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小卒-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的已经做完了,剩下的就看李二和朝中大佬们怎么谋划了。
出了宫门,李冰朝着三位大佬躬身施礼之后,就独自离开了皇城,至于杜如晦三人,今晚注定是个难以入眠的夜了。
太极宫的李二坐在龙椅上,每到深夜长孙皇后都会送上一碗银耳羹,今日自然也不例外,李二一边享受着长孙皇后亲手熬制的银耳羹,一边将李冰的奏折递给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波澜不惊的看完李冰的奏折,慢慢的将奏折放在李二的右手边,等着李二的后续内容。
李二也十分配合的将李冰的解决方法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并未对李冰的方法有什么意见,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倒是个贴心的小子,好好磨砺一下,不失为一个宰辅人选!”
李二也认同的点点头:“到是承乾的好运气!”李二知道朝廷上不会允许一位低于四十岁的首辅存在,那么李冰自然只能是太子李承乾的首辅了。
“过些时日让承乾去泾阳赈灾,总要先施恩于人才是!”却不知此时的李冰正找了个墙角狠狠的放了一下水,李二确实不愧是千古一帝,不过是一场奏对,李冰就觉得自己差点没尿出来!
第四十九章 弘农杨氏女
第二天一早李冰就离开了长安,就好像从来都没来过一样,但在这天之后整个大唐的高层似乎都紧张了起来,先是各地提前收取了农赋,本是件天怒人怨的事,但却没有一位大佬上书斥责陛下昏庸。
接下来就是尉迟敬德率领的左骁骑卫大军到山东河北一带剿匪,剿匪这样的工作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动用朝廷禁军十六卫的,但尉迟敬德并未有任何的意见,接了军令之后,就带着三万大军溜溜达达的本着山东河北而去,一路上的土匪山贼可算是遭到了灭顶之灾。
第三个举措则是在关中各地新建了十余处存放粮草的大型仓库,而且并非是户部管辖,而是由内库直接统领管辖,还专门成立了个皇粮司,统领依旧是一个并不为朝野认知的一位晋阳官员。
一些官员打听到是泾阳候李冰深夜入宫觐见之后,才有的这些举措,但这为传国候实在是有些不太和群,几乎常年都不怎么在长安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位似乎只跟亲近的勋贵交往,对其他的官员并不理睬,也就使得现在满朝文武都不知道这些事的缘由,想找泾阳候问个究竟,平时也没有什么来往,贸然上门实在不合官场规矩。
满朝文武碍于脸面问题没来找李冰,李冰也乐得无人找自己的麻烦,因为最近李冰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做,弘农杨氏的几位大儒受三爷爷相邀,要来南山书院讲学,通行的还有李冰的未婚妻,弘农杨氏女!
说到底李冰还真没见过这个在三爷爷口中美若天仙的姑娘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这位杨家姑娘一直活在三爷爷和三叔的讲述之中,李冰只知道这姑娘大自己两岁,因为上一个娃娃亲的男方全家都死了,所以才便宜了李冰这样。
虽然李冰来自后世,但在后世李冰也是个找不到媳妇的穷屌丝,都恨不得有人给他安排个貌美如花的媳妇,跟三叔再三确认杨氏女是真的极其美貌之后,也就不去烦心了。
“冰儿,别睡了!杨家的车队已经进了牌坊了,按规矩你得去迎接的!”李冰迷迷糊糊的被三叔和侍女从被窝里拽起来,裹上件内袍就在迷糊的状态下,脸就被按进了凉水里。
刚清醒过来就被裹上了儒袍和青色的纱衣,又在头上裹上了个纯金的金冠之后,才被推出了房间,路上还被三叔往嘴里放了两块薄荷叶嚼着,才半推半拽的送到了侯府大门口。
刚站到门口李冰就看到了远处金光闪闪镶着杨氏族徽的十几辆大马车,李冰看着完全不像是前来讲学,反倒是有些像举家搬迁。
三爷爷、三叔和李冰这三个李氏主要的人物都站在门口,连门口的集市都休了半天的市,以显示李氏对杨氏的尊重,但李冰还是远远地看见了书院那些纨绔子弟们的身影,因为大家都知道了李冰定亲的媳妇会来李府,所以自然是都要来看看传说之中李冰那个貌美如花的媳妇。
也是因为魏囍把这些纨绔们看得实在是太严,新书院建造完毕之后,这群家伙几乎一个月都没有过几个时辰离开过书院,趁着今天魏囍负责李府附近的安全,这群纨绔怎么可能不抓住机会出来转转。
李冰偷偷的使了个手势,让家丁去把魏囍找来,想看自己的热闹,怎么可能不让这些纨绔付出点代价?
李府家丁机智的绕了一圈去叫魏囍了,自家这样的好事怎么能让那些玩酷搅合了?孰不知在泾阳这些纨绔都成了一群人嫌狗不理的存在了!
杨氏四五个大儒在几个弟子的搀扶下,颤颤巍巍下了马车,然后三爷爷抬步迎了上去说道:“杨兄此行一路操劳,辛苦了!”
领头的大孺先是甩开扶着自己的弟子,朝着三爷爷躬身深深施了一礼说道:“李兄再为我儒学新开书院,此举当光耀我儒家万世!”三爷爷听完连忙摆手,扶着杨氏大儒走上台阶指着李冰说道:“这便是我李氏麒麟儿!”
“老夫参见泾阳候!”李冰哪敢让这位七十多岁的老者参拜自己,连忙走上前扶住大儒说道:“老先生休要折煞小子,不过幸得陛下抬爱罢了!”
听到李冰的话,老孺却有些不开心了,厉声说道:“哼!休要理会那些酸儒的酸话,铁骑大破颉利中军大营,解了长安之围如何能称作幸进?日后再有儒生说出如此酸话,你便让他来找老夫,老夫要问问他的书是怎么读的!竟是没了容人之量,焉能再称作儒生?”
听到老孺的话,李冰的心头就是一暖,自己几乎被长安所有儒生排斥,若非杜如晦一直在帮着李冰抵挡,只怕弹劾李冰的人奏折早就堆满了李二的案台,这也是为何李冰能不在长安生活就不在长安生活的缘由,眼不见为净罢了。
今日这位大儒为自己正名之后,若是再有儒生说自己是幸进,就相当于直接打了老先生的脸面,都不用李冰出手,老先生的弟子们自会出手惩治那人!
李冰知道这是老先生给自己这个晚辈的定亲礼物,但还是感激老先生为自己做的一切。在大唐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当街杀人都不会治罪,顶多会惩戒老人的子嗣,没照顾好老人。
有这样的老人为自己背书,李冰瞬间就觉得内心淡淡的憋屈顿时就烟消云散了,原本对大唐儒家的敌视也消散了。
李冰正发呆呢,突然被身后一声温柔的声音打断了思绪:“小女子杨梦竹见过泾阳候!”李冰听到声音蓦然转身就看到一个面带薄纱的女子在侍女的搀扶下,对自己弯腰施礼,虽看不清面目但从身段看来却依旧是个极美的女子。
李冰狼狈的连忙躬身施礼道:“见过,小姐!”还未见杨梦竹有什么反应,却见不远处的书院纨绔们都快要笑断腰了!李冰刚要发怒,却看见了魏囍偷偷的凑到了纨绔的身后,手里还拎着一根小儿手臂粗的军棍,就知道哪些纨绔的日子绝对好不了,也就不去理会了。
三爷爷也不理会李冰丢人的样子,就将杨氏众人引进了李氏大宅之中,要不说到底是工部工匠建造的庄园,平时李冰并未觉得如何的雕梁画栋,但今日却发现整个李氏大宅都变得处处皆是美景了。
完全不理会三叔几乎要捂脸的尴尬样子,李冰也并不是没见过美女,毕竟后世那么发达的网络和娱乐文化,美女可谓是层出不穷。
但这杨氏女可不一样,因为她是李冰你订了亲的妻子,相当于是未婚妻,李冰第一次见的感觉,倒是有些像后世的相亲!这事对于大直男来说,能不紧张么!
开一单章讨论一下穿越者是否能碾压古代名将
昨天有读者反映,说主角在长安之外大破颉利中军大营的事很扯,就这个是咱们谈论一下。
读者说穿越者碾压古代名将的事很扯淡,我也觉得很扯,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
但我不同意颉利是古代名将!
正史之中颉利被苏定方以两百骑兵破了中军牙帐,后被生擒,最后送到了长安跳了好几年的胡璇,才死。当时也是有十几万大军保护颉利,不也是被攻破中军大帐了么?
第二小说里面的情况是是主角和秦琼配合,秦琼利用长安城破,吸引了大部分的突厥主力,然后主角利用火牛阵冲破突厥仆从军阵营,放火之后才冲进颉利中军大营,而且率领着两千五百骑兵,是苏定方的十二倍!
之所以写颉利逃跑,是因为根据正史分析颉利的性格就是这样十分自我的类型,所以描写他扔下大军,自己率领亲兵跑了,也很符合颉利的人设的。
还有就是隋朝末年各路反王的战斗确实能够提升士兵的战斗能力,但更重要的是会消耗大量的男丁,隋朝末年中原的人口峰值是五千万,但在贞观十六年人口才达到一千六百万人口,这是正史里面有记录的!
而且当时唐朝的核心战斗力十六卫,有很多是缺乏训练的,尤其是左右千牛卫和左右们监卫,这属于皇宫守军,历史记载这四卫的战斗力也可以用感人来形容。
下一个问题,有读者反映,边军三年三百多人只活下来一个有点扯,确实活下来一个是有点扯,应该是一个都活不下来!当时突厥、羌人几乎每年都会劫掠中原百姓,第一个要攻破的就是边军卫所,而且边军之中大部分都是罪囚,什么概念?
从长安一路吃不饱穿不暖的走千里路到了边关,然后就随时会面临异族的骑兵的劫掠,能够活下来的绝对百里挑一!有三分之一的人自杀都不为过吧!别把古代人想象的太强大,因为一点点的刀伤感染而死的在古代任何军队里都不占少数,这还是有军医的情况,边军里可是没有军医的!
死亡人数绝对不是瞎写的!为什么古代人那么害怕充军,原因就在这,别提那些个例比如林冲充军,宋朝的厢军制度救了不少充军的人不说,林冲什么身份?八十万禁军教头,武功能是一般人?
主角怎么活下来的?第一靠一件内甲,第二靠一手刀法和来自后世的狠劲和后世的知识,再有就是跟边军学习的活命手段,才能活下来的!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三年的训练真的能把一个人训练的那么强么?
第一,三年的训练和战斗确实不可能让主角那么强,但绝对能达到二流名将的程度,再加上主角学习了程知节、秦琼的功夫和带兵的手段,战斗力强一点也正常吧。
毕竟一个小说里面主角,文不行,武也不行,咱们看什么呢?
屠夫也是一个比较喜欢历史的人,所以会尽自己所能的把写出来的东西贴合历史实际,但有些东西正史没有记载,那就只能是靠合理的想象了。
最后感谢读者们的支持,这是屠夫的第一本小说,希望能完整地写完,谢谢!
希望读者们能继续支持屠夫,谢谢!
第五十章泾水泛舟
杨氏四位大儒再加上十几个弟子自然不是为了南山书院的这些纨绔讲学而来,这其中大部分人除了陪同老师这个目的之外,更多的还是希望趁着这个机会能打响各自的名号。
所以这段时间基本都是三爷爷带着这些弘农杨氏的弟子们在长安各个大儒的府邸,之中挑战大儒或世家之中对儒学的理解,说到底也不过是为了南山书院造势罢了,顺带着帮这些杨氏弟子找一个入仕的机会而已。
如此互惠互利的事情,自然不可能只有弘农杨氏专美于前,后面还有四川儒学大师正在赶来的路上,只不过弘农杨氏到底是儿女亲家,要比其他人沾一点便宜罢了。
三爷爷此举一是为了展现李氏儒学世家的底蕴,其二自然就是为了南山书院招纳人才,关中之地到底是大唐最心腹的精华地带,如何能没有一个大型书院?
这书院若百年后依旧可为李氏掌控,那么只要不是外族入侵,那便不会有那个君主会杀光读书人的,到底读书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建立一个国家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吸纳读书人治理天下,不然全靠武将治理天下?
李冰近几天在三爷爷的安排之下,就一直拜在杨氏大儒杨子安的座前学习儒学,就几乎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了,平日里一边带着老先生游山玩水,一边向老先生求教。
到底是看透了人事的老孺,曾经前隋的银光青禄大夫,对于官场上的事情看得极为透彻,杨老先生先是否定了三爷爷制定的暂时避之的策略。
官场就是个你推我进的地方,第一次李冰选择了退让,所以第二次就算是成了传国候依旧只能避让,杜如晦的承诺并不值得依靠,说到底官场能依靠的到底是那些通家之好。
李氏如今的通家之好只有卢国公程知节一家,这不符合勋贵的身份,尤其在老先生的嘴里老程一家个顶个都是棒槌,若不是军功赫赫,早就死在御史言官的笔刀之下了。
杨老先生教导李冰应该抓住这一次群儒舌战的机会,站出来替李氏发声,无论结局如何都相当于成为了儒家弟子,再利用自己传国候的身份,三五年成为兵部副二并非是什么太难的事。
乃至日后成为宰相也并非不可能,但这还要看李冰准备走仕途,还是只想做一个统兵大将。
不过几日的交谈,李冰感觉老先生就像是把大唐官场赤裸裸的展现在了自己的面前,原本在李冰眼中高深莫测的大唐官场,变得清晰而又简单。
但李冰实在是志不在此,杨老先生也看出了李冰的想法,知道自己怎么说也不能改变李冰的想法之后,就放弃了给李冰讲述官场之内的人心罔替,两人之间只剩下了游山玩水。
又过了几日,杨老先生就不再跟李冰游玩了,因为四川的大儒们也终于到了泾阳,整个李氏前后都住满了各地的儒生,搞得李冰再也不能每日放肆在家中闲逛了。
索性泾水就在李氏大宅不远的地方,李冰只能带着孟合跟王通三个人,架上小舟带好酒菜,自己找乐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