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559部分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559部分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

    “没有可是,这是你的机会。同时,要是你拒绝,老夫不会因此而怀恨于你,你且放心。”章惇说完,笑了笑,玩味道:“顺便告诉你,官家对二程也颇有微词。”

    垂拱殿。

    李逵跟着章惇进入大殿之内,这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并不是很大,皇帝听到奏报之后,也没有停下手中的奏章。

    埋头对郝随吩咐道:“给两位爱卿赐座。”

    良久,用朱笔写上批语之后,这才抬起头来。

    询问章惇:“章相可有要事?”

    “官家,臣是为了二程之事而来。”章惇直言道。说完将准备好的周折递给了郝随,后者转交给了皇帝。

    赵煦听到‘二程’就忍不住皱眉。

    他想起了不堪回首的幼年时期,也不算是幼年,他的整个幼年还好一点,那时候他还是王爷,日子很舒心,虽然读书辛苦,却没有人会要求他像皇帝一样。他最不堪回首的是他的少年时期,完全毁在了一个人的手里,这个人就是程颢。

    当年,司马光执政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将程颢提拔为崇政殿说书。要是皇帝亲政了之后,崇政殿说书官职不大,从职位上来说,仅仅是个天子近臣而已。主要负责给皇帝说经义,史籍等着作。可以说,是皇帝的文秘书兼顾问。但倒霉就倒霉在了赵煦当年没有亲政。

    没有亲政的皇帝,首要任务是学习。

    崇政殿说书,也就成了皇帝的老师。程颢顺理成章的成了皇帝的老师。而且程颢还是司马光亲自选定的人选。最得司马光的欢心。其他几个崇政殿说书,不过是兼职。比如说翰林学士苏轼,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读苏颂。

    而程颢是个特别古板的人,不像苏轼、苏颂,说话风趣,博古通今,总能让皇帝消除一些读书的枯燥。

    可程颢是个道德先生,反而越是枯燥的东西,他越来劲。皇帝稍微表现出一丝轻慢之色。老头顿时捶胸哀嚎:‘臣有愧于先帝’。之后,就立马要寻死,拿脑袋撞大殿的柱子,跳湖,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赵煦当初可被这坏老头给吓哭过好几次。

    当时的皇帝,感觉自己被程颢用道德给绑架了。看到了章惇上的折子,却还不敢下决定。主要是章惇的建议很残酷,流放理学主要人物。

    既然章惇带着李逵来,显然李逵是说客。赵煦扭头看向了李逵,问:“李卿有要说的吗?”

    “陛下,臣以为百家争鸣,乃大宋开放之象,是好事。理学虽然顽固,但也算是劝人向善之术,虽有迂腐,却可让百姓知荣辱。”李逵先是抬了一下理学,但随即话锋一转道:“可是陛下,如今大宋内忧而外患,道德君子不仅不能治国,却能乱朝纲。西夏所占我大宋五州之地,自先秦就是我华夏之土,其百姓多为我华夏子民。幽云十六州更是千万同胞受辽人之奴役。臣担心,理学畅行,天下反战一片,有悖于朝堂谋划。”

    “其次,我大宋禁军糜烂不堪。之前臣在青州,山贼买通禁军,霸占官道,劫掠商旅,官已然成匪,且战力低下。数百贼子,却让五千将士徒劳无功。相比西军,京东东路之军,恐怕难胜一千西军。而陛下,你可知西军和西夏交战,胜率几何?”

    “五五之数。”

    “西夏和辽人相比呢?”

    “恐怕辽人更强一些。”

    “如今我大宋收服河西已成定局,决心已下。一旦我大军顺利,必然引起辽人恐慌。如果辽人南下,我河北两路,无力阻挡。局势甚至要比当年更甚。”

    李逵分析着当下的局势。至于对西夏用兵,这是他猜的。毕竟章惇这个不安分的宰相,加上西军如今兵强马壮,怎么可能和西夏继续相安无事?

    李逵的战绩太辉煌了,赵煦也不会怀疑李逵的判断。此时,心中早已慌了神。章惇已经在筹备对西夏发动进攻。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而一旦辽人南下,对于大宋来说,真的是进退两难了。

    当初神宗时期,宋夏交战,辽人还陈兵十万,敲诈了大宋每年二十万两白银的岁币。可一旦辽人发现能够轻易战胜大宋,就不是二十万能解决的问题了。

    打劫,哪里比得上霸占大宋的花花世界?

    就像是调戏民女和霸占民女的区别,选那个很容易。有实力,当然选霸占啊!

    果然,赵煦听到这里,脸色顿时惨白了起来。如今河东两路,基本上都是和京东东路一样的货色。光有数量的禁军,却一点用都派不上。

    赵煦紧张地问:“按照我大宋如今在北方的布置,辽人需要多少人马进攻,才能过河北两路?”

    “三万勉强,五万足以。”

    李逵沉声道。

    赵煦忍不住晃了晃身体,吓得冷汗都冒出来了。辽国可是带甲百万,真要是被李逵说中了。一旦辽国南下,大宋就有被灭国的可能。

    良久,赵煦恶狠狠地对李逵道:“兵统局设立邢狱,将禁军之中蠹虫都给朕揪出来。”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妥当,补充道:“不能对文官动刑。”

    李逵可是有劣迹的,赵煦对他也不太放心。大宋的禁军,军州都是有判官和监官,都是文官,万一李逵连这些人都动酷刑,必然引起士林震动。

    张商英这样的货色打就打了,要是其他人李逵还这么处理,皇帝必然要头痛。

    赵煦继续道:“另外,李卿火器何时候才堪大用?我大宋禁军再不整顿,恐怕要出大乱子了。”

    “陛下,臣正在全力督办。只是火器即便造出来,也需要人使用。臣可没有编练新军之权。”李逵为难道。

    解决这个问题简单,赵煦当即让郝随叫来韩德勤:“李卿,你要人找韩卿,朕允你便宜行事。”

    “来啊,将朕的金牌拿来一面,给李卿。”

    赵煦也是下血本了。相比辽人难下的恐惧,给李逵一面金牌不算什么。

    李逵这才领命而去。

    三天之后,大朝会。

    章惇启奏皇帝:“理学二程蛊惑士林,导致两京城书院学生、太学生数千人盲从。臣请陛下降下旨意,禁播理学。”

    “准!”

    皇帝点头应允。这都是事先说好的,赵煦自然清楚。

    这时候,蔡卞出班,将一份周折递举过头顶,高声道:“臣奏请陛下,司马光擅改先帝政令,诋毁先帝,目君无上,元佑一党无不是其党羽,臣请陛下治罪其党,重振国法之威。”

    赵煦傻眼了,他不知道蔡卞怎么突然对司马光又要弹劾了。

    而章惇在边上,已经脸色铁青。

    蔡卞并没有听他的劝告,公然挑起党争。

    他该怎么办?

    按照原先的计划捶死二程?还是捏着鼻子认下这份奏章?

 第699章 宰相被绑架了

    很难想象,对章惇背刺的这个人竟然是蔡卞。

    而蔡卞一直都是章惇的副手,甚至没有任何官职和权势的要求,任劳任怨,为章惇的一切决定付出。

    这样的人会叛变,这让章惇的心情非常沉重。

    朝堂,就是朝堂。

    不是依靠感情维系的地方。

    此时蔡卞正在和皇帝对答。蔡卞不像元丰、元佑时期的御史们,弹劾官员仅仅是用一些捕风捉影的事情。而司马光无君无父的证据是确凿的,而且几乎所有朝臣都知道,这是司马光泄私愤的行为。

    这就是二十多年前,发生在京东东路登州的阿云案。

    案件很简单,阿云是个可怜少女,父亲早亡,母亲又在年前病故,她在服丧期间被叔叔嫁(卖)给了村中一个又老又丑且穷的男人韦大。当然,当事人会说将阿云嫁给这个老男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阿云的叔叔在图什么?

    不是图彩礼多,还能是什么?

    难道是人品好?

    悲愤欲绝的阿云不甘心人生被左右命运,决定反抗,想要杀了那个男人。刺杀很不顺利,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被人发现,被官府抓捕。案件以谋杀亲夫定罪,按律当斩。上报到知州许遵这里,许遵却认为不妥当,阿云在服丧期间,如何能嫁人?

    死刑被驳斥,改为伤人。

    案件一直上报到刑部,审刑院,大理寺,都做出了绞刑的判罚。等于阿云死定了。

    可案件在之后有了转机,许遵升官了,他回到京城担任大理寺卿,然后案件继续被驳回,大理寺这时候是许遵当权,当然不会打自己脸,同意刑部的判罚。于是审判结果被推翻,一直到了皇帝面前。皇帝也不好判断,让身边翰林学士司马光和王安石去询问和提出最终意见。两个人也提出了截然相反的判罚意见。

    王安石认为要宽宥,阿云有自首情节,且母丧期间,嫁娶不合理,不该判罪。司马光认为,阿云有杀人的决心,并且按照刑律,杀人且伤人躯体不在宽宥之内,按律法要杀。宰相陈升之、韩绛、吕公弼下场支持王安石;枢密使文彦博、御史中丞滕甫,还有刑部支持司马光。然后大臣们围绕着这个案子吵了一年多……

    加上前期审判和推翻,继续审判和推翻,这个案子总共经历了五六年时间。活活把一个少女,拖到了人妻的年纪。

    神宗皇帝当时已经准备变法,不能让此案继续拖延下去,扰乱变法。于是,他站出来最终做出了决定,阿云改判,不以谋杀亲夫罪定。并且认定,以后这类案子,有自首情节的,可以降两罪判罚。大宋只要不是死刑,其他罪处罚都不严重,很快阿云就回去了。

    似乎这件事已经结束了,但是十六年后,司马光被任命为宰相,他上台第一件事,就将已经嫁人的阿云抓来,彻底推翻神宗皇帝的裁决,用一个女人的死,维护了他的面子。

    案情说完了,蔡卞对皇帝愤怒道:“司马光执掌中书门下一年,累犯投敌,谤君,乱政之罪,其罪不亚于谋反造乱,还请陛下定夺!”

    赵煦沉默了良久,这个罪他不太好定。但是胸口的怒火却依然烧了起来,毕竟他爹神宗皇帝被司马光挑衅了皇权,此罪不可赦。

    在朝堂上,苏辙刚想要开口,却被刘安世拦了下来。刘安世出班站定之后,指着蔡卞怒道:“改政是宣仁太后母改子政,和司马公有什么关系?”

    说到母改子政,赵煦的火气更是加大了不少。别人不清楚,他能不明白吗?这就是司马光给他祖母出的馊主意。轻飘飘的一句话,却将神宗皇帝十几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这就和骂了皇帝的爹似的,不可饶恕。

    新仇旧恨加在一起,赵煦也不忍耐了,当即一拍龙胆,沉声道:“司马光窃相位,私心作祟,其罪难逃。还有意见吗?”

    赵煦的目光落在了苏辙身上,这时候苏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刘安世就是决心牺牲自己,保全其他的元佑大臣。这里面包括他和吕大防。

    毕竟,苏辙和吕大防牵扯的事件不多。

    完全有机会保下来,但是刘安世就难了。他是司马光的弟子,根本就难以推脱。

    有道是临死拉个垫背的,想要拉蔡卞不可能,章惇更是没有机会,曾布也滑不溜秋不好下手。刘安世的目光落在了邢恕身上。

    这家伙看他就不顺眼,当即选定了邢恕。

    刘安世当即告密道:“启奏陛下,当初不少建议都是程颢为家师建议的,臣不敢藏私。比如避战,就是如此。”

    “程颢?”

    “没错,就是程颢。不过臣以为程颢乃道德学究,做不出这等下三滥的事来。”刘安世明知道司马光的名声不能保,干脆就将所有的责任推到才能上了。司马光的才能做翰林学士当然没问题,可是做宰相,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了:“陛下,您也知道家师不善施政,基本上下面的人说什么,他都觉得有道理。程颢建议很快就被家师采纳,才有了诸多错处。”

    “臣以为,应该另有其人在其后推波助澜。这个人必然是程颢身边之人。”

    皇帝赵煦这才记起来,好像朝堂上议论的议题是针对二程理学煽动民意,朝堂需要出雷霆手段打压理学。怎么突然间就一竿子捅到了司马光的坟头?

    对司马光,皇帝也很无奈。这家伙已经死了,刨坟肯定不合适。贬谪一个死人,不痛不痒,又没有什么大用。关键是不解恨呐,根本就看不到司马光倒霉,如何让仇人心中释然?

    这家伙已经死了,除非真的像当初蔡卞、章惇建议的那样,刨了司马光的坟头,要不然贬谪而已,更本就奈何不了司马光。

    尤其是司马光没有纳妾,他和发妻张氏的两个儿子早夭之后,就过继了兄长司马旦的儿子司马康做养子。

    可惜,司马康身体不好,早就死了好几年了。

    似乎针对司马光的报复,只能刨坟一条道了。堂堂皇帝,怎么能做出如此不堪的事来?

    即便朝臣有这样的建议,也不该支持。

    程颢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要惩办人,却没有案犯的难题。程颢虽已经死了,毕竟他有个弟弟程颐,如今可是天下闻名的伊川先生。当然,还有一个人非常惊恐,这个人就是邢恕。刘安世身为御史中丞,办案经验丰富。怎么可能给邢恕脱罪的机会,干脆就来了个死无对证。事实上,当初程颐都要比程颢和司马光的关系更近,即便是进谗言,也该是程颐,而不是程颢。

    当时的邢恕并没有被贬谪。还在京城做官。他官职不大,算不上是变法派的大人物,最多只能是帮着摇旗呐喊之人。

    而邢恕在元佑初年,还投靠了高氏兄弟,这俩人是宣仁太后的侄子,也是太后当政之后,能够倾听朝臣的耳目。

    当时邢恕就天天帮着俩人出主意,甚至奏章都是他代写。

    为了两个草包外戚,邢恕当时可是操碎了心。

    可惜,后来他的用心良苦不但没有被高太皇太后欣赏,还被当成了小人,给贬谪出京了。

    这段过往,他从没有对外人说。但架不住高氏兄弟最没个把门的说了出去。

    皇帝赵煦之前是很欣赏邢恕的,毕竟,他身边的大臣能像邢恕这么会来事的真不多见。说话好听,办事体贴。要是宦官,就更好了……

    可这份欣赏,当刘安世说到:“高氏兄弟当年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