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514部分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514部分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副径选6先思矣植换岽蛘蹋榉坷镂ㄒ灰槐径运杏玫氖榛蛐砭褪腔世恕

    李逵的点茶手艺不怎么样,但刘葆晟也不是那种口味刁钻的风雅之人。

    他接过了女婿奉上的茶盏,拢在手里取暖之余,询问道:“人杰,你可听到不好的风声?”

    “没有啊!”

    李逵心说:他都近期不打算进入朝堂了,趁着结婚至少休息三五个月,好平息他收复青塘的副作用。没想到竟然还有不开眼的要和他作对。顿时不乐意了:“岳父,是谁要弹劾我?”

    “没有。没有的事。”刘葆晟连忙摆手道:“是中书舍人索封,他被御史卢敏世弹劾,说他在内城购买了一座两万贯的豪宅。硬是子虚乌有的事,被说成了他勾结青塘土司上去了。如今连章相也非常恼怒,这不是摆明了让他不痛快吗?”

    说完,刘葆晟见李逵不说话,试着问:“人杰,你说会不会安焘大学士对章相开始反击了,可这样一来,岂不是要连你都被连累?”

    这话不假,如果索封出了问题。

    那么连带着李逵、童贯,甚至种建中都将出问题。甚至当时还没有辞去西军统帅的安焘也会被牵扯进来,想到这里,李逵摇头道:“不可能是安大学士,这么做,对他来说遗患无穷。”

    毕竟是是一起捞功勋的官员,被打压了一个,就会一大群人牵扯出来。这样的结果,并不符合安焘的利益,再说,安焘也不会如此简单。要不然,他用什么去和章惇斗?

    可见,有人想要浑水摸鱼。

    可李逵却面带不解的瞄了一眼刘葆晟。他这个岳父,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清楚吗?什么时候会关心国家大事了?

    都知道刘葆晟就是个样子货而已,父凭女贵的勋贵,仅此而已。

    至于刘葆晟是为了担心李逵,带着消息来询问他,就更不可能了。别忘了,李逵是文官,同科六百同窗,虽说大部分都不来往吧,可在京城还有不几个和他关系莫逆。朝堂上稍微发生点事,他得到消息的速度并不比刘葆晟慢多少。

    更重要的是,李逵大婚之后,他已经是皇帝要力保的亲信。

    这时候搞李逵,没人会这么傻。李逵笑道:“岳父,你也不用担心,如今朝堂即便是冲天的大火,也烧不到我身上。”他的威胁更大的是在今后的官场会不会被针对,而不是眼下。

    唯一的可能就是刘葆晟趁着关心李逵的机会,有点其他的意图。果然,刘葆晟听到李逵解释之后,宽慰道:“贤婿做事,老夫一直是很放心的。只是老五出嫁之后,家里头冷清了许多,也没有点人气的样子,大好的家业,却看着有点寂寥的颓败。”

    “岳父,您老有话就说吧!”

    李逵扯动了一下嘴角,他已经猜出了刘葆晟的想法。什么家里头冷清啊!女儿不在身边,家里缺少了温暖之类的,骗别人还可以。

    可是太师府并非冷清,而是很热闹。

    第三代外孙都在太师府里住着,你敢说冷清?

    再说了,自从刘太师的外室生下了儿子之后,刘葆晟就不经常住家里头了。韩夫人碍于面子,迟迟不开口让刘葆晟将儿子接回府的话,这可把老头愁怀了。想来想去,只能找女婿来商量,可还不能明说。

    先说几句关心的话,总没错。

    至少刘葆晟心里是这么想的,然后他眼巴巴的盯着李逵。

    太师也心累,他身边能出主意的不少,但是能出靠谱主意的以前一个也没有。如今李逵算是他刘家的女婿了,刘葆晟终于可以将家事让李逵参谋了。

    李逵沉吟不已,他也为难。称了岳父的心意,多半要得罪岳母。可要是不让刘葆晟将儿子接回家,恐怕太师府家里还得继续闹下去。

    而他今后几年可能要在京城做官,反正太师和太师夫人闹矛盾,总不至于惊动皇帝这个女婿吧?

    到头来,最后还是得落在自己头上。

    想来想去,还得替刘葆晟帮忙将未见面的小舅子接回家,要不然老头的心悬着,他也要跟在后头被拖累。

    李逵想了想,想到个办法,只是岳母哪里?

    刘葆晟也是个通透的人,当即表示:“只要你让浩儿认祖归宗,你就是我刘家的大恩人。”

    “要不岳父你做寿吧!”

    “做寿?”

    刘葆晟满脸的不解,他是想要接儿子回家,和做寿有什么关系?满心期待,却得了这么个馊主意,刘葆晟失望不已,看向李逵的眼神也失望了许多。原以为是个靠谱的,没想到却还不如大女婿和二女婿,别人至少想不出办法,还会宽慰他两句。

    可李逵呢?

    明明是认祖归宗,却突然一竿子打到了做寿上去了。

    刘葆晟失望道:“做寿倒是简单,可是做寿就能办到吗?再说了,老夫还有几个月才是生辰,岂不是本末倒置?”

    李逵却笑道:“岳父,我是说让你大办。”

    “大办有用吗?”就如今刘葆晟的身份,他要是真做寿,而且广发请帖的话,京城的官员,即便是章惇也要派儿子来送礼祝贺。可是这……还是对幼子认祖归宗没有任何帮助啊!

    李逵也是醉了,遇到个心眼实诚过头的岳父,他只好对刘葆晟一字一句的解释起来:“大操大办,能请的都请来。另外,将刘家族人也请来,岳父,您总该有长辈吧!”

    “那是有的。”

    刘葆晟还是不明白李逵葫芦里卖什么药。

    李逵冷不丁问:“岳父,我且问你,寿宴开始第一步做什么?”

    “子孙敬贺寿星……”突然,刘葆晟眼珠子亮堂了起来,猛拍了一下大腿,恍然道:“以前都是女儿,老夫也没想过此中关节,更没想要大操大办寿宴的心思。可现在……一定要大操办不可。只要族老来了,我儿就能入族谱。只要敬酒这一关过了,浩儿就能认祖归宗。总不至于你岳母这时候还不吐口,要与全天下为敌。”

    说完,刘葆晟竟然压抑着狂喜,如同老母鸡般咯咯咯地笑起来……

    汴梁东水门,五丈河就是从这里流淌进入东京城内。

    水门外,刘唐看着巍峨的城墙,心中满是不甘,在白胜的催促下,这才迟迟登上船,懊恼道:“我还会回来的!”

 第647章 问话都事堂

    这日,李逵照常起来活动筋骨,练功之后去饭堂吃饭。

    没多久,太师府管事匆匆赶来,低声对李逵道:“姑爷,中书舍人索封求见。”

    索封,以前的艰苦朴素的清流,如今东京汴梁数得着的狗大户,穿着白狐裘,头戴貂皮帽,就差脖子拴根大金链子,要是再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就更像了。反倒是他中年文官的优雅,不知道丢哪儿去了。如今就索封的派头,在街头上一站,就要告诉人,他有钱,老有钱了。

    “令明兄,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自从索封堕落之后……也不能说堕落,而是拜倒在青塘富婆的石榴裙下之后,他和李逵的关系直线升温。如今都快以兄弟相称了。

    当然,李逵嫌弃索封太老,你一个中年人把我当成兄弟,平白让人以为我也是中年人了。

    但俩人的关系确实已经达到了利益共同体的程度,属于盟友之中最为牢固的关系之一。

    索封得瑟的将头上的貂皮帽取下来,捂出脑门子的热汗,拿下帽子的那一刻,就见白色的水汽从脑袋上悠悠然地往上飘。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头发着火了。坐在李逵对面,索封瞪眼怨恨道:“林希这狗贼,连自己人都不放过,刚欺负许将这位元祐堂官,现在连我都咬,简直不当人子。”

    “卢敏世是林希的人?”李逵终于表现出了一丝惊愕,同时也好奇起来。“你们不都是章相的人吗?”

    “是章相的人,但我和他不对付。当年也不知道哪个多事的人,在章相感慨:当初司马光用苏轼为掌制,鼓动天下。也不知道谁那么碎嘴子,就说了林希可以。章相一问,原来是同乡。顿时许诺,他也是在我之前的中书舍人。才不到一年,如今已经是礼部尚书。过年之后主持开考,已经定下了吏部正堂的官职,这等狗才,何德何能敢窃取如此高位?”

    升官不按制度也就罢了。

    从正四品的中书舍人,擢升到正二品礼部尚书,这还是刚升迁一年。有大佬看重,真的很重要。

    “可林希能和苏公现提并论吗?”索封很气愤,同时也极力贬低林希。但说真的,林希确实不能和苏轼比,主要是名气上,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就连蔡京也比他强不少。

    李逵点头认同道:“林希徒有虚名,他差远了。”关系到师门的问题,李逵别无选择。就算是有人说苏轼能文安邦定国,武能开疆拓土,他也绝不会反对。

    司马光当年用苏轼,确实一开始效果很好。但很快,司马光就后悔了,悔地肠子都青了。苏轼名气足够响亮,但问题是他要是不高兴了,谁都喷,连司马光这个宰相都不放过,谁能受得了?

    说到阵营,索封忍不住愤怒起来:“谁和他是自己人?他仗着自己是福建人,和章相是同乡,还有蔡卞等人都是同乡。可我是河北人,根本就不能算是自己人。他靠着同乡的身份,青云直上。而我呢?任劳任怨,多少年了,才混到如今的官职,我呸——”

    随后索封幽怨道:“我算是看出来,什么志同相合,都是骗人了。旁人就是见不得人好,一旦比他强过十倍百倍,就仿佛夺走了他气运似的。我不就是在内城购了一座府邸吗?两万贯而已,他要是有钱能买下,本官绝不恼。而他呢?嫉妒也就罢了,还用这等下三滥的手段,让人不觉心寒。”

    —————

    李逵有点头大,这属于变法派之间的地域歧视,他没资格评论。再说了,这算是狗咬狗一嘴毛的事,谁对谁错,又是谁知道?

    他咳嗽一声,转移话题道:“令明兄,你今日来?”

    毕竟李逵是婚假之中,而且还是在太师府拜门,属于新女婿上门的磨合期。按理说,索封不应该上门来拜访。

    可索封来了,显然不是私事。

    索封一拍脑袋,懊恼道:“差点把正事忘记了,章相传你。”

    身为在京官员,虽说还是待选官。

    但李逵的官职很神奇的挂靠在了都事堂,也就是中书省门下。这其实不奇怪,大宋的六部在元丰改制之前,更像是装样子的似的,从来没有被重视过。

    吏部一直归中书门下管,户部归三司使管辖。

    以至于当年的参知政事只能盯着刑部、礼部、工部和兵部。可实际上,兵部受枢密院的管控,而工部和礼部,最重要的只能还得分出去一些。比如说工部的铁坊,就会受到铁监的管辖,而礼部竟然没有独立科举的权利,连会试也要分出一部分给秘书省。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范仲淹官为参知政事,执掌尚书省,主持变法却一年也坚持不下去的原因了。

    堂堂大宋帝国的执政,表面上看统领六部,可实际上,官员的任免权他说不上话;而作为变法执行者,连财权都没有,这样的变法即便有皇帝支持,也难以为继。

    元丰之后,王安石通过神宗开始对六部,三司使,等帝国直属官员职能进行改制。主持这场改制的官员是当初的翰林大学士李清臣。

    尚书省收回了户部等部门,而彻底废除了三司的大部分权力,等于将原本很重要的三司使架空了一多半。

    这才让尚书省在帝国的核心衙门之中的地位提高了不少。

    但吏部,官员任免权,还是没有彻底下放,落在了中书省,也就是都事堂管辖范围之内。

    宰相,要是连官员任免权都没有了,那么也就成了名不副实的摆设。

    再次站在都事堂衙门口。

    李逵深吸一口气,他记得上次来都事堂,好像是伪造宣仁太后的遗诏。这事不能说,只能拦在肚子里。

    反正秘书省也没人敢记,几个当事人都是守口如瓶的老家伙,一个比一个精明。

    至于李逵这样的年轻人,他们也不会担心。毕竟关系到身家性命,谁也不傻。

    通报之后,索封迎了出来,热络的招呼李逵,一边对李逵道:“人杰,情况不太妙,章相的心情似乎不太好,他老人家在正堂等你,你去吧。”

    有了索封的通气,李逵也开始琢磨起来,难道章惇要打压他?

    “天章阁待制李逵求见!”

    “进来吧!”

    章惇放下公文,抬头看向李逵的那一刻,目光宛如雄鹰,突然冷冷道:“人杰,你要韬光养晦?”

    李逵冷不丁的愣了愣,却像是没事人似的坐在了章惇面前。后者眉头高高的挑起,如今的章惇,能够如此不把他当回事的官员,在大宋可不多见。

    李逵虽然不是唯一一个,但绝对是官职最小的一个。

    说到韬光养晦,李逵真有这个心思。

    主要是他也知道自己单枪匹马,在朝堂上混迹,说不定还不让他岳父刘葆晟呢?

    刘葆晟即便不过是个凑数的帝国一品大员,但好在没人会和刘葆晟过不去。该给的面子,从来不会落下。

    可李逵不一样了,他有功劳,也有很好的官场出身。但李逵苏门的印记是无法磨灭的,当然,苏门也不见得都是君子,小人也不少,比如说苏轼很看中的温益,就是蛇鼠一窝的货色,给点好处就能背叛的小人。他即便不站在苏辙一方,也只能中立。

    至于章惇的质问,李逵却呵呵笑起来,轻声问章惇:“人活一辈子,到底求什么?”

    “求问心无愧,求事事洞达。”章惇还是冷着脸,似乎是个没得感情的泥人。

    李逵却瞥了一眼边上的仆从,努嘴道:“什么眼神啊!倒茶去!”

    喝上了都事堂的茶水,李逵这才开口说起来:“以前,家里穷,就想着顿顿吃肉是这辈子最大的志向。后来发现打猎很简单,吃肉也不难。然后琢磨着应该读点书,谋求个功名,至少不能随便来个巡检就拉去修城墙吧?”

    李逵的话,是没一个有进步想法的大宋年轻人都有的想法。

    但根子不太好看,主要是李逵这厮读书为了逃避徭役,这要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