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455部分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455部分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皇帝也没有想给变法派当枪使的想法,他多次拒绝对苏辙的贬谪,就可以看出,他的手腕并不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那么容易对付。

    这么一来,章惇的权势确实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但堂堂宰相的威势,还是压得童贯喘不过气来,他艰难的吞了口口水,随后欠身行礼道:“章相,奴婢是为陛下尽心而已。”

    “说得好,你之前是李宪门徒,李宪为神宗皇帝征战西北多年,要不是永乐城败后,他极力脱干系,攀污同僚,也不会被弃用了事。从统军来看,他的手段不算太差,你跟着他,也想去西北历练,这么说来,你一定也很想为陛下建功立业咯?”

    章惇玩味的问道。

    童贯不清楚章惇的用意,硬着头皮答应:“还请章相成全。”

    “成全你,也不是不行。”

    章惇话说到一半,就停顿了,等了一会儿,才继续开口:“但是如今朝廷府库不足以调动,西军之内能动用的大军也只有秦凤路刘延年部,你觉得自己还能对付得了青塘吐蕃吗?”

    之前朝廷对盘踞在河湟之地的青塘吐蕃,采取短暂容忍的态度。

    河湟之地是一定要收复过来的,但时间上会延后一两年。主要是驻扎在西夏边境的大军,无法抽调。刚刚拿下西夏的四个州,大宋也没有完全的控制。真要是为了河湟之地,却丢了横山防线,对于大宋来说,无疑是因小失大,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不费朝廷一兵一卒,奴婢自当将河湟之地献给相爷。”

    “你真能做到?”

    都这个份上了,童贯还能退缩?当即脑袋埋下来,不管不顾的应承道:“奴婢能做到。”

    “行了,你退下去吧!”

    一口水,一口酒也不给喝,这就是童贯在章惇面前的面子。等到童贯离开之后,蔡卞才开口问章惇:“相爷,真的要派童贯去?”

    “嗯,有何不可?他跟着李宪要是一点本事也没学到,活该他死在秦凤路。”说完,章惇意兴阑珊地撤了酒宴,散了宾客。

    章惇的才能是顶尖的,但是头也是一等一的铁。别人背后说骄狂目中无人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可突然让个宦官去秦凤路主持军政,这让蔡卞等人难以接受。

    可蔡卞又不好说话,他摊上了蔡京这个兄长,也是百般无奈。

    蔡京贪财,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总之,蔡京在被贬谪之地,经常给商家铺子写招牌。一开始十贯八贯,他也写,贯不嫌弃。直到在扬州的时候,稳定在了三十贯一块招牌的价码。别人贬谪几年,连路费都凑不起来的大有人在,可是他行囊越来越丰厚,这也是大宋被贬官员之中的奇葩。可要说他的字,真的很好,尤其是大字,属于顶尖之流。

    不过贪财的名声却不好听,他在扬州做知州的时候,当时的扬州通判晁补之一点面子都不给,直接说:福建招牌,三十贯一块。

    蔡京是福建路人,这个福建招牌,自然是落在了他的头上。

    同时,章惇等人也不清楚秦凤路到底发生了什么。

    消息传递过来,还没有定论。

    而在秦州,刘延年却和蔡京差点干起来了,主要是蔡京坑了青塘吐蕃的一批战马,然后他当没事人似的把吐蕃人给打发走了。

    这才引起了青塘部族的不满,双方也不过是小规模的冲突。

    但是刘延年却担心,一旦大规模作战,在西军无法援救的情况下,他能够凭借手下的三万多人马挫败青塘吐蕃吗?

    “蔡经略,朝廷之前不是说好暂时不对河湟用兵,你为何欺辱青塘人,开此战端?”

    “朝堂如何决断,轮不上你开口,本官做事不需要给你解释。”

    “我会向枢密院上报你的肆意妄为!”

    “请便!”

    刘延年心头怒火难耐,说话也是火药味十足。

    蔡京心中恼怒,语气自然不善,再说了,他为了平账目,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之所以对青塘吐蕃下手,主要是之前他高价卖掉战马,还以为李逵搅和的西夏天翻地覆,等到战事平息,西北必然会有大批战马从西夏入宋,高买低卖狠狠地捞一笔横财。

    确实,有将近上万的战马入宋。

    但这批战马是仁多部落的私产,根本就不可能贱卖给蔡京。除此之外,大宋除了几个城池之外,根本就没有得到西夏的战马。西北马价一路飙升,蔡京手中囤积的粮食却越来越低廉,这一次,他亏了十几万贯。

    要是不找补回来,他根本就赔不起。

    不得已,出此下招。让门人去青塘联系战马,骗可爱直爽的草原人换取茶叶和丝绸。

    马来了,蔡京立刻分给了德顺、怀德、镇戎三军。然后根本就没有茶叶和丝绸。被激怒的草原部族彻底疯了。

    但因为没有准备,即便愤怒,也仅仅是小规模的冲突。

    蔡京料定,没有西夏作为盟友的青塘吐蕃,不过是他随意揉捏的对象。可谁能想到,遇到个不知好歹的青塘王阿里骨,十万大军完成集结。

    这时候蔡京想要还马换平安都不成了,只能硬着头皮翻脸。

    当然,打仗肯定不会是蔡京去,他也不会。独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的刘延年彻底懵了。他是有了一些从青塘坑来的战马,但问题是他兵力不足。而秦凤路还是出奇的大,十几个军州,他三万人如何能挡得住十万大军?

    “报,大人、将军,青塘人越过白石山,直逼陇西。”

    “破城没有?”

    蔡京还在强撑,可是声音却略微有些发颤。他发现和草原人玩心眼,人家根本就不按规矩来,事态失控了。

 第579章 猛将高俅

    “他们想要干什么?”

    “难道朕的天下,能容忍他们颠倒黑白?”

    福宁殿,皇帝寝宫。

    一直以来温文尔雅,甚至有点木讷的皇帝却在大发雷霆。宫殿内的宫女宦官都远远的躲着,耷拉着脑袋装木头人,只有童贯和郝随伴驾左右。

    发了一通火之后,皇帝赵煦指着童贯问道:“去,你带着朕的手谕去御史台,彻查蔡京贪墨案。”

    “陛下,三思啊!”

    “是啊,陛下,蔡氏兄弟在朝中权势不小,冒然动他,恐怕引起朝臣不满。”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不如把朕的皇帝给他们算了。”

    皇帝完全是在气头上,说话根本就没有了顾及。赵煦的为人,用三叔公的话就是:这是老实孩子被架在了火上烤。幼年皇帝不好当,抬头看去,满朝文武都是先皇重臣,怼他的时候,开口闭口就是:“你爹在的时候怎么样。”皇帝即便是长了一张巧嘴,也说不过。

    皇帝也不能恣意妄为,真要是不管不顾,大宋就乱套了。

    “去,准备车驾,出宫去保康门。”

    车驾来到保康门外学士巷,童贯和郝随紧跟着皇帝进入了李逵的府邸。不一会儿,就传出了赵煦的欢笑声。

    童贯也好,郝随也罢,两人面面相觑,皇帝和三叔公见面,经常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却能很快心结打开。这本事,童贯想学,郝随更是更是想学。可学不会,三叔公能把皇帝不当皇帝,反正他老人家想穿了,这辈子不算白活。儿女也有了偌大的家资,根本就不需要他担忧。加上自己也活够了,本就无所顾忌。

    庭院里,三叔公坐在太阳底下,昏昏沉沉的看似垂垂老矣,可总是能跟上皇帝的想法和说话的节奏。当然,用文臣的标准来衡量三叔公的所作所为,恐怕脱不了奸佞的范畴。

    三叔公问了皇帝一个问题:“蔡京的名气很大?”

    “当然,蔡京以能臣居之,颇有才名。”

    “蔡京会打仗吗?”

    “不会!”

    “那么就让他去打。”三叔公絮絮叨叨的解释起来:“既然这小子要执意往坑里跳,拦着他,就是罪过!”

    皇帝赵煦原本阴霾的表情顿时化开了些,蔡京既然不会打仗,就让他碰一鼻子再说。

    想到蔡京到时候灰头土脸,甚至蔡卞都会因此而脸面无存,皇帝的心情似乎开朗了起来。可他随即又纠结起来,他是皇帝,总不能为了给他看不顺眼的臣子上眼药,拿百姓的疾苦不当回事吧?他犹豫道:“前辈,秦凤路的百姓总不能放任不管吧?”

    “秦凤路在哪里?”

    “西北。”

    “有多少人,五十万大概齐还是有的。”

    “都住在城里吗?”

    “地方偏避,道路不便,城内的百姓多一些。”

    “打仗了,百姓是不是得往城里躲?”

    “应该这样吧?”皇帝心里没底,他没遇上过这等窘境。

    可三叔公却浑然不在意道:“肯定得往城里躲啊,在城外岂不是死定了。既然到了城里,城外的地就被外族给占了,蔡京背负的罪责就是失土之责。再说了,仗都打起来了,京城想要救援也不太可能。”

    “可前辈,要是打完了呢?”

    “蔡京能胜是他造化。可他能胜吗?”

    这话问的,蔡京要是会打仗,这货也不用给他弟弟写信求援了。之所以没有给都事堂,甚至枢密院求援,估计是他心虚。尤其是都事堂和枢密院插手,那么就是朝廷组建大军,蔡京就要靠边站了,一旦这时候他靠边站,少不了就会被调查。

    到时候,他两头落空。

    这事皇帝赵煦琢磨不出来,赵煦心虚道:“恐怕不能赢。”

    “这就好办了,蔡京真有办法退兵,此事不了了之,但凡败了。他的罪责最大,撤职查办总不过分吧?至于秦凤路其他人,给个戴罪立功的机会,然后知耻而后勇,士气实力都有了,重振旗鼓也不难。”三叔公最近研究的玩意挺高端。只是看赵煦迟疑,他这才瞪眼道:“总不能撤职查办都不行吧?立功受赏,失职还想吃肉,想屁吃呢?陛下,你先找个朝堂上的帮手,就是那个啥谁蹦哒,谁心里有鬼的对头。然后摆他一道,这货就该消停了。”

    赵煦还没打算走,继续问:“前辈,你觉得派身边的人去秦凤路,能一雪前耻吗?”

    “韩小子,他没打过仗吧?”

    多稀罕,韩德勤因为出身好,爹牛,才身居高位。和打没打过仗,立没立过功,一点干系斗没有。就像是神宗时期的殿前左翊卫大将军王诜,二十多岁,就是二品武将,深得神宗皇帝的赏识。可坏就坏在神宗皇帝将他的妹妹嫁给了王诜,不但官丢了,脑袋上还神宗皇帝给妹妹准备了天价的嫁妆,可是王家也不缺这点钱啊!这也是之后王诜和公主不合的原因。

    赵煦汗颜道:“是童贯,前辈看他成吗?”

    “他不是个汉子!”

    这话三叔公的破嗓子喊得震天响,童贯还真在回廊后头听清楚了,目眦欲裂,他竟然被这个糟老头子用生理缺陷给羞辱了,他气地脑袋顶着墙,咬牙切齿道:“咱家在战场上立功的时候,你还在百丈村嚼草呢?”

    “兄弟冷静啊!”郝随深怕坏事,按着童贯的肩膀不敢松手。谁都知道三叔公在皇帝心头的地位,真要是童贯不管不顾的冲上去,还真只有被羞辱一条道。别看三叔公老胳膊老腿,年纪也大了,可是也是练家子,脱掉上衣,也能拿着长刀耍出个虎虎生威的狠角。

    万一童贯羞辱不成,反被欺凌,这就太惨了。

    在郝随看来,童贯的勇武,也不过是吹吹牛而已。在宫里头,谁给他表现的机会?再说了,李宪其人,郝随也认识,当初神宗朝的红人,但据郝随所知李宪也不会什么功夫,打仗上战场冲杀更是无稽之谈。他在西军之中的地位,更多的是说服将领听他的,然后指定作战目标。

    回宫的路上。

    皇帝赵煦脸上的愤懑不见了,反而是出奇的自信。他打定了主意让童贯去西北。

    主要是,他也知道大宋将门之中,能领兵打仗的寥寥无几。尤其是在京城,更多的像是他姨夫,驸马都尉王诜这样的人。整日醉生梦死,对朝政莫不关心。更不要说去兵营吃苦了,童贯虽然才能还看不到,但这货看似听忠心。关键是,童贯还有去吃苦的打算,这就难能可贵了。

    翌日,皇帝在紫宸殿大朝。

    宣布了童贯将出任秦凤路宣抚副使,监军的圣旨。

    这个决定,枢密院竟然保持初期的冷静,根本就没有因为皇帝要派遣个宦官去西北,而且还是战区而表现出强烈的反对情绪。

    散朝之后,蔡卞跟在了章惇的身后,轻声问:“章相,官家说酌情选军增援,到底是什么意思?”

    “就是童贯去西北拉人,拉到谁就算谁。”章惇也有气,他原本的心思是组建一支大军去西北。可是他又担心,客军去西北,不仅不能立功,还会拖后腿。

    就在他稍微不慎之际,皇帝竟然和李清臣获得默契,双双把事给定下来了,之后问他的意见,他还能说什么?

    他能怎么办?

    明说,自己混迹官场几十年,竟然被个毛头小子给摆了一道?

    哪怕这个人是皇帝,他也心有不甘呐。

    原先,章惇的想法是按照当初郝随和程知节的撘配,从鄜延路抽调军队。然后从其他地方补充,这样一来,鄜延路的防御需要肯定足够,而秦凤路的难题也解决了。可是如果让童贯真的获得了主导权,那么秦凤路就真要失控了。

    蔡卞看着章惇气急败坏的背影,甩着衣袂无奈的叹了口气。

    童贯出发去西北定在了正月之后。

    他在为选择自己能信任的主将而担忧,这可是关系到是否能在秦凤路能站得住脚的问题。同时,还有要是能够用手中的全职,换取联盟的交情就再好不过了。可是这交情不好换,主要是没能力的去了,是送死。有能力的不待见他。

    这天,皇帝让童贯想自己想要的副手人选。

    童贯心头狂喜,却忍住心中的喜悦,没有表现出来。不过要说眼馋的军队,无疑就是在鄜延路驻扎的飞廉军了。

    “童贯,飞廉军如何?”

    “程将军劳苦功高,是时候让他回京与家人团聚了。”郝随最清楚程知节的能力了,急忙帮腔。这位出马,坏事的可能性很大。

    程知节的名头如今在大宋很响亮,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