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春-第6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曾想,人家在九边竟夜袭金帐,阵斩了可汗!!
老天爷,这是多大的功劳?
放在开国时,这是能封王的功勋了!
即便现在,也绝跑不了一个国公!
哎哟哟,这可热闹了!
那些读书人今天骂的最凶,按理说唾沫星子堆起来都能淹没了贾家……
可怎又抵得过这等盖世奇功?
贾家那些事,放在无能之辈身上,那叫腌臜下作,恶心令人作呕。
可放在这样一个少年英雄身上,那叫自古英雄出少年,而这英雄又难过美人关!
这是风流韵事,是他娘的美谈佳话!!
随着宣镇骑卒一路怒吼宣扬,本已经快要平静下来进入夜晚的京城,再次沸腾了……
……
大明宫,养心殿。
隆安帝并韩彬、林如海、李晗、张谷、左骧还有御史大夫韩琮六位大学士,都面无表情的看着跪在殿内,讲述着昨夜的情形。
如闻说书一般不真实……
宣府的战况一直以六百加急送往京城,宣镇距离京城还不到四百里,基本上当日就能送到。
就在昨日,宣镇呈上来的战报上,还写着战死过千,伤者数千,战况极为惨烈凶险。
有几回,鞑子甚至已经攻上城头,又险险被撵了下去。
尽管敌人的损失更大些,但以八万众来熬,最后胜利者未必是宣府。
虽然朝廷仍旧坚信淮安侯所言,宣镇稳如泰山,但也已经下旨,从别处调兵增援了……
结果不过一天功夫,悍不畏死的卫拉特部八万铁骑就溃散了……
汗王金帐被烧,野心勃勃的博彦汗,还被贾蔷阵斩了……
被华安派来的信使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口才了得,将昨夜之事渲染的跌宕起伏。
从宁侯大战时如何看着战死的宣镇士卒眼圈发红落泪,如何在日落时握起年轻战死的兵卒的手,抚合他们的眼睛,最终下了奇袭金帐的决心。
又说到在寒冰彻骨的冬夜,冒奇险,翻阅雪山冰川,终于到达了虎丘山……
因预料到断后最是艰难,所以让宣德侯世子董川带人下去放火,之后董川因耽搁了些,使得被敌人发现,招惹来上千追兵紧追不舍。
贾蔷如何严厉命令亲兵先走,他和华安留下断后,又如何在千钧一发之际,背起了走不动的董川,并舍身一击,毙杀了博彦汗,又不放弃任何一个兄弟,背着董川折返回镇城。
蒙古大军因绝望而溃散,草原又起白毛灾,下起了大雪,预计八万人能回去两万都是幸事。
卫拉特部灭亡了!!
那信使头也不敢抬,嘴却不停,描绘的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满嘴胡言,夸大其词。”
不过待让这宣镇信使下去后,林如海率先摇头说道。
“诶……”
韩彬哈哈笑着摆手道:“事情或许有些出入,宣德侯世子不会那样不堪,但贾蔷勇冠三军是公认的,前几日其勇猛,已经得到确认。今日阵斩博彦汗……啧啧,倒也及时。皇上见他年轻,总想压一压,对他也有好处。可如今还怎么压?”
林如海摇头道:“辽东的事还没个结论……”
韩彬看了沉默的韩琮一眼,笑道:“将这战况以八百里加急送去辽东,摔到辽西蒙古可汗脸上,问问他,果真是要找贾家人算账么?那好办,随后,大燕宁侯率大军出征,与其会战辽西草原!贾琏之罪,朝廷一定会罪之,但这不是辽西蒙古胡作非为的理由。放心,有此二万横扫八万,击杀博彦汗的战果在,辽东弹指可平!”
君臣都笑了起来,李晗笑道:“今日元辅竟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兴致,看来是真高兴了。”
韩彬看向隆安帝,不掩喜悦的拱手道:“皇上,此战,足可见天命在我大燕,在新政!隆安七年之始,虽经历诸多波澜险阻,但终究都化险为夷!朝廷大可借此战之赫赫武功,将新政平铺大燕十八省!”
隆安帝若有所思道:“元辅之意,是大加宣传此战功,以威天下不安分之人?”
韩彬点头道:“正是如此!皇上,推行新政,唯有施霹雳手段,方得显菩萨心肠。没有强力威慑,必会遭受各般阳奉阴违!借此战之威,倒是能让诸屑小知道些分寸。”
隆安帝笑了笑,道:“元辅言之有理,施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说的好!不过,若是大肆宣传此战之功绩,朝廷少不得要给贾蔷封一顶国公的帽子戴戴了……当然,朕不是小气,舍不得这顶帽子,只是……是不是太年轻了些?”
韩彬不给林如海开口的机会,摇头道:“皇上,贾蔷又不是个爱做官的,终不过是升个爵,加些年俸罢了。他住的本就是国公府,规格都不必改,朝廷也不必另外赐宅。这些都是小事……”
一旁张谷呵呵笑道:“如此,是不是太小气了些?立下这样大的功,又着重宣扬,结果朝廷只晋爵一级,没有职官?天下人跟前说不过去呐。”
左骧摇头道:“朝堂上他不愿入,他的性子也不适合位列朝班。总不能再让他回内务府罢?”
这话让隆安帝嘴角抽了抽,有些不大自在……
分掌兵部的李晗忽然笑道:“贾蔷不是好海事?何不将南洋、北洋两支水师从兵部提调出来,专门组建一个海疆都督府,让他去当个正一品的大都督?当然,近几年朝廷无力发展水师,等过些年一定鼎力支持。”
众人闻言眼睛一亮,水师强大与否,对大燕天下影响着实不大,再精锐的四海龙王上了岸也就是个软脚虾。
而此举还能随了贾蔷的心意,亦能让天下人信服,两全其美!
隆安帝目光看向林如海,心里其实有些过意不去的:“爱卿以为如何?”
这冠冕堂皇之策,能糊弄得了天下人,又如何糊弄得了林如海?
说是给了两支水师,其实那两支水师加起来还没运河水师靠谱……
两支水师加起来船不到二百,还都是陈年老船,朝廷每年拨付少许军费,水师兵卒兼职打渔的都不少……
且大燕水师分内外洋,两洋海师只管外洋,着实只是个空架子……
不过林如海显然毫不在意此职之卑微,难得一扫儒雅之态,咬牙道:“等那个孽障回来,臣让他好好讲一讲,冒奇险袭金帐的勇武故事!往后再不准他往九边去,要去就去海边打渔罢!”
隆安帝闻言,与诸军机一起仰头哈哈大笑起来。
……
ps:求月票啊~~~
第八百一十四章 众生相
朱朝街,丰安坊。
尹家萱慈堂。
当宣府大捷,贾蔷奇袭金帐,阵斩博彦汗的消息传至尹家后,尹家太夫人只淡淡笑了笑后,望着堂下坐着的面色涨红的尹褚,问道:“你还有何话说?”
尹褚尴尬的张了张嘴,尹家太夫人却叹息一声,没让他再多说甚么,摆手道:“你下去罢,我乏了。”
尹褚僵硬起身,转身离去。
尹褚走后,孙氏仍在抹泪。
而尹瀚鼻青脸肿的跪在一旁,脸上神情却一扫沮丧,眉飞色舞起来。
今日国子监的监生把贾家骂成了粪坑,把贾蔷骂的更是成了盖世,最后还牵扯到内眷身上,连尹家都受到牵连。
尹瀚年轻气盛,哪里能忍?
也不多废话,上前抓住一个嘴碎的监生,打落他一口牙。
他自己也被一通群殴,事情闹大了,监生集体要求开除打人凶手,最后国子监只能惊动了尹褚。
尹褚今日本就如坐针毡,周遭同僚都在唾骂贾家。
将侄子尹瀚带回家后,尹褚就到了萱慈堂,再度郑重的请尹家太夫人重新考虑尹家和贾家的亲事。
他这个做法,传出去绝不会有人说尹家落井下石,只会理解赞同,不将尹家女送入火坑。
孙氏不过忍不住辩解了句:“上回就已经查无实证,血书上都是乱写冤枉的,可见未必见真……”
就被勃然大怒的尹褚训斥道“妇人之见”,“撞客中邪”了!
尹褚是真这样认为,这些内宅妇人,不过见贾蔷生的好,权贵高门,又会赚银子哄女人,所以都被迷了眼。
浑然不觉,这将来必是个祸害,会牵连到尹家。
只是他愤怒的将这些话说完,贾蔷奇袭金帐,阵斩可汗的事就传了回来……
尹褚只觉得自己那张脸,快被打出火星子了……
若只会赚些银子,贾蔷的那些胡作非为,便是骄奢淫逸,败坏之风。
可如今阵斩可汗,立下不世功,便是青史之上,也只会留下年少英雄,风流倜傥,多有韵事之说。
等尹褚憋屈离去后,尹家太夫人面色却并不好看。
在世人眼中,贾蔷奇袭金帐,斩可汗立下不世奇功,是件值得乐道之事。
可在关心他的人心里,却是一件鲁莽不知后果的冲动行为。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果真有个闪失,岂是顽笑的?
这个年纪就升国公,也不符合尹家向来藏愚守拙的低调家风。
福祸非知啊……
不过孙氏抹尽泪水,就开始喜滋滋了,去寻尹子瑜,将这个好消息相告。
这可是要封国公的,如今大燕统共就那么三个国公。两个废的,和不存在差不离儿,另一个则快要老死了。
再过二年,贾蔷就是大燕唯一一位国公爷!
有这样一个光彩的姑爷,孙氏岂能不开心?
……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卧病躺在榻上,头上绷着一条帕子,以缓解头痛之苦。
辽西蒙古列七大罪起兵,三条都和贾琏相干,贾政一些旧交将此事传回贾家后,贾母就病倒了。
她是经历过先荣国贾代善时期的,知道这样的罪名是甚么后果。
这是要牵连整个荣国府都要抄家灭门,男死女娼的下场。
一条条坏消息传回家,朝中官员落井下石大骂贾家,士林清流京城名士也纷纷开口唾骂贾家,许多百姓跟着,甚至跑到荣府外看笑话……
一时间,荣府风雨飘摇,好似就要被抄家问罪。
不仅贾母病倒,李纨、凤姐儿亦是纷纷称病。
凤姐儿寻来平儿,泪流不止的叮嘱她,若是荣府果真倒了,她受到了贾琏的牵连,就让平儿收养她的孩子。
李纨则一遍遍的叮嘱贾兰,果真来了官差拿人,让他藏去东府,贾蔷回来会保护他的……
三春姊妹惶恐不安,湘云宝琴垂泪无语。
大祸临头。
这一刻,她们都无比想念贾蔷,期盼他能早日回来……
“如何了?如海怎么说?”
见贾政回来,贾母忙从软榻上撑起身子来,紧张问道。
薛姨妈和贾家姊妹们也都紧张看着。
然而贾政一张脸上,神情却是极为古怪的,一时连口都难开。
贾母和薛姨妈并诸姊妹们见着心惊,颤声问道:“可是……可是坏了事,没法子了?”
好一阵后,贾政方缓缓开口道:“母亲,妹婿不在家。”
贾母:“……”
诸人:“……”
眼见贾母眼中喷火,似要吃人,贾政终于利落了些,道:“不过儿子回来的时候,正巧碰到了宣镇红翎信使八百里加急回京报信儿……”
贾母闻言顾不得震怒这憨批儿子,心惊胆战的惊恐道:“宣府出了甚么事?”
总不能城破了罢?
若是宣府再破了,贾蔷也没了,那贾家的天就彻底要塌了!
不止贾母一人如此作想,连姊妹们也纷纷变色,攥紧手里的帕子,恐慌的看着贾政。
小惜春小脸煞白,嘴巴紧抿,大眼睛中泪珠扑簌扑簌的直落。
贾政却仍如做梦一般,迟迟不能张口……
就在这时,却见贾环、贾兰、贾菌叔侄三人一阵风一样冲跑进来,都顾不得规矩礼数见礼,三人小疯子一样嘶声跳脚大喊道:
“了不得了,了不得了!”
“宣镇大捷!宁侯雪夜袭金帐,阵斩博彦汗!”
“宣镇大捷!宁侯雪夜袭金帐,阵斩博彦汗!”
贾母闻言,一下懵了,过了好一阵,眼泪才滚落,喜泣长呼道:“老天爷保佑啊!!”
贾政此时方跟着落泪道:“母亲安心罢,应该没事了!”
“滚!”
……
大明宫,养心殿。
隆安帝看着李暄,皱眉道:“听你母后说,邱氏不是生了,你不在王府好好的看看孩子,又进宫来做甚么?”
李暄看出隆安帝心情其实很不错,便赔笑道:“儿臣已经看过了……有些丑……”
隆安帝笑骂道:“你知道个屁!你刚出生的时候,还不是一样难看?”
尹后笑道:“皇上甭听他胡说,心疼的不得了,这会儿急着进宫,是为了向皇上讨赏来了!”
隆安帝哼哼笑了声,打量了李暄两眼,道:“讨甚么赏?”
李暄也不绷着了,堆笑谄媚道:“父皇,儿臣是郡王,按例,闺女只能封县主。啧,不大好听,不合儿臣闺女的仪态……能不能看在儿臣薄有微功的份上,封个郡主?”
隆安帝气笑道:“你闺女的仪态?”想了想,到底也是他的亲孙女儿,就不讽刺了,却不无刻薄之意的冷笑道:“你有甚么微功?内务府钱庄如今也成了烂摊子,宗室、勋贵都不大安分了,都是你的功劳?”
李暄一口气差点没气死,不过也明白不是讲道理的时候,赔笑道:“父皇,儿臣如今也有了闺女,如今得当一个正经的父王,办些正经差事了,儿臣要为父皇效力当差!”
隆安帝闻言,眼睛微微一眯,道:“哦?你想效力当差?当甚么差?想去六部观政么……”
心里也稍稍纳罕,若是生了个儿子,起了这样的心思倒可。
可生了个闺女,怎会生出这样的心思来?
就见李暄正色道:“父皇,朝廷犒赏宣镇兵马,是不是得派钦差去?儿臣方才自称薄有微功,说的就是此事。要不是儿臣平日里对贾蔷谆谆教诲,让他怀有忠君爱国之心,这回他哪里能立下如此大功?如今见他成器了,儿臣很是欣慰,所以想亲自去宣镇传旨……”
“给朕闭嘴!”
隆安帝脸都快青了