍喃喃道:“我知道……”

    王康来回踱了几步,又道:“我就是站在老三的位置上想的……我是这么想的啊,你看那个新大陆,凭什么是别人的?你说老三是世主,那他不该为我们楚朝把那些好东西都拿回来吗?不用那些野人干活,难道要用自己人干活吗?”

    王珍道:“我知道父亲说的有道理,但我们泱泱大国,吃相不能那么难看……”

    “人家狼吞虎咽,你慢慢吃?你慢慢吃?”

    王康拍了拍额头,叹道:“苍天,老夫怎么就生出两个这么蠢的儿子?!

    唉,你们两个没打理过家里的生意,屁都不懂还要瞎指使,要是老二在家,一定会懂其中的道理……”

    ~~

    公主府后面又依着之前在山东的布局建了一个知事院。

    王笑过来的时候正见左明静和唐芊芊坐在那核验文书。

    他挤到两人之间坐下,道:“孔兴燮不够聪明,没明白我的意思,我干脆把他打发到海外去……明静帮我再筛选一批更聪明的官员出来。”

    “好。”

    左明静应了一声,更显温婉。

    唐芊芊则是问道:“江南还未平定,笑郎为何现在就如此关心海外之事?”

    “平定江南也就这一两年了。”王笑道:“江南的问题不是战争能解决的,更棘手之处在于利益,而海贸是增加国库收入、转移国内矛盾的重要一环,也是一个稳定江南的筹码。

    还有,现在这场大航海的浪潮我们如果不参与进去,两三百年后,随着白银的大量贬值、西方国家有了足够的黄金储备,就会对我们整个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那就是一场极深重的灾难。”

    唐芊芊问道:“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白银是我们楚朝的本位货币,从国库到士绅、再到百姓,都喜欢藏银子。但现在西方资本都在疯狂地掠夺黄金白银。

    其中这些白银通过贸易,早晚都会流入我们楚朝,这叫贸易顺差。

    但顺差不一定好,比如,现在我们的白银已经开始贬值了。而且,随着大航海的进行,白银还会不断激增。

    西方的资本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已经开始储备黄金,等他们拥有了足够多的黄金储备,废除银本位,转而使用金本位。那么,我们的白银就会迅速贬值,经济崩溃,我们这些喜欢藏银子的地主老爷和老百姓的财富……就等于被他们掳掠一空。

    这是资本的本性,它会不眠不休地掳掠世间财富。

    资本在用奴隶开采的金矿、银矿,用他们的血泪换取财富,而我们没有殖民地,很难扭转这个局面。

    闭关锁国也没有用,不是我们把国门一关,闭上眼睛装作看不见就没事的。

    我们只能直面这些问题,黑奴贸易、屠杀原著民这些事……不是我个人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