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第5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保康门是什么地方?
李逵的家就在附近,窥探局座家眷,还能好吗?
再说了,保康门附近都是住宅区,对于大宋人来说,起码的廉耻之心还是有的。即便是兵统局,也不能为了好奇心,而做出如此不堪之举。
不过,朱雀门也不是李逵等人的目的地。
毕竟,朱雀门周围都是酒楼。节次鳞比的楼房和飞檐,阻挡了太多的视线。他们的目的地是角子楼。角子楼其实不是楼,而是城墙上的角上建造的建筑。那地方也不算是什么好地方。有一条斜街,是京城有名的娱乐区,街两边都是瓦子勾栏。
没到地方,一行人被禁军给拦了下来。
“闲杂人等禁步。”
大宋的内城要比大宋外城查验严格,寻常百姓是不允许登城楼的,怕有奸细混迹其中。
“睁大你的狗眼瞧瞧,这是我们局座!”
“你们是兵统局的?”
看到李逵的那一刻,看守城楼的校尉吃惊了,对兵统局这帮老爷又敬又怕。敬的是,这帮人个个财大气粗,很不好惹。至于怕,主要是兵统局的名声不好。
至于兵统局要上城楼,他们根本就不敢拦。
信不信拦了人,改天蔡京就派人去京营里查账,还专门查他家将军的账目,明目张胆的来寻晦气?
“让开,让开。几位大老爷,小人斗胆给几位大老爷领路。”
说完,校尉抱着头上的头盔,一溜小跑,来到了城墙边上的马道边上:“还请诸位大人担待,路有些陡。”
稍微大一些的城防,都有马道。一方面,斜坡式样的马道可以拉货运送城头,比抬上去省力。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即便是守城,战马上城头也比步兵增援要快的多。
上了城头,李逵就在众人羡慕之中,拉开望眼镜体察民情。
虽说已经晌午之后了,可是这周围的瓦子勾栏似乎不太热闹,姑娘们都没上班。李逵顿时有点失望,不过意外的是,有个家伙来的很早。和姑娘在房中玩抓蝴蝶的游戏,正好这货扭头朝李逵的方向看了看,但是距离那么远,怎么可能看得清楚?可李逵看对方的面相,感觉有点眼熟,迟疑道:“这人看着眼熟,就是想不起谁了?哎呀,光天化日之下,成何体统。连窗户都不关。”
蔡京可是京城的万事通,当即自告奋勇道:“局座在哪里,让下官来看!”
蔡京口中啧啧称奇,学着李逵的样子。拉伸了一会儿距离,好不容易才对准了焦距,等到看清对方的长相,顿时气地老脸通红:“逆子,非人也!”
说完,放下望眼镜,叫上栾廷玉匆匆下了城头。
蔡攸没来由的突然感觉后背仿佛有股子寒意,甩了甩脑袋,继续朝着美女喊道:“娇娘,藏好没,我来了。”
第724章 爹你老糊涂了
李逵站在城头上的角子楼,从千里镜里看到蔡攸被栾廷玉按在地上暴打,满意的点了点头,老蔡家的家教还没有丢!
他来城头试验千里镜的效果,看到蔡攸绝对是个意外,他敢拍着胸脯保证,这一切都不是他故意授意的。可是蔡京此举,仿佛是故意打给他看。李逵心头不免觉得蔡京小看了他,他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吗?
没错,当年他和蔡攸是有过节,但……他都快忘了。
李逵指着一干手下道:“这千里镜虽好用,但在小人手中,就成了窥探他人秘密的邪物,而在我辈仁人志士手中,才能将此物发扬光大。尔等可明白?”
章授等人面面相觑,不明白李逵的意思。只好低头顺着李逵的话道:“大人教训的是。”
只是他们自己也不明白,他们算是小人,还是君子。
问题是,章授心里也痒痒的,想要窥探一下斜街的风土人情……要是看到个熟人,尤其是和自己不对付的熟人,就更好了。
于是谁也不敢说话,都一个个盯着李逵手里的‘千里镜’,好奇心驱使着他们想要一窥究竟。毕竟兵统局内人人都说李逵的好,但蔡京……这就算了,这就是替李逵背锅的人,平日里就连在兵统局,也有不少对蔡京不满的声音。
毕竟,兵统局内发的好处,都是李逵的恩典,还有出自李逵之口。但凡会让人不满的命令,都是蔡京授意。
李逵说了一通大道理之后,将千里镜递给了章授,然后义正言辞道:“大伙儿都是兵统局内的骨干,千里镜必将成为我兵统局扬名天下之物,知晓其中的用处,很有必要。章授!”
“下官在。”
章授从李逵手中接过千里镜,很想迫不及待的瞅瞅蔡京家的丑事。可是碍于李逵在场,强忍着内心的焦虑。
李逵道:“你组织大伙儿熟悉一下千里镜的用处,本官进宫一趟。”
李逵走后,众人对着章授急切道:“章大人,快看打死没有!”
“好,本官就替你们瞧瞧。”
“嘿嘿嘿……”
“蔡攸这废物看起来好惨!”
“大人,让我等瞅瞅。”
“急什么,本官还没过瘾呢?”
……
兵统局集体站在角子楼上发癫,一时间成了内城权贵嘲讽的对象。对此,兵统局并没有反驳过一句话。都一一记下来,改天就用千里镜照这些奸佞的后宅。再说,兵统局已经习惯了被人嘲讽,然后当兵统局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之后,世人像没见过世面的二傻子似的,扑上来喊:真香。
琉璃盏香不香?
香。
但是被骗的权贵很不舒服。
琉璃镜香不香?
香。
但是从来不见兵统局琉璃工坊降价。
倒是拿到了琉璃盏授权的商号,也琢磨着制作出了琉璃镜,但是有色的琉璃镜,照出的人影子就像是个鬼似的,根本就没人买。而且由于工艺上的问题,造价也非常昂贵。
再说蔡攸。
被暴打之后,蔡攸吃力的从地上撑起上半身,仰着头哀怨地瞥了一眼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的栾廷玉。蔡攸也是坏,故意没有擦鼻子上的留下的污血,反而故意仰着脸让蔡京看到。可惜,蔡京铁石心肠,根本就没有舐犊情深的想法,蔡攸想要博同情的计谋,在实行阶段就幻灭了。
蔡京会对栾廷玉因为儿子的事心生怨恨?
别傻了。
蔡京打儿子,是打给李逵看的。当然,他也手痒痒。
不过老蔡是书生,年纪也大了,出拳落在儿子身上不痛不痒,蔡攸恐怕不仅得不到教训,还能把蔡京累个够呛。
再说了,栾廷玉可是李逵招入兵统局的校尉,别看此人分在蔡京身边,看似保护蔡京。可蔡京总觉得栾廷玉这厮是个探子,故意来监视自己的小人。
也有可能蔡京想多了。但蔡京宁可把人想的坏一点,也不会把人想的高尚一些。
栾廷玉可不是蔡家的虞候,家丁护卫头子,想训就训的小人物。还有,蔡京也被蔡攸这儿子给气地脑壳疼,但家丑总不能在外人面前问,挥手摒退了栾廷玉之后,蔡京才指着蔡攸怒不可赦道:“孽障,尔知道尔坐下的丑事被人看了个精光,还浑然不知,我蔡家没有你这等不知廉耻之人。”
蔡攸睁大了眼珠子,环顾四周之后,没有看到任何人的迹象,这才将衣襟紧了紧,匆忙系上了腰带,不解道:“爹爹,周围没人啊!”
蔡京指着窗外:“你看那边?”
“那边?”
“角子楼边上,是否有十来个人在?”
蔡攸眯着眼仔细打量了一阵,发现只能看到角子楼的建筑轮廓,要说人十来个人?就是灰蒙蒙的一团影子,哪里看得清楚。蔡攸觉得他爹在犯傻,顿时失笑道:“爹,你老是否糊涂了,哪有人?再说了,这么远,怎么可能看得清。”
糊涂?
恐怕是想说‘老糊涂’了吧?
蔡京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服老,被儿子说成老糊涂,这不仅仅是天大的不孝,还是对他的蔑视。蔡京气地扬起脖子大吼道:“栾廷玉。”
“大人!”
栾廷玉推门而入,对蔡京躬身道。
蔡京指着儿子蔡攸,怒不可赦道:“给我打,继续打!”
且不说蔡攸最后被栾廷玉打成什么样,但是蔡京回到家里之后,就命令门人将儿子押解着回了老家,这混账儿子他都不想要了。至于追究儿子为何从杭州来到京城?
这事蔡京却不了了之。
儿子不成器,当妈的责任不小。
蔡攸之所以回来京城,肯定是他妈给他寄钱了,另外告诉他如今蔡家多风光,多有钱。
在杭州书院读书的蔡攸,早就受够了每旬一小考,月月一大考的求学生涯。尤其是他还是太学出来的学生,被师长,甚至山长寄予厚望,还指望着他能够为书院夺取进士名额。可自家的事自己知道,蔡攸要是能在太学里读书有成,能被老爹打发去杭州书院吗?
他在太学里是学渣,难道去其他书院就不是学渣了吗?
太学的学生,分下舍,中舍和上舍。他一个下舍生,却被当成上舍生用,地狱也不过如此了。
再说李逵。
兵统局但凡有点好东西,都是值得进贡的宝贝。
且不说琉璃盏,琉璃镜,这些已经成了皇帝赏赐臣子的重要贡品。千里镜的神奇,也必须要让皇帝看到。
毕竟,李逵也心虚,兵统局自从成立之后,就不怎么干正事。要是再不拿出点研究成果,皇帝哪里就交代不过去。
“陛下,李逵来了。”
皇帝赵煦放在奏章,撑着了懒腰,在宫殿里活动了一下筋骨,面带疲倦道:“传!”
皇帝赵煦和他爹一样,非常勤政。大宋虽然疆域不大,比不过汉唐;但是如果说城市人口,经济繁荣,秦汉加起来也比不过大宋。而这么大的一个帝国,连秋后处决的案子都需要皇帝批复,加上各地救灾,平定叛乱,西军发动战争,筹集钱粮……诸多事务足以将皇帝给困在宫中,动弹不得。
哪怕皇帝偷懒,只在奏章上画个圈了事,每天的政务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何况,赵煦基本上重要的奏章都会看。
不仅如此,边上还有宦官,读奏章的内容,可以说几乎是一心二用,三用。
哪怕这样,皇帝赵煦也恨不得变出个自己来,好让他轻松些。
“李卿是来告诉朕,燧发枪已经做出来了?”
皇帝赵煦也惦记着燧发枪的事,对于能够拉近大宋和北方部族地面军队作战不利的任何武器,大宋的皇帝和朝堂高官都非常重视。
而燧发枪被李逵说的天花乱坠,尤其是李逵还极力吹捧,这让皇帝赵煦对燧发枪也有着巨大的期待。
他还以为李逵来,是来禀告燧发枪的成果,以至于平日威严的皇帝,也面带喜色。
李逵双手拖着千里镜,递也不是,不递也不是。
燧发枪要是出了成果,他敢拿到垂拱殿给皇帝看吗?
这简直就是作死。携带凶器面君,这是谋反作乱的死罪。
可是千里镜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他给皇帝看的也就是千里镜。
李逵躬身将双手中托着的千里镜转给郝随,这才开口道:“官家,兵统局通过琉璃盏,琉璃镜等技术积累,已经能够做出千里镜这等军中利器。”
“千里镜?”
皇帝愕然,他从郝随手中接过千里镜,左右摆弄了一会儿,也没看出手中的玩意有什么神奇之处。
李逵解释道:“官家,人之目,有限,非天地有限,而人之极也;千里镜能将人的目力提高数倍,达到更远的地方。在战场上,通过千里镜,能够看清数倍于目力的距离,从而让主将获得更准确的判断。今后我大宋的炮兵,要通过千里镜观察炮弹落点,从而调整指挥作战之能。而主将也能更便捷的发现的敌军的弱点,从而获得战场先机。”
“哦!怎么用?”
果然,听过李逵对千里镜的解释,皇帝赵煦来了兴趣。
赵煦从他亲政之后的表现来看,似乎非常热衷于战争。倒是不是他性格残暴,而是大宋自从元祐之后,外部环境越来越险恶。明明拥有很强大的国力,却屡次被西夏和青塘打败,同时被辽国威胁。被辽国威胁赵煦也就认了,毕竟被欺负多了,也都习惯了。
可是西夏原本就是大宋的疆域,自从仁宗时期西夏李元昊叛乱,贼子立西夏国,这才是让大宋如鲠在喉的愤怒。而且西夏立国之后,西北通过河西走廊的商道被阻隔。这导致关中的贸易全部断绝,关中落败,抵御西夏的实力就越差,几乎变成了个恶性循环。
出于一个皇帝的自尊心,这份耻辱他要还给大宋的敌人。
北攻西夏,西收河湟,这也是赵煦最为迫切的目标。可是,让他懊恼的是,这两个目标轻而易举就完成了。
一度让赵煦这位大宋皇帝非常郁闷,为什么对手怎么弱,但是他祖宗们好像一直被按在地上被摩擦了。
更让他生气的是,他爹也被按在地上摩擦了。
最后赵煦得出个结论,他是大宋皇族的气运之子,好运气是应该的。
赵煦的膨胀没什么,要是遇到个保守点的宰相,大宋的皇帝就算是再有雄心壮志,皇帝也得躲在后宫做他的千秋大梦。可惜,章惇比赵煦更膨胀。遇到章惇,也是他的劫数。谁能想到,章惇不仅仅想要恢复河西之地,还想着打下吐蕃,甚至攻打辽国。
这种疯狂的念头,就算是当年的王安石也不敢想。
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可章惇不仅想了,还开始进行了谋划和布局。
大宋对西夏的灭国之战,已经开始筹备。当然,这种谋划大宋进行过很多次,比如针对辽国的灭国之战。但大部分时候,大宋从皇帝到宰相,都不过是说说,图个嘴快活而已。可章惇不一样,他一再调集大宋各州府的物资,运送到了西北,西军不仅没有过于强大,而被削弱。
反而,屡次大胜的西军实力还在增强之中。
一开始,赵煦也不信自己能做到。
可以章惇太自信了,和自信的人在一起,不自信的人也会生出不该有的自信。
如今的赵煦,已经早就褪去了青涩的皇帝痕迹,变得更加自信和沉稳。但这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