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了,如今连范冲都觉得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也太打击人了吧?
在入京之前,甚至在京城住了两三个月之后,高俅还不觉得自己有做官的命。直到李逵进京之后,他的人生才有扶摇而上的迹象。即便是这样,高俅的人生目标也不大。至少对范冲等人来说,做个马步都指挥使,管一万人马而已,还不是殿前都指挥使。前者五品武将,后者二品大将军,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突然间的富贵,让他也有点飘飘然,已经看不上以前瞅一眼都能让他流口水的小家碧玉了。他也想抬高一下老高家的门庭,结亲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范冲听着高俅的心愿,牙疼。知州家的小娘,大宋的知州那个不是二榜进士出身?
你以为知州会看得起武将?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说高俅的地位足够高的时候,或许能破例。范冲沉吟道:“也不是不可能,只要你做了太尉,娶个知州家的小娘不是问题。”
高俅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发狠咬牙道:“好,高某此生非要当上这太尉不可!”
第369章 师师是个品牌
“高兄,冷静!”
“高俅,这事急不来!”
呜呜呜
也就是李逵和李云把高俅当朋友,毕竟对于范冲来说,高俅这厮哪儿冒出来的都是让他疑惑。至于苏过?
打从记事起,高俅就是他爹的小厮,是家里的奴仆。
奴仆和主人能成朋友吗?
肯定不能啊!
要不然,家里的关系岂不是乱套了?
也就是李逵和李云,在高俅举起手,想要给自己的志向立个誓言的时候,李云捂住了高俅的嘴巴,李逵一把按住了高俅抬起的右手。俩人异口同声道:“别犯糊涂!”
高俅被阻拦之后,不仅没有感激,反而有点不太顺心道:“人杰,李云,别拦着我,今日我非要!”
“呜呜呜”
李逵一巴掌扇在高俅的脑门上,怒道:“你是真傻还是假傻?太尉?你知道太尉是什么官?”
“禁军之首啊!”
“你觉得你得花多少年,仕途一路平稳,立功无数才能当上太尉?”李逵质问道。
高俅有点迷茫了起来。太尉似乎对他来说很遥远。在大宋,太尉有三种。第一种是太尉,是虚职,是朝廷或皇帝对臣子功绩的表彰。更多的时候是给死去的臣子的一种荣誉。比如某某某大臣卒,然后皇帝或者礼部拟订了谥号,一般都是礼部做这事,皇帝御览批示后下圣旨,赠予太尉之职。这种是最不值钱的太尉,给死人的。
第二种,算是活着的太尉,但是只有文官可以做,叫殿前太尉。这关有品无权,是皇帝给老臣子的恩宠。
第三种,也就是高俅能够坐上的太尉,叫殿帅太尉。属于三司之一的殿帅司主官,掌管禁军的最高武官,职官的话,就是都指挥使,前面还要加个殿前,变成殿前都指挥使,正二品的高官。也就是殿前都指挥使,加衔太尉。散官为辅国大将军活镇国大将军;爵,第四等,开国郡公。
这x已经是一个武将能够做到的极致了。
想想高公绘和高公纪两兄弟,他俩的姑姑还是宣仁太后,皇帝的皇祖母,他们连比太尉矮一头的节度使都没有捞着,高俅说自己要当太尉,可见有多么不知天高地厚了。
面对李逵的质问,高俅想了想,有点气弱道:“运气好的话,三十年也该够了,我身体好,活三十年没问题。”
“三十年后,你都快六十了,娶媳妇生儿子,你有这个心,还有这份力吗?”
“啥意思?”高俅觉得李逵这是对他的鄙视,觉得这完全不是个事。学士如今身体也很好啊!当然好,听说王姨娘最近似乎有孕在身了,苏过要当哥哥了。
苏轼年纪也不小了,高俅处处效仿苏轼,自然觉得苏轼小六十岁,人老心不老,他也行!
但李逵一句话却让他如坠冰窟:“万一连贼都都不来了呢?”
范冲还没反应过来,但是苏过却痴痴笑起来。
李逵在他家两年,各种古怪的话都说过不少。贼心贼胆也就是男人年轻气壮的心思,可要是贼都跑了,贼心贼胆都没了。这叫,无所求,从此心无旁骛。
高俅咧嘴道:“人杰,我知道你是好意,但我也不傻好不好?”
说完,他还顿了顿,继续道:“娶媳妇可以晚一点,但不耽误纳妾吧?”
不得不说,高俅的想法都是野路子,野到让范冲这样的贵公子也只有目瞪口呆的份。
高俅见惊住了众人,这才满意道:“我这想法怎么样?”
“不怎么样,很可能你的子嗣都是庶出。”范冲这样的人根本就跟不上高俅跳脱的想法,但骨子里,对于子嗣血脉极其重视的世家,根本就接受不了高俅这等离经叛道的想法。
反倒是李逵觉得没问题:“反正都是自己家的孩子,让别人去说吧!”
黄庭坚有点上头,他觉得继续纠结自家儿子的老婆人选,有点摆不上台面。人家都觉得庶出嫡出的儿子一个样了,他还能说啥?
高俅贱兮兮道:“等我这病根去了,去教坊将师师姑娘买来做小妾,钱我都准备好了。有道是娶妻娶贤。老婆长相不重要,重要的是贤惠。纳妾纳色,小妾的长相很重要,不好看的不能要。”
这祛病根这三个字,让高俅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个正经男人,就像是残缺的生灵,无处安放的惶恐。
但他也不是宦官,总不能将自己归到童贯这一类人中去吧?大宋的宦官也结婚,也恋爱。而且这种恋爱关系无比的牢靠,大部分都是忠贞不渝的让人费解。精神恋爱,真的有那么神奇?
师师,风尘女子中叫这个名的不少,而且都不见得是本名。只不过落籍之后,不是真名,也就成了真名了。李逵好奇问:“师师姑娘,姓什么?”
“李师师啊!人杰,你不知道?”高俅虽然不去花巷,但对京城花巷的消息可是一清二楚,了如指掌。主要摊上了个不靠谱的医师安道全。
别看安道全兜里没几个钱,但他是真的好色,这货恨不得将京城的花间娘子都亲近一番。可惜囊中羞涩,无法完成这个伟大的愿望。却并不妨碍他对京城花间消息的探听,遇到了高俅,也就是臭味相投,俩人一个没钱,一个没胆,却能说的臣家的小娘为妻,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喜欢,而是为了让自己记住一段过去的经历。他曾经是追随了苏轼十多年的京城无赖子,如今发达了,也不会忘记这段记忆。
反倒是李逵想去又不敢去的纠结起来。心说:“要是高俅这厮硬拉着他去,他也不好推辞,就顺道去看看。”
连李逵都没想到,李师师竟然是个品牌,而不是具体的某个花魁娘子。
正聊的家的庶女,也没有理由给人当小妾。要是远方亲戚就不说了,媵妾可是贵女陪嫁的必备嫁妆之一,世家的做法一般是用同宗的落魄亲戚家长相可人的女儿作为媵妾陪嫁。可是马昱遇到的是亲姐妹,这就难办了。李逵支招道:“这种事情,你爹怎么能不出面呢?你是你爹的儿子,肯定会向着你。”
“问题是我即便没有给我爹写信,也知道我爹也会让我娶嫡女,他的心思我能不明白吗?马家和文家的门第,实在差太远了,要是能够娶到文家的嫡女,就算是头母猪,我爹也会令我拜堂,根本就没法选。”
马昱想到自家老爹对仕途的渴望,还有面对攀附权贵的卑微心思,恐怕只要信送到了徐州。他爹就算是辞官也要参加儿子的婚礼。
让马昱称心如意,绝对没有可能。
想来想去,李逵想到了一个办法,对马昱建议道:“过两天琼林宴,你是状元,陛下肯定会和你多说几句,到时候你干脆求陛下赐婚,这岂不是问题解决了。”
马昱眼前一亮,这才风消云散,轻松道:“我怎么就没有想到,人杰,你又救了小弟!”
李逵的逆袭之路 lt;/pgt;
第370章 选官就是装孙子
琼林宴中,皇帝诧异的看着他面前的马昱,心里头多少有点后悔,自己选的这个状元不靠谱的很。
这回琼林宴,不应该是新科状元领头吹捧他这位皇帝吗?
为什么马昱一开口,就恳请皇帝赐婚?
问题是,他女儿是有,可刚出生……人渣。
不过很快,赵煦知道自己误会了,马昱是想要让皇帝下旨赐婚潞国公府的老八家的女儿,因为中了状元,文家特地将原本和他定亲的庶女换成了嫡女下嫁给他,马昱诚恳道“陛下,马昱不过是个平凡之人,幸得陛下钟爱,侥幸同场于诸位贤达。如昱改弦易张,自问如何面对本心?还请陛下让文家收回好意,马昱不会因为庶女而心生不满。”
“再说了,马昱无所谓,可柔娘怎么办?她要是因为退婚,岂不是让她此生不幸?”
皇帝赵煦终于听明白了,这家伙应该是和文家的女儿动真情了。但问题是,文家似乎是坚定的保守派。文彦博的身份地位实在让人绝望,当初熙宁变法,文彦博是激烈反击王安石的朝堂重臣,但王安石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当时的马仔御史张商英想要巴结王安石,弹劾文彦博。但结果是,张商英因为事实不足,被贬谪出了京城。王安石面对文彦博也是压力巨大,不得已用辞官要挟皇帝,不能让文彦博继续在京城给他唱对台戏了。而文彦博呢?这位不仅没有事,还被皇帝拜司空,节度使,一堆的恩宠虚衔,然后他老人家勉为其难的去了大名府享清福去了。
为什么?
还不是文彦博是宿德元老。
仁宗时期的老臣子。
可以说,文彦博是陪着仁宗的一走从年轻走到年老,最终送走了仁宗皇帝的老臣子。还有神宗的父皇,英宗也是在文彦博的扶持下,走过了短暂的皇帝生涯。
更过分的是,文彦博还送走了赵煦的父皇,神宗皇帝。
可以说,文彦博是活着的大宋柱石。
作为坚定的保守派,如今文彦博九十岁,他即便站出来反对章惇和小皇帝,小皇帝也章惇也只能陪着笑脸相对,因为这样的老臣子是祥瑞,是需要朝堂时刻关心的老臣。
皇帝和章惇,最多将文彦博享受的待遇下降一些。这样都让他们胆战心惊,觉得做的有点过头了。
可让皇帝没想到的是,自己亲点下的状元,竟然要娶保守派家的小娘,难道变法派的小娘就都不香吗?
皇帝毕竟年轻,看似老成持重,但情绪波动在他亲政之后,还是藏不住“爱卿,且慢说来,你和文家如何会结亲的缘由说说,要是有父母媒妁之言,自然不用朕出面。要是没有,朕也不能破礼法于不顾,独宠爱卿!”
显然,小皇帝不高兴了,他就差指着马昱的鼻子大骂“你这个叛徒!”
皇帝表示不愿意帮忙,这让马昱很担心。他一个通判的儿子,怎么可能有实力对抗潞国公府?尤其是他爹多半也是要叛变的主,对他来说就更为艰难了。
马昱立刻想到了皇帝和文家的微妙关系。他不仅仅是靠着李逵才能得到了这个状元的头衔,更多的还是实力。要不然,他省试也不会进入前二十名。别看省试不排名,但真要是进入前三十的名次,都是各个阅卷房内首屈一指的卷子。
可皇帝也纳闷,为什么一个文家出来的女婿会支持变法派,这是两头都下注,还是另有原因?
郝随端着托盘,按照以往的流程,皇帝只会选择性的和状元,还有他看好的新科进士说两句,然后差不多就该走了。一科进士,少说三百多,多的时候六百也是正常的数字。茫茫多的人,就皇帝能记住几个人?
而这被记住的几个人,注定在本朝的仕途青云直上,这叫简在帝心。
这时候因该是状元代表所有的新科进士,作御赐琼林宴恭和诗,然后恭送皇帝离开。
这都是套路,宦官在宫里只要念头够长,就该知道的流程。当然不知道也不要紧,进士由礼部官员一个个教导宫廷礼仪。宫中都有各司其职的宦官和女官教导。
不过,今日皇帝问了个题外话,他心里不舒服,总觉得自己好不容易选出来的宝贝疙瘩,竟然是个歪瓜裂枣。赵煦是个要面子的皇帝,而且自尊心很强,真要是让他记恨了,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爱卿,你是江宁府人,潞国公可是汾阳人,你们两家可有往来?”
马昱心头咯噔一下,他即便没有李逵的提醒,中二甲进士也是手拿把攥的读书人,怎么可能没有听出皇帝言语中的疑惑,或者更贴切的说是膈应呢?
好在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只是李逵和范冲就不好受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当事人榜眼毕渐的脸色也很难看。
马昱支支吾吾了一阵,欺君之罪的压力实在太大,让他被吓得喘不过气来,干脆一闭眼,如实道“臣是被榜下捉婿给捉去的潞国公府,之后稀里糊涂就成就了姻缘。”
皇帝住在神宫之中,其实大宋的皇帝经常出宫,不像是其他王朝的帝王,宅在皇宫里一辈子,等出皇宫的时候,就该是入土为安了。只不过对于小皇帝赵煦来说,出宫是绝对不被允许的荒唐事。
以前有老师管着他,有皇祖母盯着他,让他苦不堪言。如今自由了,好奇心也越来越重了。但他毕竟是皇帝,总有这些哪些的担忧需要考虑。也不能一心想着宫墙外头的世界如何,能出宫的机会也并不多。
这也是为什么赵煦在新年之初就要参加与民同乐的活动的原因,他太孤单,任何新鲜事都能勾起他的好奇心。
“爱卿可否说说榜下捉婿的过程,朕甚是好奇!”
原本,赵煦说上几句话,等马昱献上琼林宴恭和诗,他都准备回去踢球了。听到有榜下捉婿的戏码,赵煦顿时不想走了,非要听一段。
马昱苦着脸,偷偷看了一眼李逵。李逵翻着白眼,心说“也不是多大的事。”
没想到马昱没开口,毕渐却站起来怒道“陛下,臣也是受害人,臣状告李逵,当日就是他把臣和马昱套上麻袋,绑了去潞国公府。对了,还有范冲,他当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