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奉打更人 >

第316部分

大奉打更人-第316部分

小说: 大奉打更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莲道长:【我觉得你们根本不尊重我。】

    就像闹哄哄的教室迎来了班主任,许七安和李妙真没敢继续闲聊,前者把话题扯了回来,传书说明情况:

    【是这样的,镇北王献祭楚州城百姓时,杨砚亲眼看见百姓们魂魄汇入地底,事后却怎么都找不到端倪。】

    李妙真回复道:【有阵法残留吗?】

    杨砚没有说,那就是没有许七安回复:【没有。】

    李妙真不说话了。

    沉默之中,金莲道长传书道:【听妙真前几日说的情况,参与其中的高手有地宗道首和巫神教。呵,都是元神领域的强者,阵法可有可无。

    【嗯,道门和巫神教虽炼鬼养鬼,但基本不会收集那么多魂魄。除非要炼制魂丹。】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果然还是金莲道长经历丰富许七安传书道:【魂丹?魂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金莲道长传书道:【作用多了,比如增强元神、充当炼丹材料、炼制法宝、修补不健全的魂魄、培育器灵等等。可能是,地宗道首需要魂丹吧。另外,屠城产生的怨气和戾气,这种世间大恶对他来说是大补药。】

    所以,地宗道首是为了魂丹才和镇北王合作?许七安恍然的点头。

    【三:这样的话,他会不会继续屠城?地宗道首是二品啊。】

    许七安担忧的问道。

    【九:呵,他不敢,因为他距离天劫只差一线,以他那个状态,根本不敢渡劫。所以你不用担心他屠戮生灵,除非他不想活了。】

    许七安顿时放心。

    结束传书,他返回城头。

    杨砚立刻看了过来。

    许七安沉吟道:“我刚才突然想起来,那些魂魄应该被炼制成魂丹。极可能是地宗道首与镇北王的合作的报酬。”

    魂丹就是地宗道首口中的“最大的恶”?杨砚缓缓点头。

    他当时就在现场,虽隔着遥远,但听的很清楚。

    接下来,就是给楚州屠城案定性,让镇北王和阙永修背上应有的罪名,这必将遭受阻碍杨砚道:

    “有事找魏公,多听取他的意见,不要再鲁莽冲动了,明白吗。”

    顿了顿,他低声道:“如果魏公觉得此事不可违,你千万不要逞强。”

    许七安看着他,不说话。

    五月初,初夏。

    一艘来自楚州的官船,破浪而来,缓缓驶入京城地界,最后在京城的码头停泊。

    使团众人站在甲板上,望着人流如织,热情非凡的码头,心里感慨万千。

    前往楚州时,暮春时节,当他们回到京城,已经是初夏。

    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搁在普通人身上,可以吹嘘一辈子。

    使团众人松口气的同时,眼里燃烧起信念。

    他们将给京城带来一个重磅消息。

    大奉再无镇北王。

    ps:这章二合一,其中一章是补昨天的。昨晚百盟章耽误了点时间,我虽然因为工作原因时常拖更,但该有的字数,没有缺过,除非请假。

    感谢“时间的长短、九尾雪妖、太难陈、不滅輪回、我许你一世、浊生、怀殊”的盟主打赏。你们的感谢语,我添入百盟单章里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气元景帝

    按照规矩,到地方巡视、查案的官员,返回京城后,第一件事是进宫面圣,述职交差。

    而在此之前,加急或者不加急文书,要提前一步送达京城。

    不管是上朝时的奏对,还是此类的大事,在事先都必须有文书送到京城。急事就加急,六百里八百里视等级而论。

    不急的事,也要提前一步把文书发回京。

    这既是为了君王的威仪,遇到大事胸有静气。也是为了让皇帝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找心腹大臣商量。

    但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造反。

    楚州城屠戮一空,城毁人亡;镇北王伏诛于城中,大奉再无镇国神将。如此大事,本该是八百里加急,如果马能长翅膀,一千里加急都不为过。

    可使团偏偏就是不提前发文书,不通知朝廷,使团当然不是为了造反。

    “我们要打朝廷和陛下一个措手不及!”

    这是郑兴怀布政使说的。

    朝廷因为此事大乱,他才能从中斡旋、操作,游说当年的故友,游说王首辅,让整个文官集团联合起来。

    使团离开官船,由禁军扛着一口薄棺,棺材里陈列着镇北王的尸体,拼凑起来的尸体,倒是完整的很。

    码头上,有丰富经验的工头立刻呵斥着苦力后退,不准挡这些官老爷的道,甚至不许围观。

    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官老爷们中,有人牺牲了。你若露出看好戏的眼神和姿态,极可能招来死者同袍的迁怒。

    几个工头在去年就遇到过类似的事,开春之时,运河还漂浮着浮冰,一艘据说来自云州的官船抵达码头。

    一伙打更人扛着几副棺材下来,有几个工头自以为隔着远,窃窃私语,指指点点,当成谈资打发时间。

    结果被领头的银锣打折双腿,敲碎满口的牙,丢下运河,半条命都没了。

    众人抬着棺,从码头入城,进入内城,进入皇城,而后在宫城外被拦下来。

    许七安站在前头,左边是两位御史,右边是大理寺丞和陈捕头。

    “你去禀告陛下,赴楚州查案的使团,回京述职。”许七安命令道。

    “诸位大人稍等。”

    守城的羽林卫躬身说道,而后小跑着进了宫。

    寝宫内,元景帝盘膝而坐,闭目吐纳。

    一名宦官疾步走到门槛边,低着头,也不发出声音。

    侍立在元景帝身边的蟒袍老太监,看了眼门口,又看了看老皇帝,,小步迎了上去,低声道:“何事?”

    小宦官低声耳语几句。

    蟒袍老太监闻言,皱了皱眉,而后挥挥手,打发走宦官。

    他轻手轻脚的回到元景帝身边,小心翼翼的压低声音:“陛下”

    元景帝打坐修道时,是不允许打扰的,除非有要紧的事。

    老太监陪伴元景帝这么多年,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元景帝睁开眼,缓缓道:“何事?”

    老太监躬身道:“赴楚州查案的使团回来了,如今就在宫外,等待陛下的召见。”

    元景帝皱了皱眉,看向老太监,问道:“怎么没见内阁传来楚州的公文?”

    使团回了京城,他才知道这事。

    元景帝眯着眼,沉吟片刻,缓缓道:“召他们到御书房来。”

    老太监转身离去。

    元景帝面无表情,如同一尊深沉可怕的雕塑。

    使团众人得到通传,由一名青衣宦官领着进了宫,其余人包括那口棺材,自然是进不了宫的。

    即使里面躺着镇北王们,也得受到皇帝的召见才能进宫,何况目前为止,除了使团,皇宫里没人知道棺材里的尸体是大奉第一武夫,元景帝的胞弟。

    进入宽敞奢华的御书房,众人默然等候,一刻钟后,元景帝领着几名宦官过来。

    穿着道袍,乌发黑润的老皇帝,长袖飘飘,没有坐在大案后,而是停在使团众人面前,威严的目光扫过他们的脸,声音沉稳:

    “朕遣人问过内阁,事先并没有收到你们的文书。”

    老皇帝看了许七安一眼,似乎觉得这小子是粗鄙武夫,懒得搭理,转而望向两位御史和大理寺丞:

    “你们也不懂规矩吗。”

    两位御史和大理寺丞低下头,不等他们回应,郑兴怀踏步上前,作揖道:

    “陛下,楚州城已毁,如何传递文书?”

    元景帝这才注意到他似的,审视片刻,“郑爱卿,你身为楚州布政使,没有朝廷允许,竟敢私自回京?”

    这是擅离职守之罪。

    郑兴怀惨笑一声,不甘示弱的和元景帝对视:“楚州城没了,我这个布政使,名存实亡。”

    自称“我”而不是“臣”,郑大人心态有点不对啊心如死灰,故无所畏惧?许七安皱了皱眉。

    “何出此言?”元景帝两条眉毛拧在一起。

    郑兴怀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楚州总兵镇北王,为晋升二品,勾结巫神教以及地宗道首,屠戮楚州城三十八万条生命。

    “臣,上书弹劾镇北王,请陛下为无辜惨死的百姓做主,严惩镇北王。”

    说完,他从袖子里取出一份奏折,双手呈上。

    “臣,上书弹劾镇北王,请陛下为无辜惨死的百姓做主,严惩镇北王。”

    使团众人跟着取出奏折,双手呈上。其中,许七安的折子是刘御史代笔写的。

    虽然许七安一直不承认自己粗鄙,自信自己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学识渊博,但八股文这种东西,他只能拱拱手,表示无能为力。

    主要是书法实在稀烂。

    乍闻消息,元景帝脸上反而是没有表情的,他愣愣的看着使团众人,半晌,抬起手,微微颤抖的伸向奏折。

    许久后,元景帝看完奏折,声音嘶哑的问道:“镇北王,如今何在?”

    狗皇帝的演技,真的绝了,他和魏公可以同台飙戏,角逐一下影帝许七安用吐槽的方式来嘲讽元景帝。

    屠城的事,元景帝怎么可能不知道,甚至,他就是幕后谋划者之一。

    他是故意这么问的,他还以为镇北王依旧在北境逍遥快活吧。

    “陛下!”

    身为主办官的许七安出列,觉得这一刀应该由自己亲手捅出去。

    他感慨激昂道:“陛下放心,镇北王不当人子,天人共伐,如今已经伏诛。使团把他的尸体运回了京城,而今就在宫外。

    “如何处置此獠尸体,还请陛下定夺。”

    轰隆隆!

    耳边仿佛炸起焦雷,元景帝的脸色陡然间煞白,褪去所有血色。

    他怔怔看着许七安,眼球一点点浮现血丝,仿佛受了巨大打击,这回声音是真的嘶哑了:

    “你,你,说什么你在说什么啊?”

    许七安大声道:“陛下,镇北王尸体就在宫外,五马分尸,放心,死的很透。”

    噔噔噔元景帝额头像是被木棍敲了一顿,一时站立不稳,踉跄后退,眼见就要仰面栽倒。

    “陛下!”

    老太监凄厉尖叫,上前扶住了元景帝,挽留住皇帝最后的一丝尊严。

    “滚开!”

    元景帝沉沉低吼一声,猛的推开老太监,踉跄狂奔出御书房,他的背影仓惶无措,他的脸色苍白如纸。

    他,再也维持不住一国之君的威严和静气。

    “快,快跟上,保护陛下,保护陛下”

    老太监的尖叫声渐渐远去。

    许七安低着头,嘴角勾起冰冷的笑意。

    元景帝冲出御书房,毫无形象的狂奔,风撩起他的长须,吹红他的眼睛,让他看起来不像是皇帝,更像是逃难的可怜之人。

    宫门渐渐在望,元景帝看见了随使团出行的禁军,看见禁军扛着的棺材。这个时候,他反而停了下来。

    老太监带着宦官和侍卫们,终于追上元景帝,如释重负。

    他们也缓住脚步,默默站在元景帝身后,没人敢出声。

    过了一会儿,元景帝重新抬脚,慢慢走向禁军,走出宫门,走到棺材边。

    “放下来!”

    老皇帝声音嘶哑的说。

    棺材轻轻放下。

    元景帝寂然而立,看着棺材板发呆,许久后,他伸手按在棺盖上,接触到棺盖的刹那,元景帝额头青筋凸了凸。

    因为棺盖很轻,这是一口薄棺,象征性的给镇北王一点体面,毕竟是要送回京城的。

    他的胞弟,只配躺在这样的棺材里?

    棺盖缓缓推开,看到内里景象的元景帝,忽然猛的急促起来。

    镇北王的尸体枯萎干瘪,宛如一具风化多年的干尸,他的手脚头颅,和躯干是分开的。

    哗啦啦在场的禁军和羽林卫纷纷跪下,站着目睹皇帝的悲伤,是大不敬之罪。

    但总有几个头铁的,比如跟着出来的许七安,以及使团众人。

    许七安二话不说,猛虎落地式跪下来,以表示自己对皇帝的尊敬,语气深沉的说道:

    “陛下一定要保住龙体,不可过度悲伤,需知情深不寿。”

    元景帝深吸一口气,对他的厌憎刚刚有所减轻,便听这厮说道:“楚州的百姓要是知道陛下您为他们如此悲伤,九泉之下也该欣慰。”

    元景帝脸色猛的一僵,恶狠狠的盯着许七安。

    许七安这时候已经低下头了,所以没看见元景帝暗含着“闭嘴”意思的凶狠眼神,继续高声道:

    “镇北王屠杀楚州城三十八万百姓,死有余辜,可他死了,罪名却没有坐实,是曝尸,还是鞭尸,都由陛下定夺,臣毫无异议。”

    守城的羽林卫骚动起来。

    他们这才知道,棺材里躺着的是威名煊赫的镇北王,是大奉第一武夫,是陛下的胞弟。

    这样一位实力滔天的武夫,竟殒落了?

    更难以置信的是,他,镇北王,屠戮楚州城三十八万百姓?

    在如此惊天动地的消息面前,没有人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议论声瞬间炸开。即使元景帝在场,也不能让一众羽林卫噤声。

    元景帝抬起手,指着远方,缺乏血色的嘴唇,缓缓吐出一个字:“滚!”

    许七安装聋作哑,继续说道:“陛下准备何时昭告天下?”

    “许七安!”

    元景帝突然失态的咆哮起来,气的浑身发抖,胸膛仿佛要炸开,吼道:

    “你真当朕不敢杀你?朕现在就杀了你,现在就杀了你”

    他作势去抽身边禁军的佩刀。

    “陛下保重龙体,卑职先行告退。”

    许七安见目的已经达到,识趣的溜走。

    “滚,都给朕滚!”

    元景帝大吼道。

    郑布政使想硬刚一下,但被刘御史一把扯住袖子,一边作揖,一边散去。

    使团众人各自散去,没有私底下多做交流,但该说的话,该商议的事,早在官船上已经敲定。

    打更人衙门。

    时隔月余,许七安终于返回,他目的性明确的来到浩气楼底下,经过侍卫通传,登楼来到七层。

    魏渊穿着绣天青色云纹的青衣,碧绿簪子简单的束起长发,形象潇洒随意,配上他清俊的五官,蕴含沧桑的双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