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高俅参加武举,基本上一点机会都没有。他的棍棒本事,仅是军中的手段。
在御拳馆,他就认清了现实。不认为自己有考取武进士的任何机会。而李逵给他找的这个机会,可以说是高俅唯一的当官机会。
他长这么大,从来没有想过蹴鞠也能当官。
至于,这个官是幸臣,还是佞臣,他压根就不在乎。
能当官,还有什么可挑的?他又不是李逵,对于进士身份有着很强烈的执念。
高俅为了能够让皇帝败倒在他的球技之下,拿出了最精湛的技艺,但是李逵对此却并不在意。赵煦又不是赵佶,前者是宅男,后者是浪子。赵煦连一点蹴鞠基础都没有,学习蹴鞠也不是为了喜欢,而是锻炼身体。
那么颠球这种需要很强平衡能力,手眼身都要达到一定训练程度的技术就很没有必要。高俅要教授皇帝的是那种没有危险,运动强度和技巧都不需要太强的准备活动之类的。至于技术,算了吧,皇帝这辈子都恐怕学不来。
如果是赵佶,高俅要是不展露高超的球技,连在王府里混口饭吃的机会都没有。
李逵喊停了高俅,说起自己的看法。
高俅的球技或许在蹴鞠社里能够获得满堂彩,但并不是他所需要的,或者说不是皇帝需要的。
皇帝要的是能够保持康健的运动量,球技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对皇帝来说根本就毫无意义。只能颠一个球的皇帝,很快会对蹴鞠失去所有的兴趣。这和踢毽子一样,能变着花踢的高手,永远也体会不到只能踢一个的新手的悲哀。
高俅听李逵的解释之后,却急了起来,忙道“这显不出咱的本事!”
没错,按照李逵的想法,就是让皇帝跟着球动弹起来,比如他说“让陛下追着球慢跑,中间的球网撤了,改用两边都球门,这样就不需要太高深的球技就能进球。球场也不要泾渭分明的中间用网隔断起来,将网设在两边,可以让陛下增加活动的空间。球场不妨大一些,就设长五十步,宽三十步,参加人数七人,另外设个守门者,岂不是更好。”
“会不会让陛下受到冲撞?”高俅虽觉得李逵有点胡来,规则说改就改,一点都不尊重蹴鞠的技术要领。
李逵觉得高俅有点进入死胡同了,道“陛下在球场上,谁敢撞他?想死还是怎么着?你开始几天,就让陛下在球场上来回的跑几圈,要是陛下的球技有提高的可能,就让他学习高深的球技。要是球技难以学成,就当陛下找个乐子不就得了?”
这样的改进,有点像是七人制足球比赛的样子。五十步长,三十步宽,差不多就是七十米长,四十多米宽的样子。对于皇宫来说,根本就不算个事。宫中要是连这么一块空地都找不出来,大宋皇帝还有什么盼头?
“平日里如果雨雪天气,就拿个网兜里放个球,让陛下提着网兜踢球。这样就不会让陛下因为只能每次颠一次球,而对蹴鞠失去兴趣。”
当然,单机游戏,即便是宅男也会玩腻的,这时候高俅的巅峰球技就派上用了,双人对踢,陛下脚下的球不管飞到哪里,高俅都能救起来,好让陛下感受到踢球的乐趣。李逵的设想几乎包括了赵煦所有能够遇到的问题。
也为高俅做足了不准备。
当然,要是赵煦有踢球的天赋,那就更简单了。高俅只要发挥自己的十成十的本事,赵煦怎么可能不被高俅的球技折服?
总之,目的只有一个,降低蹴鞠的技术,附和皇帝运动的需要,不能累着皇帝,也不能让皇帝为难。让皇帝保证适当的运动之后,获得一个相对更加健康的身体。只要做到这一层,高俅在赵煦的心中就是个忠臣。
高俅的脸色顿时垮了下来,唏嘘道“咱可是从十多岁就能出门之后,除去吃饭上茅厕,球都不带落地的啊!”
范冲如同见鬼的一样的表情,他觉得自己低估了高俅的隐藏属性。同时也低估了李逵的无耻。这货为了迎合皇帝,简直把好好的蹴鞠规则,修改的面目全非。更要命的是,就李逵修改的规则,如果被皇帝采纳了,很快就会风靡东京城,乃至整个大宋。
甭管是那个朝代,皇宫中流传出来的新奇玩意,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风靡起来。
高俅有点担心的看向范冲问“范兄,你家世代官宦,和服侍陛下的经验足,你也认为真的只要让陛下高兴了就能让咱伴驾左右吗?”
原本范冲对高俅的看法还算客观,但也不看好。可高俅很没眼力的问题,让他心中暗暗恼怒不已。你想做什么?奸臣吗?
什么服侍陛下经验足,他们家是官宦世家,不是宦官世家。
老范家从爷爷辈的范镇开始,都不是好说话的主,他爷爷做御史中丞的时候,整天给皇帝找不痛快,属于铁骨铮铮的重臣谏臣,他们家能有什么经验?怎么可能处处顺着皇帝的心意?他们家可没有出过佞臣。至于他爹,也做过几年御史,擅长无中生有的恶意中伤……面对高俅,范冲还是用力的点点头,他怕反驳之后,说到自家老爹的身上,作为儿子,怎么可能将火烧到亲爹的头上,这是不孝。
“确实如此,高兄,只要陛下认定了你,你就是大宋球王。”范冲昧着良心道。
“可这球王是假的啊!”
高俅的话颇为幽怨,他一身的球技,却没有了用武之地。就像是个勇士,学了完整的屠龙术,准备叱诧风云,扬名立万,却让他用此技去杀猪,让人沮丧。高俅的情绪就是这样,他的球技,能够成为圆社的当家球星,但却用不入流的法子,去迎合皇帝。
而且在李逵的解释下,这种不入流的法子,似乎更有把握,这让全身上下都充满了踢球技艺的高俅感觉自己有点被废了武功似的难受。
说服高俅很容易,李逵只要告诉他“高兄,你的任务就是让皇帝认为你有用,只要皇帝高兴了,甭管你有没有球技,你都是大宋球王。再说了,你真以为自己一辈子陪着陛下踢球了?你就不想要当官?不想主政一方?等过两年,陛下身子骨健朗了起来,你出任地方大员的机会也来了。即便你做不成文官,但是武将呢?做个指挥使总可以吧?”
“这样啊!可是宫中也有蹴鞠社员吧?”高俅这份担心在李逵看来完全是杞人忧天。但高俅对当官有着莫名的激动和向往。
尤其是指挥使,不小了。在禁军之中,指挥是小官,刚刚爬上中层军官的级别。大宋军制,五百人为一指挥,三千人为营,一万人成军。指挥使基本上能够指挥上万人的军队了。
这么大的官,老高家祖上八辈,都没有人做过。真要是成了指挥使,他就成了高家擎天柱一般的存在。
至于太尉?
李逵根本就不敢拿出来吓唬他!
做太尉,别说旁人了,就连高俅都会认为李逵这是打趣他。
李逵问“高兄,你总不会担心自己的球技还不如宫中那些杂役吧?”
“怎么可能?”高俅挺胸自信道,在京城的蹴鞠界,只有别人服他的份,压根就没有他要去巴结的人。当然,以前高俅玩蹴鞠,肯定要巴结人和他一起玩。
毕竟蹴鞠最少的人数也是二对二,寻常正规的比赛七对七,十一对十一,还有十四对十四的球局。
高俅的水平太高,加入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平,因为球技太好,都不愿意带他玩。加上年纪太小,圆社之类的正规球队也不愿意接纳他。导致他没有走上依靠踢球谋生的道路。
说起来,蹴鞠从春秋战国开始在齐国兴盛起来,到了宋朝,已经拥有了一整套的游戏规则。
东京城内的球队少说也有十几家。
不过,蹴鞠球队大多数只能靠着庆典获得收入,好在东京城内的商家连广告都不打,却都非常愿意投资球队。
原因嘛!
大宋连小孩子吃的零嘴都赌,赌球这么有前途的事业,怎么可能不参与?
不仅有赌球,还有黑哨,盘外招,啥都不缺。
几天后的元旦庆典,就有圆社和齐云社的开场球赛,要是在往年,这是东京城内一年之中,关扑金额最大,参与者最多,影响力最广的一场球赛。
不过,今年的元旦关扑,规模最大的变成了麻将大奖赛。
就算是始作俑者的李逵,也觉得和蹴鞠相比,麻将比赛,确实一点不定明年就会被打回原形了。关键是,蹴鞠是场上二十多人比赛,场下可以几百人,上千人,甚至更多的人在旁起哄的游戏。群体参与的效果,是其他比赛无法比拟的优势。麻将的受众面可能更广,但是一张麻将桌周围能站几个人?
吃过朝食,高俅雄赳赳气昂昂的骑着一匹租来的骟马,朝着宣德门而去。
留下李逵、李云和范冲大眼瞪小眼的看着,最后还是李逵问道“范兄不是走了吗?”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范某岂能是那种言而无信之辈?”范冲傲然道。
李逵不解道“那范兄为何要搬离黄师伯的院子?”
这个问题,范冲深表痛苦,无奈道“你们一个打呼噜,一个汗脚,剩下一个咬牙放屁,你以为我不想省点房租吗?”
这话一出口,李云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怒道“污蔑,绝对是污蔑!”显然李逵打呼噜,高俅汗脚,咬牙放屁的恶习显然是奔着他去的。
范冲冷笑的看向李云“说你汗脚打呼噜是污蔑,但是……”
“不用说了。”李云深感范冲了对他充满了浓浓的恶意。
李逵的逆袭之路 lt;/pgt;
第343章 被逼婚了
大宋皇室本来就有蹴鞠的爱好,宫廷画师苏汉臣曾画过太祖蹴鞠图,就收藏在宫廷之中。图中蹴鞠的人物有太祖,太宗,以及数位重臣。
可见,皇室对蹴鞠也并不忌讳,并不认为是能让皇帝玩物丧志的杂耍。
就连对赵煦并不喜欢的向太后,也听闻了赵煦重新组建了宫中的蹴鞠社,也没有开口说一句规劝皇帝要勤政的话。
毕竟老祖都玩,子孙玩,不能算是昏庸的表现。
高俅原先挺担心,李逵的建议不怎么靠谱。之前,苏门的主心骨一直是苏轼。至少对高俅来说是如此,但苏轼作为主心骨,就连高俅心里也会打鼓。老苏绝对是冲动型选手,脑袋一热,会做出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来。
来到京城之后,高俅的主心骨变成了李逵。
不得不说,李逵有时候的建议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却给人意外的踏实。
高俅在宫中出场就以高超的球技镇住了宫廷伺候皇帝游玩的蹴鞠社员,然后几乎照搬了李逵的建议,将蹴鞠的规则改地面目前非。他也担心皇帝会不喜欢,可是当皇帝下场之后,却玩的不亦乐乎。
浪起来的宅男皇帝,有种放飞自我的飞扬之气。
三天,过了全身酸痛的缓和期之后,赵煦彻底被蹴鞠后的奇妙效果给俘虏了。他发现蹴鞠之后,饭量上涨,精神饱满,似乎身体也变得轻快了起来。不同于普通人,皇帝运动之后,有人捏腿,有人捏胳膊,酸痛的感本就去的快。加上效果明显,高俅自然成了有功之臣。
皇帝一高兴,高俅就当官了。
虽说不过是不入流的殿前司的小小指挥而已,但也是了不得的大事。出宫后,高俅马不停蹄的给李逵报喜:“人杰,果真料事如神,陛下如今气色大好。之前萎靡之色,一扫而空。而且陛下对人杰修改的蹴鞠规矩大加赞赏,真要是让陛下按照原先的规则学,恐怕早就腻了。”
看来,皇帝赵煦没有他弟弟端王赵佶的踢球天分。
“喜欢就好。”李逵看了一眼高俅穿上了公服,还有官靴,笑道:“当官了?”
“托人杰的福,兄弟如今是禁军指挥了。”高俅自满道。他从来没有想过当官如此容易,只要让皇帝高兴,随便一句话,这七品的武官就到手了。
李逵随口问:“还参加科举吗?”
“咱也想啊!可是能考上吗?”高俅不自信的自问,显然表明了心思。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官职,已经没有心思继续参加省试了。
多半过几日就要去礼部消除今科的资格。
人各有志,对高俅来说,或许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而且参加省试,必然要离开皇帝很长一段时间,备考,考试日期,他如今一刻也不敢离开皇帝,万一身边有哪个心思不纯良的家伙想要将他的位子取而代之呢?
别琢磨,宫中踢球的伴驾,基本上人人都有这样的心思。真要是皇帝被其他人迷惑了,他后悔都没地后悔去。好在,他在众人之中还有优势,他识字,还有一笔可以称道的书法,采虽然一般,和下场的士子没办法比,但比蹴鞠踢球的同行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他终于明白了李逵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和人比,关键是怎么比。用自己的短处和人长处比,必然是自取屈辱。但用自己的长处和人短处比,刹时就能显出爷们的手段来。
高俅用自己有限的学问和太学生,省试的士子比,可能连冒头的机会都没有。但是他和蹴鞠社的成员比,一个个睁眼瞎,不少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还敢和他高爷叫板?
这和他获得开封府省试资格一样。高俅参加开封府解试中的试一败涂地,但是凭借军中不入流的棍棒书人之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一小撮。只不过和李逵、李云这样的变态没办法比,这俩家伙,没成年都开始杀人,绝对是隐藏在读书人之中的杀人大魔王。
眼瞅着要过年,李逵邀请黄庭坚去家里,不过老头拒绝了,他要和好基友们去游嵩山。
而李逵和李云也不能继续在黄家住着了,毕竟过年总该要自家府邸住一段日子。大宋的年从元旦开始,一直到上元,也就是元宵节。
这段日子,大宋各地都会有逛不完的庙会,走不完的亲戚,比不玩的关扑。就算是穷人家也要置办一身新衣,顿顿吃上平日里舍不得吃的美食。
这日,李逵诧异地接到了来自太师府的请帖。
原本李逵想着过了年之后去拜访,可过年之前就邀请,让他也有点诧异。
这段日子是最忙碌的时候,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