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孝立连敬酒的意思都没有,反而让在边上陪酒的历千斤吓得一哆嗦,深怕李逵这厮因受气而发飙!
第191章 高老爷,冷静!
“二爷,你息怒,喝杯水酒消消气!”
李逵没认出历千斤,这很正常,他总不能记住每个被他欺负的人吧?这不符合他作为大魔王的人设。
再说了,历千斤和李逵对面一共就两次,都是在上月日,一次在刘宅的门口,第二次是在街上。两次对面的结果,历千斤都宛如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噩梦似的,不堪回首。但对李逵来说,两次对面都是匆匆一过,很难有太深的印象。
要让历千斤忘记李逵,真的很难。
这辈子,他都没有那么凄惨过。
李逵很不给面子的推开面前的酒碗,道:“我戒酒了,不喝!”
临了,他还艰难的吞了一口唾沫,显然水酒对他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但是他克制住了心头的渴望。
没办法,酒量感人,一喝就高,一高就闹,在家里也就罢了,在外他必须要忍住。
气地高孝立冷哼一声,说的像是酒中君子似的,你才多大年纪,就敢腆着脸说自己戒酒了?
李逵随即扭头将视线落在了历千斤的脸上,上下打量了一阵,没想起来这人是谁。可从对方开口的语气,似乎认识他,好奇道:“这位兄台认识在下?”
说起历千斤,高孝立就要少不了嘚瑟一阵。这位可是皇城司的武官,要不是在沂州出了岔子,受他保护的太监商及被章惇杀了,也不会流落到颍州,成为他身边的庄丁教头。而皇城司自组建之日起,就是皇家的亲卫,高孝立手下能网罗历千斤这等人才,自然得意不已。
“这位是我庄子里的武师总教头,历千斤。之前可是在皇城司里做官的高手,要不是时运不济,也不会流落到我这小地方。”
高孝立眯着眼,得意的看着李逵的样子,似乎再说:厉害吧!爷们手下高手不凡。
还真别说,高孝立不解释,李逵倒是忘了,可他一说,李逵想起来了似乎有这么一个人。盯着历千斤看了一阵问:“你就是那个装晕的番子头?”
历千斤再次见到李逵那一刻,发现自己的人生果然是灰暗的。
他都已经躲到了颍州,还是能遇到李逵。
这都是命啊!
历千斤僵硬的点头,李逵却没有深究,他不是多嘴的人。好不容易人家找到了好工作,总不能是自己的手下败将,而将对方的好工作搅黄吧?
于是,他转移了话题,问高孝立:“高员外,小弟的损失是否有人认下了?”
“这个嘛!”
高孝立总觉得古怪,历千斤的表现反常之极,好在李逵让他转移了注意力,当即点头道:“是有嫌烦,不过李逵,你问这话是何意?不至于想要自己去找那人的麻烦吧?”
高孝立语气中颇有不满之意。
他拿捏住了贾道全的把柄,让他不得不投鼠忌器。于情于理,李逵要是这时候来摘桃子,就有让他难堪的意思。
可他不了解李逵的性格,这厮虽然蛮狠,但绝对是个在钱上很讲道理的主。就见李逵咧嘴一笑,颇为狂妄道:“这天下的钱挣不完,我李逵做事,全凭本心,该我的,不给,也得给;不该是我的,我也不要!你高员外有本事,能敲诈贾道全,得到的钱财都是你的,与我何干?我只要我损失的那份钱。”
“好,够爽气。既然你这么说,我也实话实说。烧你货场的人不是别人,而是颍州城有头有脸的贾道全。只不过,不知道是他下令动手,还是底下人胆大妄为,总之,动手的是几个外乡人。我高孝立有他的把柄,所以,这一趟,我向他要了四十万贯的赔偿。其中二十万贯是你的,二十万贯是我的,你以为如何?”
说完,高孝立如同饿狼般的凶光,死死的盯着李逵。颇有李逵一言不合,就要摔茶杯发信号,将李逵拿下的气度。
被恐吓的李逵根本就不怕,宛如无人似的该吃吃,该喝喝。
可是边上需要执行高孝立命令的历千斤胆都快吓破了,心中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老爷,冷静!”
高孝立不满地看向历千斤,觉得自己偌大的气场,被手下人给破了,有点没面子。
历千斤能说什么?
他总不至于告诉高孝立一个残酷的现实,面对李逵,他的刀斧手计划只能是个笑柄,很可能的结局是,高孝立摔了个杯子,涌入的庄丁在下一刻被李逵大魔王按在地上摩擦,就和当初他带着上百皇城司的手下,被李逵李全兄弟俩个堵住,一个个打折了腿。是否李逵大魔王有摩擦高孝立的心思,就全凭李逵的心意了。
李逵觉得有点好笑,摆摆手道:“高员外,你也不用给我来这一套。我只想知道,我的二十万贯什么时候可以拿到?”
高孝立咬牙道:“明天。”
“这么快?”李逵吃惊不已,他不觉得贾道全有拿出二十万贯的能力,就算是将他的狐朋狗友都加一起,也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钱来。
突然间高孝立告诉他,才几天时间贾道全就能筹备这么一笔巨款,李逵说什么也不会相信。
狐疑的看向了高孝立,对方才是颍州真正的地头蛇,高孝立既然能够威胁贾道全,就完全有把握明日将二十万贯交到李逵的手上。
可他这么也想不透,这钱如何来?
他忍不住问:“这钱恐怕不是贾道全的吧?”
“呵呵贾道全这些年敛了不少地,我不贪,只要他名下150顷土地的地契。”高孝立露出了然的神色,心说:没想到李逵年纪不大,做事倒滴水不漏,也知道暗中调查他。可惜毕竟年轻,闹不清楚这其中的是非曲直。贾道全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钱,但是他高孝立有这个能力。
但是贾道全有田有地,而他也眼馋贾道全的田产,只要将地契交割,这钱他立刻就能给付李逵。
至于最后贾道全能留下多少,就看他运气了。
问清楚了高孝立的手段之后,李逵也觉得高孝立够黑。贾道全忙活好些年,最终还是便宜了高孝立这个对头,岂不是要被气死?李逵沉默了起来,良久才问:“万一贾道全卖给别人了呢?”
“没人一口气能吃下这么大一片田产。”高孝立自傲道:“在颍州,只要我高孝立看中的东西,没有人敢和我抢。就算是贾道全训练了不少庄丁,最后这些人也都是替我做嫁衣而已。明日之后,颍州地界上,就少了贾道全这一号人。”
一起卖,当然没几个人买得起,但是拆开了卖呢?
地价比往常低很多,难免就有人动心。
李逵坐不住了,对历千斤道:“你去叫李云进来。”
看着历千斤如同饭堂里跑腿的小厮般,殷勤的离开,高孝立脸上挂不住了,他有种自家的小妾给野汉子铺床的难受劲,还是当着他的面,这让他有种说不出的屈辱。
第192章 不对,这厮要跑!
情急之下,高孝立也派了不少人出去打探消息,已经有出门打探消息的人陆续回来,带来的消息让高孝立目瞪口呆。
胖乎乎的高孝立却对手下带来的消息异常愤怒,别看他胖,但行动起来一点也不迟缓,反而有种蹴鞠用的毬,突然被弹射出去的迅捷。高孝立一把薅住了经界所小吏的衣襟,大怒道:“什么,刘老泉竟然敢买贾道全的地?”
小吏被吓得脸色苍白,他姓郑,平日里在外也是有头有脸之人,但在高孝立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出。因为他本来就是高家的奴仆:“老爷,李家,方家,其他几家都买下了不少的田地。”
“为何不来禀告?”高孝立怒吼着,咆哮着。
郑经界无奈道:“老爷,手下的人手都被耗在了地上。”经界所买卖土地,自然要丈量,走访土地主人的邻居等等。经界所才几个人,突然间冒出来如此多的土地交易量,就连郑经界自己都跑在地头,事情多到让他都忘记了自家老爷的嘱咐。
当然,如此大的交易量,经界所的人跑腿得到的好处也是一笔巨款。吃完买家,吃卖家,每人至少在三天内,得到了上百贯的好处,恐怕这也是郑经界忘记给自家老爷报告的原因之一。
这下子想起来老爷的嘱咐,吓得说话都快哭腔了。
买地没什么稀奇的,但是在高孝立已经放话出去,谁也不准买贾道全的地的当口,还有人敢不给高孝立面子,这才是让他愤怒的原因。而且手下办事不力,也让他在外人面前折了面子,有点下不来台。而自己的威望似乎在利益面前,也被摧残的支离破碎,恐怕是他愤怒的另外一个原因了。
他还是颍州说一不二的乡绅之首吗?
可是在巨大的利益之下,大户们根本就没有考虑高孝立的怒火,反而一口吃下了贾道全抛出去的地契。甚至每个人都想着吃独食,根本就没有给高孝立通气的举动。以至于,足足三天时间,高孝立有种被蒙在鼓里,啥也不知道的憨傻。他有种被所有人孤立的愤怒,却无处去说。
有完全没有任何限制问题的地契,也有交易受到限制的地契。
之所以说交易受到限制,主要还是源于大宋的律法,土地买卖,会给予卖主一段时间的反悔时间。需要亲戚邻居的同意,画押,要不然土地交易就不合法。
虽说大宋不反对土地兼并,也不怎么限制土地兼并。但朝廷也不是什么也不做,其实也做了不少事,用来减少土地买卖给王朝基石带来的冲击。但是这些限制,在大多数时候,并没有起到足够的作用。当然,麻烦还是不少的,至少买卖土地的手续就麻烦到让人绝望。
李逵如今在高家庄,几乎可以和高老爷平起平坐,当然不是说他可以随意出入后宅。
而是他有和高孝立平等说话的资格,他站起来,走到高孝立边上,轻轻拍了俩下高孝立的手,后者才不甘心的松开了经界所小吏的衣襟,获得了一个感激的眼神。大宋的底层官吏生活都很艰难,尤其像是经界所的官吏,经常会面对在地方权势无边的权贵。更何况对方还是高孝立亲自安排在经界所的手下,就更不敢反抗了。
高孝立家世超然,有一个在宫里说一不二的老姑奶奶,太皇太后高氏。但其他财主也不差,谁家没个进士老爷的亲戚,在朝为官?
有的甚至是儿子,兄长,在外做官。
这让经界所无品无级的小吏总是有种在大人物之间的怒火之中,小心生存的艰难。
“郑经界,砧基簿带来了吗?”
好不容易缓了一口气的郑经界,感激的看向了李逵,心说:“到底是学士家出来的,做人多体面?”
心中腹诽高孝立不已,还说什么皇亲国戚呢?
唉,皇亲国戚岂不都是高孝立这样的人吗?
郑经界急忙哈腰道:“回二爷,都带来了。”
“过后,我会让州衙门给你发一份文书,调阅砧基簿。”李逵没有欺负人的习惯,也不能这么说,他喜欢那种头铁的,怎么也打不坏的那款。可郑经界恐怕不在其中,甚至李逵担忧,一拳出去,眼前的半大老头捂着胸口躺地上翻白眼……诈死!
无端端的惹下大麻烦。
再说了,他也不是无缘无故就和人过去的那种人,脾气暴躁的想发火就发火,稍微不称心就拔出拳头来用武力说话。
郑经界对于李逵能够如此通情达理,感动的无以复加,带着哭腔道:“谢二爷体谅小人!”
高孝立在边上冷哼不已,他怎么就听不出来郑经界语气中的夹枪带棒?可是他也想明白了,自己什么身份,郑经界是什么身份?
他难道还会和一个无品无级的小吏纠缠下去,平端的跌了身份。
很快,一摞摞的交易纪录被搬进来了,李逵坐下之后开始看起来,不时还会抬头问郑经界:“这两日就贾道全一人买卖土地地契吗?是否还有其他人的交易记录?”
“有,还有仓监刘老爷,孙老爷的交易记录。”
“把他们俩人的交易记录都挑出来,我要看看!”
没办法,贾道全的交易记录实在太多,也太杂乱。如果高孝立真的是用常平仓的隐秘来威胁贾道全,那么很可能其他两个仓监也要坐不住。
反正,所有的损失都不可能让贾道全一个人背负。
刘安,孙卓也是既得利益者,既然贾道全要出血,少不了刘安和孙卓也要被放血。
“这是孙老爷的,他将名下的祖产给卖了。”
郑经界将一份交易记录指给李逵看后,回忆道:“小人记得当时孙老爷似乎还去牙行,将家中奴仆的契约都卖掉了。”
“不对劲啊!”
李逵深吸一口气,祖产不同于其他产业。在宗族观念浓重的大宋,敢卖族产的败家子,基本上不会被家族所容忍。卖族产,对于大宋大部分人来说只有一条路可走,远走他乡。
高俅就是这样的情况,他因为年少无知,加上父母留给他的产业实在不值得败,稍不留神就败的无隐无踪,之后不得不卖身苏家,成为奴仆。要不是苏轼为人厚道,契约结束之后,一直将高俅留在身边,高俅也就是个奴仆的身份。
这都是题外话了,高俅的情况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
买卖族产,家族里所有人就会针对他,且容不下他。
这是每一个大宋人的底线,没有人敢轻易触动这条红线,除非走投无路了。
孙卓的做法,确实让人费解。但是李逵也知道,孙卓这家伙欠债了不少钱,难不成是债主追债?
大宋的官府对于债主的权力是鼎力支持的,一旦有人想要躲避债务,当老赖,对不起,官办。孙卓难不成遇到了追债的情况,无奈之下,才做出此举?
“二爷,刘老爷将部分田产过户到了他兄弟的名下。”郑经界指着几条记录道:“因为是兄弟之间的往来,没有中人,保人参加,只是到经界所修改主人之后,就可以生效。”
“他没有卖地给其他人?”李逵道。
“没有。”郑经界果断摇头道。
“他们兄弟关系如何?”李逵问。
“小人不知。”郑经界很纳闷,高孝立,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