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第6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刘葆晟说的让贵妃刘清菁去说活,还能这么说?
只能是枕头风。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兵统局被秘书省征用了,不是说兵统局完全被征用,而已李逵。
大宋遇到了大事,需要馆阁的官员同心协力。
可给辽国的国君举办白事,显然很多官员都不太乐意,也没啥经验。
馆阁高官之中,也就是李逵这个直学士年纪轻一点,资历浅一些,才有可能被礼部和秘书省调用。其他都是年纪比章惇少不了小多岁的四朝元老,怎么可能使唤得动?
林希离开了京城,李逵就成立大宋京城治丧委员会的执行人。
别的不说,法事总要准备一下的。
要问东京城那个地方最适合举办法事?
除了大相国寺,还能有哪里?
作为皇家寺院,宫中贵人,信奉佛教的妃子都会选择来大相国寺还愿祈福,在佛龛点上一盏长明灯。大相国寺的长明灯价格不菲,分好几等,最贵的当然是距离香火最近的地方。稍微远一点的价格便宜些。
一年的费用,大概相当于普通家庭的十年收入。
没有上百贯,佛祖也不保佑人。
当然,真要是摊上事,佛主保佑也没用。
李逵对大相国寺的印象停留在这是个美食圣地。
就东京城内来说,能够得上美食胜圣地的区域很多,比如说如角子楼巷的酒楼最为出名。不是说这里的酒楼做菜的味道最好,而是多。一家挨着一家,而且陪酒的姑娘说话好听,秀色可餐。个个明艳动人,莺歌燕语。
还有就是郑家桥附近的小吃食,也是一绝。
这本来就是闹市区的生意,人多了,才能做的起来。
可要问京城人最多的地方,一个月两次庙会的大相国寺,全完吊打京城其他地区。
真要是到了初一十五的日子,这地方周围到处都是人,叫卖声络绎不绝,是京城最为热闹繁华的地方。可同时,这地方也是京城最大寺院的所在。
大相国寺的小吃食非常出名,但是最出名的还是素斋。
这天,李逵就去了。
“这位施主,请问是用斋还是用饭?”
“你这里能吃饱吗?”
“这位爷,说笑了,咱们是寺院,最是良心。”小沙弥低眉顺眼地领着李逵往斋堂走去,感觉这位虽然身上煞气颇为浓厚,但指不定是个豪爽之人。吃到饱?你想什么好事呢?
李逵也不管,让阮小五跟他坐下,高声道:“所有菜品都来一遍,吃完了再叫!”
“这位施主!”小沙弥见李逵说话的架势,有点懵圈。这似乎有点像是街头无赖去酒楼吃霸王餐的手段啊!这位看着挺有钱,怎么也走上了这条歪路。
小沙弥肩膀弱,扛不起这等狠角色。干脆拿着布施的册子,递给了李逵:“施主您看!”
李逵看都不看,让小沙弥自己写。
“随便写,老爷我不在乎这三瓜两枣的。”话是不假,可从李逵口中说出来,完全是变味了。有点像是打发叫花子的气势。再说了,如果让李逵拿出钱来,恐怕到时候李逵就要闹腾了。不得已,只能转身去找帮手。
要问天下最势利的人群,僧人恐怕很难掉出前三的排名。
李逵如今的气度,穿着,还有跟班的架势,大眼一看就不像是普通人,铁定是个肥羊。寺院吃饭,不说花多少钱,也没有明标价,就看个心意。拿上来一份香火布施的册子,就让人写。没钱不要紧,把府邸名号写上,总会有僧人上门去取。
而且布施册子上,一个个都财大气粗,张老爷一百贯,王掌柜两百贯,反正拿几贯钱出来,都不好意思将名字留在布施册子上。
当然,这也是最高等级的信徒。
普通的信徒,吃碗素面,要个素菜,僧人也不敢卖天价。给三瓜两枣的十几钱,他们也不嫌弃。毕竟寺庙,尤其是规模宏大的寺庙,真正的主顾永远不是穷人,而是财主。
穷人哪怕僧人真想要多赚钱,这些人也出不起。
全年唯一一次免费的食物,是腊八,分腊八粥。
天下寺院只要有余力,这一天都会分发腊八粥,而且不要钱,吃饱了算。
可惜,腊八粥一年就一次,尤其是人多,不少人就闻到了粥味,真要说吃上,也说不准。
“李大人!”
小沙弥搬来的救兵一出现在斋堂包厢之内,就认出了李逵。
能够成为大相国寺的知客僧,眼力绝对不用担心。堪比教司坊门口的龟奴,城内的达官显贵他们一眼都能认出来。
李逵在东京城内也算是名人,而且外表非常有特点,没有被认错的可能。
李逵抬眼看向知客僧,清洗这阮小五不知道从哪里搬来的茶具,问:“你认识我?”
“不敢,不敢。”知客僧躬身道:“小僧认识李大人,不过李大人身份尊贵,多半是不曾见过小人。”
知客僧回头摸着小沙弥的脑袋,低声道:“让后厨的大师傅将所有的本事都拿出来,李大人是贵客。”
“坐!”
“不敢!”
方外之人,不以俗世身份相处,可问题是,李逵的身份太吓人了。
不是说李逵的官职大,有钱。这样身份的人根本就吓不住和尚。主要是如今大相国寺的方丈,是智清大师。
这位当初在西北的肤施城内的普济寺院做主持,可普济寺破败到连饭都吃不上了,幸好遇上了李逵,当时李逵一封书信让智清大师来了京城。
通过国丈刘葆晟,智清大师竟然一跃成为天下第一大寺院的主持。
就这份关系,知客僧也不敢在李逵面前托大。要是李逵欣赏他,心情好了提携他一下,岂不是要飞黄腾达?
别的不敢说,天下十大寺院的主持方丈总可以吧?
李逵这才上下打量了一阵知客僧,问:“智清大师在庙里吧?”
“在,方丈自从主持大相国寺之后,就没有出去过。”
“行了,你去告诉他有一笔大生意要照顾他,需要他亲自主持法事,七七四十九天的道场,大相国寺需要准备准备。”
李逵在斋房里开吃,不过素菜名声很响,就是味道比真肉真鱼还是差了一些。
李逵吃完刚迈出斋堂,就见知客僧等着他,躬身问:“大人可否满意?”
“你告诉智清大师了吗?他怎么说?”
知客僧躬身道:“方丈在寮房等您,小僧请大人移步。”
“前头带路。”
李逵见到智清大师的那一刻,愣了愣,这老和尚,面色更好了,也红润了,不像是在延安府的时候,一脸的菜色,有种风烛残年,仿佛要去西天的样子。
“李大人,又见面了。”
智清大师很热情,准备了香茗,还有点心。在大相国寺内,能够让智清大师亲自接待的人也不多了。
毕竟是皇家寺院的方丈,该有的体面和架子也该有。
不过智清大师在李逵面前可没有这份架子,反而像是遇到了老朋友似的攀谈起来。
“大人还请将法事亡人的名字,生辰八字,还有生前之物留下,老衲好准备道场。”
李逵不信这个,也不研究这些,要不然他在京城都住了好几年了,才头一次来大相国寺。他略带迟疑道:“名字倒是简单,可是生辰八字,生前之物都没有。”
“这个不好办呐。”智清大师没想到事情如此棘手,连生辰八字都没有,功德送给谁?生辰八字在古人看来,就像是人接收天地气运的天线,这玩意要是没有,接收肯定要出问题的。
就像是巫蛊之术之中,扎小人。
甭管是木头的小人,还是泥土的陶人。都会在身上写上名字和生辰八字,要不然没效果。
施展不出巫蛊的威力。皇帝的生辰八字,在这个时代是国家机密,不能泄露。耶律洪基虽然驾崩了,没有必要保守这份机密,可问题是这位是辽国皇帝,李逵也没办法给智清大师弄来。
当然,这种说法也不过是愚妇发泄心头不满的手段,真要是比效果,比喂大郎吃药差远了。
智清大师心头猛然一跳,有道是夜猫子进宅,好事不来。李逵真要是参拜佛祖,心中有慈悲之心,也不会对寺庙不管不问了。他们也算是故交,可是李逵一次都没有要来叙旧的样子。更何况,李逵一身的煞气,估计佛主也超度不了他。
他就怕自己法力低微,帮不了李逵的忙。
智清大师轻声问:“大人,不知亡人是谁?”
“耶律洪基。”李逵拿着茶杯,喝茶的空隙说了个名字。毕竟是方丈寮房的茶汤,要比斋堂的好了不知道多少。
智清大师眉头微微蹙起,这名字一听就不大吉利。随后脸色惊变,这听着像是辽国皇帝啊!
不是说此人作恶多端,连佛主都放弃了,而是这个名字是辽人的姓名。
相比大宋,辽人对于佛教的信仰要虔诚的多。
华夏的生灵太多了,虽说佛家也是大教。可平头百姓,家里头的神灵都伺候不来,哪管得上佛祖?
相比之下,草原部落的神灵,太少了。
长生天似乎法力大一些的神,就没有了。
智清大师觉得李逵要坑他,想要推辞:“大人,这办不了。”
“怎么了?”李逵好奇道:“寺院不是给钱办法事,从来不问主人的生平的吗?”
智清大师苦笑道:“大人,你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位是辽人,而且还是辽国的皇帝。老衲要是给他做法事,哪怕法事的当天露面,在大宋的释家子弟之中,名声就臭了。”
李逵摸着下巴点头认同道:“话虽如此,但你想好了,这不是我的事,我不过是通知大相国寺办这场法事。你要是不在大相国寺办,就只能安排你去辽国中京了。”
还没等李逵说完,智清大师急忙拉着李逵的手腕,脸色惊慌道:“大人,就在大相国寺办。”
好家伙,不在大宋,就要去辽国,这不是高调告诉所有同行,他智清大师叛变了吗?
他是宋奸了?
临走李逵给智清大师支招:“大师不用担心被人攻讦,你拟个名单,把可能用此事攻讦你的同行都请来,交给鸿胪寺筹备,旨意由翰林院发出,没有人敢不来,到时候你们一起超度辽国皇帝。真要人有不给朝廷面子,没收他的度牒,看谁敢不来?”
智清大师目瞪口呆的看着李逵离开的背影,口中喃喃道:“这办法似乎挺好啊!”
第797章 和先帝情同手足
大宋,不想参与辽国亡君的丧事。
可有些事情,并不是不愿意就能躲得掉的,比如说人情。
人有时心烦,巴不得和全世界为敌,就是不想被打扰。但真要是牵扯了人情,却不得不强颜欢笑,伪装成虚伪且内心愤怒的提线木偶。
大宋方面,皇帝不愿意参与耶律洪基的丧事,哪怕大宋只要表现出一个姿态。
可皇帝还是被道德绑架了。天下谁都可以做有悖道德的事,唯独皇帝不行。因为皇帝是天下的表率,是上天在人间的儿子,不容德行有亏。
这才是赵煦无奈的地方。
而大臣们似乎也明白,一旦对这件事太上心,他们在皇帝的心中的评价将会大打折扣。
甚至连庙里的和尚,也知道给辽国刚死的皇帝耶律洪基办法事,这是一件不得人心,吃力不讨好的倒霉差事。
这份差事很不幸的落在了智清大师的头上。
身为大宋皇家寺院的方丈,他躲无可躲,只能硬着头皮去准备。
为此,大相国寺的方丈智清法师躲在寮房里好几天,也不修行,坐在蒲团上耷拉着脑袋琢磨:“开宝寺的方丈觉民老和尚,辈分比他小,不想着尊老,当初竟然还敢争夺大相国寺的主持方丈之位。这不是仇人还能是什么?老衲要是超度了辽国皇帝,肯定会背后骂人得了,法师团得有觉民和尚的一席之地。”
“天清寺,仗着皇家寺院之首的名头,方丈智广从来没有将他放在眼里,法师团没他不行!要死一起死,要丢人也一起丢人,反正也不能让他好过了。”
“法云寺嫉妒我大相国寺财源广进,多次挑衅我大相国寺的地位,丢脸的时候,怎么能没有他?这叫有仇报仇,有怨抱怨。”
东京城内,大小寺院六十多家。规模宏大的寺院还真不少,不如说开宝寺,不知道开宝寺的不要紧,站在开封城外,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开封的城墙。也不是开封最为高大的朱雀门,而是开封最为著名的铁塔。
而开封铁塔就坐落在开宝寺内。
拥有这等宝物的寺院,能是规模一般的小庙宇吗?
之所以大相国寺最为出名,主要还是因为大相国寺坐落在东京最为繁华的区域之一,商业和寺院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以至于成了京城名胜之一。其实在皇家寺院之中,大相国寺的定位是非常尴尬的,因为大相国寺最出名的不是佛法高深,也不是皇家恩宠,而是庙会。
没有赶过一次大相国寺庙会的人,都不敢说自己是京城人士。
要是比底蕴,大相国寺比不上天清寺,人家才是大宋皇家寺院之首。
大相国寺,还是差了不少。
要是比寺院清净,佛法深厚,大相国寺远远不如开宝寺。这家寺院,在民间评价之中,法师法力最为高深,法事效果最好。
这不是扯吗?
智清就是佛教中人,他能不清楚佛法法事的效果?
安人心,安己心,心静,法相生。这才是佛法的真谛。
说白了,让别人无话可说,让自己心安,就这么简单。
至于说降妖伏魔开玩笑,智清出家真么多年,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等神人。
把敌人归拢了起来,智清这才发现,别说天下,就是京城之内,他的死敌也不少。主要是大相国寺太有钱了,有钱还不肯分享,让同行嫉妒。
没两天,秘书省发诏令,征调京城几大名刹的寺院主持。
为首的当然是智清大师,至于其他人?
就让人玩味了起来,似乎这几位和智清大师关系都不怎么样。闹到鸿胪寺,这才知道辽国皇帝死了,按理说这时候大宋的京城之内应该张灯结彩,普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